今年8月,曾有消息爆出,知名网红手机Nothing Phone 1存在亮度虚标问题,手机实际亮度仅有不到700尼特,无法达到参数页显示的1200尼特。

  对此,对此,官方表示手机的屏幕没有问题,仅仅是通过软件限制了屏幕的最高亮度,并承诺在后续版本中更新解决问题。

  现在,这个更新终于来了。

  近日,Nothing Phone 1推送了Nothing OS 1.1.6版本更新,根据更新日志,该版本中手机显示HDR内容时,最高亮度将会增加。

  除了解决亮度问题外,此次更新还优化了相机的稳定性,增加了对AR Core以及Jio 5G的支持。

  其他方面,此次更新还优化了手机启动器,让电池状态显示更准确,充电灯的效果也终于与声音效果同步,并修复了其他Bug。

  至于备受期待的Android 13大版本更新,或许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022年10月18日,法国巴黎车展正式开幕。作为全球五大展会之一,距离上次巴黎车展的举办已经过去了4年时光。在4年光阴悄悄流走后,作为戏台的场馆依旧在,作为登台唱戏的品牌、产品则有了更多的变化。

  相比于2018年被人关注的宝马3系、奔驰GLE、起亚Niro EV和改款保时捷Macan等车型,巴黎车展上出现了更多中国品牌的身影。比亚迪(267.500, -6.17, -2.25%)带来了汉、唐、海豹、ATTO 3(元 PLUS)等核心产品,长城汽车(26.830, -0.69, -2.51%)则由欧拉好猫、闪电猫、WEY派Coffee 01(摩卡PHEV)等新车领衔,新势力品牌零跑旗下C11、T03,小康集团旗下赛力斯(52.980, -0.41, -0.77%)SF5等车型也高调出现在了欧洲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品牌共有14款车型亮相巴黎车展。

  在以浪漫著称的法国巴黎,中国新能源(4.780, -0.09, -1.85%)汽车品牌正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着东方汽车工业的风采。

  身在法国巴黎车展现场的汽车分析师凌然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这次巴黎车展有多家自主品牌参展,其中比亚迪、长城最受关注,长城汽车更是出现在了属于核心位置的6号馆。他们的亮相不仅给法国朋友带来了中国新制造,激发了海外用户对中国品牌的期待,还和自主品牌在海外的立足发展,形成了重要呼应。

  德勤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周令坤则提到,中国品牌出海恰逢其时,但未来仍要面临复杂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进一步从“产品出海”向“价值链全球化”飞跃是每个企业的必修课。

  巴黎车展百花齐放,比亚迪、长城等中国品牌闪亮出场

  巴黎车展起源于1898年的国际汽车沙龙会,至今已有124个年头。在这个传统的欧洲车展历史上,中国品牌的亮相并不多,江铃陆风、华晨汽车、广汽传祺在燃油车时代曾经登陆过巴黎车展,但像2022年这般多品牌、多车型地走出国门,拥抱欧洲市场,也是前所未有。

  在本次巴黎车展现场,欧洲品牌发挥了本土作战的优势,法国本土的Stellantis集团、雷诺汽车旗下品牌发布多款产品,其中新能源车型也占比颇高,如德国奔驰品牌就在车展现场发布了全新EQE SUV。

  此外,诸如新款标致e-208、JEEP Avenger、达契亚Jogger混动版、雷诺5 Turbo 3E概念车等新能源产品纷纷登场,展现出海外品牌对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的决心与投入。

  长城WEY Coffee 01 图/企业官网  而在车展现场,中国品牌的旗帜也高高耸立。以比亚迪与长城为首的自主品牌高调入场,多款在国内热销的新车也在巴黎车展或正式发布、或公布售价。

  如长城魏牌旗下Coffee01(摩卡PHEV)售价区间为5.59万-5.9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9万-42万元;比亚迪的汉、唐、ATTO 3(元 PLUS)则已在不久前的新能源乘用车欧洲线上发布会上公布了预售价。其中汉、唐的德国预售价为7.2万欧元,约合人民币50.49万元;ATTO 3价格为3.8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6.6万元。

  凌然表示,在巴黎车展现场,中国汽车品牌凭借出色的外观内饰设计,引来了不少媒体、消费者流连其中。“当外国友人看到这些车是由中国品牌生产的,不少人都表示了对中国汽车发展迅速的惊讶之感。”凌然如是说。

  对于中国品牌出海欧洲,参加巴黎车展。比亚迪国际合作事业部兼欧洲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舒酉星表示:“把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的最新技术和产品呈现给欧洲消费者,我们十分激动。我们高度尊重欧洲汽车工业及其行业生态,愿与当地优秀的经销商合作伙伴一起,为欧洲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新能源产品与服务,共筑绿色梦想。”

  今年年底前,比亚迪将在法国和英国市场进一步开拓。

  长城汽车欧洲区域总裁孟祥军则在车展现场表示,欧洲是长城汽车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巴黎车展是长城汽车向欧洲市场展示GWM品牌和产品的最佳机会。长城汽车正在研究汽车行业碳排放的整个生命周期,到2025年,将推出50多款新能源产品,全力支持可再生能源使用,为全球用户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未来。

  凌然认为,期待巴黎车展结束以后,中国企业留在这里的不仅是越来越新颖、可靠的产品与技术,更有优秀的市场冲击力。“惊鸿一瞥太匆匆,入木三分的参展与本土化,才是最值得人们期待的。”凌然如是说。

  出海之路道阻且长,中国品牌更需“稳扎稳打”

  2022年成为中国品牌出海的“大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9月我国汽车出口量为30.1万辆,同比增长73.9%。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八个月,中国汽车出口达191万辆。

  但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出口最多的国家前三名分别为墨西哥、智利、沙特。中东、中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仍是我国汽车品牌的“主战场”,且出口产品仍以燃油车为主。

  随着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实力不断飞跃,走向具有百年汽车底蕴的欧洲市场,拔升品牌形象,正在成为中国车企们的新方向。

  在巴黎车展之前,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纷纷在欧洲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战略;岚图、小鹏等品牌也已纷纷开启了欧洲市场的产品出口计划。

  周令坤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为了进一步寻求新的业务增长机会,升级品牌形象,通过全球化竞争持续提升自身优势,中国车企在目标市场、竞争策略、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布局更加大胆。在各行各业的全球化浪潮之下,汽车行业率先迈入新篇章,而如何进一步从“产品出海”向“价值链全球化”飞跃,成为摆在每个主机厂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欧洲市场,蔚来汽车选择了租赁用车的经营模式;比亚迪、小鹏、岚图等品牌则选择了与经销商合作的销售模式。但在迅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品牌面前,走向欧洲市场,仍然有不少难题。

  德勤管理咨询中国合伙人牟嘉文指出,尽管前景广阔、目标清晰,中国车企的全球化之路依然挑战重重。

  如海外供应保障不足、内部基础能力欠缺、当地市场资源有限、全球化业务人才难觅、品牌优势尚未建立、产品技术“水土不服”等都是企业当前的共同痛点,制约着全球化进程。

  牟嘉文认为,在出海市场,中国车企亟须厘清目标,制定适合自身的战略,充分发挥独有的优势,并逐渐补齐能力短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品牌向上”是国内汽车行业近几年最重要的主题之一,面对劲敌林立的海外市场和已然开启的电动车红海竞争,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选择深耕细分市场,尝试打造爆款产品,形成独特定位。

  在德勤中国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显示,50%的车企未来3-5年计划在海外主攻某个细分的车型或需求市场,而将电动车作为未来3-5年产品规划重点也成为87.5%受访车企的共识。

  中国汽车产业从最初引入外资助发展,到后期的自力更生寻突破,再到如今的扬帆起航向海外,书写了中国汽车从业者们的奋斗篇章。而未来的挑战或许会更加严峻,中国品牌走向欧洲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贝壳财经记者也将持续关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昊天 张冰

  10月14日早盘,“快递一哥”顺丰控股(49.530, 3.83, 8.38%)(002352.SZ)股价大幅高开。

  顺丰控股10月13日晚间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2亿元至4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至154%。

  其中,顺丰控股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区间在19.1亿元至20.6亿元之间,同比增长84%至99%,净利润创同期历史新高。

  顺丰控股业绩增长的原因与主营业务回暖有关,公司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38.0亿元至39.5亿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3.33亿元。

  对于前三季度业绩增长,顺丰控股表示主要因为公司业务量与营业收入增速回升、网络规模效益持续改善。此外,自2021年第四季度起合嘉里物流(00636.HK)的业绩也对公司业绩有所增益。

  顺丰控股于2010年上市,主营业务包括速运物流业务、供应链及国际物流两部分。速运物流业务主要包括时效快递、经济快递、快运、冷运及医药、同城急送业务板块;供应链及国际物流业务包括国际快递、国际货运及代理、供应链业务板块。

  今年以来,顺丰控股速运物流业务的单月营业收入波动明显,5月以来业绩有所回升。

  根据顺丰控股的月度经营数据,今年2-4月,受业务量同比下滑影响,速运物流业务单月收入同比分别下降3.36%、5.87%及8.47%。5月以来,伴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单月营业收入也随之提升。5-8月速运物流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9.38亿元、161.25亿元、147.59亿元及147.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3%、11.16%、13.52%及10.47%。5月份以来速运物流业务量均维持在9亿票以上。

  从单票收入层面看,自快递行业告别价格战后,行业单票收入均有所上升。今年1-8月顺丰控股速运物流业务的单票价格超在15.4元/票以上,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长,其中1月、7月的单票收入分别达到17.47元、16.02元。

  除了经营环境向好外,顺丰控股业绩增长还与并购嘉里物流有关。

  据了解,2021年2月,顺丰控股宣布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嘉里物流51.8%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9月,该交易完成交割,交易作价175.5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46亿元);四季度起,嘉里物流纳入顺丰控股合并报表范围。

  嘉里物流主要提供环球综合物流服务。自并表后,顺丰控股供应链及国际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今年上半年,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35.8%,去年同期为9.7%。

  据华泰证券(12.430, 0.20, 1.64%)研报测算,上半年顺丰控股实现归母净利润25.1亿元中,嘉里物流贡献了约8.9亿元的利润。中国银河(9.710, 0.03, 0.31%)证券研报曾指出,预表嘉里物流未来2-3年期间每年将为公司贡献净利润超10亿元。

  从顺丰控股披露的各月经营数据简报看,由于合并嘉里物流的相关业务收入,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高速增长。今年1-6月,顺丰控股该项业务分别营收78.33亿元、59.69亿元、64.03亿元、67.21亿元、71.28亿元、105.67亿元,单月收入同比最低增长3.45倍,最高增长5.23倍。7月、8月,该业务收入分别为82.92亿元和71.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倍和3.33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顺丰控股此次业绩预告增幅可观,但仍未恢复至2019年及2020年水平。以预告净利润上限看,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与2020年同期相比少了10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5.98亿元和51.05亿元。

  时效快递是顺丰控股传统核心业务,但2022年上半年的收入增速仅5.1%,不及2020年同期的6.5%,与2020年同期19.42%的增幅相比,更是明显放缓。

  经济快递、快运业务增长乏力情况更甚。2022年上半年,顺丰控股经济快递收入同比下滑7.3%、快运收入同比微增1.6%。2021年同期这两项业务收入分别增长69.2%和50.0%;2020年同期这一数字则分别为76.12%和51.30%。

  二级市场方面,自2021年一季度业绩暴雷亏损近10亿元后,顺丰控股股价便一路下跌,目前股价较去年2月高位已跌去63%。

 

  股价“跌跌不休”情况下,顺丰控股今年已推出高达40亿元的股份回购计划。最新一次回购方案于9月22日发布,拟以自有资金不低于10亿元且不超过20亿元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70元/股。前一轮回购于9月2日完成,斥资20亿元回购了公司股份3880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