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消息,菜鸟网络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宣布未来将在全球多地建立世界级物流枢纽,首批纳入考虑的是杭州、吉隆坡、迪拜、莫斯科以及比利时的列日五大城市。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菜鸟将全力以赴建设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在中国打造24小时必达的网络,另外一张网络,是沿“一带一路”并在全球实现72小时必达。阿里巴巴和菜鸟将投资上千亿元来做这件事情。

  马云说,菜鸟过去五年主要在解决电商和自身行业的问题,今后必须为国家、行业、社会解决问题。他认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物流业不仅要自己发展,还应该成为制造业的利润担当。如果把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降到5%以下,可以为制造业创造巨大的利润空间,这是菜鸟和物流行业应该为国家做的事情。

  菜鸟将在世界5大城市建设物流枢纽打造全球72小时必达网络

  资料显示菜鸟透露的首批5个全球物流枢纽中,杭州是中国跨境物流重镇,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试验田。今年3月,菜鸟开通了杭州—莫斯科的电商专属洲际航线,中小企业第一次拥有确定性的洲际航运线路。

  吉隆坡则是海外首个eWTP节点。在这里,菜鸟与马来西亚海关合作,将原有的清关效率从1天提升到3小时,还把机器人仓从中国带到吉隆坡。

  准备在比利时建设的物流枢纽可以服务欧洲一半的消费者,从这里出发的包裹在5小时内便可送达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大市场。迪拜则连接了欧亚非三大洲,是全球最重要的转运中心。

  菜鸟总裁万霖表示,不同于一般物流基地,世界级的物流枢纽将发挥地缘与技术优势,服务全球主要市场,打造全球端到端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我们希望将来全球各地的商品在生产后直接交给菜鸟,我们和合作伙伴可以把他们送到全球各个地方的消费者手上,让中小企业也有全球通货权。”

  据悉,菜鸟将在这些地方采取与合作伙伴共建或租赁运营等方式,推进枢纽建设。

  今年初,菜鸟在英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6个国家的数十个重点城市率先实现了五日送达,且送达稳定性超过了98%。

  “在开设首批5大全球枢纽的基础上,我们还将在未来开设更多的全球性节点,推动这张物流网络更加智能高效,由现在重点城市的5日达,向全球72小时达迈进。”万霖说。

 

  马云说,中国是当仁不让的物流大国。菜鸟将通过建设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来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希望所有物流企业参与进来,一起为每天10亿个包裹准备,一起为解决国家、行业和社会的问题探索。

  从去年起,“奇瑞打包整体出售”的传闻不断出现,那个曾经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的奇瑞汽车,如今也沦落到要 “要把自己卖掉”的境地吗?

  这回,奇瑞可能真要“卖身”了!

  5月29日下午,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芜湖召开第二届第九次职工代表大会。大会以无记名投票形式,全票通过了关于奇瑞汽车股权转让的决议。

  根据本次大会达成的决议内容,奇瑞拟以不低于200亿元现金注入的方式引入外来投资者,增资扩股形式入股奇瑞汽车。

  这一决策,意味着“奇瑞被收购”一案终于尘埃落定,也标志着奇瑞的“混改”之路正式拉开大幕。而传闻的接盘者名单里有两家对汽车领域虎视眈眈的公司:宝能和五粮液。

  从国产一哥到亏损不止

  奇瑞,起源于安徽省芜湖市政府的汽车项目。从一家村办工厂起家,原来计划是和一汽合作,但没有成功。后从福特获得一条发动机生产线开始,慢慢发展为零部件工业公司,再到后来成为真正意思上的汽车生产厂商。

  可以说,奇瑞一路走来风光无限。

  从1999年12月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到2007年8月,奇瑞公司第100万辆汽车下线。奇瑞只花了8年时间,就成为当时中国自主品牌“一哥”。

  但即便如此,一时风光无限的奇瑞,还是陷入了亏损的状态。

  2017年,奇瑞汽车共销售汽车38.7万台,同比下滑14%,当年奇瑞汽车营业收入294.7亿元,同比下滑10.59%;营业利润为亏损3764万元,净利润2.64亿元。而至今年一季度,奇瑞汽车营业利润为负6.76亿元,相比去年亏损还在持续!

  而现金流方面,奇瑞汽车2016年为35.27亿元,去年经营现金流骤减为负31.22亿元。

  除此之外,奇瑞控股对奇瑞汽车存在高额债务。2017年财报披露,截至当年年底,奇瑞汽车对奇瑞控股及其子公司的应收账款达到159.23亿元,其中,对奇瑞控股的应收账款为112亿元。

  被资金瓶颈困扰的奇瑞,也想过借壳上市。

  多位资本市场的专业人士在接受《出行财经》采访时表示,奇瑞股份引进战略投资,旨在为其奇瑞新能源业务借壳上市做铺垫。而“壳”就是曾屡屡涨停的“妖股”——安凯客车。

  但目前为止,奇瑞并未成功完成上市。

  奇瑞近几年销量下滑、亏损不止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

  很多人对于奇瑞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年的低端产品——奇瑞QQ上。2008年,势头正旺的奇瑞一口气推出29款新车,包括奇瑞五娃在内的概念版本,纯粹为了蹭奥运会的热度,与奇瑞QQ几乎一样,毫无创新可言。

  事实上,奇瑞还曾出现过100多个车型并存的混乱时期。各品牌车型价位高度雷同,弱化了奇瑞本身的品牌形象的同时,也导致了企业内部品牌间的互相竞争,对奇瑞品牌造成反噬,导致了业绩的下滑。

  当时奇瑞营销方面人事变动频繁,平均15个月就会换1个营销总经理。导致无法形成系统性的营销方向以及品牌定位,使得奇瑞在这些年错过了最佳的品牌上升时期,这也为奇瑞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同时间接导致奇瑞陷入死循环,成立新品牌→卖掉→再成立新品牌→再卖,毫无任何延续性的战略。曾经把高端化寄托在观致身上,现在又推一大堆新品牌分散精力,但基础根本就没打好。对奇瑞长远发展来讲,最好的选择就是集中精力把奇瑞品牌做好。

  “奇瑞奇瑞,修车排队”,圈内人常这么评价奇瑞。其实奇瑞汽车质量不断遭到车主的质疑,在车质网汽车投诉网站上车主投诉:发动机异响、抖动、功率不足、变速箱异响等问题,下图是投诉网站上艾瑞泽5车主投诉的问题,这仅仅是一款车型的。

  奇瑞捷豹路虎,作为奇瑞唯一不错的“现金牛”,为奇瑞带来的除了代工费收益之外,对于技术创新的帮助尚未做出明显成效。

  为了扭转销量困境,奇瑞还在今年4月发布了“奇瑞雄狮”集团智能化战略,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以及自动驾驶等做出了全面规划,但这也对奇瑞的资金提出更为刚性的需求。

  像目前做的比较有起色的奇瑞新能源汽车,小蚂蚁(eQ1)系列,大批被用于分时租赁行业,未尝不是一个好卖点。但要用这些10万元价位的低端车型,撑起整个奇瑞的营收,暂且不太可能。

  而四大民族自主汽车品牌,奇瑞、长城、比亚迪、吉利当中,奇瑞是唯一一家国有企业,也是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车企。

  反观其他几家非国企的品牌,做的风生水起。长城的子品牌平民系列哈弗、高端系列WEY销量持续冲击榜单前排。比亚迪凭借着对纯电动汽车未来的前瞻判断,砸重金抓住新能源技术。吉利更是大动作频频,收购沃尔沃、李书福入股戴姆勒,还建立了年轻化高端品牌LYNK&CO。

  显然,奇瑞在产品力不足的情况下,急于扩张品牌,结果适得其反。而且一开始的定位,也让其在进军高端市场时屡屡失败。质量、性价比的降低让其在低端市场也倍受排挤。

  丢掉自主品牌“一哥”宝座后,迷失自我的奇瑞终于悬崖勒马了。引入资本进入,未尝不是自救的好办法。

  在奇瑞第九职工代表大会上,还流传出一个重要的信号,“奇瑞计划出让其归属的51%的股权,目前有6家意向入股方已经进入到了谈判阶段”。

  以物流起家、以保险著称的宝能集团在进军房地产领域时遭遇不顺之后,于是转眼资本市场一致看好的汽车领域。

  去年宝能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注册后,便以65亿收购观致51%股权,正式入主观致汽车。通过并购,宝能汽车版图的发展按下了快捷键。

  但值得一提的是,宝能并购的观致汽车,是奇瑞汽车的“亲儿子”。

  在出让股权之前,观致的持股情况为奇瑞汽车和美国量子公司(Quantum LLC)各占50%股权。

  收获奇瑞“亲儿子”观致之后,宝能是否会再砸钱吞下奇瑞呢?

  答案,似乎已经明了。相比其他互联网公司造车不同的是,宝能没有做出概念产品,就更别说生产资质了,反倒是手里拿了不少地皮。

  在宝能集团规划的新能源汽车版图中,收购只是其造车计划的一部分。另一个大动作便是在全国范围内布局新能源生产基地。

  去年一年,宝能相继在杭州、昆明、广州、陕西西咸等地与当地政府达成新能源汽车合作意向,共同建设新能源车产业园等项目,规划投资总额高达1240亿元。在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背后,特色小镇、商业综合体、文化体育等新地产产品也相继浮出水面。

  地皮有了,如果能够再拿下奇瑞的股权,那宝能就能顺理成章的开始造车了。

  除了宝能,还有一个买家可能是五粮液。

  2017年12月,奇瑞独资子公司凯翼汽车,变更为宜宾市汽车产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奇瑞汽车、五粮液集团全资子公司宜宾普什集团有限公司三方持股。

  曾多次进军汽车领域的五粮液,如今又有动作接触这一领域。作为五粮液故乡的宜宾市,自然也会大力支持这样的项目。至于,五粮液是否能入股奇瑞,能占多少股,目前尚无定论。

  奇瑞汽车,是国有控股企业,完全符合混合所有制改革。而奇瑞又恰巧处于销量不佳、亏损爆发的初级阶段。200亿元引入外来投资者,对奇瑞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举两得的事,而对于接盘者们来说,这笔买卖可能并不是谁都想做。(你懂的)

 

  最后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一句话与奇瑞共勉,即“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祝奇瑞汽车早日“拨开云雾见青天”!

  北京时间30日消息,《福布斯》杂志发布2018年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百强榜单,中国今年共有7家公司上榜,腾讯排名第25位,携程(45.52, -0.98, -2.11%)排名28位。

  另外五家中国公司依次为:洛阳钼业(43)、百度(242.05, -1.75,-0.72%)(45)、江苏恒瑞医药(64)、杭州海康威视(90)、中国船舶重工(91)。

  美国公司包揽前7名,依次为:ServiceNow、Workday(130.41,-0.38, -0.29%)、Salesforce(126.88, -1.08, -0.84%)、特斯拉(283.76,4.91, 1.76%)亚马逊(1612.87, 2.72, 0.17%)、奈飞(349.73, -1.56,-0.44%)(Netflix)、Incyte。

  美国公司占据了榜单的一半以上,共有51家公司上榜。

 

  亚洲国家中,韩国有4家公司上榜,该国最大互联网公司Naver名列第9位。日本有7家公司上榜,印度5家,泰国和印尼各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