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
- 发布于 2023年8月29日
新西兰本周将出台立法,允许对大型跨国公司征收数字服务税,不过要到2025年才会付诸实施。
新西兰财政部长格兰特·罗伯逊(Grant Robertson)周二表示,拟议中的税收将向那些每年从全球数字服务中赚取超过7.5亿欧元(8.1亿美元)、每年从向新西兰用户提供的数字服务中赚取超过350万新西兰元(约200万美元)的跨国企业征收。
他说,这将适用于新西兰应纳税数字服务总收入的3%,与法国和英国等其他司法管辖区采用的税收相似,预计在四年内将产生2.22亿新西兰元的税收收入。
罗伯逊说:“很明显,国际税收框架没有跟上现代商业实践的变化和商业日益数字化的步伐。这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采用数字商业模式,我们对它们征税的能力受到限制,负担落在了少数纳税人身上。”
新西兰政府一直在参与经合组织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达成多边协议的谈判,但罗伯逊说,谈判的进展缓慢。
他说:“虽然我们将继续努力支持一项多边协议,但我们不准备坐等结果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立法,如果经合组织的进程不成功,就会付诸实施。”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
- 发布于 2023年8月20日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题: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一路疾驰”——中国高质量发展亮点透视之二
新华社记者高亢、张辛欣、吴慧珺
2020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达到500万辆,2022年2月突破1000万辆,而迈上2000万辆新台阶,仅用了1年零5个月。
中国汽车工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连续8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新能源汽车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赛道”。中国新能源汽车何以领跑全球?快速发展的“诀窍”是什么?
产业按下“加速键”
比亚迪集团8月9日宣布,其生产的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
从0到100万辆,用了13年;从100万辆到300万辆,用了1年半;从300万辆到500万辆,仅用9个月。
卧薪尝胆,厚积薄发。比亚迪的发展充满韧性和后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增长42.4%和44.1%。
产销旺盛的同时,出口攀升意味着中国品牌国际认可度的提升。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0%;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
新能源汽车在展会上的表现同样火爆。近期,第20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上,广汽埃安展区,不少参观者咨询购车。销售员赵海权兴奋地说:“一天就订出50多台车。”
今年以来,各大汽车展会上,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展台上,各大跨国车企“组团”来参观交流的频次显著增多。
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产业政策研究部部长朱一方表示,近年来,政策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品质优势逐步显现。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突破2000万辆,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正在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透视高质量发展“密码”
2008年,中国首次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起步至今十余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道路。
崛起靠的是什么?
——政策大力支持。“产业快速发展,政策引领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说。
拥有奇瑞、蔚来、江淮等整车企业的安徽省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多年来,当地相关政策接续出台推动产业发展。上半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7.8%。
据统计,近年来,各部门先后推出70余项支持措施,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出台配套政策。从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到组建动力电池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一系列举措让产业发展方向更明确、步伐更坚定。
——市场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随着中国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和应用,加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近年来,从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到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来自消费端的支持充分调动了产业转型的积极性,市场快速拓展带动产业链创新。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凯说,从材料体系到电池结构,高速增长的市场,推动了动力电池行业走向前沿。
——坚持自主创新。创新驱动换道超车,经过多年培育,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技术优势。
“再难不能省研发。”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认为,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奇瑞每年将销售收入约7%用于研发投入。
近年来,中国车企积极布局纯电、混动和氢燃料等多元技术路线,推动行业加速变革。
——产业链持续完善。从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到整车制造和销售,中国打造出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
在长三角,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一家新能源整车厂可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
上海提供芯片、软件;向西约200公里的江苏常州,提供动力电池;向南200多公里的浙江宁波,提供车身一体化压铸机。
“过去竞争靠的是专项技术。今天,更要靠‘链’。”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徐军说,依托集成创新巩固和扩大产业链优势,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巩固优势 乘势而上
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并持续吸引全球头部车企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日本丰田与广汽联合开发新能源车型;德国大众在安徽建立新能源汽车全球研发总部。近日,大众集团又以7亿美元收购小鹏汽车4.99%股份,将合作开发电动车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燃油车时代,跨国车企与中国车企合作,往往是单向技术输出,中国以市场换技术。而此次大众和小鹏合作,获得技术以扩大市场成为大众的主要目的。
“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合作,中国汽车产业将给世界汽车产业变革注入更多力量。”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世界市场份额比例已高达63%,产业优势越发明显。
“巩固发展优势,更需补齐短板。”朱一方表示,当前,相较跨国车企,本土品牌在品牌价值、技术研发、全球产业布局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付炳锋表示,芯片、基础软件、关键材料等产业链发展短板需要持续发力补足。产业转型带来的产能过剩及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需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破题。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能力。”朱一方说,巩固优势,怎么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升品牌认知度,成为下一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输出品牌生态,全价值链竞争。”捷途汽车总经理李学用认为,车企不仅要拥有技术和产业链优势,更要在市场特别是海外市场上做好长期布局。
当前,在全球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快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本土品牌迎来历史机遇,也给全球汽车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
- 发布于 2023年8月11日
8月11日消息,自去年11月份以来,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母公司Meta裁减了25%的员工。但随着公司业绩回升,许多被裁员工被Meta重新雇用,但部分人员薪酬比以往减少。
据外媒报道,过去几个月里被Meta解雇的许多员工都得到了重新加入公司的机会。
最近几周Meta开始慢慢加大招聘力度,其中以工程和技术岗位居多。自去年11月份以来被Meta解雇的所有员工都可以通过特定的“校友渠道”重新申请公司空缺岗位。
在今年5月份结束的多轮裁员中,Meta裁掉了25%的员工。据三名熟悉公司内部情况的人士透露,目前Meta已经重新聘用了几十名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在6月份之后。Meta拒绝置评。
Meta的大部分领域实际上仍处于招聘冻结状态。在可预见的未来,公司员工数量和招聘力度较以往高峰时期都将有所减少,这与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提到的“效率年”政策一致。不过Meta已经悄然在某些工作领域增加了招聘力度。
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Meta最重要的广告业务有所改善,因为平台留住了更多用户。该公司还成功上线推特竞品Threads,所有这些措施都让投资者感到满意。
据悉,目前Meta开放了几百个空缺岗位,主要是软件、硬件和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工作方面的工程岗位,以及为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工作的主要技术岗位。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说,公司业务部门似乎几乎没有招聘新员工,而这一领域受最近一轮裁员的影响最大。Meta开放招聘的大多数岗位都是个人贡献者这一级别的基础岗,因为Meta已经大幅削减了管理岗的数量。
另一位知情人士说,Meta正在寻找经验更丰富的员工,减少聘用应届毕业生和实习生。那些曾在更高级别工程部门工作、曾在绩效评估中打分靠前的员工被Meta重新雇用的概率最高。
与此同时,Meta还在进行社招。这样一来,那些被解雇的员工必须经过完整的面试过程,并与社会上的外部人士竞争上岗。不过,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Meta的招聘比例“是10比1”,有利于最近被Meta解雇的员工。
Meta重新雇佣被裁员工的举动,很容易让人想起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运营社交媒体平台推特前几周所做的事情。马斯克曾试图重新雇佣那些被他解雇的人,因为他们离开公司后,马斯克才意识到这些员工拥有运营推特所需的技能和经验。但知情人士说,许多人被Meta重新聘用后,所从事的是他们以前没有从事过的工作,有的薪酬或职位会更低。
一位被Meta重新聘用的人说,尽管自己重新受聘的岗位级别与之前相同,但他接受了总薪酬减少约10%。考虑到Meta的股价正在上涨,这位员工预计一年之内有望达到被公司裁减之前的薪酬水平。
其他人则不太接受被Meta重新聘用。另一位被Meta解雇并正在找工作的人说,他们最近看到了之前工作岗位的招聘信息,但这个外包员工岗位的工资要比以前低20%。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