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晶

  

微信

 

 

  —2019年超高清视频产业系列报道之二

  4月22日,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5G+4K传播创新国际论坛上,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表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紧紧抓住5G时代历史机遇,聚焦关键技术,加速融合发展,构建“5G+4K+AI”全新战略格局。专家认为,5G与4K的深度融合将促进数字内容制作、分发、呈现的全产业链升级。

  5G+4K体验先声夺人

  进入2019年后,随着5G技术和产业的进一步成熟,基于5G网络的4K传输已经有两次精彩亮相。

  在万众瞩目的2019年央视春晩上,通过5G网络,井冈山、长春、深圳三个分会场4K超高清视频画面能够实时回传,画面流畅、清晰、稳定,标志着央视春晚5G+4K超高清直播工作的圆满完成。这也是春晚首次实现5G网络4K超高清直播。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5G+4K+VR再一次走进两会会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人民大会堂设立了融媒体展示平台。该平台架设了5G·4K内容展示大屏,参会的代表和委员们能够身临其境体验黑科技。在这块超大屏幕上,展示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利用5G和4K技术制作的多项节目,其中包括用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哈尔滨等地5G回传的4K信号内容制作的集锦内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优秀4K节目片段,如《航拍中国》第一季、第二季;CCTV 4K超高清频道实时直播画面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在4月23日“中国联通5G创新应用高峰论坛”上表示,5G会对下一代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基于5G的4K/UHD视频直播将成为更普遍的应用模式。

  在去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公司合作建设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其中重点是通过联合建设“5G媒体应用实验室”开展5G环境下的视频应用和产品创新。“5G媒体应用实验室”在国内选取10个5G试点城市和相应的测试点,建立端到端的应用试验系统。推动5G核心技术在央视4K超高清节目传输中的技术测试和应用验证,研究制定基于5G技术进行4K超高清视频直播信号与文件传输、接收、制作技术规范等5G新媒体行业标准,引领5G新媒体技术应用。专家认为,5G与4K的深度融合将促进数字内容制作、分发、呈现的全产业链升级。

  运营商全力推进

  进入4月份后,运营商的5G试验网先后建成。中国联通的5G试验网首发打响了我国通信网络进入5G时代的第一枪。随着今年三大运营商的试验网络的正式开通,在各种被看好的5G应用中,超高清视频将最先让用户体验到5G与4G的不同。

  带宽要求最高的8K视频普遍需要135Mbps以上的带宽保证传输质量,带宽要求最低的入门级4K也需要18Mbps到24Mbps的带宽。而4K超高清视频对于承载网络端到端的总体要求是端到端带宽要大于50Mbps,往返时延要小于20ms,丢包率要小于10-5。从理论上讲,5G网络对于4K乃至8K超高清视频有着良好的承载能力。

  据GSMA Intelligence预测,到2025年全球5G连接数量将达到13亿,覆盖全球40%的人口或约27亿人口。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表示:“自2020年起,支持高清视频的网络将占移动连接总量的50%以上,即5G带来增强型的低延时将给数字移动行业带来更好的体验,也将再次推动新的体验方式和创新模式的产生。”

  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行动。

  中国移动组建了专门团队,深入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携手合作伙伴建设产业生态,使自主可控的5G新媒体平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移动完成了基于3GPP标准R15版本的5G端到端8K视频演示,并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在5G技术研发、4K超高清频道建设、内容分发、大数据以及资本等领域合作。

  中国联通继2017年推出《5G+4K白皮书》之后,在今年3月又联合华为公司推出《5G+8K白皮书》。据介绍,中国联通计划在2019年进一步推进5G+视频试点,2020年推出5G和相应的视频产品,2021年、2022年,通过冬奥专项计划,实现全场景、全终端的应用。

  中国电信则通过转型3.0战略,涵盖视频3.0战略,以大视频为核心,提供差异化方案。2018年,中国电信与东方明珠、百视通、富士康发布基于5G测试网络的8K视频应用平台,并与各合作伙伴共同成立“5G+8K”产业联盟。

  5G+超高清加速成熟

  谈及我国超高清技术发展,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魏晨光表示:“超高清视频的高性能处理及分析离不开持续发展的计算能力与AI智能技术;编码复杂度的提高以及像素的成倍增长,则需要基于深度学习的机构化数据处理;而MEC边缘计算、智能芯片的发展,支撑了超高清视频在网络边缘、计算终端的快速处理。”

  华为公司云核心网产品线高级副总裁何伟杰表示,支持各类超高清业务的云端能力是影响业务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华为首先会利用AI技术来重构云端业务全场景的智能化;其次在开放性方面,华为提供Envision融合视频解决方案支持超高清产业生态的融合发展;最后还会通过CDN向边缘下沉,打造视频业务极致体验。

  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副总裁、网络平台事业部5G网络设施部门总经理林怡颜表示,面对5G时代下新的行业需求,英特尔将会在开源之中优化编码器和一系列的硬件平台,最终在视觉云释放创新。

 

  从画质来讲,4K的像素比2K提升4倍,8K比4K又提升4倍。每一次画质的提升,其背后都需要产业链的支撑。目前4K的产业链刚刚成熟,在视频采集、内容编码和网络传输上,还需要产业链共同推动,进一步完善不同应用环境下的支撑能力,进一步降低产业成本,为5G+4K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北京商报讯共享出行平台、互联网巨头和传统车企,都想在移动出行市场分一杯羹。4月24日,哈啰顺风车投入5亿元做补贴,哈啰背后是不断对其增资的阿里。无独有偶,就在前一日,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的控股公司,新增对外投资——广州祺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祺宸”),外界推测广州祺宸是腾讯与广汽合资的移动出行公司。网约车市场开始百家争鸣,有的为流量,有的为转型,但共同目标都是超过5000亿元的移动出行市场蛋糕。

  上线3个月后,哈啰顺风车打算补贴车主和乘客。4月23日,哈啰顺风车拿出5亿元建立“顺风绿色出行基金”,并将在“五一”期间针对车主、乘客开展补贴活动:4月30日-5月4日,哈啰顺风车将对车主免收平台服务费;乘客在“五一”期间体验顺风车,可享受最低5折优惠。

  在滴滴、高德下线顺风车后,哈啰是唯一保留顺风车业务的头部移动出行平台。

  “哈啰顺风车拿出5亿补贴,对顺风车市场肯定会有触动,不过短期内对嘀嗒的市场份额会有多大影响,目前还不好评估,毕竟嘀嗒在顺风车领域的规模和覆盖距离饱和还有很大的距离。”比达咨询分析师李锦清认为。

  除了哈啰,以新面孔进入市场的还有腾讯。4月23日,天眼查显示,马化腾控股公司南京网典科技有限公司参股广州祺宸,持股比例30%。公开数据显示,广州祺宸成立于2018年3月,经营范围涉及汽车租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等。

  对于此次投资的意图,腾讯方面并未透露,也未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广州祺宸是否为腾讯广汽合资的移动出行公司。但根据天眼查信息,广州祺宸的法定代表人为蒋华。根据广汽2018年的一则公告,广汽集团(13.810,-0.06, -0.43%)执行委员会委员、移动出行项目组长同样名叫蒋华。这个移动出行项目正是广汽集团与腾讯等合资设立的。

  移动出行的“拓荒者”滴滴也在寻找新路径。1月底,滴滴旗下的小桔车服与北汽新能源成立合资公司,将开发专门用于共享出行的定制网约车。一个月后,滴滴与大众汽车成立合资公司。

  多种势力、多角度切入的直接原因,是移动出行庞大的市场规模。根据易观智库的预测,到2019年,中国移动出行市场规模可达5415.56亿元。

  车企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还有转型的考虑。“在网约车概念普及后,车企布局移动出行,是完善产业链和推进服务转型的尝试。”艾媒咨询高级分析师刘杰豪表示。

  全国乘用车销量数据显示,国内汽车销量一路下滑。刘杰豪进一步说,“在下滑拐点,传统车企希望通过拓展业务边界,实现集团的转型升级。但传统车企在运营模式上与互联网企业存在差异,所以众车企入局网约车市场,目前仍然倾向于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像腾讯这类巨头最受企业青睐。未来转型需求下,会有更多车企进入市场”。

  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8年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12月,滴滴的渗透率依然在用车服务中排名第一,渗透率为14.7%,嘀嗒、神州专车和曹操专车位列行业前五,不过渗透率远低于滴滴。

 

  但刘杰豪认为传统车企的机会仍在,“传统车企相较一些互联网巨头企业,资源优势是其竞争力所在。当前车企入局,在资本支持下,一方面忽略前期推广成本进行铺设,另一方面优化服务体验,还是有机会在网约车领域占得一定市场的”。

  北京商报讯共享出行平台、互联网巨头和传统车企,都想在移动出行市场分一杯羹。4月24日,哈啰顺风车投入5亿元做补贴,哈啰背后是不断对其增资的阿里。无独有偶,就在前一日,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的控股公司,新增对外投资——广州祺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祺宸”),外界推测广州祺宸是腾讯与广汽合资的移动出行公司。网约车市场开始百家争鸣,有的为流量,有的为转型,但共同目标都是超过5000亿元的移动出行市场蛋糕。

  上线3个月后,哈啰顺风车打算补贴车主和乘客。4月23日,哈啰顺风车拿出5亿元建立“顺风绿色出行基金”,并将在“五一”期间针对车主、乘客开展补贴活动:4月30日-5月4日,哈啰顺风车将对车主免收平台服务费;乘客在“五一”期间体验顺风车,可享受最低5折优惠。

  在滴滴、高德下线顺风车后,哈啰是唯一保留顺风车业务的头部移动出行平台。

  “哈啰顺风车拿出5亿补贴,对顺风车市场肯定会有触动,不过短期内对嘀嗒的市场份额会有多大影响,目前还不好评估,毕竟嘀嗒在顺风车领域的规模和覆盖距离饱和还有很大的距离。”比达咨询分析师李锦清认为。

  除了哈啰,以新面孔进入市场的还有腾讯。4月23日,天眼查显示,马化腾控股公司南京网典科技有限公司参股广州祺宸,持股比例30%。公开数据显示,广州祺宸成立于2018年3月,经营范围涉及汽车租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等。

  对于此次投资的意图,腾讯方面并未透露,也未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广州祺宸是否为腾讯广汽合资的移动出行公司。但根据天眼查信息,广州祺宸的法定代表人为蒋华。根据广汽2018年的一则公告,广汽集团(13.810,-0.06, -0.43%)执行委员会委员、移动出行项目组长同样名叫蒋华。这个移动出行项目正是广汽集团与腾讯等合资设立的。

  移动出行的“拓荒者”滴滴也在寻找新路径。1月底,滴滴旗下的小桔车服与北汽新能源成立合资公司,将开发专门用于共享出行的定制网约车。一个月后,滴滴与大众汽车成立合资公司。

  多种势力、多角度切入的直接原因,是移动出行庞大的市场规模。根据易观智库的预测,到2019年,中国移动出行市场规模可达5415.56亿元。

  车企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还有转型的考虑。“在网约车概念普及后,车企布局移动出行,是完善产业链和推进服务转型的尝试。”艾媒咨询高级分析师刘杰豪表示。

  全国乘用车销量数据显示,国内汽车销量一路下滑。刘杰豪进一步说,“在下滑拐点,传统车企希望通过拓展业务边界,实现集团的转型升级。但传统车企在运营模式上与互联网企业存在差异,所以众车企入局网约车市场,目前仍然倾向于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像腾讯这类巨头最受企业青睐。未来转型需求下,会有更多车企进入市场”。

  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8年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12月,滴滴的渗透率依然在用车服务中排名第一,渗透率为14.7%,嘀嗒、神州专车和曹操专车位列行业前五,不过渗透率远低于滴滴。

 

  但刘杰豪认为传统车企的机会仍在,“传统车企相较一些互联网巨头企业,资源优势是其竞争力所在。当前车企入局,在资本支持下,一方面忽略前期推广成本进行铺设,另一方面优化服务体验,还是有机会在网约车领域占得一定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