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的领导者普渡科技宣布与软银机器人正式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共创商用服务机器人新未来。通过此次合作,普渡科技在配送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品类的产品技术优势将与软银机器人在日本市场的专业知识强强联合,实现共赢。

  作为来自中国的初创公司,普渡科技在国内市场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同时也在积极扩大全球影响力。在日本,普渡的猫形机器人"贝拉BellaBot"广受欢迎,在当地社交媒体和网络上持续引发热议。历经7年的稳步发展,普渡科技凭借着丰富的商用机器人产品线和全链路解决方案帮助行业用户实现智能升级,在多个场景中提升服务质量和消费者体验,并不断优化业务运营的成本效益。

  普渡科技创始人兼CEO张涛表示:“我们很荣幸能与软银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这是对普渡技术和产品实力的认可。普渡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深耕行业场景,为所有的合作伙伴和客户提供可靠的产品和出色的服务,就像我们一直坚持做的那样。”

 

  软银机器人集团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富泽文秀(Fumihide Tomizawa)表示:“我们对与普渡科技的合作感到兴奋,因为这使我们能够在日本的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增强我们的产品供应。这次合作强化了我们致力于提供先进机器人技术的承诺,同时也帮助企业解决劳动力挑战,提高整体效率。”

  10月8日消息(九九)在日前举行的“6G协同创新研讨会”上,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副总工程师王晓云表示,网络内生AI是6G系统创新的核心需求之一。内生AI的两个目标分别是AI赋能网络和网络使能AI,其中,AI赋能网络是满足新需求、解决“深”问题的关键路径,能够提升网络能力效率、降低整体成本、增强用户体验。

  AI赋能网络的两大场景是网络运维和网络运行。具体而言,网络运维是指围绕网络规、建、维、优、营等运维全生命周期,AI重构优化运维流程,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网络运行是指围绕网络核心机制,AI重构系统流程,在时变环境要素下实现基于业务的资源最优匹配,实现网络运行效率、用户体验的提升。“AI赋能网络将从网络运维逐步深入到网络运行中,AI赋能网络运行是解决6G需求挑战的关键路径。”王晓云说。

  

 

  王晓云指出,AI赋能网络需围绕数据、模型、架构和实用四个方面重点攻关:

  数据:通过治理和开放解决数据复杂和缺失问题。

  网络运维以分钟/小时粒度数据为主,来源较为统一,但存在部分数据不标准、不完整等问题;网络运行场景的数据时间粒度、标准化程度、数据来源更为多样复杂,且获取较为困难。

  数据治理能够提升数据的规范性和质量,对于非标准化数据,中国移动联合业界共同制定数据规范;对于标准化数据,将构建数据实时校验、闭环稽核能力,持续提升数据质量。另外,中国移动还将持续梳理和积累网络智能化数据集,推动向业界进行开放,打造AI赋能网络研发生态。

  模型:从小规模向大规模、从离线向实时发展,探索网络多场景通用模型。

  当前已有实践和研究呈现模型结构多样、任务类型分散、数据量相对较小、聚焦单一任务的特点,应用落地存在投入大、代价高的问题。

  王晓云建议应分阶段进行探索,首先探索网络运维人工智能通用模型从小规模向大规模、从离线向实时发展,最终探索是否可以实现统一。

  架构:以“三个转变”的理念,设计6G AI内生的网络新架构,实现四个具体要求。

  设计AI内生的网络架构存在两大难点:一是以新架构实现生产关系变革,实时、精准、高效地利用新生产要素,二是兼顾网络使能AI,以统一架构支持两种逻辑(生产型和服务型)。

  以“三个转变”(从外挂式AI到内生AI、从烟囱式到端到端一体式AI优化设计、从场景驱动式到能力驱动式)的设计理念,实现四个设计具体要求,即算力的供给和调度,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模型的生成、迭代和加载,AI三要素的高效集成及其与通信功能的融合控制。

  实用:以全局优化的系统性创新,及构建综合评判体系,实现工程化应用。

  在实用性方面,由于AI赋能网络的特点,在能力方面的定制性、泛化性,在质量方面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在效率方面的通用性和经济性,每一项的实现都很困难,并且这六方面的要求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王晓云指出,当前的研发重点还仅仅聚焦在能力提升上,未来应综合考虑能力、效率和质量全局优化的系统性创新,才能让AI赋能6G真正走向实用化和规模化。“希望未来能够构建一个对AI赋能网络的综合评判体系,量化指标的可行性、评判方法的合理性和手段的

  有效性,来保证AI赋能网络技术方案的实用性、均衡性和系统性。”

 

  王晓云介绍,中国移动数据治理和开放并举,大小模型探索共进,提出“三体四层五面”6G总体架构,初步完成了具备算力、数据、能力等的网络智能化开放平台构建,逐步对外开放服务。

  9月26日消息,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举办了2023-2024国创动画作品发布会,对外公布了68部国创作品,并宣布将与上海电影美术制片厂、上影元联合出品《中国奇谭 第二季》,同时,B站还将协同上影元,拓展《中国奇谭》第一季热门角色“小猪妖”的后续故事,一起推进《小妖怪的夏天》大电影的开发。

  除开发《中国奇谭》系列性作品之外,B站还宣布《凡人修仙传 新年番》《灵笼 第二季》《我的三体 第四季》《时光代理人·英都篇》等多部续作回归,以及《长歌行》《牧神记》《将夜》《虎鹤妖师录》等IP改编作品的全新内容。

  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表示,“有B站就有动画。”B站从一个动画社区成长为日活用户近1亿的综合视频平台,PUGV生态是驱动力,ACG生态是壁垒,而国创动画决定了壁垒的高度。

  过去一年,B站人均观看国创达到10部,累计观看时长超过7亿小时,用户互动数达到50亿。“ 这是国创重要分水岭,在新一轮增长中,国创将成为 ACG 文化的主流。 ”

  这是B站举办的第六届国创动画作品发布会,官方数据显示,过去六年里,B站累计播出超过600部国创作品,B站国创月活用户数量增长了近六倍。

  据介绍,68部国创作品中,超过一半的作品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上线。李旎透露,国创有三个重要观众群体,00后占比达到57%,年轻人是国创的主要受众。同时,国创的女性用户占比超过了1/3,国创用户进一步年轻化与多元化。国创受众占泛二次元用户比例达67%。他们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对优质、创新性内容有更高的接受度,也希望通过国创动画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

  “在投入方向上,我们坚持品质优先,完成度优先,做超出用户预期的作品。”李旎说。

  面向不同阶段的动画创作者,B站发起的扶持计划“哔哩哔哩寻光计划”,今年针对高校,寻光计划与国内11所顶尖动画院校合作,为100多部学生作品提供了资源、资金支持。

  李旎承诺,未来三年B站对于原创的投入,不会减少,只会增加。据统计,从2018年至今,B站累计出品了70余部原创动画作品。

  B站还宣布将于日本富士电视台达成合作,设立B站国创专属频道 “B8station”,专门播放来自中国的动画作品,此后二者还将合作《时光代理人》的日剧改编。

 

  从2018年至今,B站在ACGN产业全线布局。目前,B站已实现《时光代理人》《百妖谱》《两不疑》等300余个动画授权项目实现落地,国创作品收入突破2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