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每年进口90亿元樱桃!樱桃界“第一大国”已入华,向美国叫板

  全世界的樱桃都在等待中国吃货的订单。在这些订单里,怎么能缺少全球樱桃产量第一的土耳其呢?

  近日,一场来自土耳其伊兹密尔的樱桃登陆仪式在上海举行。上海彬越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作为经销商,他们此次进口的土耳其樱桃约10吨,“量不是特别大,主要还是想看看中国消费者的接受程度”。

  土耳其是全球樱桃主产区。Worldatlas的数据显示,土耳其樱桃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以2017年樱桃季为例,当年土耳其樱桃产量为48万吨,美国为38万吨,伊朗为20万吨。而中国消费者熟知的智利,樱桃产量仅为全球第六(9万吨)。

  这是6月27日在土耳其阿菲永卡拉希萨尔拍摄的新鲜樱桃。

  全球樱桃主要出产地区。来源:Worldatlas  土耳其官方数据显示,2017~2018年樱桃季,土耳其樱桃总产量约53万吨,相当于美国、加拿大与智利樱桃产量的总和。

  “当我们的土耳其供应商听说中国的消费者每年消费的智利樱桃占其生产总量的80%时,他们对这个数字颇为心动。”陈建彬说道,“因此,希望能借‘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把土耳其樱桃送到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上。”

  土耳其驻上海总领事安铜(Sabri Tunc Angili)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樱桃是土耳其重要的农产品(5.250, 0.07, 1.35%),希望土耳其樱桃的到来,能成为中国樱桃消费市场上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正是基于中国不断升级的水果消费水平,有土耳其媒体认为,中国未来几年可能成为土耳其樱桃的最大出口市场。

  输华获松绑

  其实早在2016年,土耳其樱桃就获准进口中国。

  土耳其的樱桃近一半是在当地销售,其余的用于深度加工或出口。2017~2018年樱桃季中,土耳其樱桃出口达7.6万吨。目前,土耳其樱桃出口对象主要为欧洲国家,德国、俄罗斯和挪威位居前列。

  2016年5月,当时的国家质检总局(现归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进口新西兰柿子和土耳其樱桃植物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其中,公告中一条关于“冷处理”的细则让不少对引进土耳其樱桃跃跃欲试的中国经销商犹豫再三。细则中冷处理要求在1℃或以下持续16天。

  “一方面在中土双方的输华樱桃议定书上有16天冷处理的附加条件,另一方面土耳其国内一些樱桃由于品种的关系,并不适合长途运输。”此次土耳其伊兹密尔输华樱桃的中国总代理、深圳市君为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汉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因此,尽管土耳其樱桃此前已被批准输华,但事实上在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上,几乎难觅土耳其樱桃的身影。

  今年6月,中土双方修改了输华樱桃议定书,变动之一就是将“16天冷处理”改为“3小时熏蒸”。这一改变在李汉清看来,帮助土耳其樱桃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迈进了一大步。

  陈建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以此次来自土耳其伊兹密尔的樱桃为例,从土耳其农场采摘、经过3小时熏蒸等措施,再搭上土耳其飞往中国上海的航班,完成上海海关检验检疫的手续,仅仅只花费了30小时。

  由此,土耳其樱桃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与成本极大地减少了。

  不仅仅是伊兹密尔,土耳其多地樱桃生产商对开放的中国市场兴趣浓厚。6月27日,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邓励出席土耳其阿菲永省2019年首批出口中国樱桃启运仪式。此前,阿菲永省樱桃生产商同中国有关企业签订了1500吨樱桃出口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沿线中亚国家先后有土耳其、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鲜食樱桃进入中国。

  6月12日,工作人员在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卸运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的樱桃。新华社图  量大价优,巧打时间差

  当土耳其樱桃兴冲冲地进入中国市场后,它将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樱桃消费市场?

  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进口樱桃总量达18.6万吨,同比增长约183%;价值超过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9.33亿元),同比增幅近170%,是我国进口货值最高的鲜果品项。

  目前,中国一共从8个国家进口樱桃,分别是智利、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耳其,其中智利和美国樱桃最为常见。

  智利樱桃胜在天时,成熟于中国水果减少但需求增长的冬季。每日优鲜此前发布的《2019生鲜年货消费报告》,在其“全国年货各品类爆款王”里,智利樱桃的销量在今年春节同比暴涨了32倍多。

  相对智利樱桃销量的暴涨,美国樱桃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一直较为稳定,每年的价格也变化不多。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新鲜的樱桃,已不再是奢望。

  一张“中国消费者的樱桃时间表”显示: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是智利、新西兰等国的樱桃销售旺季;3~5月则可以品尝到来自山东、辽宁的国产樱桃;6~8月则是美国、加拿大樱桃主宰中国消费市场。

  如今,来自土耳其的樱桃也将挤上这张时间表,而它主打的时间段是每年的5~7月。

  李汉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土耳其樱桃与智利樱桃并不存在竞争,双方上市的时间段不同,而土耳其樱桃的真正竞争者是美国以及中国国产樱桃,因为三者的上市时间存在交叉。

  李汉清称,目前这批来自土耳其伊兹密尔的樱桃在广州、上海和北京等各大城市批发市场的定价大概是人民币50~60元/公斤。

  陈建彬也表示,这批进入上海的土耳其樱桃批发价定位在5公斤280~300元人民币,折合下来每斤约30元。

  除了在批发市场试水,未来也可能通过电商以及百果园连锁、生鲜超市等实体店拓展销售。“随着中国高端水果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我认为中国的樱桃市场并没有饱和,但是,土耳其、美国、加拿大和国产樱桃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李汉清说。

  农产品领域先行

  此次土耳其樱桃输华条件的放宽,恰逢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访问中国期间。

  外交部网站消息显示,7月2日,埃尔多安访华。在访华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埃尔多安会谈。习近平指出,土耳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中方愿同土方加快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 “中间走廊”计划的对接,稳步推进贸易、投资、科技、能源、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合作,同时积极开展中小型、惠民项目合作,让更多企业和民众从中土合作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要继续扩大人文交流和旅游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夯实中土友好的民意基础。

  安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以来,中土两国领导人已在多个场合进行会面,进一步密切与巩固了双边关系。在安铜看来,贸易、投资与人文交流,构建起了中土双边关系的三个重要维度,“这也是今年以来双方领导人会面的主要议题”。

  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显示,2018年中土双边贸易额215.5亿美元,同比微降1.6%。其中,中国对土出口177.9亿美元,同比下降1.8%;自土进口37.6亿美元,同比下降0.6%。目前,中国已成为土耳其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土耳其官方人士都表示,希望能尽快改善中土之间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在安铜看来,土耳其樱桃输华条件的放宽,是双方致力于改善贸易不平衡的一个利好方向。“贸易逆差,不可能一日改变,”安铜说道,“我们不仅希望把土耳其高品质的樱桃带给中国消费者,更希望展现的是土耳其产品高质量的形象。”

  在埃尔多安此次访华期间,他在中国媒体上撰文指出,“……我们的另一大目标是土耳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翻一番增长至500亿美元。接下来,我们还希望在更加平衡、可持续的基础上,这个数字能增加到1000亿美元,满足双方的利益需求。”

 

  安铜透露,除了已经登陆中国市场的樱桃,土耳其还有很多世界知名的农产品正在排队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土耳其开心果进入中国市场已提上议事日程,”安铜提到,“此外,明年土耳其乳制品也将获得中国的进口许可。”

北京时间7月12日早间消息,路透社援引一位消息人士的话说,由富士康印度公司在当地组装的苹果高端iPhone下个月可能进入印度商店,或将帮助苹果降低在印度的价格。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说,一些审批事项仍在进行中,但印度制造的iPhone XR和XS设备预计将在8月上市。

  苹果没有立即回复置评请求,富士康则不对客户及其产品发表评论。

  扩大本地组装规模将有助于苹果规避进口全套设备的高额税收,并满足在印度开设自营零售店的本地采购要求。

  苹果的设备受到数百万印度人的推崇,但高位定价将其市场份额限制在1%以内。

  路透社此前报道称,今年富士康将开始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 State)组装iPhone X系列设备。苹果也通过位于孟加拉鲁技术中心的纬创(Wistron)的当地部门,在印度组装成本更低的SE、6S和7型号。

  技术咨询公司Canalys的研究主管Rushabh Doshi说:“本地生产将给苹果提供充分的空间来决定经销商的利润,间接降低手机的价格。”

  莫迪政府正试图把印度打造成为智能手机制造业的中心,吸引全球参与者进入一个拥有超过10亿无线连接用户和廉价劳动力的市场。而随着三星和OPPO等全球智能手机巨头在印度迅速扩张,富士康等合同制造商加大了在该国的业务规模,这一举措取得了一些成功。

  技术分析师称,除了满足当地需求外,苹果等公司还可以利用印度作为出口枢纽。

  此前苹果下调了第一财季销售预测,原因是中国iPhone销售放缓。

  来自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公司的尼尔·沙赫(Neil Shah)说,一些纬创组装的iPhone 6s和iPhone 7正从印度出口到欧洲市场。

  在广告不景气的这一年,在线教育震惊了广告行业。

  一位业内人士向36氪透露,学而思、猿辅导在腾讯和头条系分别消耗了数亿元广告投放,此前被行业认为最不缺流量的作业帮,也同时在多平台投放了广告。在线教育“三大金主”每一天的广告投放,平均达到1000万人民币。

  今年夏天,「K12网校」大战全面爆发。

  6月27日,学而思网校召开“49元暑期试听课”开班动员大会,好未来集团多位高层亲临现场动员。“这是学而思发展17年以来的第三场关键性战役。就像当年滴滴打快的、支付宝打微信、摩拜打OFO,这一次,我们要跟猿辅导等九家在线教育公司一起打。”

  破釜沉舟的誓师背后,学而思的作战行动似乎并没有跟得上决心。

  “这场暑期招生战,学而思此前可能并不打算参与,直到6月份才启动,显然有些仓促应战。此前储备的4000多个全职辅导老师,很难支撑暑期集中性的大规模获客,为此,学而思临时招募了1000名兼职大学生,又从济南抽调100位辅导老师空降北京总部,两人一个宾馆标间,all in即刻开启的暑期网课。”一位教育公司战略官告诉36氪。

  紧接着,一系列“海陆空”式的广告轰炸开始:线下机场、公交站、高铁、楼宇广告,线上微信朋友圈、抖音、今日头条、广点通、电视剧冠名。据透露,学而思网校截至今年暑期结束的广告费用,预计会飙到10亿人民币。

  “学而思的仓促应战和集中火力招生,可能是为了阻击猿辅导。上半年,好未来一直在调整组织架构,相当于整个春季招生送给了猿辅导,等到学而思开始备战暑假,猿辅导的标已经完成了。”据一位教育公司市场负责人分析,“去年学而思网校在投放上的策略比较激进,但最后的推广转化率不及预期,很多人觉得今年应该有所收紧。结果,今年暑期不降反升,这场仗太重要了。”

  加入这场“军备竞赛”的不只学而思,还包括学而思视线中的其他九家在线教育独角兽:猿辅导、作业帮、掌门1对1(掌门优课)、一起科技(一起学)、作业盒子(小盒课堂)、VIPKID(蜂校)、有道精品课、企鹅辅导、跟谁学。

  以学而思网校的头号劲敌猿辅导为例,猿辅导今年仅抖音上的投放就达到一个亿人民币,加上广点通、微信、头条系的线上多点投放,猿辅导截至今年暑期结束的招生投入,累计达到4-5亿人民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的这场暑期招生战中,十家在线教育公司的投放总额达到30-40亿人民币,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等不止一家公司的暑期招生突破100万人次,学而思网校1-5年级春续暑的续报率超过90%,猿辅导超过80%。

  这意味着,在线教育发展至今,线上续报率第一次打平线下,也是第一次,单体在线教育公司的学员招生总数突破100万人,在线教育公司“入口课”整体招生规模直逼1000万人次,暑期整体广告投入接近过去三年的总和,在线辅导参培率开始冲刺10%,一个千亿美金市值的在线教育公司即将突围,这在在线教育行业、乃至整个教培行业的发展历程中,都是空前的。

  “若干年后回顾这场仗,规模之广,力度之大,投放之疯狂,会在在线教育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位投资人这样评价。

  争夺“千亿美元市值”入场券

  “这一赛道撑得起一家千亿美元的超级大公司。”在36氪采访的多位投资人中,得到了一致判断。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整个K12年龄段的学生有近2亿,即使按在线教育10%的参培率计算,潜在学员用户数至少2000万。大班课的客单价在3000元/年,平均每人报1.5门课,每人每年的消费就是4500元,网校班课的市场规模总体近1000亿。按目前已上市教育公司的市销率来算,一定会产生10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

  1000亿美元市值的第一道坎是100亿营收。以学而思网校和猿辅导目前的营收及增速计算,学而思网校去年的营收约30亿人民币,今年预计达到50-70亿,明年预计做到100亿;猿辅导的去年确认收入约15亿,但猿辅导收入增速更快,大约在4倍左右,按此发展速度,两三年内,达到100亿的营收似乎也并不困难。

  “大班课拥有在线教育中最好的盈利模式和财务模型。”一位二级市场分析师介绍,“大班课的毛利能够达到50%-70%,硬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很低,伴随获客成本的降低,边际效益显现,规模化的盈利能力会越来越好。”他认为,“今年的两个关键性突破值得关注——至少四家公司的暑期体验课学员招生数突破100万人、线上90%的续费率打平线下,这两个数据指标,验证了在线教育参培率的快速上升。”

  在线教育的可怕之处还在于,正在并且还将加速蚕食线下。

  对于以线下起家、目前还以线下为主营业务的好未来(学而思)来说,如果网校这一仗没打好,输的将不仅是线上,而是整个学而思,学而思的线下业务也会被新的在线教育巨头一点一点吃掉。

  同理,如果是在线教育公司中的某一家成为霸主,无异于再造一个新的千亿美金教育巨头,开启继新东方、好未来之后的新时代,这也是所有在线教育公司愿意孤注一掷的核心。

  以目前在线教育的发展速度,终点似乎并不遥远,看到趋势的公司蠢蠢欲动,纷纷涌入:

  线下,传统教培巨头加码“网校”业务,于是有了学而思线下线上的左右手互搏,有了新东方在线“大换血”、俞敏洪任命孙东旭重整新东方网校业务的壮士断腕,有了朴新教育成立“朴新网校”、精锐成立“巨人网校”、卓越教育成立“果肉网校”。

  线上,以少儿英语1V1为主营业务的VIPKID启动“蜂校”、以1V1在线辅导为主营业务的掌门1对1推出“掌门优课”,以工具类产品起家的一起科技、作业盒子推出“一起学”网校、“小盒课堂”;互联网巨头对于网校的布局也早已开始,网易有道“有道精品课”、腾讯“企鹅辅导”、字节跳动“清北网校”。

  “网校其实还寄托了在线教育公司的‘各自心事’,”一位投资人表示,“大家拼命往前冲,其实是已经没有退路。”

  一位教育投资人分析,“猿辅导从题库、拍照搜题一路走来,用了五年时间在探索流量变现模式,好不容易抓住了大班课的机会,自然不能放过。一起作业、作业盒子原来的商业模式已经被堵死,转型卖课是唯一的出路;作业帮计划今明两年上市,需要更坚实的营收数据称得起估值,在线教育新政对教师资格证的要求,让掌门1对1这种有几万兼职教师的平台型公司必须思考转型之路,VIPKID对赌2020年盈利、2021年上市,需要在一对一业务之外破局新增长。”

  对于一直艰难摸索变现和盈利方式的在线教育企业,对于已经给在线教育公司注资数亿美金的投资机构,“网校”成为近几年来一次最大的机会,也可能是唯一的机会。

  赢者通吃、弯道超车,抑或出局

  K12 学科辅导在市场拓展上有着非常强的季节性。暑假是获客的关键,暑假期间的用户增长几乎决定一整年的增长趋势。从竞争的角度来说,暑假是全年唯一可以和同行缩小或拉大差距的机会。

  “今年或许还有一个窗口期,存在各种变数,但今年之后市场格局可能就完全锁定,暑期的竞争必然十分激烈。参战的都是独角兽,都在去年拿到了大额融资,今年暑期这一仗打得好的,还有可能拿到新一轮的融资续命,打输了的,要么慢慢回血,要么出局。”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在是“生”是“死”的问题上竞争,战况就显得尤为激烈。

  哪怕是200亿美金市值公司的创始人,也需要亲自参与到这场战役里。“学而思一直在盯着猿辅导,从投放策略、定价策略到服务体系。张邦鑫亲自买了猿辅导的暑期体验课,还将辅导老师的服务流程截图给网校团队,亲自研究猿辅导在抖音的投产比。”一位业内人士告诉36氪。

  以前的互联网大战都是按“年”打、按“月”打,到了今年在线教育这场仗,已经到了按“天”打的程度—— 学员续报率的数字就像心电图一样按小时监测、按天数统计。今天猿辅导放出“49元入口课”的策略,明天十家公司就全部打出49元定价。今天学而思小学的续报率超过猿辅导、明天猿辅导高中的续报率又反超学而思,在一些关键数据指标上,大家都在争第一。

  另一位教育创业者却并不认同在线教育“赢者通吃”的观点。

  “在线教育和其他互联网行业还是有区别,平台模式容易一家独大,但教育本身具有服务性消费品的属性,网络效应并没有那么大,并非只能选择一家,千差万别的用户需求产生多种选择,就像你习惯使用苹果手机,但也有人钟爱华为、OPPO。”

  “只不过,教育相比于一般消费品来说,决策成本更高,所以在线教育确实是集中度较高的721行业,能‘吃肉’,谁也不想‘喝汤’,但如果连喝汤的资格也没有,你就只能出局了。”上述这位创业者说道。

  不论如何,决定这场暑期战胜负的关键指标,是“推广转化率”,这一数值和“续报率”一起,被视作在线教育公司的两条“生命线”。

  就暑期这场战役中,“推广转化率”指低价体验课转化为系统班课学员的比例,目前,行业里推广转化率的平均数值是10%-20%左右。

  据一位业内资深业务负责人透露,猿辅导去年的推广转化率为42%,在4亿人民币投放的情况下,收获了60万正价课学员、15亿人民币的确认收入。根据猿辅导6-7亿的投放金额来测算,意味着今年猿辅导的正价课学员能够超过100万人;而学而思网校去年的推广转化率大约在30%左右,整体投产比不及预期,意味着烧了大量的钱但没有转化出对应的生源,这也被认为是去年暑期结束后,网校换帅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年,学而思的‘生命线’定在35%-40%,这将是决定今年是否会重蹈覆辙的关键。”据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就目前刚刚出来的数据,49元班课一期学员的转化率是10%,远低于预期,但伴随暑期的真正开始,剩余五期学员的转化率应该会有所上升。”

  学而思的“10%”或许只是亏点钱,战略狙击一下其他在线教育公司。但如果依赖融资的在线教育公司,生命线也只有10%、或者不到10%,结局可能就完全不同。

  “低转化率意味着什么?假如你在今年暑假投了3个亿,却只带来1500万的收入,相当于血亏2个亿,秋季招生还需要砸流量,根本不可能没有能力再像现在这样招生。”一位投资人分析。

  4、5、6月做投放,7、8月做服务,9月转化。

  很快,这场历时半年之久的网校攻坚战,即将迎来最为关键的两个月。8月底对所有的K12网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结点,是暑假这场战役最后交答卷的时间,各家转化后的长期学生用户究竟有多少、分食多少市场份额,将会有一个最终结果。

  网校“城门”关闭

  “K12网校经历了五年的漫长蛰伏期,我们看到今天网校的爆发,其实也意味着这一赛道大门的关闭。不论是现在投、还是现在做,都有点来不及了。”一位没能投中网校的投资人表示。

  “神仙打架”已经把获客成本抬到史无前例的高。一位在线素质教育的CEO向36氪表示,网校打仗反而让我们这些非网校的公司很痛苦,广告价格不断上涨,我们的成本比去年提高了一倍以上。

  “为什么海风、溢米辅导、嗨课堂,都在去年9月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就因为学而思去年暑期投7个亿,把市场上所有的线索都买光了,导致一对一的公司连续两个月的获客成本翻倍增长,大部分公司都扛不住了,溢米被收回精锐、嗨课堂被收回昂立,只有掌门撑住了。”一位资深投资人感叹,“《三体》里有句话,‘毁灭你与你无关’。学而思只需要在那两个月招生,而一对一包括其他模式的教育公司是需要长期招生的,学而思付得起绝对高的获客成本,网校的毛利率实在太高了。”

  事实上,即使有足够多的融资砸进来,罗马也非一日能建成。

  “大班课模式太复杂太重,很难在短时间寻找到优秀的标的。”另一位投资人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大班课对教研、师资、服务、技术每一项的要求都极高,是在线教育里最难做的一种模式,另一方面,对体系化营销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包括投放策略、招生策略、推广转化的一整套体系。所以,网校没有做好与做不好,只有做成与做不成。”

  “爆发”即结束,K12网校的赛场,似乎再难有新机会。

  但也有一些观点表示未必,一位近期离职做网校的高管认为,“当年摩拜和ofo打到头破血流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共享单车不可能有机会了。但后来,哈罗单车从下沉市场中突围,反攻一二线,最终让‘小蓝车’占领了城市,成为最后大赢家。”

  “厦门新东方的中学业务一年有5亿元的收入,但厦门学而思的收入可能只有一两千万,深圳学而思每年有十几个亿的收入,但深圳新东方大概只有一个亿。”一位下沉市场的网校创始人告诉36氪,“对于一二线以外的地域而言,先把当地市场的密度占领,后面的就很难有机会,教育行业的‘马太效应’很强。”

  另一位网校创业者也表示,“我们其实不怕学而思,我们的对手更多是当地的线下培训机构。学而思数百万的49元低价课学员,其中更多是冲着学习材料、大礼包去的,所以转化率上不去,猿辅导的价格便宜,所以转化效果好些。根据近几年的观察,我们觉得学而思未来的战略可能是,一二线城市主打学而思在线,转化线下学员,下沉市场推学而思网校,再把价格压下去,跟猿辅导PK。”

  相比于一二线巨头的烧钱大战,下沉市场似乎不依赖“高举高打”。回归“地面”获客,或布局独特的获客入口,也成为后继玩家正在探索的路。

  一位创业者表示,做下沉市场,要有扎根的能力,如果融资进来,与其用来烧钱做投放,不如用于本地化招生。

  “东方优播就是一个例子。”一位投资人告诉36氪,“依靠几年来地面体验店的累积,东方优播在三四五线城市快速扩张,伴随接下来新东方在线all in 网校,东方优播并入,新东方在线依靠“新东方”三个字在下沉市场的品牌溢价,以及东方优播地面获客的能力,或许还有机会。”

  一二线争霸正焦灼,下沉市场也暗潮涌动。

  高途课堂、星火网校(星火教育旗下)、果肉网校(卓越教育旗下)、盐课堂、爱总结网校(原柴森物理)、巨人网校、梯方教育、鲸溪网校、思跃培优......一大批扎根三四五线城市的网校项目,也正在进行着激烈的“街头巷战”,暗自角力。

  2019,在线教育的战火终于从020、在线一对一烧到了K12网校,当年的千团大战、网约车大战、共享单车大战如今的K12在线辅导混战,互联网行业的寡头战争,也终于打到了互联网教育行业。

 

  在这个夏天结束之前,推广转化率的那道“生命线”或许是检验暑期大战的分水岭,但绝不会彻底终结战局。在整个在线教育市场的参培率还未达到10%以前,网校巨头们的厮杀还将继续。而这场大战的结果,也将催生一家千亿市值公司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