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淘集集将宣告破产:支付宝账户被冻结,曾宣称注册用户过亿)

  澎湃新闻记者 吴雨欣

  号称拥有1.3亿注册用户的社交电商平台淘集集,自救梦碎。

  12月8日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淘集集处证实,淘集集因资金链断裂而进行的并购重组计划宣告失败,将于12月9日正式宣布破产。“签了SPA协议,但资方打款一直在拖。”该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淘集集隶属于上海欢兽实业有限公司,主攻下沉市场。2018年8月上线,10月就获得A轮融资,融资金额为4200万美元,估值达到2.42亿美元。

  12月8日晚上,网上流传出淘集集创始人张正平给员工的公开信。张正平在信中表示,遗憾加抱歉的是,没有带着大家把淘集集做成,接下来,淘集集会成立员工善后处理小组,跟进大家的离职办理、社保问题解决、个人物品拿取等各项事情。从这封公开信中可以看出,淘集集在11月28号支付宝账户被冻结,即淘集集所有账户都已被冻结,使得员工11月的工资没有发出,11月社保也无法发出。张正平在公开信中表示:“哪怕最差的结果走到破产清算,资金也是优先结算员工工资。”

  对此,淘集集方面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封公开信不是最终版,可能是创始人和员工做交流的时候流传出来,但信里提及的内容是真实的。”

  值得关注的是,在12月3日,淘集集还曾发布公告称,已经与国内大型集团顺利签署股权投资协议,目前正处于等待打款的阶段,淘集集正在努力完成打款前所需要的前置条件。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早在今年国庆期间,张正平就表示,谈妥国内某大型集团公司进行重组并购,但这家国内大型集团的名字一直未公布。当时,淘集集负债总额为16亿元左右,负债主要分为供应商的货款和广告代理投放的欠款两部分。为此,淘集集展开了一系列“自救”行为,如引入重组方、与商户协议延期还债、把债务变成股份等形式,淘集集的主要经营模式也由商家入驻模式,调整为合伙人自营模式,现有的供应商被转为淘集集的股东合伙人。

  对于淘集集亏损的原因,张正平也曾做过解释,淘集集在今年6月初启动B轮融资,进入7月,淘集集销售额出现停滞,但自己把过多的时间花在融资身上,延误了黄金自救期,进入9月,融资迟迟得不到确认,现金流下降,危机来临,供应商集中上门挤兑货款。

  “我和我的家人及双方直系亲属,不论国内国外都没有买过车子房子,那钱到哪去了?淘集集有1.3亿注册用户,市面上获取一个注册用户并不便宜,大家都知道淘集集不收佣金,亏损实际上都亏损在获客上。”张正平表示,公司重组是最好的方案。

 

  今年10月31日,淘集集发布公告称,在10月23日,供应商债权人完成51%的债务重组协议签订,10月28日,收到资方书面TS,签订投资意向书。淘集集方面称,只有签约金额超过51%,投资方才会投资淘集集。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5日消息,据知情人士称,古驰母公司、法国第二大奢侈品巨头开云集(4.6-0.10-2.13%)团(Kering)正就收购意大利高端羽绒服品牌Moncler进行探索性会谈。

  按周三收盘价计算,Moncler市值约为98亿欧元(约合108亿美元)。

  消息人士称,两公司之间的谈判还处于初步阶段,不能确保最终达成交易。

  原标题:培训机构预付费拟不得超过3个月

  北京重拳治理预付式消费 教育、体育健身等多领域管理细则征民意

  时讯

  本市将重拳治理预付式消费市场乱象,构建“一体化、智能化、市场化”的预付式消费监管和服务体系。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北京市预付式消费市场监督和服务管理办法》《北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付式消费管理细则》《北京市体育健身经营场所预付式消费管理细则》等一揽子涉及预付式消费的7份文件正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公开征求意见。市民可以通过发送邮件至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的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本市将建预付式消费监管和服务平台

  根据《北京市预付式消费市场监督和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本市将建设统一的预付式消费市场协同监管服务平台,平台与电子营业执照,单用途预付费卡备案、发卡,公共信用,投诉举报等系统平台实现全面互联互通。

  经营者在开展预付式消费业务前,应当通过平台获得主体资格认证(电子营业执照),通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认证,平台可对无证无照、信用异常、严重失信的市场主体进行精准拦截。

  《办法》规定全面推行规范合同,行业主管部门将会同市市场监管部门制定预付式消费合同示范文本,逐步普及电子合同在线签约登记制度,做到合同可溯、可查、可依;全面引入消费保险,市市场监管部门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信用保证保险、同业相互保险、履约保证保险制度,为消费者和开展预付式消费业务的市场主体提供保险产品,发挥商业保险平衡稳定市场的调节作用和风险补偿的兜底作用。

  教育培训预付费时长拟不得超过3个月

  教育培训一直是预付式消费的重灾区,《北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付式消费管理细则》详细列出了7条禁止收费行为,其中涉及到了预付费收取时长的要求。按课时收费的,禁止每科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按培训周期收费的,禁止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也就是说,时间或者服务周期都不得超过3个月,不得变相多收费。在分期信贷支付上,禁止培训机构引导消费者使用分期信贷方式支付大额消费(大额应指1万元以上)。

  消费维权中,无凭据一直是维权的难点。对此,《细则》明确对于消费凭证,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消费者出具正式发票,消费者索要发票、消费凭证或服务单据的,培训机构必须提供。培训机构与消费者还要签订书面(含电子信息)的服务合同,服务合同应符合监管规定,合法有效,合同内容包括收费、退费、争议问题解决等。

  关于消费者关注的退费问题,《细则》规定,消费者在收费课程开始前提出退费的,培训机构应在15个工作日内按原渠道一次性退还所有费用;在收费课程完成二分之一课时及以前提出退费的,应按已完成课时的比例扣除相应费用,其余部分在15个工作日内按原渠道一次性退还;在培训课程完成二分之一课时后提出退费的,培训机构可不再退还费用。但因培训机构单方面原因,导致无法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应在15个工作日内按原渠道一次性退还剩余部分的费用。

  体育健身预付消费实行“黑名单”管理

  针对健身领域出现的跑路、虚假宣传等问题,正在征求意见的《北京市体育健身经营场所预付式消费管理细则》中规定,本市将加强预付消费“黑名单”管理。对有关部门发布的预付消费“黑名单”企业及有关负责人,将在体育行业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中受到限制,将在各类体育产业示范单位(项目)评选和体育产业扶持政策中,一票否决;将不能承办、承接各类政府机构主办的体育赛事活动。

  《细则》同时规定,体育健身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原则上不应发售有效期超过3个月、面额(预付额)超过3000元的预付健身产品。

  当售卡体育健身经营场所无法持续提供服务时,应提前1个月发布经营风险,及时退还消费者预付余额,或妥善解决后续服务问题,并依法承担经营主体责任。消费者在交易合同7天犹豫期内提出退费的,体育健身经营场所应在10天内按原渠道一次性退还所有费用。在预付消费开始后提出退费的,按交易合同有关约定执行。涉及分期式信贷消费退费的,按相关规定办理。

  不得以“交押金送旅游”变相从事低价游

  同时公布的《北京市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预付式消费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旅行社和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以会员、会籍等形式,变相预收旅游费用;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出境游押金;不得以“买一赠多”“交押金送旅游”等方式变相从事不合理低价游等。

 

  针对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汽车分时租赁和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行业的《北京市交通运输新业态预付式消费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用户押金和预付资金应合理设置上限,汽车分时租赁的单份押金金额不得超过运营企业投入运营车辆平均单车成本价格的2%;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单份押金金额不得超过运营企业投入运营车辆平均单车成本价格的10%。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单个用户账号内的预付资金额度不得超过100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