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
- 发布于 2020年2月18日
【工信部提醒:短信可以为您提供“行程证明”】为支持复产复工,帮助返岗复工的用户证明自己近期所到访过的地区,协助用工单位、社区管理进行流动人员的行程查验,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统一组织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为全国手机用户免费提供本人到访地短信查询服务,已于1月13日面向全国推广。用户可通过编写“CXMYD”发送至10001、10086或者10010并按运营商相应短信提示,实现到访地查询。
目前我国16亿手机用户均可通过以上短信方式查询本人前14天内到过的停留4小时以上的到访地,可查询到具体地市。该短信可作为本人的行程证明使用。
在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到访地短信查询服务可遍及所有手机用户,方便快捷,及时准确。截至2月18日12时,已向全国手机用户普发服务提示信息16.7亿条,目前已完成超5000万次查询服务。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
- 发布于 2020年2月14日
原标题:首只A股红筹架构股来袭 华润微携“绿鞋机制”启动申购
21世纪经济报道
多家机构及投资者对华润微的申购表达了意愿,其原因在于华润微是目前A股市场乃至境内为数不多的芯片制造标的。值得一提的是,华润微同样也是首只内含红筹架构上市的公司,因此引起市场的诸多关注。
伴随年后科创板相关工作的推进,更多明星公司距离上市越来越近。
2月12日,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华润微)正式启动科创板的首发申购,根据发行公告,华润微经过路演询价后确定的发行价格为12.80元/股,若不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扣非后的发行后的市盈率为46.56倍,较参考的行业市盈率高0.31倍。
按照拟发行的2.93亿股测算,华润微电子的募集资金或将达37.50亿元,若考虑15%的超额配售权满额行使,则其合计募集资金将达43.13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多家机构及投资者对华润微的申购表达了意愿,其原因在于华润微是目前A股市场乃至境内为数不多的芯片制造标的。值得一提的是,华润微同样也是首只内含红筹架构上市的公司,因此引起市场的诸多关注。
稀缺的芯片制造
2月12日,头顶“芯片制造”光环的华润微正式启动申购。
据招股书显示,华润微同时拥有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能力,在多位买方人士看来,华润微的芯片“制造业务”在A股市场非常稀缺。
“A股中已有的芯片股主要以芯片设计为主,而华润微电子的与众不同的是芯片制造业务。”北京一家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我们已经进行了申购,如果上市后价格具有优势,可能还会持续进行关注和投资。”
芯片制造的确是华润微的重要标签,据华润微招股书披露,2019年上半年,芯片制造的收入占比达71.29%。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科创板启动材料受理后,知名台资半导体制造商联电旗下的和舰芯片本有望成为境内首只未盈利的芯片制造上市企业,但在诸多原因下,该公司去年审核时最终选择撤回首发申请,而如今华润微电子则成为了首家具有“芯片制造”标签的A股公司。
事实上,在科创板大规模吸纳半导体行业前,A股市场中已有包括紫光国微(57.400, 0.20, 0.35%)、纳思达(43.570, 1.63, 3.89%)、北京君正(112.880, 1.03, 0.92%)等多家从事芯片设计的上市公司,但至今在芯片制造行业仍然处于“空白”。而与设计环节相比,芯片制造的资产也更“重”。
“目前大多数的国内芯片概念股主要从事的是设计、开发和销售,有的还有封装测试,但‘制造’是非常稀缺的。”一位半导体行业分析师也表示,“设计更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但制造则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点,资产比设计要重得多。”
华润微的资产结构的确体现了这种特征: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华润微的固定资产规模达36.19亿元,占其同期非流动资产的72.09%。
“如果是先进制程的机器,价格可能要达百亿计,而且每年也有采购额度限制,所以制造环节的行业壁垒是比较高的。”前述私募机构负责人坦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华润微的募投方向也与半导体项目有关,其拟投入募集资金中的15亿开展“8英寸高端传感器和功率半导体建设项目”。
不过从制程工艺来看,华润微代工产线主要还集中在6英寸和8英寸,两类的2018年年产能分别为247万片和133万片,然而目前芯片主流制程28nm-90nm环节往往需要12英寸厂,去年的和舰芯片的厦门厂就是12英寸厂。因此亦有分析人士指出华润微的制程技术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后,但也有投资人士认为,芯片制造整体上仍然为境内的稀缺产业,因此具有较长的业绩空间。
“虽然28nm、14nm更先进,但是微米级的芯片也存在大量的进口替代需求,而且也不是所有芯片都需要纳米级制程,这个过程中国产芯片有很大的机会。”前述私募负责人坦言。
将携红筹“亮相”
从财务状态来看,华润微电子刚刚于2018年实现净利润的“转正”,而这也与芯片制造的行业特殊性有关。
招股书披露,华润微2016年至2018年三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3.97亿元、58.76亿元和62.71亿元,同期净利润则分别为-3.02亿元、-1.03亿元、5.38亿元,呈现出扭亏为盈的状态。2019年前三季度,该公司收入达41.32亿元,归母公司净利润为3.55亿元。
“芯片制造的设备采购成本较高,往往具有长达6-8年的折旧期,公司从亏损到开始盈利因此也有一个过程,从这个财务状态看,目前正在进入盈利期。”上述半导体分析师坦言,“但如果华润微后续要继续投入先进制程,比如下大力度做12吋厂,那么后期的投入还有可能加剧,进而带来财务层面的亏损。”
需要注意的是,华润微的此次IPO还有多个光环萦绕,例如其即将成为A股中第一家以红筹架构为基础的上市企业;根据招股书披露,华润微的实控人为中国华润,系一家设立于开曼群岛的中国企业,并通过境内控股子公司开展实际业务。
之所以搭设红筹架构,与此前华润微在港股上市不无关联,不过2011年,华润微启动了从港股市场的私有化退市。
事实上,A股市场对红筹架构的包容,主要来自于2018年监管层对创新企业境内上市的政策放开。根据交易所标准,华润微的申报IPO采用了针对红筹企业的标准二——“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最近一年收入不低于5亿元”。
“华润微此次发行上市,将成为首家在A股上市的红筹公司,体现了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开放、创新和效率。”华润微董事长李福利在路演中表示。
除了华润微,排队中的“九号机器人(15.420, -0.25, -1.60%)有限公司”也为红筹架构,且申报时间早于华润微,但目前仍然处于因财报更新导致的中止审核状态。
此外,华润微还将在此次IPO招股中启动绿鞋机制,成为科创板中第一只引入绿鞋机制的公司,同样也是A股历史上第五家采用绿鞋机制的发行人。
“绿鞋机制有助于IPO后的股价稳定,同时对流动性起到支持作用。”一位接近华润微的投行人士表示,“这类公司的成功上市,意味着类似采取红筹以及绿鞋机制发行的项目可能会越来越多。”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
- 发布于 2020年2月13日
(原标题:五粮液、茅台、洋河逐步复工复产,多家酒企表态全年目标不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迟的复工潮,正在逐步到来。
进入2月,根据各家白酒头部企业发布的消息,主要酒企都已在研究复工,有的已经陆续推进复工复产。其中,贵州茅台将于2月13日起复工,五粮液已于2月10日起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洋河根据计划将于2月17日起陆续复工。
此外,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酒企都表示,将维持全年计划不变,坚定不移完成生产。
头部酒企表示目标不动摇,坚定实现全年目标
根据茅台官网消息,该公司已明确,2月13日起茅台集团、股份公司将按期复工。茅台集团称,公司党委经过深思熟虑、详细测算、科学分析,提出了“计划不变、任务不减、指标不调、收入不降”的基本调子。茅台有底气、有能力担起这个担子,今年完全可以实现既定目标。上半年最为重要的是,必须坚定不移完成“双过半”。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保芳说,现在的注意力,还是要集中到疫情之后的市场上来,要提早研究、把握大势、争取主动,不必担心卖不掉、价格出现逆转。
五粮液方面表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公司从2月10日起正科学有序地推进复工复产工作。在此前的2月2日至5日,李曙光连续主持召开三次专题会议,深入研究疫情防控和企业发展工作,会议要求,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要前瞻性、大力度的布局好下一步企业生产经营。并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进一步突出加强“三个优化”和加快“三个转型”,推动全年营收两位数以上增长。
泸州老窖方面表示,目前还未全面复工。但根据其官网消息,泸州老窖表示将采取有力措施,科学做好疫情防控,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全力支持广大经销合作伙伴将疫情影响减至最小,携手完成2020年各项发展目标。此外,泸州老窖称,面对当前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泸州老窖全体员工意识到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态度坚决,坚持既定目标不动摇,坚决快速开展销售攻坚。
据舍得酒业官网消息,经过申报后,公司已于2月9日起获得复工资格。公司各领导深入生产一线进行了督导,并要求各部门既要妥善处理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抓紧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确保公司全年目标顺利实现。
高端白酒已完成春节销售目标,疫情结束后销售将率先恢复
春节向来是白酒消费的旺季之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白酒企业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有券商认为,疫情对白酒行业形成短暂影响,但行业中长期逻辑仍在消费升级和集中度提升下保持不变,继续看好高端白酒。
根据中信建投研报显示,目前茅台批价回落至2100元左右,五粮液批价在910元左右,泸州老窖春节前批价在800至810元区间。整体来看,高端白酒春节旺季销售基本完成销售目标,受疫情影响远小于行业。这主要受益于商务需求比次高端占比更高,商务需求一则有节前提前销售的特点,节庆期间的购买相对较少,避开防控严格的时期(1月23日);二则从后续动销恢复来看,商务需求相对刚性,疫情可能仅是延迟消费时间,而对全年消费量的影响有限,因此疫情结束后,高端白酒的销售恢复有望快于次高端、地产酒等其他白酒。
瑞银投资研究部大中华消费品行业主管彭燕燕近日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单从一季度来讲,高端白酒公司的收入已经锁定了,但消费者手中的高库存定会影响二季度的消费意愿,从而对酒企和经销商造成影响。彭燕燕称,白酒公司可能会在今年第二季度减少发货,一方面减少对经销商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是维持白酒市场价格坚挺,不出现经销商倒货情况。
据里斯中国战略咨询全球CEO、中国区主席张云表示,根据以往的规律,疫情结束后将迎来一波小的拉伸,但也要看疫情延续的时间跨度以及疫情发生期间企业的策略。总体来看,那些具有品牌势能,同时采取稳健发展策略的企业将率先复苏。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