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酒店堂食逐渐恢复:注意就餐要求,最好提前预订

  3月中下旬,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各地高星酒店也逐步恢复堂食。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江浙沪等部分地区的酒店堂食基本恢复,并推出最新春季时令新菜,而北京高星酒店堂食目前是部分餐厅、部分时段营业,以招牌菜品、商务套餐为主。比如瑰丽酒店“赤火锅”刚刚恢复营业,目前营业时间至晚上9点,往常营业时间是到凌晨1点;北京华尔道夫酒店鸢尾宫1893餐厅仅周五至周日提供堂食;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自助餐厅则只提供自助早餐,其他时间为单点。

  红馆。图/北京国贸大酒店供图  对酒店来说,恢复堂食后,餐厅卫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几乎各家酒店都表示会严格遵循卫生防疫标准,并推出一系列措施保证出餐的卫生安全。据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介绍,酒店员工到岗前须测体温,全程佩戴口罩;厨房人员全程戴口罩及手套;员工严格遵守洗手流程,进行手部消毒;增加餐厅及厨房清洁消毒频率等。北京国贸大酒店则表示,目前堂食餐厅是“一客一消毒,桌子上会有一个卡片,标明消毒人员的姓名和时间。”

  此外,北京国贸大酒店的红馆、面档,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长安壹号等多家酒店餐厅,还拉开了餐桌座椅之间的距离,保证每桌至少相隔1-1.5米。前几天,王女士和家人去某家酒店餐厅用餐,“酒店门口测量体温完毕,由服务员带到座位边,建议我们不要面对面用餐,最好错开坐,并且提供了公筷、公勺,并提醒可以扫码点单。”她发现,平时比较拥挤的用餐空间宽敞了不少,很多桌椅都挪开了,“用餐环境更舒适了,以前中午饭点都是人声喧哗的,现在虽然每桌都有人,但清净多了。”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酒店堂食都会控制就餐人数,一般根据餐桌大小控制在2-3人,如果同行客人超过规定人数需分桌就餐,即使同桌也建议间隔或者对面错开用餐。据世茂泰州茂御酒店介绍,客人进店用餐时,必须测量体温,当地健康码必须为绿色,同行客人中必须有一人留下完整身份证信息及家庭住址,同时加大用餐距离,每间包厢仅安排原定人数的1/2。

  图/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供图  “一方面担心客流不足,但另一方面又担心客流太大。”一位酒店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很多酒店都在尝试逐步恢复堂食,“大部分酒店都选择部分人气较旺的餐厅恢复营业。”比如,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自助餐厅提供早餐,主要是应住店客人的需求;北京华尔道夫酒店鸢尾宫恢复周末早午餐,针对一些家庭和商务客人。据了解,目前恢复堂食的酒店主要集中在国贸、东三环、王府井(12.110, -0.11, -0.90%)一带,“这边写字楼比较多,用餐需求也比较大。”

  王女士则表示,在目前阶段,如果去餐厅用餐,她更倾向于五星级酒店餐厅,“感觉会更加卫生安全,对客人身体状况、人数及用餐方式控制得也更加严格。”据了解,为了控制客人数量,避免等位聚集,大部分酒店餐厅都采用提前预订的方式,一位酒店负责人表示,“平时酒店餐厅也基本都是提前预约,消费者比较习惯这种方式。”他还透露,受座位数量及人数控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酒店堂食人数最多是平时的50%左右。“现在基本不会满位,因为很多消费者也在观望。”

  图/世茂喜达供图  菜品方面,3、4月正是酒店推春季菜单的季节。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江浙沪、四川、云南、安徽等地的酒店餐厅基本推出春季时令新菜,比如世茂泰州茂御酒店推出的上汤马齿苋、蒜茸炒马兰头、虾籽扒春笋等春季新菜;世茂成都茂御酒店则推出折耳根拌蚕豆、茴香蚕豆、春芽煎蛋等春季新菜。而北京的酒店餐厅虽然也推出了部分新菜,比如红馆的啫啫菜系列,但大部分还是以招牌菜、经典菜品为主,这些也是餐厅销量最高的菜品,比如长安壹号的烤鸭、炸酱面,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香宫的脆果宫保鸡丁、干煸辣子鸡等,“翻牌率”都很高。

  “很多春季食材在南方,要提前预订;另外,消费者好久没出来吃饭,他们最想吃的就是那口最熟悉的味道,比如烤鸭。”某家准备下周恢复堂食的酒店负责人表示,“春菜肯定来不及了,再过一个月就该出夏季菜单了。”

  新京报记者 曲亭亦

  (原标题:餐饮企业自救,靠涨价行不行?)

  李国/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4月9日消息,近日,海底捞、西贝等涨价的消息引发热议。有消费者表示可以接受,但也有消费者表示涨价后就不会去吃了。目前,餐饮企业一直在突围、自救。各地政府部门也拿出真金白银,鼓励消费。堂食刚刚放开,餐饮企业就涨价,难免让消费者难以接受。

  “本来海底捞涨价涨得就有点多了,转眼看了下西贝的外卖菜单,发现它也毫不逊色。”4月7日,家住重庆两江新区的彭先生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疫情发生以来,餐饮行业受到很大冲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两个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3.1%。记者在重庆名火锅秦妈集团了解到的数据更惊人:去年春节前后,重庆主城12家直营店营收1200万元,今年同期只有200万元左右,下降近90%。

  目前,餐饮企业一直在突围、自救。各地政府部门也拿出真金白银,鼓励消费。堂食刚刚放开,餐饮企业就涨价,难免让消费者难以接受。那餐饮企业“自救”,靠涨价行不行?

  涨价因疫情和成本上涨

  一位北京的食客近日在微博说:“原本海底捞线下重新开灶令我激动不已,但一看价格顿时傻了眼,过分了啊。”他晒出的菜单显示:人均220元+,血旺半份从16元涨到23元,8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调料10元一位;米饭7元一碗;小酥肉50元一盘。

  事实上,眼下涨价的不只是海底捞一家。同样身为明星餐企的西贝近日也被发现菜价上涨。西贝的外卖菜单上,土豆条炖牛肉80元,酸菜封缸肉80多元。

  对此,海底捞公共关系科回应媒体称,由于疫情和成本上涨,公司调整了部分菜品价格,整体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

  根据海底捞方面的说法,目前门店的营业时间为早上11点到晚上9点之间。出于疫情防控考虑,门店内桌椅间隔在1米以上,一桌不超过3人,因此开放餐位较少。

  有业内人士指出,海底捞们涨价背后,折射出餐饮业因疫情造成的巨大损失。既然客流量减少了,提高客单价,似乎就成了餐饮企业的不二选择。

  消费者对涨价很敏感

  “你可以涨价,我可以选择不来呀!”家住重庆石坪桥的凌小姐笑着对记者说,疫情期间大家的收入也受到影响,涨价后恐怕就不会去吃了。凌小姐的说法,代表了大部分消费者的心声。

  不过,也有消费者表示,疫情之后,人们对食品安全卫生以及外卖的美观度、便捷度要求提高。而餐饮企业面临房租、员工工资等资金压力,许多店是街铺,房东是个人,要减免费用很难。餐饮企业要挽回损失,适当涨价无可厚非。

  此外,餐饮企业要想短期内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也不现实。小龙坎控股集团媒介公关经理邵茜告诉记者说,报复性消费可能没有那么快到来。其实疫情之后,人们更关注健康、家人,而对于消费、出去玩、大吃大喝能有多少实际行动,目前还很难说。

  还有消费者表示,涨价可以,但也要提高服务水平。对此,海底捞方面表示,对部分菜品价格调整给用户带来的负担表示歉意。目前,海底捞还提供了自提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线上渠道或现场下单,自提服务也享有不同的折扣。4月25日海底捞也将对产品、包装材料等进行升级优化,争取为用户减少支出,提供更好的服务。

  涨价是一把双刃剑

  在采访中,多家餐饮企业老板对记者表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许多餐饮企业都已复工,但是生意却还远远没有恢复。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显示,从2020年3月1日算起,5%的样本企业账上没有现金支撑运营;79%的样本企业表示,依靠自有现金无法支撑再过3个月;表示现金流储备丰厚,且能支撑6个月以上的样本企业占比仅为16%。

  自救刻不容缓,但方式可以多样。就在海底捞宣布涨价的时候,麦当劳推出了一款周一会员半价桶,原价81元,售价39元。4月6日,闻讯而来的消费者蜂拥而至,抢到麦当劳小程序崩盘。网友们感慨,在这特殊时期,物美价廉才是王道。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认为,涨价是一把双刃剑。利好在于通过涨价消化成本,迅速补血,渡过难关,恢复正常经营秩序;不利之处在于,受疫情影响,市民消费实力下降,涨价可能导致市民更加捂紧钱袋,宅家消费,这样会加剧餐饮业洗牌。

 

  对此,莫远明建议,餐饮业涨价,必须充分权衡自身、市场与消费者三者利益,寻求最大公约数,尤其需要把握好涨价的度。这时候,最需要抱团取暖,也特别考量餐饮业主的经营智慧和化危为机的能力。不能粗暴地把自己的损失,通过涨价变相让消费者买单。当然,政府的政策调控与引导也将发挥作用,如各地推出的消费券也将提振消费信心,帮助餐饮业渡过难关。

  网易科技讯 4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亚马逊承诺将为欧美仓储中心的员工实施新的健康保护措施。工人到达公司后将接受无接触体温检查,任何体温超过38摄氏度的人都将被遣送回家。工作人员还将获得医用口罩,以便在工作场所使用。这些保护措施计划于下周落实。

  目前,至少有两个亚马逊仓储中心的仓库工人已经收到关于新保护措施的通知,其中一些人早在周二就获悉。

  亚马逊还计划使用软件算法来监控现场视频,以确保员工在工作场所保持适当的距离,解决之前员工对仓库内过度拥挤的担忧。

  亚马逊的物流团队越来越担心仓库缺乏健康保护,许多人认为,在网购需求空前激增的情况下,这会让仓库工人面临不小的健康风险。在亚马逊位于底特律的一个仓库,在一名同事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以后,管理层并没有通知员工;另一名员工的检测结果也呈阳性时,管理层也还是反应迟缓。

  因此,亚马逊员工发起了一系列的劳工行动表示抗议,这些行动也在不断升级。纽约史坦顿岛和芝加哥的工人举行罢工,要求得到更好的健康保护,底特律的工人周一也在着手采取类似的行动。

  新的保护措施还将延伸到亚马逊于2017年收购的全食超市。出于同样的健康担忧,全食超市的员工周一举行了罢工,他们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供应链中断问题,以及空前增长的食品订单需求。

 

  考虑到无症状传播盛行,N95口罩等更全面的防护设备普遍短缺,亚马逊的这些新措施并不能完全保障工人在工作时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但是,在没能实施广泛的病毒检测的情况下,这些新政策相比以前的条件还是有明显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