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
- 发布于 2020年5月07日
(原标题:丰巢超时收费?杭州一小区宣布暂时停用,丰巢称将去现场协商)
澎湃新闻记者 姚晓岚
丰巢“超时收费”引发部分小区反弹。
据钱江晚报报道,家住杭州东新园小区的用户徐先生爆料:在自家楼下看到了业委会和物业贴出的通知,因丰巢快递柜向业主收取超时保管费,损害了业主的利益,丰巢快递柜将在2020年5月7日7时起暂停使用。
5月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东新园小区业主委员会微信公号上看到了这则通知。文件称,鉴于丰巢快递柜在未经协商情况下,将在2020年5月6日开始向收件人收取超时保管费,业委会认为此行为损害了小区业主的利益,有违当初丰巢进驻小区谈判时介绍的情况,目前业主委员会正在交涉中。
通知表示,在丰巢快递柜给出解决方案之前,业委会决定自快递柜正式收取超时保管费之日起(2020年5月6日)暂停启用,期间请业主们尽快提取快递,同时请快递员切勿再放快递包裹在丰巢柜。待和浙江丰巢科技有限公司协商后,快递柜将及时启用。
对此,5月7日上午,澎湃新闻记者从丰巢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5月7日下午丰巢当地的工作人员将去现场进行协商。
该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丰巢在入驻小区时都会与小区签署合同,主要是约定要给物业的费用,其中大约95%的合同中不包含接下来要对消费者和快递员运营收费的规定和要求。只在个别与小区的合同中做了要求,原因是这些物业对丰巢是不收费的,或者是租用丰巢的快递柜,这些小区里的丰巢快递柜,对消费者和快递员都不收费。该负责人表示,报道里出现的东新园小区就属于前95%。
该负责人认为,如果业委会认为社区里不需要使用快递柜代收服务,是可以做停用这样的选择和判断,“尊重业委会的选择。“
问及是否会提前与小区协商推出收费功能,该负责人表示,在与小区的协议中没有规定,做任何的经营活动需要再与业委会进行协商,一般来说,小区的物业不会干预丰巢的经营活动。
对于此次的超时收费举措,该负责人表示,丰巢在今年4月份就已提前告知包括线上的宣传。如果用户不希望遇到此类情况,可以选择不使用丰巢的服务,快递员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法将快件投入快递柜,“但目前看来还是有需求的。”
需要明确的是,此前国家已规定,企业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征得收件人同意。此外,智能快件箱使用企业按照约定将快件放至智能快件箱的,应当及时通知收件人取出快件,告知收件人智能快件箱名称、地址、快件保管期限等信息。
2019年6月20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
《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智能快件箱使用企业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收件人不同意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的,智能快件箱使用企业应当按照快递服务合同约定的名址提供投递服务。寄件人交寄物品时指定智能快件箱作为投递地址的除外。
若收件人同意将快递放至快递柜,快递员也需要告知收件人相关信息。《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智能快件箱使用企业按照约定将快件放至智能快件箱的,应当及时通知收件人取出快件,告知收件人智能快件箱名称、地址、快件保管期限等信息。
对于接下来的解决方案,该负责人表示还在沟通中。由于此前已经向物业付了场地费,该负责人坦言,“最差的情况就是关机摆在那边,如果移走,物业也要赔钱给丰巢。“
此前,丰巢宣布于2020年4月30日上线会员服务,会员权益包括三大部分:1,消费者滞留件享受超长时间保管快件;2,消费者使用丰巢寄件享受额外折扣优惠;3,品牌联合权益,如视频网站、生活服务网站会员超低购买折扣。
其中,针对消费者在滞留快件方面,非会员用户将享受12小时的免费保管,超时后收费0.5元/12小时,3元封顶;法定节假日不计费。而会员用户将以5元/月的价格享受滞留包裹保管7天,并获得5元的丰巢寄件优惠券以及视频网站7折购买折扣券。以上服务全国通用,不限柜机。
丰巢方面表示,以上会员服务消费者可在线上进行选择,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将不产生任何费用。针对多次滞留包裹在柜占用资源的用户,丰巢将在两次免费取件过程中询问消费者是否要选择延期保管服务,如仍不同意使用的用户可选择不再允许其快件投递入柜。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
- 发布于 2020年4月30日
(原标题:日亏2.2亿,四大航空单季巨亏200亿!至暗时刻已过?多地下调防控级别,机票预订量暴增,转机来了?)
在疫情冲击之下,高大上的航空运输业也要在夹缝中求生存。
4月29日,多家航空公司披露一季报,堪称比惨大赛,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和海航控股均出现巨亏。作为廉价航空公司的春秋航空和支线航空的华夏航空也不例外,净利润均同比出现三位数下滑。值得注意的是,春秋航空是这些航空公司中下滑幅度最小的。
多家航空公司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航空需求锐减,给民航运输业造成严重冲击,业绩大幅亏损,并认为由于国外疫情依旧严峻,整个上半年都不容乐观。
实际上,针对航空公司面临需求减少,而员工工资、飞机租赁费用刚性支出不减的困境,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以缓解其经营压力,不少航空公司则通过发债补充“弹药”,以渡过现金流短缺难关。亦有券商分析师认为,若疫情延续持续亏损,需关注航空企业面临的破产风险。
四大航亏损超200亿,海南航空亏最多
民航运输毫无疑问是疫情中最受伤的行业,但亏损数据足以令人大吃一惊。
4月30日,南方航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和海南航空齐刷刷披露一季报。
南方航空披露,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1.41亿元,同比下滑43.82%;一季度亏损52.62亿元,同比下滑298.64%。
南方航空表示,今年1月下旬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导致航空需求锐减。截至3月底,我国整体疫情控制情况出现向好趋势,境内的航空客运需求出现一定程度恢复。但由于国际疫情持续扩散,国际航空限制政策趋严,国际航空客运量进一步减少。
中国国航披露,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2.56亿元,同比下滑46.99%;净利润为亏损48.05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27.23亿元,同比下滑276.48%。
东方航空公告,2020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54.54亿元,同比下滑48.58%,净利润亏损39.33亿元,同比下滑296.06%。亏损主要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多国采取旅行限制措施,旅客出行需求大幅萎缩,对所处的交通运输行业产生了极大冲击,公司大幅削减航班运力,收入锐减所致。
具体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东方航空完成旅客周转量24837.09百万客运人公里,同比减少54.38%;运输旅客1370.28万人次,同比减少57.06%;客座率67.77%,同比下降14.89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规模比三大国有航企小很多的海南航空,竟然是亏损最多的航空公司。
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海南航空实现营业收入68.89亿元,同比减少63.03%;净利润亏损62.95亿元,同比减少652.14%。
这意味着,营收规模比三大国有大型航企小一半以上的海南航空,净利润亏损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南方航空还多亏了10亿元。
记者注意到,海南航空之所以亏损更严重,与其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亏损有关。数据显示,海南航空一季度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亏损12.64亿元,而中国国航、南方航空和东方航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金额分别为7820万元、9100万元和1.13亿元。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上述四大航空公司一季度合计亏损金额达203亿元,相当于四家公司在一季度每天亏损2.25亿元。
此外,廉价航空春秋航空在一季度也亏损了2.27亿元,去年同期盈利4.75亿元,而专门跑国内支线航空的华夏航空,在今年一季度也亏损近亿元,亏损9625万元,而去年同期净利8556万元,同比下降212.5%。
海外疫情严重,上半年业绩仍存不确定性
疫情远远没有结束,对于航空公司而言,前途并不乐观。
南方航空表示,该公司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大力消减各项成本。
虽然公司及时采取了上述措施,但世界各地疫情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或将放大对差旅出行需求恢复的影响,或导致差旅出行需求恢复的延迟。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将会给公司2020年上半年业绩带来重大不确定性和不利影响。
实际上,针对国内航空公司面临的疫情冲击影响,为助企业渡过难关,民航局会同财政部先后出台了免征民航发展基金、对大型企业等其他参保单位(不含机关事业单位)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可减半征收不超过三个月、对疫情期间执行重大运输飞行任务给予资金支持等一揽子补贴政策。
以海南航空为例,一季度收到其他收益5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59.17%,主要系政府补助增加;应交税费12.68亿元同比减少近4亿元,则主要是民航局免征民航发展基金所致。
此外,由于民航局发布机票免费退改政策,对航空企业现金流产生较大压力,且航空企业还面临员工工资、飞机租赁费用等刚性现金成本压力,由此,不少航空公司在积极谋求发行债券,进一步缓解资金压力。
据华泰证券研究员沈晓峰统计,截至4月25日,国航、东航、南航、春秋、吉祥共发行债券总额达到736亿元,同比去年同期增加381亿。
沈晓峰还表示,若疫情影响持续,我国航空企业持续亏损,将面临航空企业破产的风险。早在2008年 金融危机期间,三大航经历严重亏损后(国航、东航、南航分别亏损91亿、139亿、48亿),均不同程度获得了来自财政部的资金支持。其中国航、东航、南航分别获得15亿、70亿、30亿的注资。
因此,他认为,目前航空板块悲观预期充分,需跟踪航班恢复情况以及政策扶持效果。
实际上,上述研究员所言非虚,在疫情冲击之下,4月21日,拥有超1万名员工的澳大利亚第二大航空公司维珍航空就宣布破产了,负债超过50亿澳元的维珍航空,曾向澳联邦政府申请14亿澳元贷款却惨遭到拒绝。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最新报告预测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4月初全球航班量下降近80%,全球航空业收入损失将达到3140亿美元,2020年客运总收入将比2019年下降55%。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
- 发布于 2020年4月30日
原标题:十一部门联合推出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措施
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 实习生 贺觉渊
昨日,发改委、财政部、央行、银保监会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通知》提出,调整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有关要求。总质量不超过3.5吨的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颗粒物数量限值生产过渡期截止时间,由2020年7月1日前调整为2021年1月1日前;2020年7月1日前生产、进口的国五排放标准轻型汽车,2021年1月1日前允许在目前尚未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地区销售和注册登记。
《通知》还提出,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相关财税支持政策。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延续至2022年底,并平缓2020~2022年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加快补贴资金清算速度。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共交通等领域推广应用。将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延续至2022年底。
《通知》还要求,用好汽车消费金融。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金融业务,通过适当下调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等方式,加大对汽车个人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持续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另外,在二手车流通交易方面,《通知》明确,优化车辆交易登记等制度,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扩大二手车出口业务,修订出台《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发挥汽车维修电子档案系统作用,支撑二手车交易,加快二手车流通,带动新车消费。加强二手车行业管理,规范二手车经销企业行为,自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底,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减按销售额的0.5%征收增值税。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