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
- 发布于 2021年2月03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1年,第三方支付市场又有新选手进场。近日,抖音支付正式上线,可用于抖音App内购物结算。拼多多主体公司近日也申请了“拼多多支付”商标,快手、B站等也纷纷加快布局。
分析指出,互联网巨头借助自身流量搭建支付体系将成为未来趋势,这不仅有利于其借助支付撬动更多金融服务,实现流量变现,也将加剧支付细分赛道竞争。
抖音、拼多多等纷纷入局
互联网巨头正加速入场支付“赛道”。记者发现,近日在抖音App内购物结算时,除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外,又添加了“抖音支付”的入口。目前,抖音支付支持包括农业银行(3.140, -0.01, -0.32%)、建设银行(6.630,-0.09, -1.34%)、中国银行(3.170, -0.01, -0.31%)等十家银行卡的绑定支付。此前,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已通过收购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将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对于“抖音支付”的上线,抖音相关负责人回复《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抖音支付作为目前若干主要支付方式的补充,更好地服务抖音用户。抖音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抖音日活跃用户突破6亿,截至2020年12月,抖音日均视频搜索次数突破4亿。
抖音之外,快手、拼多多、B站等多家互联网巨头企业也正加速布局第三方支付。拼多多主体公司近日申请了“拼多多支付”商标。去年,拼多多就已开始测试“多多钱包”,支持充值、提现等功能。短视频平台B站关联公司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完成对“bilibilipay.com”“bilibilipay.cn”等支付域名的备案。此前,B站就已开始招聘支付开发工程师,以及支付开发经理。支付开发工程师的职位描述上提及,工作内容之一是“负责B站支付平台的核心技术研发,包括收单、支付、清结算、账务等”。快手也已通过收购持牌支付机构易联支付间接获得支付牌照。此外,滴滴、美团、携程等也已入局支付领域。
易观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互联网巨头借助自身流量搭建支付体系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支付业务将帮助企业完成更多商业的连接,比如金融、营销等,开发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也可将交易、用户信息等数据掌控在自己手中,留住流量,打造新业务增长曲线。
“对于抖音来说,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打通支付渠道后实现流量变现,包括直播带货、直接购买等,将支付与用户的购买行为联系在一起,未来肯定会有很大的商业想象空间。”王蓬博说。
支付细分赛道竞争加剧
除了完成更多商业连接,业内指出,互联网巨头搭建自身支付体系,也标志着支付细分行业竞争加剧。
在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深耕多年,“双寡头”格局已然成型。天风证券(5.230, -0.02, -0.38%)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已分别占据支付市场份额的54.93%和38.98%。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日前发布《2020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用户使用微信支付的比例从2019年的87.3%增至92.7%,支付宝比例从2019年的90.7%增至91%。
不过,业内也指出,新兴互联网巨头有用户、有流量,入局支付具有先天优势,将加剧支付细分赛道竞争。事实上,新入局者对支付巨头的挑战已经开始。例如,2020年7月起,美团外卖取消了支付宝支付的选项。此前,美团外卖的支付界面一度折叠支付宝选项。同时,美团积极向用户推荐自身美团支付,开通之后,便成为默认支付方式。
“当前支付宝、微信支付占据的行业、场景众多,且在线下已经过长时间的布局和推广,新入局者短时间内想对支付宝、微信支付形成全面的争夺,还没有太大可能性。但行业巨头在自己控制的行业和自身流量圈里做支付,这会是另一个开端,行业会被重新分化,微信、支付宝的地位不会像之前那样稳固。”王蓬博说。
而支付领域更多竞争者还在入场。近日,外资支付巨头PayPal全资控股国付宝支付,标志着首家外资100%控股第三方支付机构正式诞生。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外资支付机构抢占国内市场的难度很大,但在跨境支付等方面较有优势。
此外,央行数字人民币也在加速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公开表示,微信支付宝和数字人民币之间并不存在竞争关系。但业内也指出,数字人民币给支付市场带来的改革力量仍不容忽视。
监管升级牵动市场神经
值得注意的是,支付行业新的监管政策近期密集出炉,牵动着支付机构的神经。
2021年首月,央行3日内连发两文,就非银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以及发布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其中,《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改变了原来第三方支付“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的业务分类口径,重新划分为储值账户运营业务和支付交易处理业务两类,重塑了对行业牌照的划分逻辑。
同时,《条例》还重新定义了支付账户的定义,即根据自然人(含个体工商户)真实意愿开立。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表示,如果按照现行规定,毫无疑问将重塑整个支付行业,对于致力于发展B端支付的中小支付机构将造成打击,基于支付账户的垂直行业方案以及衍生的资金归集、分账等支付+业务也将全面重塑。
此外,《条例》首次提出支付领域反垄断监管措施,并对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标准做出量化规定。黄大智表示,目前微信支付、支付宝在非银行支付服务中取得了绝对的市场份额,两者合计甚至超过90%,其他剩余200多家支付机构争夺不足10%的市场。事实上,央行在2017年就发文强调“不得滥用市场优势地位不正当竞争,不得采用不当手段拓展市场”。以此来看,央行关注的是创新的潜力有没有被压抑,关注“大树底下长不长草”的问题。
“至于机构是否严重影响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是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就目前的条款来看,还没有机构能够被认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将来也很难看到依靠市场力量取得市场支配地位。因此其警示意义显然更重要。”黄大智说。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条例落地后,预计再难出现类似支付宝、微信钱包这样能主导支付市场的数字钱包。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
- 发布于 2021年2月02日
原标题:半年开店500家 三只松鼠(50.910, 1.01, 2.02%)跑步开店背后的焦虑 来源:北京商报
“互联网零食第一股”三只松鼠正在加速线下门店的布局。据透露,2020年下半年三只松鼠每月开店数量达到了90余家。因电商红利消退、竞争激烈等因素,三只松鼠盈利能力逐渐变弱。“三只松鼠希望通过开设线下门店在改善业绩的同时提振二级市场信心。不过,与电商平台不同,线下门店布局在统一管理、保障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是三只松鼠需要面临的考验。”业内人士说。
月开店90余家
2月1日,三只松鼠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截至2021年1月30日,三只松鼠直营店已开173家,联盟小店已开1009家”。根据该负责人的说法,以2017年9月首家直营体验店花落芜湖为标志,三只松鼠正式从线上走到线下。
2021年是三只松鼠线下门店愿景的“收官之年”。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曾公开表示,三只松鼠将从全国中小城市的线下引流,覆盖全国所有的城市,实现70%的交易来自线上,30%来自线下,达到成本关系的平衡。
为实现上述计划,三只松鼠加速门店开设并实现了500家体验店的开店目标。根据2020年中报,三只松鼠投食店为139家,联盟小店为478家。根据三只松鼠方面提供的最新数据,与2020年上半年相比,2020年下半年,三只松鼠新开500余家联盟小店、30余家投食店,平均每月新开90余家店,开店规模和速度都是翻倍增长。
开店数量“达标”,但三只松鼠的成本关系却未能实现平衡。按照章燎原提出的目标,三只松鼠希望通过全渠道发展实现70%的交易来自线上,30%来自线下。但从收入来看,2020年上半年,三只松鼠投食店营业收入为3.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9%;联盟小店营业收入为1.5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99%,线下渠道的收入合计不超过营业收入的10%。
毛利低于同行
业内人士看来,三只松鼠急拓线下门店的主要原因是电商红利消退后,其早已深陷增收不增利的“怪圈”。三只松鼠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线下作为休闲食品的重要销售渠道,对三只松鼠来说有着巨大的拓展增量” 。
近年来,三只松鼠营收持续增长,但扣非净利却呈下滑趋势。财务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三只松鼠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其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47亿元、2.78亿元、2.56亿元、2.05亿元。
从具体产品来看,三只松鼠的毛利率也呈下滑趋势。以2020年上半年中报为例,其坚果、烘焙、肉制品毛利率分别下降6.64%、2.31%、5.4%。而与同业竞品相比,其毛利率也不乐观。2020年三季报显示其销售毛利率仅有27.03%,而来伊份(10.300, -0.24, -2.28%)、盐津铺子(112.610, 1.63,1.47%)、洽洽、良品铺子(60.910, -0.56, -0.91%)已分别达到43.64%、42.48%、33.55%、31.5%。
对于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在2020年三季报披露期间,三只松鼠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线下新店对营收和利润的拉动作用未达预期。
然而,同期以线下为主的洽洽食品(67.460, 6.13, 10.00%)和盐津铺子却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对此,三只松鼠相关负责人解释,“2020年线上销售增速放缓,三只松鼠采取措施扩大电商引流入口。不过,在保障销售增长的同时也增加了获客成本” 。
面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除去创始人章燎源没有减持之外,第二、第三大股东均开始了减持套现的操作,股价也随之腰斩。数据显示,三只松鼠股价在2020年5月达到最高点91.34元/股,随后股价呈断崖式下跌,跌幅超过57%。
线下破局待考
在香颂资本董事沈萌看来,三只松鼠曾借助互联网红利收割一波流量,如今随着互联网红利逐渐消退、线上获取流量的成本不断提升,三只松鼠线上优势削弱。虽然三只松鼠已经开始布局线下门店,但由于线上跟线下的用户人群、销售、铺货等管理不同,从线上转到线下难度较大,短期内也很难看到成果。
虽然三只松鼠门店突破了1000家,但业绩并未有多大起色,而迅速扩张下的门店管理成本和各种人工费用却在不断攀升。根据2020年三季报,其当下所有线下门店的销售收入只占总营收的8.89%,但门店管理费却较往年增加了47.17%。
在销售渠道上,三只松鼠还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以线下渠道为主的洽洽食品为例,其线下销售渠道占比高达90%;同样,凭线下起家的良品铺子,当下已基本实现线上线下双线平衡发展,2019年良品铺子线上和线下营收占比分别为49%和51%。
截至目前,洽洽仍然是线下销售规模行业第一。数据显示,2019年,洽洽净利润达6亿元,良品铺子为3.4亿元,而三只松鼠仅为2.4亿元。
“相比之下,无论是营收占比还是规模成熟度,三只松鼠在线下市场的争夺明显不占优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面对利润下滑、股价走低,三只松鼠虽有意通过布局线下展开“自救”,但是与良品铺子、洽洽食品这种本身拥有强大线下渠道资源的竞争对手相比,三只松鼠需要补的课太多。未来,如何做好加盟店的统一管理、保障加盟店的服务质量,是对三只松鼠高管们提出的新挑战。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王晓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
- 发布于 2021年1月28日
爱奇艺宣布整合爱奇艺知识、爱奇艺教育、电视果、萌状元,正式成立“遍知”教育,打造在线教育内容分发和运营平台,全面赋能海量eKOL、eMCN及教育机构。
在谈及遍知教育成立初衷时,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表示,“做教育与做娱乐本质上是两大生态系统,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线教育仍有巨大空间,为了让教育在未来实现更好、更深入地发展,我们将遍知教育独立出来,并在内容、技术、流量等方面加持,助力遍知教育的未来发展。龚宇强调,创新的商业模式、流量优势、科技赋能是遍知教育的三大亮点。”
发布会现场,遍知教育CEO周柳青宣布发起“遍知天下名师计划1.0”。未来,遍知教育将孵化超百家规模化eMCN机构,打造超万名eKOL名师,并提供百亿流量加持,全方位赋能、挖掘海量潜力教师。
龚宇他指出,遍知教育软硬一体化的优势可以把内容直接快捷地传递给学生,并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版权保护等技术,确保内容上传、版权保护、渠道分发等全环节的安全与透明,增加内容提供方、服务提供方、平台、用户等多方之间的信任程度,降本增效,真正实现D2C。
针对遍知的D2C模式,龚宇认为,可以将遍知的模式理解为“淘宝”的逻辑,在遍知平台会有eKOL(个人名师)提供内容、服务,同时,也会有服务名师的eMCN(教育MCN)、教育机构等将课程发布至平台。遍知教育本身不生产内容,而是做教育内容的分发与运营,服务于这些海量的eKOL、eMCN、教育机构。目前国内大规模教育平台并未应用D2C模式,属于教育领域的商业形态创新应用。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