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芯片长期短缺,现代汽车(49, 0.00, 0.00%)和双龙汽车等多家韩国车企被迫停产。

  现代汽车此前已通过减少各工厂加班调整产量,但蔚山第一工厂的艾尼氪(IONIQ)5和KONA生产线仍将从4月7日起暂停至14日。双龙汽车则表示,由于芯片供应紧张,平泽工厂将从4月8日至16日(周末除外)停产7天。

  通用汽车(60.83, -1.11, -1.79%)韩国公司虽未全面停产,但其富平第二工厂的开工率从今年2月起一直保持在50%的水平,旗下生产自动变速器的保宁工厂也因整车产量减少而停工。

 

  据悉,台积电(119.89, -2.55, -2.08%)等全球主要晶圆代工厂已将汽车芯片的产能提高2%至3%,但短缺现象短期内难以缓解。

  原标题:老牌巨头纷纷陨落 不做手机做什么

  来源:北京商报

  在经历了找买家、谈出售等一系列努力后,4月5日上午,LG电子正式宣布关闭手机业务。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大佬们前仆后继……然而,错过了智能机,就是错过了这个时代。作为“80后”“90后”的共同记忆,尽管昔日荣光不再,但大佬们依然凭借深厚的“家底”在通信等领域里风生水起。

  LG手机谢幕

  “我们对所有可能性都敞开大门。”一年前,LG电子CEO权邦锡对手机业务出售充满了信心。

  毕竟曾叱咤一时,难免不待价而沽。2020年,Google、Facebook、德国大众汽车等众多巨头排队谈接盘,但为何盘算却还是落了空?

  出售没谈拢,无外乎价格高和货不好。在一众买家中,越南最大上市公司Vingroup的报价脱颖而出;而且Vingroup对于LG在越南与巴西的手机产线都颇有兴趣:去年底,Vingroup推出了首款智能手机。

  看似双赢的买卖,但对于LG来说,这些并不够。韩国媒体报道称,“Vingroup出的价码太低,低到LG已经不愿意再进行下一轮谈判”。而LG“宁愿不出售越南与巴西的产线,拿来当作生产家电产品使用”。

  至于那些巨头们,算盘则打得更精——它们表示,希望收购拥有LG专利的业务,而LG则不愿出售该类业务。

  LG当然不愿出售专利业务。放眼望去,那些曾制霸手机行业的大佬们,如今花残红褪,有几家不是靠着收取专利费度日?专利就是科技企业的命根子。

  更何况,LG手机虽连年亏损,但还有家电、数码等赚钱的业务,LG终究没到那份上。LG手机的亏损自2015年开始,在经历了23个季度的连续亏损后,截至目前,LG手机部门总亏损额近45亿美元。

  亏损是一方面,买家们真正介意的是LG手机这块牌子的含金量。曾登顶全球三大手机制造商之一的LG电子,早已被后浪重重地拍在了沙滩上。截至今年,LG手机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仅为1%左右。

  “LG电子智能手机业务的市场份额太小是关键因素,买家们不太可能花高价购买这样一个品牌。”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分析称。

  但显然,LG并不愿意瓦全。LG表示,手机业务的收尾工作预计将在7月31日之前完成,同时将继续销售现有库存,但不再生产手机。目前LG手机业务部门的4000名员工将在下周转移到该公司的家电部门和电池部门。

  由于三年前退出了中国市场,LG手机在中国已没有相关负责人。北京商报记者试着拨打了网上查到的LG手机技术服务中心的电话,但显示号码已是空号。

  掉队的大佬们

  如今的市场上,LG手机已难觅踪迹。手机们也都长得一个样:触屏、直板、侧按键。

  回到00年代,小姐姐心水的LG冰淇淋翻盖手机、酷盖专用的诺基亚滑盖N95、大佬必备的摩托罗拉折叠手机……那是LG的时代,也是手机厂商百花齐放的时代。

  “LG们”是如何走到了这一步?诺基亚前CEO约玛·奥利拉在手机业务卖给微软前的最后一场发布会上无奈地说了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事实上,这些年在手机市场溃败的大小品牌不在少数,除了LG电子,还有黑莓、诺基亚、锤子、HTC等。

  与LG相比,诺基亚的过往更为辉煌。巅峰时期,诺基亚统治着全球一半以上的手机市场——每10个手机用户中就有8个使用诺基亚手机。甚至于,诺基亚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国家的发展。1998-2007年,芬兰经济增长的25%都来自诺基亚。

  然而,错失智能机,舍安卓选塞班……在手机市场每一个决定性方向的分岔口,诺基亚都选错了。

  2013年9月2日,诺基亚以73亿美元的价格将手机业务贱卖给了微软,仅为其当初最高市值的1/16。此时的诺基亚,股价不到2欧元,市值缩水超过90%,市场份额下降到了4%,投资者纷纷将之称为垃圾股。

  一代手机霸主从此落幕。然而历史的轮回总是不停上演,诺基亚前辈摩托罗拉的故事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1973年,摩托罗拉率先研发出了世界首款手提电话,也就是俗称“大哥大”的手机。此后,各种款式、型号的摩托罗拉手机接连问世。2009年以后,也就是在诺基亚等品牌崛起的同时,摩托罗拉开始逐渐掉队。躺在功劳薄上吃了两年的“老本”后,2011年8月15日,摩托罗拉移动以125亿美元的价格被谷歌收购。2014年1月,联想集团又以29亿美元从谷歌手中收购了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产业观察人士许意强指出,主要是受制于技术的更新迭代过快、竞争门槛过高,大量企业一时跟不上,就会陷入步步落后的境地之中。“可以说,早在三四年前,手机产业就已经进入了寡头化主导下的巨头竞争通道之中,大量中小企业以及多元化布局的企业,在缺乏足够的投入、快速的跟进之后,陷入了生存的泥潭之中。”

  专利续命

  当手机不再专注于通话,曾经那个追求手机摔不坏、碾不烂、砸不碎的时代已成为过往历史。

  “手机这些年一直都不是LG电子的重心,其一直在专注以OLED显示为核心,通过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在电视电子、家用电器等领域持续深耕。同时,也希望推动智能全屋的布局,推动电子电器业务的发展。”许意强指出。但是,整体来看LG在中国市场的进展并不顺畅,其在中国的家电产业早在十多年前基本上就已经退出了主流市场的争夺,转而以原装进口这张牌,展开对高端细分市场的拓展。这应该是LG思考多年的结果,那就是集中优势资源在细分市场和品类展开布局。

  关于未来的规划,LG电子在4月5日发布的声明中表示,停止手机业务这一决定将“使公司的资源集中在增长的领域,例如电动汽车部件、联网设备、智能家居、机器人(10.300, -0.06, -0.58%)技术、人工智能和to B解决方案的服务与平台”。

  也许大佬们的手机产品不再被这个时代所青睐,但它们作为曾经的科技巨头,依然掌握着命脉般的专利与技术。

  直到现在,苹果、三星等手机厂商每年还要为此支付一笔不菲的专利费。以2017年为例,苹果公司曾向诺基亚支付了高达20亿美元的专利费。截至目前,诺基亚以占有5G技术领域约10.5%的专利申请量稳居世界第二。

  但不可否认的是,跌落神坛的诺基亚终究是回不去了。2020年,诺基亚相继裁掉了6000名员工,并宣布要在未来两年内裁员5000至1万人,以降低成本,加大5G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北京商报记者联系诺基亚进行采访,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前辈摩托罗拉也曾在向苹果索取专利授权费用时表示:“苹果必须将收入的2.25%做为摩托罗拉的专利授权费。”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摩托罗拉主营业务包括对讲系统、公共安全网络、视频分析软件等。尽管已退出手机界,但摩托罗拉在专网界依然地位超然。

  对于志不在手机的LG来说,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葛颀指出,卖掉手机业务并不是问题。实际上,LG的增长点一直在于家用电器。2020年四季度家电业务为LG赚了49.4亿美元,同比增长20%。

  而在此前退出中国时,LG将位于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的中国总部大楼LG双子座大厦出售给了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售价约合人民币80.46亿元。而这笔生意,更是帮LG净赚了近50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 石飞月 常蕾

  原标题:布局千个应用场景 推动创新名城建设

  来源:南京日报

  新型公交都市先导区项目。 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摄  2021年市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强化市域治理应用场景创新,全年发布1000个应用场景。这是新发展阶段,南京全面建设创新名城的一项重要举措。

  记者从市创新产品推广办公室了解到,这项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南京以应用场景开放建设为牵引,推动开放合作机遇共享,促进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民生创新、产业创新,有力支撑了创新名城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布152个应用场景,总投资86.2亿元,已完成投资24.7亿元,面向社会开放合作需求519个,达成合作1164家,签约合作金额22.9亿元。

  什么是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是一个新热词,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定义。

  今年1月20日印发的《南京市关于加快应用场景开发建设2021年行动方案》,对应用场景给出了“南京定义”:“一般是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领域,对新技术新产品有应用需求的各类工程、项目。通过应用场景开发建设,可以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应用和迭代升级,助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

  市创新产品推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城市特色和重点工作等实际情况,我市发布的应用场景主要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这八大产业链重点领域和先进技术,以及工业互联网领域、乡村振兴领域、城市消费领域、社会治理领域等。

  在搭建主体上。应用场景可分为产业发展、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类别,不完全由政府主导,更强调政府“搭台”,企业“出题”和“答题”,搭建主体可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企业等各类主体。

  在技术应用上。通过对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量子通信等先进技术的应用,通过系统性解决方案完成搭建,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落地验证或迭代升级。

  在项目特质上。应用场景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吸附性,通过对外合作,完成场景建设,通过场景建设,对外输出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和模式。

  在建设方案上。应用场景必须有明确具体的建设方案和投资主体,经过论证项目切实可行,一般为在建项目,或者已经具备建设实施的基本条件即将开工建设的项目。

  截至目前,我市已发布的152个应用场景包括市级重点应用场景17个、各区应用场景135个。

  1000个“场景”搭在哪里?

  以往,政府部门推进某个项目时往往走相对简单的招标流程,社会知晓率、参与度不高。因为供需信息不通畅,导致政府部门找不到更合适的南京地产技术产品,同时,南京地产技术产品又因为在本地找不到落地机会,只能“跑”到外地。

  “发布应用场景便是将项目清单对外发布,将机遇释放给社会,提升覆盖面、知晓率,通过社会多方协同参与,多领域技术合作,多场景开发建设,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市创新产品推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应用场景的搭建,为我市各类主体参与合作提供了广泛机遇,促进企业业务转型向市场热点倾斜,挖掘市场红利。

  在市内合作方面,目前已吸附了苏宁、润和、国电南瑞(31.770, 0.63,2.02%)、莱斯信息、科远智慧(14.780, -0.28, -1.86%)等本土知名企业,南大、东大、南航、紫金山实验室等高校科研院所,智能制造研究院、南邮信产院等新研机构,江苏银行(6.440, -0.03, -0.46%)、南京银行(10.050,-0.07, -0.69%)等金融机构参与场景建设。

  与此同时,应用场景还展现了叠加机遇,吸附市外龙头企业、知名企业携先进技术来宁落地验证或示范应用。

  秦淮区5G+智能网联示范应用先导区是由白下高新区牵头搭建的应用场景,总投资1亿元,建设全国领先的C-V2X车路协同智慧交通体系,在2020年11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对全国33个省级车联网先导区的评估中位列第二。

  2020年,百度在先导区设立全资子公司阿波罗智行(南京)有限公司。白下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阿波罗智行将设立Apollo智能网联汽车运营中心,聚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联合测试、技术研发、营运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应用等方面研究,同时,将设立Apollo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学院,协助南京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及应用示范高地。

  目前,先导区已开放10.67公里城市道路,覆盖15条道路、30个路口,依托阿波罗智行完成了全市无人驾驶车的首发首测,总测试时长超400小时,测试总里程数超5000公里,涵盖40个事故易发场景。

  先导区已集聚车联网关联企业260余家,其中营收超亿元企业17家,8家已上市(挂牌),吸附百度、华为、亚信、莱斯网信、箩筐达通等市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同时,场景搭建的招商功能不断凸显,目前已吸引百度、文远知行等车联网自动驾驶领域,亚信科技等通信软件领域,埃洛克航空、正大航空等智能制造领域,商汤科技、星环科技等人工智能领域,五叶草互联等互联网领域多家知名企业落地我市成立公司。

  已发布的“场景”应用得怎样?

  鼓励大胆探索模式创新,推动无人驾驶应用场景先行示范,2020年底向秦淮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发放全市首批5张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带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制定出台《南京市创新产品评价管理办法(试行)》,2020年评价产生62个创新产品进入《南京市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通过创新产品应用为应用场景提供更多优质解决方案……

  我市全面启动应用场景工作以来,不断加大推进力度,重点应用场景的示范引领取得初步成效。

  “以胸部CT平扫为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只用5秒钟就能在800多张CT照片中找到最关键的一张,还可以把诊断报告写好。”鼓楼医院医学影像科的张冰介绍,在全流程全系统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上,影像学医生的工作从原来的“写作业”变成了现在的“检查作业”,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部分子项目建设及AI辅助诊断平台初始搭建,完成数据搜集超1.6万例,其中肺炎算法模型准确率可达92%。

  “该项目平台产品的普及将把高医疗水平地区的医生看病诊断本领带往各个经济落后及医疗不发达地区,缩短地区之间医疗水平的差距。”张冰表示,该项目的建设具有人工智能和医疗融合的示范作用,将带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学术研究与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全市联动,共同发力,确保场景建设取得实效。

  市大数据局牵头建邺区、大数据集团打造的新型公交都市先导区项目,以数据驱动方式实现自动驾驶观光、精准公交等功能,目前正在开展测试道路及未来出行体验中心建设,未来将逐步开放Robo-bus和Robo-taxi等自动驾驶车辆体验服务;

  市城管局牵头的智慧路灯机器人(10.510, -0.82, -7.24%)项目,已完成青奥片区示范区近1000根灯杆的智慧升级并投入运行,会同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率先探索道路占挖、交通执法等多场景应用研发;

  浦口高新区会同长空科技、中国联通(4.280, 0.01, 0.23%)打造5G网联无人机应用示范基地,成功获批首批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搭建国内首个覆盖基地全空域无人机低空5G专网,正在开展水文水利、森林巡防等场景测试,启动5G无人机信息系统、指控大厅及侯冲、西江起降场提档升级改造等方案设计等。

  下一步如何加快开发建设?

  《南京市关于加快应用场景开发建设2021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21年全市将打造1000个以上应用场景。

  “这个数字透着沉甸甸的压力。”市创新产品推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聚焦重点方向,鼓励全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板块、各高新区和经开区,围绕自身职能定位、区域布局和产业特色,推出一批开放程度高、示范作用强的应用场景,促进产业发展、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全域场景建设。

  强化规范管理。围绕应用场景发布质量,进一步明确概念特征,细化标准制定,促进各方形成共识,准确把握场景内涵。

  强化宣传推广。加强政策宣贯和业务指导,切实提高各单位对应用场景工作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

  定期组织发布。按季度推进全市应用场景发布工作,通过线上线下(71.100, 0.30, 0.42%)齐发布的形式,不断释放机遇清单,打造底层技术和应用协同的“试验场”。

  打造示范标杆。评选示范作用强、建设成效好的场景作为全市标杆,组织学习观摩和经验交流,加大对标杆场景的推进力度和资源倾斜,引领行业发展和产业集聚。

  我市还将持续推进创新产品推广示范,坚持应用场景、创新产品双侧发力、互相促进,通过应用场景搭建为创新产品提供更多市场机遇,通过创新产品应用为应用场景提供更多优质解决方案。2021年将累计评价形成200个创新产品进入《南京市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

  加快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工业互联网、量子通信等先进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培育和壮大新增长极,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成果应用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有力支撑“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