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会于8月29日在京启动。9月4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隆重公布了“2017年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名单,此奖项是经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具有社会公信力的权威奖项。

       自2003 年以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每年进行一次科技奖评审活动,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物流、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应用水平的提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科学技术奖”作为行业高级别的科技奖励,每次奖项的颁布都为物流、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科技创新,无疑是当下众多行业最为关注的热点,也是每年在各个相关会议上被讨论最多的话题,而“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更是这几年科技创新话题中的热中之热。同样注重科技创新的径卫视觉在全国数百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凭借研发“驾驶员主动安全防御系统”,成功摘得“2017年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标志着径卫视觉自主研发、科技创新实力步入新高度。

 
       本次获奖的单位还有中国移动,北京京东,长春一汽,国网能源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政府单位以及科技创新企业。

       据了解,早在2009年,径卫视觉开始立项研究基于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技术的汽车主动安全项目。从2011年第I代疲劳预警设备诞生至今,历经8年磨砺,算法不断优化迭代,产品不断更新升级;去年,其“疲劳预警系统”全面升级为“驾驶员主动安全防御系统”。一系列的科技创新、理念创新完善了车辆物联网生态,让关爱升级,让安全升级 ,让管理升级。
       以人工智能、基于图像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为基础,融合物联网、云计算、视觉分析、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径卫的驾驶员主动安全防御系统实现对驾驶员和车辆实时安全预警,能有效预防因疲劳驾驶、驾驶过程中玩手机、抽烟等违规行为所导致的驾驶事故,以及对防碰撞、车道偏离等危险情况给予报警提醒,为行进中的车辆安全添加一道保障。同时,还可通过无线通信将数据传输到AI主动安全云平台,达到远程监测和数据挖掘、分析的目的,实现了车队安全运营的多层级、数据化管理。
       径卫视觉进一步加强技术融合与创新,致力于安全驾驶与人、车、路互联领域的深度探索,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安全运输管理行业,是华为、沃尔沃、中国重汽等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

 

  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 程春雨)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9月29日24时开启。多家机构预测,国内油价将迎来“二连涨”,或创年内最大涨幅。油箱50升的私家车加满一箱油料需多花超7.5元,“十一”长假有出行计划的车主可29日(周五)24点前提前加油。

  美国原油库存下降等利好推高国际油价

  本计价周期以来,欧佩克(OPEC)对油市前景充满信心、美国原油库存下降以及钻井数量减少等利好消息影响下,国际油价震荡上涨,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化率不断走高。

  当地时间9月27日,美国原油库存意外下降,但汽油库存意外上升,同时美元持续反弹限制了油价的反弹空间。截至当日收盘,美国WTI原油期货收报52.14美元/桶,涨0.50%;布伦特原油期货收报57.90美元/桶,跌0.92%。

  中宇资讯认为,近期地缘政治风险的发展情况仍将对国际原油市场形成一定影响,但国际油价整体仍将受供需基本面主导,国际油价涨至60美元/桶仍面临较大的阻力。

  国内成品油历次价格调整概况。

  截至本轮第9个工作日,安迅思预测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化率为5.52%,对应预测上调幅度215元/吨;隆众资讯计算的原油综合变化率为5.02%,预计上调170元/吨;中宇资讯则为4.86%,暂预计上调180元/吨;卓创资讯监测的变化率为5.49%,对应上调190元/吨。

  2017年国内成品油调价已呈现“七涨六跌五搁浅”的格局,今年汽油累计跌幅为260元/吨,柴油245元/吨。若本轮调价落实,将为年内第八次上调。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徐娜称,距离调价窗口开启还有1个工作日,国际油价或依旧延续高位震荡走势,最终调整幅度或超200元/吨,有望刷新年内最大涨幅记录。安迅思也认为,油价“二连涨”已基本确定,按照目前原油价格测算,将为年内上调幅度最大的一次。

  此前,2017年最大涨幅出现在4月12日24时,汽、柴油涨幅分别在200元/吨、190元/吨。

  私家车一箱油料多花超7.5元 十一要出行可提前加油

  “考虑到这次调价窗口开启在‘十一’长假来临前,建议广大消费者及时加油,以便节约假期期间的出行成本。”徐娜表示。

  据她测算,若照190元/吨的幅度计算,折合成升价为92#汽油上调0.15元/升,0#柴油上调0.16元/升。以油箱容量在50升左右的小型私家车为例,加满一箱油需要多花7.5元。若上调幅度超过200元/吨,一箱油的花费则进一步微幅增加。

 

  “上调已成为定局,29日12点前私家车主们可提前去加满油箱。”隆众资讯油品分析师李彦也表示,近期中石化等主营加油站优惠幅度多在0.5-1元/升左右,民营加油站的优惠幅度多在0.4-1.2元/升,超大幅优惠已销声匿迹。

自去年网约车新政意见稿出台以来,因为对车辆和司机的资质设置了高门槛,作为普通的出行服务需求者,你有没有发现,曾经数量众多又方便经济的网约车,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了大半,带来的结果就是在恶劣天气和早晚高峰情况下不拼命加价根本叫不到车,就算是平时用车,费用也比以前高出不少。

  经过激烈的烧钱大战后,我们回到了打车贵的时代。

  但是,除了打车我们难道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有,那就是共享汽车的另一个分支——分时租赁。

  分时租赁,顾名思义就是以分钟或者小时为计费单位来租用汽车,一般以时长加里程计算费用。目前的分时租赁车型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基于车联网技术平台进行无人值守式运营,用户下载APP后即可取车用车,自驾出行。

  同样是共享汽车,同样是针对城市短程出行提供服务,同样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有着相同的用户群体和计费模式,分时租赁能不能取代网约车呢?

  在某些意义上来看,分时租赁更具有共享出行的代表性,而网约车,更像是从“独享”到“共享”的过渡性产物。

  网约车名为“共享”,实际上发展到现在已经与共享背道而驰了,如今的网约车从业者更多是把它作为一个赚钱的方式,并不是出于共享的理念。分时租赁所使用的汽车则有着公共用品概念。与传统长租车不同的是,分时租赁的模式所针对的是短时间租用消费群体,更强调随用随取,随取随还。

  笔者以杭州“彩虹车”分时租赁平台为例,在不同时段试用三次后,将感受与网约车进行对比。

   彩虹车的前身是“车纷享”,属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采用的车辆是众泰E200纯电动汽车(两座),定位于为城市通勤、短程出行、办公出行、临时用车等需求提供服务。

   用车前需下载彩虹车APP,通过APP选择附近网点车辆并预定,在约定时间内赶到网点取车,可通过APP免钥匙启动车辆,车辆启动后开始计费。

   从取车到还车、结算,全程自助。

   通过实际用车感受,分时租赁的智能出行方式比网约车模式更符合时下日益年轻化的消费市场及简易化的消费流程。最重要的是,分时租赁能够为出行者提供一个隐私、独立的空间,这恰恰是网约车做不到的。最直观的感受是,笔者观察两个彩虹车网点发现,每个网点都有5-6辆车,早晚高峰时几乎全部被租走,其他时段也有3-4辆被租走,而到了周末甚至会被全部租完。由此可见分时租赁的出行方式受欢迎的程度。

   实际上,在杭州这样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的城市,我们需要的并不是车,而是分时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