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5日下午,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执行项目——“彩虹车”产品发布会暨“彩虹联盟”成立仪式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国内城市交通及汽车产业专家吴小员教授与吴伟强教授出席发布会为“彩虹车”产品上线致贺词,并就城市交通出行的未来与创新作了分析与展望。
(彩虹车APP上线仪式)
       彩虹车分时租赁平台由国内首家汽车共享平台“车纷享”团队研发,作为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的执行项目,彩虹车立足于科技创新,致力于推动国内共享汽车领域发展和新能源产业进步。
       让分时租赁更加智能化,为用户带来更便捷的使用体验,是彩虹车研发团队一直探索的方向。自2010年投身于共享汽车领域至今,彩虹车团队见证了国内共享汽车市场从一张白纸到五彩缤纷的过程。从七年前惊艳杭城的“车纷享”,到七年后大放异彩的“彩虹车”,始终致力于城市智能化出行服务,列席发布会的行业专家和众多精英人士也对彩虹车团队在共享汽车领域的专注与深耕给予极高评价。
       彩虹车在发布会上展示了产品提供出行服务的独特功能,“即时用车”、“全程自助”、“随取随还”等充满科技感的关键词令人耳目一新。无人值守式的运营模式依托于领先的车联网技术,也是彩虹车“科技创造用车体验价值”这一核心目标的体现,用户只需下载彩虹车APP并实名认证后即可搜寻并使用附近彩虹车,下单即可开走(无钥启动),无需办理任何手续,从用车到还车全部通过APP完成,还可以通过APP进行实时路况查询、车辆监控、远程控制等操作,真正做到即时用车、智能出行。
(彩虹车CEO来晓俊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作为发布会的主题之一——“彩虹联盟”成立仪式,也成为本次发布会出的一大亮点。彩虹联盟是由国内汽车共享服务商组成的运营联盟,联合各城市汽车共享服务商共同构建行业的服务规范,实现平台扩展、资源共享、联合运营、车队互保等目标。以服务商无缝合作、彩虹车品牌共享的创新联盟方式,为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吴小员教授和吴伟强教授从共享汽车发展、行业前景、制度规范等多方面展开演讲,对彩虹联盟的角色定位给予肯定,并对彩虹联盟的创新式联合运营将为汽车共享行业带来的积极影响抱有充分信心。
(彩虹联盟成立仪式)
       另外,彩虹车采用的运营车辆是众泰E200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这是一款三门两座微型汽车。在发布会现场,彩虹车平台负责人来小俊先生重点介绍了这款车,并阐述了使用两座车作为运营车辆的缘由:我们希望用共享的方式让所有人感受到两座车的便利性,继而认识到它(两座车)对节能减排、城市交通系统带来的积极效果,最终接受这样的用车理念。这不仅仅是一种商业上的选择行为,更是对传统用车理念的一次革命。
(发布会现场彩虹车展示)
       日常生活中,包括外出、通勤,一辆车载人比例占最高的是1个人,少部分是2个人,极少超过3个人。也就是说,大部分时间,我们的后排都处于不必要的浪费状态。而两座车车身更短,轴距更窄,不管是行驶在路上还是在停车场,都更具便利性;车身小巧,也减少了能耗,对驾驶人员来说节省了许多用车成本,对环保事业来说,也是一个大跨步;两座车占用的停车面积更小,一辆微型车能够释放40%-50%的停车场资源,这对于城市交通环境的改善也具有很大意义。
       彩虹车是分时租赁项目,做的是共享汽车事业,但彩虹车的理念不仅仅是共享,而是往更深远的层面去探索:从公共事业的角度去思考,共享汽车怎样为城市、为居民、为社会带来更多更好的影响。这也是彩虹联盟成员共同的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

 

  10月17日,滴滴出行发布《第三季度全国重点城市交通出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第三季度交通运行及重大事件进行系统分析。

  目前滴滴出行平台日订单已突破2500万,高峰期平台每分钟接收超过3万乘车需求,每日新增轨迹原始数据70TB+,每日路径规划请求200多亿次。基于每个订单接送乘客的行驶轨迹能够更加精确、真实地反映城市道路运行情况以及相关民生态势。

  滴滴出行高级副总裁、智慧交通负责人章文嵩表示,本季度报告从宏观区域到微观道路,客观细致地呈现了城市交通状况,并增加城市规划、市民出行等社会民生特征,希望通过大数据为政府决策、机构研究和市民出行提供支撑和参考。

  回顾第三季度,哪个城市是“堵城”冠军?哪些区域和路段治堵有方?暑期旅游最热门的景点是哪里?高温和暴雨会对人们日常出行产生哪些影响?双一流高校的出行便利程度如何?这份《报告》一一给出了答案。

  哈尔滨三度蝉联“堵城”冠军 早晚高峰通勤压力大

  在交通运行部分,《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哈尔滨再次成为全国拥堵最严重的城市,西安、北京、长春、重庆紧随其后,与上一季度相比,兰州、石家庄、济南和呼和浩特跌出前十;在早高峰和晚高峰拥堵排行上,哈尔滨也均位列第1名,想必哈尔滨通勤的市民最能感受到交通压力。在一线城市中,北京的第三季度整体运行指数高于上海、广州、深圳,尤其在7月上旬和8月上旬,推测受到暑期旅游高峰的影响。从每日的时间段来看,北京和上海的早高峰集中在7:00-8:00,相较广州和深圳的9:00-10:00早1个小时。

  第三季度各地交警也大力开展治堵工作,《报告》盘点了一线城市环比拥堵情况改善较好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道路,为道路治理改善提供参考和标杆。

  北京拥堵缓解效果最好的区域为永宁古城墙遗址附近,TTI(交通运行指数)环比下降8.68%,京港澳高速作为国家重点推进的物流通道之一,第三季度拥堵缓解效果最为明显;在上海,远郊的兴梅路尚乐坊等地拥堵改善效果较好,市区中吴中路指标下降最快;广州改善效果最好的区域是吕田镇政府附近,最好的路段是工业大道中段和北段,TTI环比下降20%;深圳治堵最有效的区域集中在购物旅游场所,美食街香蜜湖路也成效显著。

  生活中,城市交通系统时常存在道路一边拥堵、一边畅通的现象,这会导致道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加剧拥堵。《报告》对这种道路失衡现象进行了分析,反向失衡即拥堵和畅通路段在不同时间段交替,多受通勤影响;同向失衡则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受人流聚集影响。以北京为例,在第三季度,同向失衡最严重的道路为建国门南大街、望京街,反向失衡最严重的是京藏高速公路、广渠门北滨河路、京开高速公路。

  兰州上海打车最难 拼车缓解效果显著

  在打车难排名中,上榜的前10城市主要为一线和准一线城市,兰州、上海、广州位列前3,而相反,在打车最便捷的城市中,南方城市中宁波、昆明、西宁、海口和呼和浩特位列前5名。

  拼车可大幅度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尤其是站点拼车上线后,对打车需求旺盛区域有明显缓解。根据浙江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的研究,拼车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会产生较大正收益,在需求高峰时段拼车与非拼车相比,可使所有车辆的单位行程载客量提高27%。在最难打车排名第3的上海,外滩、陆家嘴(22.980, -0.06, -0.26%)、虹桥火车站、黄浦体育馆是最难打车的地区,但如果选择拼车,可提升陆家嘴地区打车成功率152%,平均每次打车应答时间快25秒;在北京国贸,拼车使打车成功率提高64%,应答时间减少180秒。

  同时,上下班路上共享座位的顺风车也是一种环保的出行方式,在北京亦庄、通州北苑、苹果园这些五环外的区域,已经有不少人选择每天上下班乘坐顺风车通勤,也形成了顺风车“老司机”群体,而较远的顺义、香山等地也陆续涌入很多顺风车“萌新”司机,互联网公司聚集的中关村(7.510, -0.02, -0.27%)软件园——回龙观一线成为北京地区的热门线路。

  智能出行补充高热地铁路段

  地铁是一线城市上班族通勤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但除了某个客流量大的地铁站,还存在连续几站客流量都很大的地铁路段。

  在北京,13号线的西二旗-回龙观、10号线的太阳宫-呼家楼、通州物资学院区域、果园区域客流量较大,这些路段除了上班区和住宅区集中地,还有地铁的末梢区域,凸显出智能出行与公共交通互相补充的特点。上海的高热地铁路线比较集中,主要为2号线和1号线陕西南路左右,其中2号线因为连接主要商圈和交通枢纽,也被当地人成为“土豪线”。

  《报告》还对北京即将正式运营的地铁线路进行了分析,滴滴大数据预测房山向西延伸的燕房线正式开通后,星城站、阎村站客流量相对较大,主要客流来自南侧区域;S1线为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建成后可缓解地铁1号线和6号线的压力,在金安桥站的客流压力最大,乘客主要来自站点东北部的居民区。

  南京人暑期最爱玩儿 拉萨游客最爱乘顺风车

  7-9月恰逢暑期出游、开学、节假日,再加之高温暴雨的影响,是一年中城市出行压力较大的时候,《报告》进一步对第三季度的大事件进行解读,反映这一周期内的社会民生。

  夏天是高温和暴雨频发的季节,天气对出行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报告》指出,暴雨天打车需求量上升34.3%,拼车需求上升10%,在所分析的城市中沈阳市增幅最高,为46.6%;高温天打车需求上升17.4%,拼车上升52%,重庆市上升幅度为33.3%。人们在极端天气下更依赖网约车,刚需出行场景如公交地铁站、住宅小区打车需求增加最快,而餐饮、酒店等弹性场景的打车增幅降低。

  暑期出游季中7月第2周和8月第3周为出游高峰,南京、济南和西安人最爱出去玩儿,旅游城市中青岛、大连和南京的出行增幅最高。北京天安门广场是暑期最热门的景点,成都锦里是夜间最热的景点。在乘顺风车出游中,因当地公共交通资源有限,拉萨、兰州、银川这些西部城市成为涨幅最大的城市。在各大高校中,最受欢迎的高校是浙江大学,其游客多来自于宁波、温州等周边城市。

  在一线城市双一流高校中,北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出行半径最广,均在20km以上;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晚归占比最高,推测实习加班和值夜班是原因之一。在对高校大学城的分析中,广州大学城、上海的松江大学城和杭州的下沙高教园生活便捷度较高,餐饮、影院等生活设施最多,而天津的西青大学城的公交最便捷,南京的仙林大学城的地铁便捷度最高。

  顺风车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北京廊坊联系紧密

  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正式对外公布,规划中提出了推动京津冀中部核心功能区联动一体发展,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体系的发展目标,打造京津、京唐秦、京保石三条发展轴。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跨城顺风车为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了交通助力,在京津冀城市空间连接图中可以发现,北京和廊坊的跨城顺风车连接度远远超过其他城市,其次是天津、保定和唐山。除北京外,石家庄和保定市的连接度最高,其次为石家庄和邢台,可见石家庄已成为京津冀区域的另一发展核心。

  在这三条发展轴中,京津跨城往来人口总量最大,京保石一线增速最快,而京唐秦一线发展潜力巨大。跨城往来的市民中以80、90后男性为主,又以互联网从业者最多。从起终点来看,跨城到达北京站、北京南站、北京西站这些市内交通枢纽最多,顺风车与公共交通在一次出行中互相补充。

  报告最后还根据历史数据、节假日、限号等因素,对北上广深第四季度出行进行了预测,北京的周三周四限号日、上海的周五、广州的周一周五、深圳的周五将成为最堵的日期,平均速度小于31km/h,在此期间出行的市民最好提前做好规划。

 

  截止目前,滴滴已连续三个季度发布了全国重点城市交通出行报告。业内人士分析,依托于滴滴海量的城市交通数据和大数据挖掘能力,各地政府能够更加详细了解当地交通运行现状,精准的“对症下药”开展大数据交通治理新模式。

  10月17日,滴滴出行发布《第三季度全国重点城市交通出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第三季度交通运行及重大事件进行系统分析。

  目前滴滴出行平台日订单已突破2500万,高峰期平台每分钟接收超过3万乘车需求,每日新增轨迹原始数据70TB+,每日路径规划请求200多亿次。基于每个订单接送乘客的行驶轨迹能够更加精确、真实地反映城市道路运行情况以及相关民生态势。

  滴滴出行高级副总裁、智慧交通负责人章文嵩表示,本季度报告从宏观区域到微观道路,客观细致地呈现了城市交通状况,并增加城市规划、市民出行等社会民生特征,希望通过大数据为政府决策、机构研究和市民出行提供支撑和参考。

  回顾第三季度,哪个城市是“堵城”冠军?哪些区域和路段治堵有方?暑期旅游最热门的景点是哪里?高温和暴雨会对人们日常出行产生哪些影响?双一流高校的出行便利程度如何?这份《报告》一一给出了答案。

  哈尔滨三度蝉联“堵城”冠军 早晚高峰通勤压力大

  在交通运行部分,《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哈尔滨再次成为全国拥堵最严重的城市,西安、北京、长春、重庆紧随其后,与上一季度相比,兰州、石家庄、济南和呼和浩特跌出前十;在早高峰和晚高峰拥堵排行上,哈尔滨也均位列第1名,想必哈尔滨通勤的市民最能感受到交通压力。在一线城市中,北京的第三季度整体运行指数高于上海、广州、深圳,尤其在7月上旬和8月上旬,推测受到暑期旅游高峰的影响。从每日的时间段来看,北京和上海的早高峰集中在7:00-8:00,相较广州和深圳的9:00-10:00早1个小时。

  第三季度各地交警也大力开展治堵工作,《报告》盘点了一线城市环比拥堵情况改善较好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道路,为道路治理改善提供参考和标杆。

  北京拥堵缓解效果最好的区域为永宁古城墙遗址附近,TTI(交通运行指数)环比下降8.68%,京港澳高速作为国家重点推进的物流通道之一,第三季度拥堵缓解效果最为明显;在上海,远郊的兴梅路尚乐坊等地拥堵改善效果较好,市区中吴中路指标下降最快;广州改善效果最好的区域是吕田镇政府附近,最好的路段是工业大道中段和北段,TTI环比下降20%;深圳治堵最有效的区域集中在购物旅游场所,美食街香蜜湖路也成效显著。

  生活中,城市交通系统时常存在道路一边拥堵、一边畅通的现象,这会导致道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加剧拥堵。《报告》对这种道路失衡现象进行了分析,反向失衡即拥堵和畅通路段在不同时间段交替,多受通勤影响;同向失衡则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受人流聚集影响。以北京为例,在第三季度,同向失衡最严重的道路为建国门南大街、望京街,反向失衡最严重的是京藏高速公路、广渠门北滨河路、京开高速公路。

  兰州上海打车最难 拼车缓解效果显著

  在打车难排名中,上榜的前10城市主要为一线和准一线城市,兰州、上海、广州位列前3,而相反,在打车最便捷的城市中,南方城市中宁波、昆明、西宁、海口和呼和浩特位列前5名。

  拼车可大幅度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尤其是站点拼车上线后,对打车需求旺盛区域有明显缓解。根据浙江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的研究,拼车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会产生较大正收益,在需求高峰时段拼车与非拼车相比,可使所有车辆的单位行程载客量提高27%。在最难打车排名第3的上海,外滩、陆家嘴(22.980, -0.06, -0.26%)、虹桥火车站、黄浦体育馆是最难打车的地区,但如果选择拼车,可提升陆家嘴地区打车成功率152%,平均每次打车应答时间快25秒;在北京国贸,拼车使打车成功率提高64%,应答时间减少180秒。

  同时,上下班路上共享座位的顺风车也是一种环保的出行方式,在北京亦庄、通州北苑、苹果园这些五环外的区域,已经有不少人选择每天上下班乘坐顺风车通勤,也形成了顺风车“老司机”群体,而较远的顺义、香山等地也陆续涌入很多顺风车“萌新”司机,互联网公司聚集的中关村(7.510, -0.02, -0.27%)软件园——回龙观一线成为北京地区的热门线路。

  智能出行补充高热地铁路段

  地铁是一线城市上班族通勤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但除了某个客流量大的地铁站,还存在连续几站客流量都很大的地铁路段。

  在北京,13号线的西二旗-回龙观、10号线的太阳宫-呼家楼、通州物资学院区域、果园区域客流量较大,这些路段除了上班区和住宅区集中地,还有地铁的末梢区域,凸显出智能出行与公共交通互相补充的特点。上海的高热地铁路线比较集中,主要为2号线和1号线陕西南路左右,其中2号线因为连接主要商圈和交通枢纽,也被当地人成为“土豪线”。

  《报告》还对北京即将正式运营的地铁线路进行了分析,滴滴大数据预测房山向西延伸的燕房线正式开通后,星城站、阎村站客流量相对较大,主要客流来自南侧区域;S1线为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建成后可缓解地铁1号线和6号线的压力,在金安桥站的客流压力最大,乘客主要来自站点东北部的居民区。

  南京人暑期最爱玩儿 拉萨游客最爱乘顺风车

  7-9月恰逢暑期出游、开学、节假日,再加之高温暴雨的影响,是一年中城市出行压力较大的时候,《报告》进一步对第三季度的大事件进行解读,反映这一周期内的社会民生。

  夏天是高温和暴雨频发的季节,天气对出行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报告》指出,暴雨天打车需求量上升34.3%,拼车需求上升10%,在所分析的城市中沈阳市增幅最高,为46.6%;高温天打车需求上升17.4%,拼车上升52%,重庆市上升幅度为33.3%。人们在极端天气下更依赖网约车,刚需出行场景如公交地铁站、住宅小区打车需求增加最快,而餐饮、酒店等弹性场景的打车增幅降低。

  暑期出游季中7月第2周和8月第3周为出游高峰,南京、济南和西安人最爱出去玩儿,旅游城市中青岛、大连和南京的出行增幅最高。北京天安门广场是暑期最热门的景点,成都锦里是夜间最热的景点。在乘顺风车出游中,因当地公共交通资源有限,拉萨、兰州、银川这些西部城市成为涨幅最大的城市。在各大高校中,最受欢迎的高校是浙江大学,其游客多来自于宁波、温州等周边城市。

  在一线城市双一流高校中,北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出行半径最广,均在20km以上;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晚归占比最高,推测实习加班和值夜班是原因之一。在对高校大学城的分析中,广州大学城、上海的松江大学城和杭州的下沙高教园生活便捷度较高,餐饮、影院等生活设施最多,而天津的西青大学城的公交最便捷,南京的仙林大学城的地铁便捷度最高。

  顺风车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北京廊坊联系紧密

  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正式对外公布,规划中提出了推动京津冀中部核心功能区联动一体发展,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体系的发展目标,打造京津、京唐秦、京保石三条发展轴。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跨城顺风车为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了交通助力,在京津冀城市空间连接图中可以发现,北京和廊坊的跨城顺风车连接度远远超过其他城市,其次是天津、保定和唐山。除北京外,石家庄和保定市的连接度最高,其次为石家庄和邢台,可见石家庄已成为京津冀区域的另一发展核心。

  在这三条发展轴中,京津跨城往来人口总量最大,京保石一线增速最快,而京唐秦一线发展潜力巨大。跨城往来的市民中以80、90后男性为主,又以互联网从业者最多。从起终点来看,跨城到达北京站、北京南站、北京西站这些市内交通枢纽最多,顺风车与公共交通在一次出行中互相补充。

  报告最后还根据历史数据、节假日、限号等因素,对北上广深第四季度出行进行了预测,北京的周三周四限号日、上海的周五、广州的周一周五、深圳的周五将成为最堵的日期,平均速度小于31km/h,在此期间出行的市民最好提前做好规划。

 

  截止目前,滴滴已连续三个季度发布了全国重点城市交通出行报告。业内人士分析,依托于滴滴海量的城市交通数据和大数据挖掘能力,各地政府能够更加详细了解当地交通运行现状,精准的“对症下药”开展大数据交通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