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可以说是“强弩之末”,随着巨头被收购的收购,准备善后的善后,这个行业当初的繁华和火热再也见不到了。在共享单车行业快速发展的这几年里,也出现了不少乱象,当中当属共享单车强占问题最为严重,这一现象的出现让共享单车的使用体验降低了数个档次。

  3月20日中午,滴滴出行官方宣布,将会加大力度对共享单车平台进行治理,尤其是针对破坏、私占共享单车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违规者最高会被处以账号冻结的处罚。

  以下是滴滴平台的详细整治信息。滴滴方面表示,如果滴滴方面在账号监测中发现存在疑似私占单车的行为,用户将会收到短信提示,并且在用车扫码的时候会显示警告。如果存疑用户不收敛,那么一旦判定为私占单车,滴滴会对其账号进行5天到90天不等的冻结处罚。如果情节比较严重,那么滴滴很可能会联系警方,将违规用户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这里滴滴建议有私占单车行为的用户自觉将单车送回商圈停放供其他用户使用,如果车辆出现损坏那么需要自行联系滴滴进行赔偿商讨。否则的话滴滴方面有权追究用户责任。

  目前这一准则适用于滴滴共享单车平台下的所有产品,包括青桔单车和小蓝单车。可以说滴滴这一规则的出行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私占单车的用户形成威吓,但小雷认为这并非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据我们观察可见,实际上现在生活中的共享单车私占行为并不是单纯的重复扫码使用,而是使用暴力手段破坏单车原有车锁,然后将单车据为己有。更狠的还会把车上的GPS系统破坏,最终将拥有定位和智能上锁功能的共享单车拆解回普通单车,而滴滴的新规对这些用户来说是几乎没有约束力的。

 

  那么针对这一现象有好的解决方法吗?恐怕难以找到。过去共享单车私占、破坏现象频发而无法控制的主要原因,就是维护成本太高,纠正效率太低。对运营情况不太理想的共享单车厂商来说,不值得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去治理这些问题。更何况当下共享单车行业的处境更加不济,滴滴所做的一切其实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汽车百年,内燃机是驱动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动力,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没有互联网技术的接入,减慢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而面向未来,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对汽车的需求,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一种新兴应用的平台,已经逐渐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智能网联汽车通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新的通信技术,从而达到车与人、车与车、车与云、车与基础设施的信息交换,使其具备应对复杂路况、智能决策、信息交互的能力,让驾驶化繁为简,实现便捷、安全、舒适、节能的驾驶。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一个完整的自主的智能设备,从设备的感知,到做出决策,再到最后执行实现车辆的拐弯等操作,环环相扣,如果任何一个环节传递的信息出现问题,导致的后果可能会被无限放大,所以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问题将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难点。

  如果把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问题拆分,主要分为汽车安全性和车载信息安全,关于前者当然是传统意义上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事故后安全性和生态安全性,这里我们不做过多讨论,后者则是我们真正关心的新领域,从2015年起随着克莱斯勒被入侵事件的爆发,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问题真正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智能网联汽车添加的精准传感器、高性能芯片、合理的算法等,一方面可以提高驾驶的安全性,但同时这也让智能网联汽车暴露在众多信息安全漏洞威胁之中。目前,已经出现过的漏洞涉及到APP应用、T-BOX系统、OTA升级、CAN车内总线等部分。近日又有外媒报道,Pandora和Viper开发的汽车报警系统出现漏洞,该漏洞不仅会导致车辆防盗控制系统被破坏,还会导致车辆信息与车主信息的泄露,根据报道显示,该汽车报警系统为至少为三百万客户提供服务。

 

  虽然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令人欣慰的是互联网、汽车、汽车电子设备等行业已经开始重视车辆的信息安全问题。就国内而言不论是老牌整车厂商还是造车新势力早已经开始与网络安全厂商进行合作,从软件、硬件等多方面进行防御,保障车辆的信息安全。

  (原标题:最高降6.4万元,奔驰抢先下调全系车型厂商售价)

  新京报讯3月15日晚,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宣布提前下调梅赛德斯-奔驰及smart在中国大陆全部在售车型的厂商建议零售价,并于今日(3月16日)正式生效。

  奔驰方面表示,4月1日我国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将正式实施。为了切实贯彻“减税降费”、“让利于民”的号召,公司宣布提前下调梅赛德斯-奔驰及smart在中国大陆全部在售车型的厂商建议零售价,并于3月16日正式生效。

  据悉,此次厂商建议零售价调整后,梅赛德斯-AMG车型最高降幅达6.4万元,梅赛德斯-迈巴赫车型最高降幅为6万元,梅赛德斯-奔驰车型最高降幅4万元,smart车型最高降幅7000元。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梅赛德斯-奔驰及smart产品的终端零售价格由各授权经销商制定。

 

  此前奔驰进行过4次价格调整。2018年5月1日,梅赛德斯-奔驰响应《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依照该政策对价格的实际影响下调在售车辆厂商建议零售价;5月24日,梅赛德斯-奔驰拿出“提前响应,一步到位”的调整方案,下调全部进口车型的厂商建议零售价;7月6日,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加征关税至40%的政策正式发布,梅赛德斯-奔驰通过厂商建议零售价的小幅调整以及针对部分车型购置税补贴;12月17日,针对国务院发布从2019年1月1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暂停加征关税的公告,梅赛德斯-奔驰下调在中国大陆销售的全部美国进口车型厂商建议零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