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国内的新造车企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但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被认为汽车行业未来的一大趋势,前景巨大。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除了给传统汽车厂商带来挑战,也对加油站造成了不小冲击。据 《休斯敦纪事报》((Houston Chronicle) 报道,由于电动车越来越多,美国一些加油站开始转型,做起了快递和快餐的生意。

  在太阳石油公司(Sunoco)位于休斯敦的一些加油站,已经出现很多亚马逊(1752.53, 13.04, 0.75%)快递储物柜,据一家 Sunoco 的商店经理 Gabriel Blalock 介绍,引入快递柜是加油站吸引客流和增加收入的措施之一。

  这肯定会带来更多人流。一些人拿了快递就快递离开,但也有一些客户会顺便在这里的便利店购买食物和饮料。

  由于电动车数量增加,以及汽车正在变得越来越省油,车主加油需求减少,让很多加油站开始尝试转型,引入快递柜只是其中一个举措,还有更多加油站开始提供不同种类的食物,直接和快餐连锁店竞争。

  早在 2017 年,挪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 Circle K 加油站就开始提供电动车充电和快餐服务,电动车车主可以在 10 分钟内将车充满电,还能享用定制的定制卷饼和其他美食。

  挪威去年电动车的销量超汽柴油车,Circle K 加油站母公司 Couche-Tard 欧洲业务负责人 业务负责人表示:

  这是一个增长大势,所以对我们至关重要的是对现有市场进行改造,就像我们在过去 100 年做的那样。我们应该做出更多改变,而不是仅仅期望客户来到我们加油站。我们或许应该主动出击寻找客户。

  无独有偶,今年 9 月美国一个具有 60 年历史的加油站彻底放弃加油业务,成为美国首个完全转型为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加油站,改建后的加油站能同时给四台电动车充电,车主可以通过便利店内的大屏幕实时查看充电进度。

  实际上目前电动车在美国汽车中的占比还不高,根据美国运输部的数据,美国 2.72 亿辆注册汽车中,只有 110 万是电动汽车。而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电动车仅占美国新车销量的不到 2%。

  尽管如此,不少分析人士依然认为美国的出行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 (BCG) 的预测,到 2035 年美国至少 25% 的汽车会是电动车或采用混合动力,汽油需求将比现在减少一半,60% 至 80% 的加油站将会消失。

  此外即使电动车没有成为主流,还是会有 25% 至 30% 的加油站面临倒闭,共享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同样会降低加油的需求,导致加油站盈利压力增大。

  前 eBay Fashion Germany 的首席技术官 Stephan Schmidt 认为,在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后,共享汽车将流行起来,汽车会成为类似电力和计算力的商品,个人汽车保有量将大幅下降。

 

  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未来的加油站将成为自动驾驶汽车或小型仓库的服务中心,加油站可以和电商平台合作,提供快递交付服务,提高‘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

  网易科技讯 11月8日消息,据独角兽早知道报道,优客工场目前已向SEC密交,预计将于今年12月底或2020年1月中旬正式赴美IPO。

  天眼查数据显示,优客工场的运营主体为优客工场(北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注册资本约2055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创始人&董事长毛大庆。经营范围包括:出租商业用房、企业管理咨询等。

  目前,公司的大股东为优客工场联合创始人白小红,持股比例24.93%。徐小平、沈南鹏等担任董事。从融资历程来看,优客工场的主要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真格基金、普思投资、银泰置地、创新工场等知名机构。

  独角兽早知道的报道指出,目前优客工场已有布局209个办公空间,已投入使用的数量在180个左右,且出租率高达95%,甚至有些地区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而此前,同为联合(共享)办公模式的WeWork撤回招股书,经历了上市失败后,又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中,甚至直接导致软银在2019年第二季度亏损近5000亿日元。有业内人士透露,优客工场似乎有意与WeWork中国进行合作,但目前还未有进一步动作。

 

  天眼查数据显示,WeWork中国的运营主体为洋槐商务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注册资本1500万美元。

  滴滴“打捞”顺风车

  下线15个月,几经试探舆论,滴滴终于重启了顺风车业务。

  滴滴昨天宣布,从11月20日起,滴滴顺风车将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等七个城市上线试运营。这意味着,2018年8月因恶性事件下线整改的滴滴顺风车业务,时隔一年多后再次重启。

  滴滴为什么对顺风车这么执着?

  滴滴失去顺风车的15个月

  滴滴最终坚持“复活”顺风车,是无奈的选择。

  滴滴的顺风车业务开始于2015年6月,彼时滴滴正深陷与Uber中国的市场争夺战,主打低价的顺风车业务上线就迅速打开了市场。公开数据显示,滴滴顺风车线不到一个月就入驻11个城市;不到两个月,就覆盖137个城市。

  迅速铺开的业务让顺风车成了滴滴仅次于快车、专车的第三大产品线。截至2017年末,滴滴顺风车日均订单量达到200万,约占滴滴总订单的10%左右,顺风车乘客数超过3000万,覆盖城市达到351个。

  虽然业务规模与快车和专车比仍较小,但运营成本低的顺风车是滴滴最赚钱的业务。根据滴滴此前披露的数据,2017年顺风车业务贡献了近8亿利润,是当时滴滴唯一能实现规模盈利的业务线。

  滴滴收购Uber中国后,在中国网约车市场的垄断地位已成,并加速全球扩张,形成与Uber两强争霸的态势。彼时正值“共享经济”泡沫正盛之时,滴滴创办仅六年估值达到数百亿美元,传言将很快推动上市。

  可是2018年年中,两起顺风车恶性事件爆发,滴滴顺风车停摆下线,滴滴的上市计划也就此搁浅。

  成立七年以来,滴滴一直是烧钱大户。2018年9月,程维在一封滴滴的内部信中亲口承认,自2012年滴滴成立起,从未实现过盈利。而且,滴滴的亏损局面正在逐步加大。数据显示,2017年滴滴亏损25亿,而失去了顺风车这一下金蛋的母鸡,滴滴2018年亏损已增至109亿,同比增长336%。

  滴滴亏损之余还不得不面对估值的下滑。从Uber的招股书中可以发现,截止2018年年底,滴滴的估值为516亿美元。而在2017年底滴滴从软银等投资者获得40亿美元融资时,估值高达560亿。此外,滴滴在2018年启动上市计划时,目标估值至少700-800亿美元。

  今年以来,滴滴的估值仍在下行。今年7月,有《华尔街日报》称,滴滴开始谋求新一轮20亿美元的融资,总估值约为620亿美元,不过这项融资计划至今没有成行。而根据10月底《华尔街日报》报道,滴滴投资者近期在二级市场出售的股权时,对整体的估值大约在500亿-520亿美元之间。

  滴滴估值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伴随强监管而来的和规划检查。京人京牌、人车一致等要求直接卡住了网约车运力的咽喉,使滴滴无法像早期一样快速扩张。

  另外,共享经济泡沫的破灭,网约车巨头Uber和Lyft在IPO后估值纷纷大致下滑,也是资本市场不再看好滴滴的原因之一。

  今年三月底,Lyft抢在Uber之前上市,以72美元的发行价,撬动206亿美元市值。但对于缺乏盈利能力的Lyft,资本市场并不认可。Lyft上市后迅速破发,截至11月6日收盘,股价仅有42.93美元,市值仅有128亿美元。

  网约车全球领头羊Uber上市时遇冷,估值从千亿以上降到上市时的768亿美元,最新市值460亿美元。

  Uber和Lyft流血上市,迅速破发,说明资本市场对这种资本高度密集、极度烧钱不盈利的独角兽经济已经不再偏爱。

  今年二月,程维宣布滴滴将做好过冬准备,聚焦出行行业,非主业的外卖等业务关停,同时滴滴整体裁员约15%。

  顺风车市场已经“变天”

  虽然滴滴重新上线了顺风车,但短期内,顺风车很难再次成为滴滴的利润保障。

  网约车市场见顶是制约滴滴重新登顶的最大因素。

  Uber和Lyft在财报会议上均表示要在2021年实现盈利,但二者的网约车业务增速正在明显放缓,业绩增长主要靠外缘业务。

  Uber最新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营收38.13亿美元,同比增长30%。净亏损11.62亿美元,同比扩大18%。可以看出,Uber的营收虽然增长,但亏损也在持续扩大。值得一提的是,Uber的业绩增长主要靠外卖拉动,其网约车业务营收仅28.95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与亏损扩大的幅度基本一致。

  Lyft情况也类似。今年第三季度Lyft营收9.6亿美元,同比增长63%;净亏损4.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净亏损2.492亿美元增长86%。

  比起前两年动辄翻倍的增长,可以看出,Uber和Lyft的网约车业务虽然仍在增长,但由于市场逐渐饱和,增速已经逐渐下降。

  中国的网约车严监管环境下,滴滴的增速可能下降得更快。虽然在2018年之后,滴滴并未直接披露运营数据,但从一些滴滴高层的采访中还是可以发现一鳞半爪。

  公开报道显示,2017年底滴滴订单总量为74.3亿单,注册用户4.5亿人,相比2015年底的14亿单和2.5亿人,分别增长431%和80%。2019年7月,滴滴出行智能控制首席科学家唐剑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截至当时,滴滴的年度订单总量为110亿单,注册用户5.5亿。可以看出,滴滴的规模虽然还在增长,但增速高峰期已过。

  滴滴还面临着国内竞争对手对顺风车市场的挤占。2016年年初,滴滴顺风车就占据顺风车市场近70%的份额。但随着滴滴退出竞争,顺风车市场已经进入群雄割据时代,嘀嗒、哈啰出行等纷纷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滴滴顺风车回归前夕,曹操出行也正式加入顺风车的战场。

 

  即使滴滴能够顺利重启顺风车业务,滴滴最好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