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
- 发布于 2019年12月04日
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规划出炉 外资加速布局促成本下降
作者: 武子晔 权小星 祝嫣然
12月3日,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划》意见稿)。消息一出,新能源汽车板块股价大涨。
《规划》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力、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应用。此外,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2025年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到2升/百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意见稿的内容与此前网传版本有所不同。其中,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占比,此前网传版本中为20%,《规划》意见稿中为25%;网传版本中的2030年的发展目标,即“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形成市场竞争优势,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70%”并未出现在《规划》意见稿中。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姚杰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是由政策主导,并高度依赖于补贴等传统扶持政策;而根据目前公布的《规划》意见稿,国家已经为传统补贴退坡后市场打下了一个重要的政策基调,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一个奋斗及创新的大方向。此次《规划》意见稿删除了2030年的发展目标,一方面显得更加务实,同时也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市场变化留下了更多余地。
2025年销量占比达25%
自2012年国务院发布实施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4.890, 0.00, 0.00%)汽车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规划》衔接了2020年的发展和接续,目的是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政策规划处和技术发展处处长左世全日前表示,《规划》确定了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主流,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趋于普及,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提升。
其中,《规划》意见稿明确了5年短期目标,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远期目标受技术突破等影响因素较大,不确定性也较大,5年的短期目标设定是比较务实的做法。
“规划是一个很好的事情,2025年的目标是近期有机会实现的。因为补贴退坡等因素,短期内新能源车出现了一个调整,曾提出的2020年销量占比达到10%的目标有一定难度,所以2025年销量占比25%的目标要想实现,肯定要加速去推动。”崔东树告诉记者,“在短期出现一定压力的情况下,未来几年要通过对产业引导、市场激发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应该是政府努力要去做的,也存在很大的机会。所以政府在制定2025年目标时既会留有一定的余地,又会是行业短期内努力的方向,这个目标的制定是比较合适的。”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日前分析称,去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汽车产销下滑。但从长期看,全球汽车市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特别是中国汽车市场千人保有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当前的调整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罗俊杰认为,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策划,跨国汽车产业相应加大研发投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未来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华金证券在一份研报中表示,在这个时点启动新一轮产业规划的编制,主要是因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已接近尾声,相关目标已经基本达成,规划对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不言而喻。规划落地后将成为新能源车下一个蓬勃发展的十年的纲领性文件,长期利好新能源车产业发展。
外资加快布局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技术情报研究所总工程师黄永和日前分析称,当前新能源汽车销量下降幅度较大,补贴政策加速退坡后,发布的许多政策里面非财税政策未能够与之有效衔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中央补贴退坡50%,并且取消了地方补贴,这样企业获利空间缩小,企业的积极性也有一部分受到影响。
“虽然今年新能源汽车在下半年连续四个月负增长,全年下来预估整体增长率会持平或略有上升。但看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应该看整体的方向、战略以及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不可逆转,随着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会促进整个产业快速发展。”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马仿列对记者表示。
近两年来,外资车企不断加快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奥迪、奔驰、雷克萨斯等多家车企的首款纯电动车已经在国内上市;而在刚结束的广州车展期间,大众、丰田、现代等跨国车企也宣布了其新能源汽车战略。
韩国汽车产业协会运营委员长金泰年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此前来看,许多包括韩系在内的跨国车企在中国生产新能源汽车,许多因素是受到“双积分”政策等层面的影响,而随着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市场层面推出发展规划,这也有效增强更多跨国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并有利于提高跨国车企的投资力度,与本土车企共同开发这个产业的潜力。
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也认为,中国政府选择在补贴退坡之际发布新一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并提出具体时间点及目标,有利于为外资零部件企业布置未来在华投资提供信心,进而通过加大研发投资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下降及大众化进程。
“政府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将会是一个比较大的趋势,包括推进核心企业、产业链、商业模式发展等方面,2025年目标实现仍存在很大的机会。”崔东树对记者表示,“意见稿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对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新能源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内外资共同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目标实现提供了较大的机会。”
崔东树表示,外资车企没进入的时候,市场竞争不充分,从而导致成本偏高,消费热情也不高,外资企业进入可能会形成鲇鱼效应,对降低成本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技术路线之争
此次《规划》意见稿还明确,将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系统。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当前仍然以纯电动汽车为主流,而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也在逐步提升。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乘联会发布的9月份数据显示,合资品牌新能源插混车型9月同比增长80%,而自主品牌插混却同比下降了60%。也就是说,合资车企在混合动力车型方面正在发力。而截至2019年10月,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24批)》公告中,氢燃料电池车型共135款,包括客车98款,货车36款,轿车1款。
“纯电动仍然是核心方向,氢燃料汽车在乘用车方面目前还不适合发展。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会形成一定的竞争。”崔东树对记者表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师刘淼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固然是大方向,但从目前的市场背景来看,中国本土的新能源汽车在“三电技术”及工业化水平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成本层面,许多新能源汽车更是“造一辆、亏一辆”。新能源汽车应当通过发挥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进而脱离政策推动市场的目前形势。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
- 发布于 2019年12月03日
(原标题:广州车展奥迪喊15万 “喝杯茶有得谈”)
“年底冲量,给出的价一定是最优惠的,进去坐下喝杯茶,价格还有得谈”,11月28日,在奥迪展台上,销售顾问的语气中透露着急切。
在刚刚结束的2019广州车展上,各大车企上演一场价格大战。
连日在车展上采访的时代周报记者发现,价格战惨烈之处,15万左右就能买到豪车品牌奥迪A3,16万也能拿下宝马1系。
“价格向下”背后,是豪华、合资品牌不断下沉中国市场战略,持续挤压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集中表现。
11月30日,全国工商联汽车商会秘书长曹鹤向时代周报表示,这两年合资品牌下压趋势十分明确,自主品牌份额也持续下降,单纯应对价格战恐怕很多家厂商会垮掉。
在豪强“围猎”下,自主品牌强弱分化更加明显,如何突破价格“封锁”,实现品牌向上,这是所有中国车企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推荐阅读:
未来买车如“白菜”?国内汽车产能过剩已超千万辆
长安PSA将退出中国 过去6年整体亏损额为49.1亿元
14.69万的奥迪,你买吗?
11月28日,时代周报记者在广州车展上以消费者的身份参观奥迪展台询问买奥迪A3价格时,奥迪销售顾问表示,A3裸车价最低14.69万元,比平时优惠22%。豪华品牌价格下探的还有宝马,1系三厢16万元也能拿下,对于追求BBA的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不能错过的购车时机。
参展的众多合资品牌也跟进降价。在广州车展上市的东风悦达起亚傲跑公布10.8万元 起的低价。该品牌销售人员李明庆表示,目前,几乎所有广州4S店内的现车都已经被预订。
斯柯达展台的销售顾问李广盛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主管要求他们必须给出最高的优惠折扣,低于6万元不用上报。询问其原因,李广盛表示,不光是要走量,还得卖得比其他4S店多。
豪车品牌价格下探至15万元水平,合资品牌轰出各种优惠和礼包“组合拳”,2019广州车展上演了一场“价格战”全武行。
在车市“寒流”中,降价促销不失为竞争手段之一,不过这也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负面影响。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1―10月,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14.7%,降幅比1―9月份收窄1.9个百分点。
价格战背后
买16万元的宝马还是吉利,对于购车的消费者来说是个两难选择。据乘联会最新销量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奥迪A3以及国产宝马1系累计分别卖出70674辆、36781辆。可见,豪华车的价格战颇具杀伤力。
不仅是打价格牌,近年来,豪华、合资品牌还通过品牌下沉战略,抢占自主品牌主流市场份额。
时代周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捷达品牌多款车型展出,并设独立展台。作为过去一汽大众旗下一款热销18年的车型,今年3月升级成为独立子品牌,并覆盖7万―12万元价格区间的细分市场,与自主品牌展开正面较量。
捷达的独立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合资品牌向上无法动摇豪华品牌在高端市场的优势地位,便向下“对准”自主品牌。
在豪华、合资品牌的围攻下,自主品牌的强弱分化加剧,优势正向头部企业高度集中,据《2019麦肯锡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自主头部品牌市场集中度为64%,到2019年5月,这一数字提高到79%,上升了15个百分点。
在广州车展期间,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也谈到,三年前他就预测“三五年内企业关停并转不是新闻”,未来三年关停并转的企业还会更多,最终中国车企将“只剩五六家”。
实际上,本届车展已经有多家车企缺席。时代周报记者统计发现,包括东风雷诺、雪铁龙、DS、华晨中华、斯威、纳智捷等超10家车展“常客”没有参展。其中众泰、力帆、华泰今年销量均惨遭大跌,受亏损和负债等不利因素影响,走向市场边缘。
自主向上破局
在国内汽车消费未有明显好转的状况下,就连头部阵营的自主车企也难言前途乐观。
据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7万辆,同比下降9.6%,自主品牌乘用车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9%,同比下降1.7%,这已是自主品牌乘用车连续第16个月销量同比下滑。今年以来,自主品牌销量占比已多次跌破40%红线。
影响直接体现在财报上。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多家国内大型上市车企第三季度财报发现,包括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与长安集团((000625.SZ)都出现净利润下降。其中,长安汽车还出现亏损状态,今年前三季度长安汽车归母净利润亏损24亿―28亿元,下降306.35%―340.74%。
汽车“新四化”的到来给汽车产业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
在这条新赛道上,无论是豪华品牌、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还是刚入局的造车新势力,都没有占据绝对优势。此时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坚持研发自有技术、推动品牌向上才是“良方”。
12月1日,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品牌向上不能简单地定义为高端,要主动去适应变化,“现在‘新四化’到来就是一个契机,要抓住智能化、网联化等行业风口,同时要增加技术含量,提升品牌效应。”
作为自主品牌向上的成功尝试,自主高端品牌领克和WEY呈现出另一番不同风光。在广州车展上,这两个品牌展台围观问询的消费者众多。
也正是领克与WEY双双突破20万元的自主品牌价格天花板,还能够受到市场承认,这在过去不可想象。就在今年10月份,WEY品牌第30万辆整车于徐水工厂正式下线。完成这个里程碑,WEY只花了3年。
对于自主向上,小鹏汽车创始人兼CEO何小鹏抱有坚定的信心。11月22日,小鹏汽车创始人兼CEO何小鹏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5年,大家会看到中国有更多类似大众、丰田的中端品牌,以及比大众、丰田再高一个级别的中高端或高端品牌,“我认为会有几家出来,甚至走向全球。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
- 发布于 2019年12月03日
(原标题:广州车展奥迪喊15万 “喝杯茶有得谈”)
“年底冲量,给出的价一定是最优惠的,进去坐下喝杯茶,价格还有得谈”,11月28日,在奥迪展台上,销售顾问的语气中透露着急切。
在刚刚结束的2019广州车展上,各大车企上演一场价格大战。
连日在车展上采访的时代周报记者发现,价格战惨烈之处,15万左右就能买到豪车品牌奥迪A3,16万也能拿下宝马1系。
“价格向下”背后,是豪华、合资品牌不断下沉中国市场战略,持续挤压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集中表现。
11月30日,全国工商联汽车商会秘书长曹鹤向时代周报表示,这两年合资品牌下压趋势十分明确,自主品牌份额也持续下降,单纯应对价格战恐怕很多家厂商会垮掉。
在豪强“围猎”下,自主品牌强弱分化更加明显,如何突破价格“封锁”,实现品牌向上,这是所有中国车企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推荐阅读:
未来买车如“白菜”?国内汽车产能过剩已超千万辆
长安PSA将退出中国 过去6年整体亏损额为49.1亿元
14.69万的奥迪,你买吗?
11月28日,时代周报记者在广州车展上以消费者的身份参观奥迪展台询问买奥迪A3价格时,奥迪销售顾问表示,A3裸车价最低14.69万元,比平时优惠22%。豪华品牌价格下探的还有宝马,1系三厢16万元也能拿下,对于追求BBA的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不能错过的购车时机。
参展的众多合资品牌也跟进降价。在广州车展上市的东风悦达起亚傲跑公布10.8万元 起的低价。该品牌销售人员李明庆表示,目前,几乎所有广州4S店内的现车都已经被预订。
斯柯达展台的销售顾问李广盛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主管要求他们必须给出最高的优惠折扣,低于6万元不用上报。询问其原因,李广盛表示,不光是要走量,还得卖得比其他4S店多。
豪车品牌价格下探至15万元水平,合资品牌轰出各种优惠和礼包“组合拳”,2019广州车展上演了一场“价格战”全武行。
在车市“寒流”中,降价促销不失为竞争手段之一,不过这也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负面影响。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1―10月,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14.7%,降幅比1―9月份收窄1.9个百分点。
价格战背后
买16万元的宝马还是吉利,对于购车的消费者来说是个两难选择。据乘联会最新销量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奥迪A3以及国产宝马1系累计分别卖出70674辆、36781辆。可见,豪华车的价格战颇具杀伤力。
不仅是打价格牌,近年来,豪华、合资品牌还通过品牌下沉战略,抢占自主品牌主流市场份额。
时代周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捷达品牌多款车型展出,并设独立展台。作为过去一汽大众旗下一款热销18年的车型,今年3月升级成为独立子品牌,并覆盖7万―12万元价格区间的细分市场,与自主品牌展开正面较量。
捷达的独立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合资品牌向上无法动摇豪华品牌在高端市场的优势地位,便向下“对准”自主品牌。
在豪华、合资品牌的围攻下,自主品牌的强弱分化加剧,优势正向头部企业高度集中,据《2019麦肯锡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自主头部品牌市场集中度为64%,到2019年5月,这一数字提高到79%,上升了15个百分点。
在广州车展期间,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也谈到,三年前他就预测“三五年内企业关停并转不是新闻”,未来三年关停并转的企业还会更多,最终中国车企将“只剩五六家”。
实际上,本届车展已经有多家车企缺席。时代周报记者统计发现,包括东风雷诺、雪铁龙、DS、华晨中华、斯威、纳智捷等超10家车展“常客”没有参展。其中众泰、力帆、华泰今年销量均惨遭大跌,受亏损和负债等不利因素影响,走向市场边缘。
自主向上破局
在国内汽车消费未有明显好转的状况下,就连头部阵营的自主车企也难言前途乐观。
据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7万辆,同比下降9.6%,自主品牌乘用车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9%,同比下降1.7%,这已是自主品牌乘用车连续第16个月销量同比下滑。今年以来,自主品牌销量占比已多次跌破40%红线。
影响直接体现在财报上。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多家国内大型上市车企第三季度财报发现,包括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与长安集团((000625.SZ)都出现净利润下降。其中,长安汽车还出现亏损状态,今年前三季度长安汽车归母净利润亏损24亿―28亿元,下降306.35%―340.74%。
汽车“新四化”的到来给汽车产业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
在这条新赛道上,无论是豪华品牌、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还是刚入局的造车新势力,都没有占据绝对优势。此时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坚持研发自有技术、推动品牌向上才是“良方”。
12月1日,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品牌向上不能简单地定义为高端,要主动去适应变化,“现在‘新四化’到来就是一个契机,要抓住智能化、网联化等行业风口,同时要增加技术含量,提升品牌效应。”
作为自主品牌向上的成功尝试,自主高端品牌领克和WEY呈现出另一番不同风光。在广州车展上,这两个品牌展台围观问询的消费者众多。
也正是领克与WEY双双突破20万元的自主品牌价格天花板,还能够受到市场承认,这在过去不可想象。就在今年10月份,WEY品牌第30万辆整车于徐水工厂正式下线。完成这个里程碑,WEY只花了3年。
对于自主向上,小鹏汽车创始人兼CEO何小鹏抱有坚定的信心。11月22日,小鹏汽车创始人兼CEO何小鹏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5年,大家会看到中国有更多类似大众、丰田的中端品牌,以及比大众、丰田再高一个级别的中高端或高端品牌,“我认为会有几家出来,甚至走向全球。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