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恒大汽车募资40亿, 叫板特斯拉请来马云、马化腾助战

  作者: 李溯婉

  特斯拉超越传统车企巨头而稳坐全球车企市值冠军宝座,其“热效应”带动中国造车新势力在资本市场里表现活跃。

  9月15日,恒大汽车(00708.HK)宣布,通过配售新股募资40亿港元,以支持新能源汽车业务发展。投资者名单上不仅有云锋基金、红杉资本等投资基金,还有腾讯、滴滴等互联网巨头。

  近年来,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都在争相布局新能源汽车,其中腾讯投资了特斯拉与蔚来。腾讯在2017年以217.67美元/股的价格收购特斯拉816.75万股,成为特斯拉第五大股东,获利可观。阿里巴巴则投资小鹏汽车。小鹏汽车今年8月已在纽交所上市,成为继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之后中国第三家在美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企业。

  云锋基金是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发起的私募股权基金,而恒大汽车此次罕见获得“二马”(马云与马化腾)同时入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两大巨头对恒大汽车的发展前景看好。

  目前,中国新能源(4.970, 0.38, 8.28%)(4.590, 0.05, 1.10%)汽车市场已逐渐走出低谷而明显回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8月销量为10.9万辆,环比增长11.7%,同比增长25.8%,继7月迎来今年首次正增长之后持续上行。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59.6万辆,跌幅收窄至26.4%。

  不过,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也明显加剧,排名频频发生变化。据乘联会的统计,8月,合资品牌上汽通用五菱、自主品牌比亚迪(105.000,3.70, 3.65%)(101.300, 8.80, 9.51%)以及外资品牌特斯拉分别以1.83万辆、1.43万辆和1.18万辆,拿下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排名的前三,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名被自主品牌包揽的格局被打破。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计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增量或仍以自主品牌车企的产品为主,明年将是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发力期。

  当前,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不错。其中,蔚来汽车8月共交付了3965辆新车,同比增长104.1%;理想汽车8月共交付新车2711辆,创单月交付量新高;威马汽车8月销量达2057辆,同比增长143%;小鹏汽车8月上险量为2703辆,环比增长24%。

  不过,大众、丰田、日产、本田等传统车企巨头正加快在华电动化的步伐,提速导入新能源技术和产品,这对于造车新势力将构成一定压力。此外,汽车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而且回报周期较长。纵观全球,包括特斯拉、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新能源车企在初始投入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特斯拉自2003年创建以来,直至今年才有望迎来首次年度盈利。

  随着传统车企巨头纷纷对电动车市场发起猛攻,根基尚未牢固的造车新势力将面临不小的挑战。恒大汽车旗下恒驰品牌首款电动车明年下半年才开始量产,将不可避免遭遇更激烈的竞争。

  为了在电动车领域分到一杯羹,恒大汽车在打造电动车产业链条以及研发等方面持续投入。恒大汽车首席财务官潘大荣日前表示,今年上半年,恒大汽车在汽车产业已投入30亿元,下半年还将投入27亿元。按恒大汽车计划,从2019年至2021年预计总投入294亿元。

  为了筹备造车的“粮草”,恒大汽车近日拟向金碧物业出售两家附属公司的全部股权,其中,广州恒泽对价为4685.67万元,嘉丽泽旅游对价为68.44万元,总对价为4754.11万元。紧接着,恒大汽车本次募资40亿港元,加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

  恒大汽车方面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募资,除了让造车资金更充足,还将为参与方创造战略协同的机会。其中阿里系和腾讯系在车联网领域深耕已久,将有助于恒大汽车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中抢占有利的赛道。滴滴作为全球领先的共享出行巨头,截至2019年底,注册纯电动车达96.9万辆,在全国纯电动车汽车保有量中占比超过三成,此次战略投资恒大汽车,将为恒驰量产后快速抢占市场带来想象空间。

 

  恒大汽车公开叫板特斯拉,计划在3~5年内取代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不过,单枪匹马实现前述目标的难度极大,恒大汽车需要不断扩大其“朋友圈”。

  原标题:不到一个月召回超38万辆 沃尔沃安全口碑失守?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8日电 (付玉梅)不到一个月,沃尔沃在中国市场接连召回超38万辆车。一直主打“安全牌”的沃尔沃,如此密集且大规模的召回,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一种声音认为,沃尔沃多次因“低级错误”召回让人担忧,其安全口碑备受考验。

  因哪些安全隐患召回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4日召回公告,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决定自2020年9月4日起召回共计135316辆车。其中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将召回部分国产XC60汽车,共计135162辆;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将召回部分进口XC60汽车,共计154辆。

  召回原因显示,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由于设计原因,前风挡玻璃雨刮臂螺母的安装参数设置错误,导致其紧固力矩不足。

  “由于前风挡玻璃雨刮臂螺母的扭矩偏差,该螺母存在松动的可能性。问题出现时,如果继续使用前风挡玻璃雨刮,雨刮臂可能磨损。如果前风挡玻璃雨刮臂触碰到引擎盖,可能出现异常噪音。极端情况下,可能降低、甚至失去前风挡玻璃雨刮的功能,造成视线受影响,增加了发生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沃尔沃方面称。

  对此,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将对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紧固前风挡玻璃雨刮臂螺母,以消除安全隐患。

  在刚刚结束的8月,沃尔沃还登上了当月国内汽车召回榜榜首。

  8月18日,沃尔沃宣布244800辆进口及国产车,涉及8个进口及国产车型。此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由于设计原因,如果安装在前排座椅外侧的安全带固定钢索在特定位置,驾驶员和前排乘客进入车辆时可能造成安全带固定钢索反复弯曲后超过钢索的屈服强度,造成钢索拉伸,长时间的疲劳、磨损可能导致钢索断裂。

  其安全隐患在于,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可能影响安全带约束功能,极端情况下安全带约束功能可能失效,增加了事故中人员受伤的风险。

  上述两次召回已涉及超38万辆车。再加上3月27日因ASDM(主动安全主控模块)软件的兼容问题,沃尔沃在今年已召回了531045辆车。

  

 

  是负责,还是“翻车”?

 

  对比沃尔沃往年召回数量,其今年情况较为“反常”。

  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沃尔沃召回数量分别为21739辆、23133辆、22997辆和35499辆,合计103368辆。而沃尔沃今年仅最近的一起召回(9月4日),就已超过过去4年的数量总和。

  除了“一枚螺母”的参数错误,沃尔沃8月份的安全带召回事件同样饱受争议。

  作为“三点式安全带”的发明者,沃尔沃曾由此奠定了汽车安全方面的话语权。而此次因安全带隐患的召回,沃尔沃不仅是在中国市场,还涉及瑞典41.2万辆、美国30.8万辆等,全球召回总计近220万辆。有说法称,这是沃尔沃公司自1927年创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车辆召回事件。

  在中国市场召回公告中,沃尔沃提到将对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改进后的前排座椅外侧安全带固定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部分召回车型还存在时间跨度较大的问题。如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召回2006年2月7日至2016年4月8日生产的15辆2007-2016年款S80汽车;2008年3月18日至2016年4月22日生产的318辆2009-2016年款XC60汽车。

  这也引起部分网友质疑:如今的召回之举是否是“亡羊补牢”?

  5日,#沃尔沃召回38万辆车#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截至发稿共有4235万阅读量。有观点称,沃尔沃接连针对细节问题召回是厂家主动负责任的表现。网友“1inter”提出:“我觉得这种是很负责的举动,挺有担当的,希望以后能够做好质检。”

  也有网友将沃尔沃近期大规模的召回称为“翻车”。网友“欣欣一会意_0505”认为:“曾经主打安全性的车辆品牌,现在雨刮臂螺母的安装参数设置错误……这也太不严谨了……”

  会产生什么影响?

  热议之下,如何看待沃尔沃大规模的召回行为?是否会影响到沃尔沃后续在华表现?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认为,沃尔沃近两次召回的原因在于:前风挡玻璃雨刮臂螺母的扭矩偏差,该螺母存在松动的可能性;安装在前排座椅外侧的安全带固定钢索,存在反复弯曲、拉伸磨损后断裂的风险,也只是存在断裂的可能性。理性来看,这些情况并不是已经出现安全故障。

  贾新光提出,召回是企业主动解决隐患的负责行为,对消费者有好处,不召回反而是容易出问题。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认为,汽车的安全性包括许多项目,有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类,安全带仅是属于被动安全中的一项。而召回会产生什么影响,取决于沃尔沃方面怎么公开澄清和解释。

  当下,中国已成为沃尔沃重要的销量市场。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沃尔沃在华销量1.6万辆,同比增长11.4%。1-8月,沃尔沃累计在华销量9.6万辆,同比增长1.5%。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表示,沃尔沃进行大规模的召回,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中国消费者的信心。“目前召回行为已比较常见,像奔驰、大众、丰田等外资车企都在中国市场频频发起召回。这与新车上市周期越来越快有关,导致相应的研发流程缩短,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产品安全隐患。”

  “金九银十”到来之际,沃尔沃的市场表现是否会受召回风波影响?中新经纬记者将持续关注。(中新经纬App)

  据知情人士称,英国石油(21.38, 0.24, 1.14%)公司(BP)计划出售其位于伦敦市中心的总部,因为受疫情影响,该公司正在裁员并采用灵活的工作方式。

  今年6月,英国石油宣布计划今年裁员约1万人,相当于员工总数的15%。该公司目前在英国雇佣着6500名办公室员工。

  消息人士称,该公司计划将位于圣詹姆斯广场的总部大楼出售,然后从新业主手中回租至多两年,之后将彻底搬离。该公司2001年以1.17亿英镑的价格买下了这座大楼,现在的售价据估计可能达到3亿英镑以上。

  英国石油对此回应称,拒绝对市场传言或猜测置评。

  由于新冠病毒大流行,很多员工开始在家工作,BP和其他雇主一样,也开始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该公司CEO伯纳德·鲁尼(Bernard Looney)此前表示,将采用在家办公和到办公室上班相结合的方式。

 

  英国石油的这一计划突显了伦敦商业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据统计,伦敦本月仅有13%的员工重返办公室工作,而在英国63个最大的城市中心,这一数字也只有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