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
- 发布于 2020年12月23日
据知情人士称,德国汽车巨头戴姆勒正准备将其卡车部门上市,最早可能在2021年底进行。
消息人士补充称,作为卡车部门上市计划的一部分,该部门现在的负责人Martin Daum的聘任合同可能被提前延长三年。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
- 发布于 2020年12月18日
滴滴试水“先享后付”,有意扩大金融版图?
作者: 陆涵之
在酝酿许久后,滴滴终于开始试水信用支付产品。
近日,滴滴推出了“滴滴月付”产品,据第一财经了解目前该产品处于灰度测试状态,面向部分用户开放。
滴滴方面告诉第一财经,滴滴月付产品是滴滴金融近期尝试性推出的一款先享后付的信用支付产品,用户开通后,可用于支付滴滴平台上的出行服务费用。
从使用方式看,滴滴月付采取本月使用、下月1日出账单,下月8日还款的方式。
滴滴月付的用户协议显示,滴滴月付是为用户提供的一款新型消费信贷产品,包括滴滴月付授信付款服务(即指重庆市西岸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及其他持牌金融机构作为贷款人依据用户的打车买单额度向用户提供的仅限于滴滴平台打车用途的融资服务)和滴滴月付保理付款服务(即用户使用滴滴平台打车服务时,由保险公司根据用户需支付的打车款项,向滴滴平台购买对用户的应收账款债权,从而使用户获得延期支付前述应收账款的服务)。
同时,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滴滴月付还款目前不能分期,同时提供的信用额度较小(约为几百元)。
看似几百元额度的先享后付,却是滴滴在金融领域试水的重要一步。
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开通上述服务可以帮助平台进一步提高用户对于平台自有支付和其他金融产品的黏性,提高平台自身的支付业务体量,同时帮助平台进行其他金融产品的转化。
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意味着滴滴在金融业务上增加了新服务。滴滴作为互联网平台,需要在当前国家对互联网经济的指导方向下进行定位。滴滴作为消费类公司,可以做一些消费金融的服务。
天眼查显示,重庆市西岸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由滴滴(香港)科技公司100%持股。郑磊表示,如果商业保理也是滴滴体系下的公司,可以完善滴滴的金融业务版图,同时保理业务能带来相应的盈利。
分析师认为,滴滴后续会继续扩大金融业务。王蓬博表示:“滴滴在支付、贷款、保险等多个金融领域都已经进行了对应的布局,开通月付个人认为是滴滴提升自己金融产品黏性和月活的一个途径,这也能看出滴滴未来希望在金融领域进行更多发力,进一步提高自己金融产品相关的业务体量。”
滴滴今年在金融领域上更进一步。3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现代财险(中国)有限公司(现代财险)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批准现代财险注册资本从5.5亿元增至16.67亿元。此轮增资扩股引入4家新股东,联想、滴滴系公司迪润科技,以及另两家法人股东。联想和迪润科技将各自持股32%,并列第二大股东,其他各占1.5%,原韩独资企业持股降至33%。
公司架构上,在6月24日,滴滴宣布升级金融事业部架构,集团财务和经营管理副总裁卓越将同时担任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向高级副总裁朱景士汇报。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
- 发布于 2020年12月16日
原标题: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来源:经济日报
12月12日,工人在总装车间组装新能源快递车。当日,由山东豪驰智能汽车有限公司投资、中建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智能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基地在山东济南市莱芜区投产。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从市场结构看,今年有两个可喜的变化。一是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大幅提升至近70%,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仅为20%。二是非限购城市购买比重达到了60%。这些市场驱动因素说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越来越高,未来个人市场增量还很大。而且,我国新能源(4.320, -0.04, -0.92%)汽车车型分布较广,覆盖高中低端,能满足消费市场多元化需求。
在近日工信部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出预期,预计达到130万辆,增幅接近8%。2021年会有更大惊喜,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很可能超过30%,达到180万辆。
“尽管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补贴退坡、油价下降等因素影响,但我们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会与去年持平甚至略高于去年。今年,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因此也被行业定义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的元年,整个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发展处副处长马春生说。
个人消费比例大幅提升
据统计,今年1月份至1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11.9万辆和110.9万辆,产量同比下降0.1%,降幅比1月份至10月份收窄9.1个百分点,销量同比增长3.9%,结束了下降趋势。
叶盛基坦言,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令人担忧。但随着各项举措推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下乡”起到了很好的市场拉动作用。在活动的几个月内,近30家企业60多款车型参与其中,初步估算拉动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接近20万辆。
马春生分析说,我国农村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比城市低,并且在停车和充电方面有着特殊优势。同时,近几年农村市场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传统汽车购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据马春生介绍,今年工信部、商务部和农业农村部共同开展了5场“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明年还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促进农村绿色出行和消费升级。
“按照这个速度,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30万辆,增幅接近8%。”叶盛基说。
叶盛基表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培育逐步成熟,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理解加深,相关企业通过创新研发提供了日益丰富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使用环境也在不断优化改进。2021年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会更快,预计销量增速将超过30%,甚至能接近40%,达到180万辆。
马春生认为,从市场结构看,今年有两个可喜的地方。一是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大幅提升至近70%,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仅为20%。二是非限购城市购买比重达到了60%。这些市场驱动因素说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越来越高,未来个人市场增量还很大。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车型分布较广,覆盖高中低端,能满足消费市场多元化需求。
“三纵三横”突破技术创新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规划》还部署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和深化开放合作5项战略任务。
对此,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研究员赵世佳表示,《规划》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是根本,并提出了面向2035年的技术框架,也就是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围绕这一技术框架,重点部署了动力电池、新一代车用电机、网联化与智能化等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同时设立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专栏,提升全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
据了解,《规划》提出,要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认为,“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体现了新能源汽车所对应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其中,“三横”尤其要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侯福深坦言,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卡脖子”问题主要包括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元器件等,也包括用于基础开发的工具,如设计软件、仿真测试软件等。
“解决这些问题,既要依靠市场需求拉动,还需要政府完善创新政策,让技术创新的供给者与应用者联合在一起,形成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良性循环。”侯福深说。
解决充电问题
《规划》的第四项重点任务是完善基础设施体系,积极推进充换电、智能路网及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对此,赵世佳表示,充换电基础设施要加强科学布局,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统筹协调。将引导企业联合建立充电设施运营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
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侯福深坦言,从2009年起业界就有充电、换电之争。未来应是一个以慢充为主、快充包括换电在内作为补充的体系和策略。他预测,到2025年,慢充的充电桩端口预计会达到1300万端以上,换电站将达到3000座。目前,换电模式的最大难点还是电池标准化的问题。
《规划》还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电动化底盘更容易和新型一体化的电机架构融合,是网联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最好的载体。网联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把自动驾驶程度进一步提高,改变了整个汽车产品的形态,大大拓展了其应用领域,会催生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产业变革。”马春生说。
马春生介绍,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工信部已经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组建车联网专委会,出台了一些引导性的政策和标准;组建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支持全国十多个地方建设示范区,现在各地都在深入开展测试示范。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