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
- 发布于 2021年4月26日
据外媒报道,大众豪华跑车部门保时捷的首席执行官Oliver Blume表示,保时捷计划在德国建立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厂,从而加快其电动汽车的发展步伐。
Blume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时表示:“电芯对德国汽车行业来说是一项关键技术,我们国家必须拥有这项技术。但其中也会出现一个高性能电芯市场,这正是保时捷的领域。正如我们曾研发高性能内燃机一样,我们现在想要站在高性能电池的最前线。”Blume补充道,新电芯厂将建设于蒂宾根的斯瓦比亚城镇。
鉴于为满足欧盟更严格的排放法规,电动车产量增加,欧洲汽车制造商正寻求减少对海外的依赖。目前,他们主要依赖亚洲的电池供应。保时捷将从母公司大众采购电动车电池。大众计划在欧洲建设6家电芯厂,并在全球扩大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4月初,保时捷研发总监Michael Steiner表示,随着欧洲对零排放汽车的需求加速增长,现有的电池供应商正把重点放在产量和成本目标上,而更专业化的需求(例如保时捷的)被放到了一边。
Steiner称:“我们非常希望将高功率电池应用于赛车运动,如果可行的话,最终也能应用于高性能公路汽车。但在席卷整个行业的巨大变革中,留给电池特殊要求的空间往往很小。目前,我们大多数电池合作伙伴只是专注于增加生产线,因此我们的特殊需求目前并不是它们的优先事项。”因此,像保时捷这样的品牌可能需要从其他地方寻找适合自己需求的电池,包括环保电池。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
- 发布于 2021年4月19日
从重申不造车到推出首款自动驾驶新能源车,再到卖车,华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汽车领域刮起一股旋风。
4月19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从华为一内部员工获得确认,明天(4月20日)起,华为旗舰店将开始卖车,且余承东今日将亲自主持一场有关华为卖车的神秘会议。
定了,华为明起卖车
以下是记者从华为员工获得的卖车信息与相关视频。
视频中,清晰可见一辆车,另外视频配文显示“4月20日,华为旗舰店欢迎新伙伴上海深圳成都”。
随后临近发稿之际,华为旗舰店卖车的首款车型也曝光。记者从前述员工了解到,首款车为赛力斯华为智选SF5,高性能电驱轿跑SUV。
这位员工发布的信息对该车表示欢迎:“你好,赛力斯华为智选SF5,高性能电驱轿跑SUV”,并配有一张图片。
此前,网络便有消息爆料称,华为将于4月20日在华为上海全球旗舰店召开召开发布会,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将在发布会亮相。这或许将被称为“华为史上重量级的发布会”,发布会将同时在线上进行直播。
概念股大涨
华为卖车已波及至资本市场。
今日早间,市场就有消息显示,华为智选将与小康股份达成正式合作,在其渠道售卖小康股份旗下新能源品牌赛力斯。而在今年3月9日,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就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举行了合作备忘录签订仪式,双方就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探讨。
接近小康股份高层的人士曾表示,该公司与华为进行了深度合作的谈判,双方已经就小康股份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赛力斯借助华为全国2万个网点中的部分进行销售达成一致。
受此消息影响,今日早间华为“造车”概念股开盘暴涨,北汽蓝谷、小康股份、长安汽车、东风汽车、路畅科技等超10股涨停。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1月15日至今,小康股份的股价在不足三个月的时间里从12.93元上涨至29元,区间涨幅达到124%,总市值突破374亿元。
此外,极狐ARCFOX母公司北汽蓝谷于2021年4月14日、4月15日、4月16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截至4月16日收盘,北汽蓝谷再次涨停,报收12.51元/股,与华为同样有着深度合作的另外两家车企广汽集团涨6.57%、长安汽车涨停。
据了解,华为智选曾被定义为“智能家居品牌”,主要以智能家居线下体验为主。如果介入“卖车”,部分门店将涉及到改造。
4月18日,华为发布汽车智能解决方案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回答媒体问题时曾表示:“不排除会在华为的店里面卖车”。
王军还透露,华为已经在尝试做一些准备,一些购物中心(的华为店)正在改装。此外,为了体现对于“Huawei Inside”车型的重视,华为未来将在部分线下的华为旗舰店中进行展示和售卖相关车型,并且已经开始对部分商场的华为展厅进行改造。
分析师认为汽车行业万亿级市场,在新四化发展浪潮下正经历颠覆式变革,华为依托其深厚的ICT技术储备切入智能汽车领域,有望后发而先至。
余承东:是一次新探索
记者从华为内部人士获悉,4月19日上午,上海车展之际,赛力斯在上海举行了一场赛力斯生态发布会,4月20日,华为将在华为旗舰店举行“卖车”相关发布会,届时余承东将亲临现场,讲解华为卖车相关事宜等。
据了解,在赛力斯生态发布会宣布华为携手汽车品牌赛力斯推出华为智选生态新品类产品——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选择全系最优配置,四驱版售价24.68万元,两驱版售价21.68万元,拥有湛海蓝、鎏金黑、珍珠白、钛银灰四种配色,同时搭配极夜黑、雀羽红、和象牙白内饰。自2021年4月21日起,用户即可到全国的华为旗舰店进行品鉴体验。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配备HUAWEI HiCar解决方案,可以将华为的移动应用生态复制到车机上,还可以支持在手机和车内中控大屏间随时随地切换导航、音乐等应用,上车前手机里听的歌可以无缝在车上接着播。此外,用户也可以通过语音进行交互控制,更专注驾驶。HUAWEI HiCar还可以实现IoT设备互联,用户下车前可远程打开家中空调、智慧屏等智能终端 ,管车也管家,打造真正的无缝全场景体验。
据了解,这既是华为智选首次新增汽车品类,也意味着华为智慧出行战略的全新升级。
华为智选是基于华为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推出的生态品牌,围绕智能家居、智慧出行、影音娱乐、智慧办公、运动健康等五大场景甄选出高品质的生态产品。截至目前,华为智选生态已提供个人、家庭、办公、出行等领域150+品牌和450+品类,连接超过全球5400万用户。
对于此次合作,余承东表示:“此次合作,是我们的一次新探索。双方不仅共同参与了产品功能定义、质量管控和一致体验等开发工作,集各自技术优势打造高性能电驱轿跑SUV,也将共享渠道网络和行业经验,携手探索全新的零售商业模式,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智慧出行体验。”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
- 发布于 2021年4月16日
原标题:顺风车独大 嘀嗒上市半年无果
来源:北京商报
递交招股书已半年,嘀嗒上市还没有实质进展。4月13日,嘀嗒更新了招股书,2020年嘀嗒总营收7.91亿元,较上一年增长36.3%,仍主要由顺风车业务贡献。虽然顺风车业务营收占比更大,毛利率进一步增长到87.3%,但上升空间令人担忧。
2018-2020年顺风车平均收费率从4.1%增至8.7%,2020年嘀嗒私家车车主增至1080万名,顺风车搭乘次数却出现下滑。艾媒数据显示,2021年2月嘀嗒月活用户规模429.36万人,排在滴滴、哈啰、美团单车之后,与前三名差距不小。半年前嘀嗒赴港递交招股书之时,滴滴、哈啰的上市节奏还不够紧凑,但嘀嗒没能趁机拿到移动出行第一股,在业务更多元化的同行面前,嘀嗒营收单一的问题被放大。
上市申请重回原点
2020年10月,嘀嗒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时,业内人士虽感意外,但按流程来看普遍认为嘀嗒会成为国内移动出行第一股。等待半年,等到嘀嗒上市申请失效,却没有等到嘀嗒上市的下一步。
2021年4月13日,嘀嗒向港交所递交了更新后的招股书,披露了2020年财务数据,算是这半年上市路上唯一的大动作,但这一动作多少有点无奈的味道。
针对重新递交招股书,嘀嗒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是正常流程。”接近嘀嗒的人士进一步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嘀嗒是2020年10月8日向港交所递交的IPO招股书,于上周失效,因为有效期是半年。目前嘀嗒已经重新提交了招股书,这都是正常流程,招股书是半年需要更新一次,不影响整体流程的”。
巧合的是,就在嘀嗒招股书失效、重新递交的时间段,两家移动出行代表企业也先后被曝上市进展。4月10日,有报道称,滴滴已经秘密递交美国IPO申请,最早7月在纽交所上市,寻求700亿-1000亿美元估值,并已委托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为此次IPO的主承销商。就此,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滴滴相关人士,并未得到回应。
坊间还有哈啰上市的传闻,比如“哈啰计划于2021年赴美IPO,募资金额20亿美元”,哈啰相关人士对此也未予回应。
其实早在几年前,有关移动出行上市的消息就开始风传,一直到嘀嗒递交招股书,才有了真实感。
对于当下网络出行企业上市竞速,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哪家上市更快一些?这个不好说,因为是程序问题。不过嘀嗒的问题更大,要么是财务问题,要么路演不顺利,没人愿意当基石投资人,恐怕不能抢跑了”。
顺风车服务费率继续涨
尽管嘀嗒上市进展停滞不前,但更新后的招股书还是透露了不少企业运营信息。在第一版招股书中,嘀嗒仅披露到2020年前三季度数据,更新后的招股书数据截至2020年底。
2020年,嘀嗒总营收7.91亿元,较上一年增长36.3%;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经调整利润总额3.43亿元,较上一年增长8.7%。
按业务划分,嘀嗒的营收由三部分组成,顺风车平台服务、出租车网约服务、广告及其他服务。2018-2020年,顺风车平台服务都是嘀嗒营收贡献最大的板块。2020年这一业务营收7.0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32.3%,营收占比从2018年的66.3%增至89.2%。
嘀嗒在招股书中解释,“我们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所得收益大幅增加,乃主要由于我们促成的顺风车搭乘次数及交易总额以及我们的服务费率大幅增加所致”。
根据招股书,2020年嘀嗒顺风车平台服务毛利率87.3%,高于2018年的51.8%和2019年的83.1%,是三个业务板块中毛利率最高的一个。2018-2020年,顺风车业务的平均服务费率分别是4.1%、6.3%及8.7%。
北京商报记者从其他顺风车平台了解到,8.7%已经接近行业收费率上限。对于收费率会否继续上升,嘀嗒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我们不方便做相关评论”。
按照招股书透露的信息,“我们对每笔城市内行程交易所收取的服务费的最低费用及最高金额分别是1元及10元”。“也就是说,顺风车收费率的上限是每单10元,顺风车搭乘次数是顺风车平台服务营收的重要指标。”比达咨询分析师李锦清说。
但在2020年四季度,嘀嗒顺风车搭乘次数4310万次,同步减少21.2%,环比减少1.8%;而在2018年和2019年同期,嘀嗒顺风车搭乘次数不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是正增长。
新版图扩张缓慢
和顺风车业务相比,嘀嗒的出租车网约服务更新。
智慧出租车服务是嘀嗒在2017年推出的板块,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嘀嗒拥有合共72.1万名认证出租车司机,占全国所有出租车司机约25.9%。2019年、2020年,嘀嗒从智慧出租车服务获得的营收分别是630万元及3890万元,是嘀嗒2020年增幅最大的板块,营收占比也从2019年的1.1%提高到2020年的4.9%。尽管该数据仍低于广告及其他服务1个百分点,但按照现在的营收增速,出租车业务在2021年成为嘀嗒第二大营收来源几乎没有悬念。
根据半年前披露的招股书,嘀嗒在86个城市提供网约出租车服务,与4个城市达成智慧出租车服务合作,嘀嗒对每次网约出租车行程的服务费设有特定上限,视地点而定。2019年平均服务费率是4.9%,2020上半年是5.9%。
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嘀嗒在中国86个城市提供出租车网约服务,与17个城市的市级或区级出租车协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西安地方交通部门及出租车协会开展全面智慧出租车合作,并准备将合作复制至沈阳、徐州、南京、杭州及中山等其他城市。不过,嘀嗒相关人士并未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上述合作复制计划的具体落地时间。
有关服务费,滴滴的出租车网约服务在34个城市促成的出租车搭乘向司机收取服务费,2020年平均服务费5%,这较2020上半年的5.9%有一定下滑。
“移动出行企业对出租车行业的渗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和顺风车业务相比,短时间内在营收上较难起量,其他同行的新业务一般直接to C,更快出成绩。”李锦清这样认为。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