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恒指早盘涨54.16点或0.21%,报25800.03点。截至收盘,恒生指数(25867.01, 121.14, 0.47%)涨121.14点或0.47%,报25867.01点,全日成交额达1344.11亿。国企指数涨1.02%,报9150.36点,红筹指数涨1.11%,报3868.47点。

 

  板块方面,涨幅前三的为中资券商、新能源物料、在线教育股,分别涨5.75%、4.03%及2.38%。跌幅前三的为餐饮、医疗及医美及SaaS概念股,分别跌3.05%、2.88%及2.42%。

  汇丰研究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中国电信(3.06, 0.17, 5.88%)(00728)“买入”评级,目标价由3.8港元升至4港元,上半年收入同比升13%,较该行预测高6%,并较市场预测高7%,主要受惠产业数字化业务,期内经调整净利同比升17%,相信公司全年净利双位数增长的目标在正轨上,而该行则预期全年增长可达10.4%

  报告中称,上半年公司各个分部均有增长,其中产业数字化业务同比增长16.8%,其全年增长20%或以上的目标仍在正轨上,流动、宽带及智能家居增长则维持强劲。期内5G套餐用户占比达到36%,而智能家居服务也增33%,现时贡献固网ARPU的15.8%。在成本方面,期内经营开支反映了5G网络扩张的影响,以及疫情缓和后营销开支提升,而人工成本升11.8%主要反映人工增幅及聘用新人应付产业数字化的增长。

 

  该行表示,公司上半年资本开支值270亿元人民币(下同),而全年指引则为870亿元,主要因为芯片短缺影响到5G基站供应,公司指相关问题已解决,另外在3.5GHz方面招标也有所延迟。公司估计下半年可达到其资本开支指引,以及到年底有70万个5G基站的目标。该行认为下半年公司股价势头应强劲,一方面受惠产业数字化增长预计加快,加上派息政策转变,预计今年派息比率将不低于60%,到2023年相关比率将增至70%,并将于2022年起派中期息,配合A股IPO相信将令股份更吸引。

  原标题:年轻人理财“饭圈化”现象引人关注,媒体:投资要过专业门槛

  95后“老基民”,这是陈明(化名)最为人所知的标签。因为在大学时就炒股、买基金,还挣了不少钱,朋友们都称他为“股神”,也有不少人跟着他买。今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大起大落,但主动炒股、买基金的年轻人更多了,甚至还有人开始钻研期货和虚拟货币投资。

  主动理财已逐渐成为一些年轻人特别是95后、00后的习惯之一。余额宝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95后通过余额宝货币基金攒钱的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8%,而其他群体该数值为4.6%。

  融360发布的投资者行为调研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年轻人中超过50%的人在18-20岁进入资本市场接触理财,其中,超20%的受访者愿意拿出收入的50%用于理财投资,还有超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拿出收入的70%投资股票和基金等品种;超80%的受访者购买过基金,超30%的受访者炒过股票,超20%的受访群体购买保险,买黄金、债券等品种的群体比例均超过20%。

  但与此同时,理财“饭圈化”的现象也引人关注。

  一些95后“新基民”开始追捧一些基金经理。年初,易方达张坤、中欧葛兰等基金经理出圈后,许多年轻人用追星的方式追捧这些基金经理,粉丝们甚至建立了后援团。

  白柏长期跟踪研究Z世代的投资理财观念。他发现,95后年轻一代会更愿意相信专家和KOL(关键意见领袖)的说法,甚至产生理财“饭圈化”现象。“这一代人比较喜欢跟风和听从所谓专业人士的意见来进行决策,感性投资,比较缺乏专业化、体系化的思维方式。”

  “他们‘上场’的时间更早了,但其实并没有作好足够的准备。”白柏建议,95后散户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做好收益预期管理,用长远眼光理性看待投资理财。简而言之,需要提升自己的财商素养。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国民财商教育白皮书2021》指出,我国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缺乏长期接受金融教育的意识,面对层出不穷的理财产品与互联网投资渠道,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与投资技能存在严重“错位”,投资者财商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供给匹配性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西南财经大学在2019年开展过一项调研,发现投资者更偏好的是“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及发展走势”“知晓各种类型投资风险”“学习个人财富管理规划知识”等投资者教育内容,而金融机构在投资者教育中提供最多的内容分别是“证券、期货基础知识的普及”“介绍新产品和新政策”“非法证券活动的识别与防范”。

  冯蕊认为,许多刚进入理财市场的95后投资者“追涨杀跌”,其本质源于对投资的标的缺乏了解,同时又严重缺乏耐心,总是想着短期致富,禁不住市场诱惑,采用了一种“赌博”心理。其实,投资有一定的专业门槛,当代年轻人要想成为合格的投资者,需要正视并接受投资者教育。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甘犁撰文表示,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的重心应从房产向金融资产转移。他建议,通过资产经理人、咨询顾问、评级机构和金融中介等机构获取专业的知识和建议,降低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有效地配置资产,从而获得长期持续的收益;国内金融机构可以开发和通货膨胀挂钩的金融产品,适当增加些抗通胀资产,就可以让有能力进行投资的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大家在进行资产配置的时候,千万不要抱有‘抄底’的心态和盲目自信,应该对自己的资产情况有理性的判断,不要过大地抬高杠杆。”

 

  陈明也看到了网上有不少针对95后买基金、炒股“追涨杀跌”的调侃,甚至将他们称为“韭零后”,但他对此不以为然:“谁不是从没经验开始学的?”在他看来,许多建议都需要自己亲历才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