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飞速发展,除了BAT巨头纷纷布局互联网金融外,传统行业也都开始或多或少的参与其中。彼时,作为在产业领域有着深厚积累的海尔,亦开始着手布局自己的金融蓝图2014年,王伟加入了海尔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创业团队,开始了这一场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业之旅。王伟带领团队打造出的海融易平台在2014年底正式亮相。近日《现代企业文化》记者采访了乐赚金服创始人及总裁王伟,她分享了从海融易到乐赚金服的创业与成长故事。

ͼƬ1.jpg 

乐赚金服创始人及总裁王伟

 

《现代企业文化》:谈谈你个人“择业与创业”的故事。海外教育与职业的经历让你收获了什么?

王伟:我曾经在美国的微软和戴尔做职业经理人,后在贝宝中国(PayPal)做产品负责人,后来加入平安集团带领团队做壹钱包平安付,把其产品技术架构搭建起来的过程中,熟悉了中国的市场、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后选择出来创业,基本上经历的是从国外到国内,从国内的外企到本土大型企业再到创业这样的历程,这种职业的过渡本身就是一种积累。

在市场经济成熟的美国,实际上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海外的经历对我来说,不仅体验到了优秀的美国企业先进的管理文化,开拓了视野,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态度,以及在不同文化之间换位思考的心态,还为今后走向不同的行业做了人脉的积累。

 

《现代企业文化》:你创业的初衷是什么?创业过程中如何构建及管理你的金融团队?

王伟:我一直寻求的创业契机就是希望传统企业在转向互联网的过程中使它的资源优势能得到充分发挥,并且离BAT等互联网巨头相对较远,这样可以给我留下一定的防御空间和时间。

创办海融易,也是从资源优势着手,海融易的主要业务就是供应链金融,基于海尔在产业端经营了30多年的资源,以及其2亿多的终端用户、3万多的三四线县城市消费门店,海融易起步的这些资源是很难被复制的。也是由于我们从起步开始,就一直深耕产业,我们在服务产业的过程中积累自己的一套模式,包括风控、获客等,走出海尔体系也能依靠这些积累与沉淀,继续在产业领域不同的行业去耕植。

从海融易升级为乐赚金服,创业至今的高管人员都是我亲自聘请,在全球市场搜寻人才,包括以前的同事。目前的管理团队非常专业,平均的从业时间达20多年,在行业内的经验和资源都相当丰富。我认为一定要找有专业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在招聘员工方面,乐赚金服的标准是:首先是人品,做金融,一定要有诚信、可靠、真实;其次,沟通能力,很多时候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来影响别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精神,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不再,每个人在团队里是英雄,也是无名英雄,要有担当能去成就别人,并随时具备能力来展示自己的成绩。

对于团队建设,一定要找气味相投的人,有创业精神的人,有专业素养的人,他们可以支持企业飞的更高;当然,每一家企业一定会经历从“人治”到“法治”的阶段,成熟的管理体系很重要。乐赚金服的企业文化秉承海尔“人单合一”的管理机制,提倡将员工与客户需求相结合,永远将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同时,“真实产业、诚信金融”是我们一直坚守的信条。

 

《现代企业文化》:请谈谈海融易的定位与风控措施,如何在这个细分市场领域找到立足之地?

王伟:海融易自2014年12月平台上线以来,以安全透明的投资产品与专业稳健的风险管控体系为基础,致力于提升投融资效率,建立普惠价值标准,完善资产配置,优化收益,为合格的融资方与投资者提供安全、专业、高效、值得信赖的一站式互联网金融服务。

从2017年7月开始,海融易升级为乐赚金服开始集团化运作,以金融科技作为集团定位,通过开发风控大数据等金融科技产品来降低服务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风控能力。我们最看重的也是风控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这是我们能够长久立足的根本。

具体到乐赚金服的风控模式,对于供应链金融来说,平台需要针对整个业务流程做相应的风险管控。我们在服务产业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核心企业还是经销商客户都有很多自身“痛点”,海融易正是基于这些“痛点”打造风控模型,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 “三流合一”,对项目前、中、后期进行全过程把控。

首先,在资金流方面,海融易与兄弟公司“快捷通”合作,所有的贷款商户或者是合作供应商、经销商,都被要求用快捷通去结算,这就避免了资金被挪用的状况,同时,海融易还可以掌握其业务、现金往来的情况,从而做出风险判断。

其次,在物流方面,货物运送分两步走:第一步,就B端而言,货物从海尔的这个生产场地运送到海尔的仓库,这个过程需要凭借经销商的订单去运;第二步,针对C端用户在门店购买商品,商户会在系统里进行反馈告知商品被买的事实,然后通过日日顺将货物从仓库中心发送到用户家。一般的物流只能覆盖到第一层次,而海融易第一层次、二层次都有,这就掌握了用户的下单、用户、总体产量等,相当于嵌入了一个生态圈。

最后,在信息流方面,海融易通过整合海尔ERP系统、支付系统获取商户的订单、流水等后端服务的信息。所有这种外部拿不到的后端信息,海融易可以拿到。

所以说,对于金融风险的把控,海融易的优势在于能获取供应链商户长期、完整的经营数据。三流合一的风控模式,囊括的信息比较全面,其中包括地区性、行业性、季节性等风险的所有信息,信息更全面,更有立体感。

 

《现代企业文化》:海融易升级为乐赚金服,有哪些变化?

王伟在2016年底的时候,海融易就已经获得了A轮融资,到2017年7月,我们对外发布了融资成果,同时宣布品牌战略升级,这是企业发展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们在深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时候,发现我们平台上积累了很多的高净值客户,发现我们服务的经销商,他们的门店客户还有很多其他的金融服务需求,这都是我们业务进行横向拓展得天独厚的条件。品牌的升级,是实现集团化发展的一步:我们的业务版图开始扩宽到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大数据风控、投贷联动等领域做探索创新;从公司内部来讲,通过加强技术投入、完善人才战略,我们的技术与管理也同步实现升级;而对于客户来讲,我们的技术与风控的投入,更带来他们产品体验与安全的升级。 

目前,乐赚金服财富管理及消费金融都在试点开展,其中消费金融业务在江苏、山东、河南、湖南等省已经有了试点门店,未来也会逐渐增加消费金融的比重

   3月21日,海尔金控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快捷通正式对外发布了全新的零售支付服务平台四海通。作为一款专门为新零售领域的社群电商平台、微商平台、聚合服务商、供应链平台等打造的支付解决方案,四海通集合了包括收银服务、账户服务、权益增值服务在内的多元化功能,为商户提供快速、便捷、安全的创新“支付+”服务。

  一站式支付解决方案,助力新零售行业发展

  去年9月,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发布了首份新零售报告《走进零售新时代——深度解读新零售》。报告认为:“新零售引领了流通革命,触发了全产业链的变革,促进了消费转型升级,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实体零售转型升级等国家政策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那么,如何帮助“新零售”这个我国零售业多年创新积累后降临的新生命走得更远?作为产业链支付定制平台,快捷通从支付端入手,创新性地推出了一站式支付解决方案四海通,能够满足新零售领域不同平台的支付需求,提升支付结算效率,从而助力新零售领域的创新发展。

  四大特色,不止于支付

  四海通具备“快速接入、资金直清、账户服务、权益增值”四大特色:只需一次对接和协议签订,即可满足全部收单场景;采用直清模式,规避平台“二清”风险;专业的商户支持团队和技术团队,提供及时的人工审核资质服务和客户服务,保障支付安全;结合海尔金控强大的产业金融优势,提供丰富的增值金融服务。

  四海通包含的快捷支付、网银支付、扫码支付等支付产品,能满足商户小额便捷、大额安全、快速收银等支付需求。同时,四海通还考虑到了商户业务场景的需要(如供应链商户需要分配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利益,社群电商平台需要完成资金在平台、商户、服务商之间的分配),为商户提供多级、快速、灵活的资金处理和担保分账服务。

  此外,四海通还把快捷通和海尔金控的金融优势,转化为面向商户的金融增值服务。快捷通拥有证监会颁发的基金支付许可,海尔金控旗下拥有70多项金融业务牌照资源,涉及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小额贷款、金融保理、消费金融等金融服务业务。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四海通可以为商户链接基金理财、消费助贷、权益营销等增值服务,帮助商户提升用户粘性和活跃度,实现流量变现。

  快捷通,建设产融共创的支付平台

  作为海尔金控成员企业,快捷通以平台化的思路开展支付业务,基于海尔金控强大的供应链金融能力,致力于整合资金流、交易流、货物流,服务产业用户,打造产融共创的支付平台。目前,快捷通在耕耘集团内业务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社会化业务。快捷通希望通过探索更多支付+金融创新业务,为客户创造更加优质完善的支付产品,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支付体验。

3月20日,中国混合云领导厂商ZStack携手中国SDN技术领军者大河云联,在京联合发布并现场演示“全球首个混合云+SDN专线一体化”产品,标志着由SD-WAN技术推动云网融合进入全新高度。

此次发布的“混合云+SDN专线一体化”产品,是ZStack和大河云联面向用户云网一体化需求的合作成果,践行了混合云与SD-WAN的无缝融合,打通了混合云面向网络的最后一公里。此次ZStack与大河云联的联合发布,第一次实现了云计算平台和广域网的自助连接,实现了云平台与IDC、云平台与云平台之间的网络一键操作、秒级开通、按需使用、灵活计费等多项功能,完成了混合云在网络方向的一次全面升级。同时,ZStack云平台与大河云联网络自助服务平台的天然集成,意味着大河云联的网络自助服务平台迎来第一个API合作伙伴——ZStack,也预示着ZStack通过API调用平台、成为首个实现云内自动调用广域网连接的混合云服务提供商。

市场对“混合云+SD-WAN”呼声强烈

业内知名的意见领袖——小黑羊主持了此次发布会,众多来自IT专业类媒体的记者朋友,以及运营商,云服务提供商,数据中心提供商,网络提供商、云网领域的用户和专家悉数到场,为的是交流和见证这一云网融合的大事件。

发布会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和大数据研究所云计算部栗蔚的视频寄语正式开场。栗蔚表示,“云计算已经发展到一个需要跟网络协同发展的一个阶段,SD-WAN在之前SDN、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技术理念的基础之上,应运而生,也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同时,她也透露,SD-WAN将是信通院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信通院将会着力推动完善云计算和网络协同发展的相关标准。

不仅是行业主管机构对SD-WAN市场趋势的认同,作为公有云的代表——阿里云技术专家索林,也来到了现场,并分享了诸多阿里云所观察到的有关“混合云呼唤SD-WAN”的趋势和应用。索林表示,目前混合云的关键挑战在网络接入、安全防护、合规审查、运维便利、性能卓越、运营便利等六个方面,其中,网络接入矛盾非常突出,市场需要价格具有竞争力的,稳定、高速的链路环境,与便捷的接入能力,以及可定制的云上网络环境。他认为,无论研究机构的数据还是阿里云自己的调研数据,混合云的发展趋势都是必然的,而混合云面向网络方面,正在面临与SD-WAN结合的市场趋势,云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对于云计算和网络领域都将是一次全新的技术进阶。

阿里云技术专家 索林

ZStack混合云面向网络 从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

身为此次发布会的主宾之一,ZStack作为私有云服务商,早在2017年已经与阿里云无缝融合、联合推出混合云方案。时隔半年多,ZStack用实际行动再次给在场的每一位嘉宾展示了,ZStack是如何通过产品化方案逐步降低用户的上云门槛。ZStack创始人兼CEO张鑫认为,网络是混合云的第一公里,也是最后一公里。

张鑫表示,目前业内的混合云还停留在1.0时代,混合云1.0时代最大的特点是多云管理,而多云管理解决的多是管理,而不是连接。真正的混合云一定是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把数据面和控制面同时打通。只有混合云才能消灭IT的孤岛,混合云天然的把碎片化的私有云和集中式的公有云连接起来,让数据在之间流淌,这是真正的混合云2.0时代。

此次与大河云联的联合发布,正是为数据连通解决云网联动的问题,ZStack将继续领先业内,实现“混合云+SD-WAN”的全面融合。据张鑫透露,双方的云网合一产品已经在机房开始试水,托管云厂商正是云网一体混合云产品最先受益者。此外,时下很热的边缘计算方面也很需要SD-WAN。

ZStack创始人兼CEO 张鑫

柔性网络定义云网互联 大河云联带领SDN创新

混合云的网络常规连接模型,从实现方式上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最初期的混合云连接方式,由企业客户从其自有数据中心或者传统数据中心,通过互联网接入到云的互联网入口,同时为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连接云平台时使用IPsec等加密隧道技术,形成云互联网专线连接;

第二类作为混合云连接的升级版本,对于有更高的传送质量以及更安全的数据同步要求的企业用户,则采用传输专线等物理隔离的云专线连接,这时候连接的方式和带宽难以调整,用户只能租用较长期的,需要忍受一个与云平台完全不同时代的网络。

显然,这两种连接,都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在混合云场景下日益增长的需求。一种新的,能够与云平台实现联动的网络成为越来越大的诉求。

大河云联推出的网络自助服务平台,正是为满足用户的互联需求,通过将SDN技术应用到云间专有网络,支持客户数据中心与云平台间的SDN专线连接,使用户可以随时调整专线连接方式和连接带宽,更具灵活性和更高的性价比。大河云联创始人兼CEO庞俊英表示,“我们把网络服务平台划分成3个阶段:自助、API化、自定义。在之前的两年时间,我们验证了自助服务的可能性,并且稳定服务了超百家用户。今天与ZStack的联合发布,标志着API化的首个产品落地,用户可以通过ZStack云平台,调用大河的网络自助服务平台,并由此为出发点,与主流公有云平台无缝互联。”

大河云联创始人兼CEO 庞俊英

演示+互动 秒级开通构建云连接

2017年被业内称为混合云落地元年,根据Gartner的统计,多云场景、尤其是混合云场景将成为企业客户使用云平台的主要方式,这已经成为共识。2017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曾先后组织可信云·混合云解决方案评估、《混合云白皮书》、十大混合云标杆案例评选等,纷纷证明了用户市场对混合云的需求趋势。2018 年还将继续混合云全面爆发的需求态势,而云网一体必将成为混合云普及应用的重要前提。

面对这样强烈的市场需求,此次发布会还在现场特别进行了产品展示。ZStack混合云架构师邓明鉴和大河云联解决方案总监张永福,分别在现场操作和讲解了在集成大河云联网络自助服务平台之后,用户如何通过ZStack云计算产品建立和管理广域网链接,一键开通、秒级生效;以及大河云联的网络服务平台在智能调度、冗余保护、多云互联、一键连云等方面的功能,目前已经连通的云平台包括阿里云、AWS、腾讯云、UCloud、金山云、百度云和华为云。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围绕混合云和SD-WAN两个话题,北京邮电大学李昕教授深刻解说了SDN和SD-WAN技术给网络发展带来的变革,并且与ZStack创始人张鑫和大河云联合伙人王茜展开了一场云与网、混合云场景与SD-WAN等方面的观点碰撞,几位专家纷纷表示非常看好混合云趋势下云网融合将给整个行业发展创造的价值。大家一致认为,用户需要的是上云的门槛越低越好,而通过产品化的形式,才是混合云普及应用的关键前提,ZStack与大河云联基于开放、标准化的API接口调用,为无缝云网融合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实现基础。

此次发布会都是满满的干货,引得在场的媒体和业内大咖们频频举起手机。无缝混合云,自助云连接, ZStack携手大河云联的“混合云+SDN专线一体化”产品发布会至此先告一段落。这对于ZStack和大河云联来说,只是两家战略合作的一小步,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却是云网融合的一大步。而关于云和网的故事——下一步,将直指边缘计算“云+SD-WAN”规模应用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期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