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23年10月20日
10月19日晚,今年最高涨幅接近6倍,从AI概念延续到算力概念的大牛股鸿博股份(34.980, -0.52, -1.46%)火上浇油,又出大招。
公司公告,全资子公司英博数科与北京京能达成合作,后者委托英博数科进行“智算中心”建设规划、设备采购及部署调优服务,项目总体规模预计不低于2000PFLOPS 算力,分两期交付。其中项目一期1024PFLOPS算力,交易金额为10亿元,二期待定。
该公告一出,鸿博股份股吧沸腾,有投资者连夜“开始数板”。
不过需要注意到是,10亿的项目金额产生的营收能有多少尚不确定,另外鸿博股份也提到,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面临外部宏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所带来的风险,“将可能产生合同无法正常履行的风险”。
事实上,就在9月底,鸿博股份突然终止了筹划几个月的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该计划鸿博股份对公司和英博数科未来两年营收均给出了超高增速的考核目标,市场也一度沸腾,但没想到戛然而止。对于突然终止原因,鸿博股份仅轻描淡写给出了一句“受宏观环境变化、全球发展不确定性增多等多重因素影响”。
“智算中心”一期合同金额10亿
根据公告,鸿博股份全资子公司北京英博数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英博数科”)与北京京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京能”)就筹建智算中心事项达成合作。
近日经双方协商一致签署了《智算中心建设设备采购协议》、《智算中心建设设备采购协议补充协议》、《智算中心建设设备采购协议——补充协二》、《智算中心建设设备采购协议——补充协三》(以下统称“采购协议”),北京京能委托英博数科进行智算中心建设规划,设备采购及部署调优服务。
具体来看,双方共建“智算中心”一期由北京京能作为主要出资主体,由英博提供建设规划,通过英博数科的合规渠道进行设备采购,并由英博数科提供集群调优及售后服务。“智算中心”在交付后拟由双方共同运营,合作细节双方将另行签订协议。
合作规模方面,“智算中心”总体规模预计不低于2000PFLOPS算力,分两期交付:2023年10月31日前完成一期1024PFLOPS算力设备交付;二期建设需求为1024PFLOPS算力,是否启动、启动日期由双方根据项目需求进一步确定。一期交易总金额为99968.2万元。
合同还约定了质量标准与服务,即英博数科与原厂英伟达共同执行售后服务(NVPS),所提供的服务符合通用型人工智能(AGI)和多模态大模型研发所需,并达到英伟达Superpod推荐架构部署及服务标准。
公司称,随项目建成交付给北京京能,预计将对公司经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本次协议签订有助于深化双方在通用型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公司将根据本合同履约义务以及收入确认原则在相应的会计期间确认收入,具体会计处理以及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情况需以审计机构年度审计确认后的结果为准。
股吧沸腾,公司提示无法履约风险
上述公告一出,关注度本就比较高的鸿博股份股吧,直接沸腾了。公告出来两三个小时底下评论已达数百条之多,不少股民已经在暗暗“数板”。
鸿博股份在公告中称,北京京能是北京市国资委所属国际化、市场化清洁能源投资平台,公司认为其履约能力较强,履约风险较小。
但其同时也提醒,合同金额较大且履行期限较长,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法律、法规、政策、履约能力、技术、市场等方面不确定性或风险,同时还可能面临外部宏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所带来的风险等,将可能产生合同无法正常履行的风险。
事实上,鸿博股份刚刚有过一次突然终止重大事项情况,涉及的是股权激励。
2023年6月13日,公司抛出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对公司副总经理、英博数科总经理周韡韡等11人进行股权激励。在该股权激励计划中,鸿博股份对公司及子公司英博数科的营业收入均给出了极高的考核目标。
其中,2024年上市公司营收要求不低于5.97亿元,2025年不低于6.51亿元,英博数科同期营收分别不低于2.73亿元和3.27亿元。这样的营收目标跟当前营收相比显然算得上爆发式增长,要知道英博数科今年上半年营收仅200多万元。
7月5日,公司股东大会通过了上述股权激励计划,8月24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议案认为授予条件已经成就,确定以2023年8月28日为授予日。但仅过了不到一个月,9月27日鸿博股份突然终止了该股票激励计划,原因是“受宏观环境变化、全球发展不确定性增多等多重因素影响”。
原本主营印刷业务的鸿博股份,因子公司英博数科,得以赶上AI、算力等今年最强风口,成为今年关注度最高的股票之一。其最新市值为177亿,今年以来涨了433%。截至今年半年度末,公司有股东近13万,比年初增长近4倍。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23年10月19日
券商中国
伴随美国国债供给端的大量发行,债券市场流动性危机加剧,美债从3个月期到30年期收益率全线走高!
10月18日周三,美债再次遭遇大规模抛售,基准1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5%,10年期美债收益率收盘飙升11.8个基点至4.845%,创下2007年7月25日以来的最高收盘水平。在30年期美债市场上,收盘利率为 4.927%,仅次于10月6日4.973%的2007年以来收益率最高点。
9月14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刷新33万亿美元“新高”。随后一个月时间,新增债务规模就已经超过5900亿美元,可谓光速。而美联储缩表已逾1万亿美元,也在推波助澜。
美债卖不动 ,广义利率进一步攀升向9%
美国当地时间周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飙升13.7个基点至4.846%,为2007年7月25日以来的最高收盘水平。短端利率涨得更凶,2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上行14个基点至5.24%,刷新2006年以来的十七年最高。在长期利率方面, 30年期美债收盘利率为 4.927%,仅次于10月6日4.973%的 2007年以来收益率最高点。
利率不断上行背后,是市场对于美国政府债券需求下降的最新警告信号,当日从3个月期到30年期美债收益率全线走高。其中,3年期、5年期和7年期美债收益率均飙升15个基点。由于市场预计美联储将继续加息,美股三大指数均收跌。
在广义利率上,美国银行贷款利率又开始飞了,上周数据达到8.5%,进一步攀升向9%。而3年前同期利率仅为3.25%。根据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MBA)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6日当周,30年期定息抵押贷款的合约利率上升14个基点至7.67%,为连续第5周上升。而购房申请指数小幅上升,但仍接近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9月零售数据好于预期,再度释放经济强劲的信号,导致美联储鹰派预期卷土重来,该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零售销售额环比增长0.7%,不及前值修正值0.8%,但远超市场预期的0.3%,实现连续第6个月增长。在9月份CPI数据显示通胀顽固的情况下,消费需求的持续强劲,或引发市场对于通胀反弹的预期,可能促使美联储在年底前再次加息。
美债供给端“泛滥”,美联储减持超万亿
美债收益率大幅抬升,是美国大量发债后带来的债券流动性危机加剧,引发投资者抛售美债,也是美国国债规模的快速飙升而美联储却不断缩表不托底的结果。
在今年6月初美国债务上限和新的预算法案调整后,美债规模迎来了史诗级爆发,在历时8个月,在6月15日突破32万亿美元规模后,此后仅仅用时3个月,在9月14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经刷新33万亿美元“新高”。而从9月15日到10月15日,一个月时间,新增债务规模就已经超过5900亿美元,可谓光速。
此外,随着美国政府继续财政刺激的力度,美国财政部把期限最短的国库券发行规模提高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美国4周期、8周期、17周期国库券发行规模,均在创下有史以来最高。截至9月底,美国政府今年已发行15.73万亿美元国债,高于上年同期的12.53万亿美元。
随着美债供给端的“泛滥”打破了原有的供需平衡,更高的供应往往会压低价格,推高收益率,并进一步放大了市场对于美国中长期通胀中枢抬升的担忧,各期限美债收益率急速飙升,在美债大幅放量的6月初、9月末至10月初两段时间中,10年美债收益率分别上升了20bp、50bp。
美联储缩表,减少购债规模,也增加了美债标售流拍的风险。美联储在去年6月1日开始缩表,结束新冠疫情初期以来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截至10月12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总规模自去年4月峰值的8.955万亿美元,已下滑到7.952万亿美元,减少逾1万亿美元。其中,从资产端变化来看,持续减少的主要是国债资产。
IMF发出美国债务预警
美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危机,让市场担心一旦出现债务违约,将导致美国国债价格暴跌,进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IMF日前警告称,美国债务形势看起来越来越不稳定,随着利率居高不下,企业违约率上升;嘉信理财估计,美国违约和破产的峰值可能会在2024年第一季度左右到来,因为更高的借贷成本会让实力较弱的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面对外界质疑,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在周二表示,较高的利率可能会持续下去,同时坚称美国经济“处于一个良好的位置”。耶伦表示,美国债务利息占经济产出的98%,“仍然是可控的”。“高的利率可能会持续下去,尽管这一点尚不明确。我们的财政状况绝非无法解决。我们必须对此保持关注。”
国泰君安证券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周浩认为,“在目前的时点上,我们更倾向于强调美国经济可能面临的逆风,基于此也认为不必过度高看美债长端利率的上行空间。”周浩从供需角度分析认为,从存量美债到期结构看,第四季度到期美债占存量美债的比重接近20%,但是并非所有期限美债对市场都具有显著影响,在去掉对市场影响较低的久期在1年之下以及浮动票息的美债后,2023年第四季度到期美债(Notes及Bonds)占总存量比重仅为3.67%,美债到期续发的压力较为可控。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23年10月12日
就当投资者翘首期待更多利好时,国家队终于出手了,大手笔买入四大行!
10月11日晚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集体发布公告,宣布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汇金公司”)增持A股股份,增持股份市值接近4.8亿元。同时,中央汇金还将在未来6个月内以自身名义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四大行股份。
作为国家队的中坚力量,中央汇金的增持举动迅速引发金融市场关注,大家奔走相告:终于等来国家队“救市”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国家队”在A股的表现,寻找投资机遇。
关注【光大快评】,紧跟财经热点!
1、中央汇金再次出手,国家队提振市场信心
尽管中央汇金只是小试牛刀,购入的股份占整体比重较低,但市场已经躁动起来,大家看到了这背后蕴藏着“国家队的意志”。
问题来了,股市上的国家队到底是谁?官方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一般情况下我们将中央层面上设立的、可以投资股市的机构或资管计划,称之为“国家队”。
被大众熟知的国家队包括如下机构:中央汇金公司,中央汇金资管,中证金融公司,梧桐树投资,北京凤山投资和北京坤藤投资等。
中央汇金公司成立于2003年,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对国有商业银行等重点金融企业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特别国债购买中央汇金公司全部股权,并注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由此可知,中央汇金公司主要持有各类银行、券商、保险等公司股权。
此外,2015年中央汇金公司成立了中央汇金资管,主要对证金公司转让的股票进行专项管理,这在市场异常波动期间发挥了重要的维稳作用。
历史上,中央汇金公司多次在股市低迷时入场,充分发挥了“国家队”稳定市场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来复盘中央汇金公司的增持给股市带来的影响:
①2008年9月,沪指一度大跌超20%,9月18日中央汇金公司宣布在二级市场购入工商银行(4.840, 0.12, 2.54%)、中国银行(3.890, 0.12, 3.18%)、建设银行(6.510, 0.17, 2.68%)。同时,监管层还出台了股市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的重磅举措,国资委表示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股份,次日股市暴涨9.45%,公告发布后5个交易日暴涨21.2%,但随后20个交易日下跌1.07%。
②2011年10月,沪指面临下行压力,11日晚间上市公司透露中央汇金公司在二级市场购入工农中建四大行股票,次日市场便大涨3.04%。公告发布后5个交易日沪指上涨1.49%,20个交易日上涨6.61%。
③2013年6月,沪指在流动性的冲击下接连回落,中央汇金公司继续增持四大行,但是次日沪指微涨0.14%。公告发布之后5个交易日沪指下跌8.95%,20个交易日下跌4.49%。
④2015年7月,市场出现大幅回落,中央汇金公司申购蓝筹ETF,对于稳定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整体来看,中央汇金公司发挥了“平准基金”的作用,帮助A股在低迷的时候获得宝贵的流动性。
2、汇金持股规模超2万亿元,这些公司被增持
接下来,我们梳理一下中央汇金公司和中央汇金资管(以下简称“汇金”)持股状况。在详细介绍之前,我们要说明下文列举的市值数据仅为汇金持有上市公司的A股数据,并不包括H股等其他股本。
截至2023年上半年,汇金持有156家A股,总市值达到2.08万亿元。与一季度相比,总市值增长10.8%。
从行业来看,金融股成为汇金持仓重点,持有银行股市值1.82万亿元,持有非银金融股票市值1524.9亿元。此外,汇金持有食品饮料个股市值276亿元,持仓市值超50亿元的行业还包括建筑装饰、房地产、医药生物、家用电器等。
从个股层面来看,汇金持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3.670, 0.02, 0.55%)的市值均超4600亿元。持仓市值超100亿元的公司还包括:中信建投(24.790, 0.20, 0.81%)、新华保险(37.020, 1.20, 3.35%)、申万宏源(4.390, 0.08, 1.86%)、中国平安(48.430, 0.74, 1.55%)、贵州茅台(1786.000, 7.50, 0.42%)等。
汇金持仓市值超20亿元的公司共计17家,包括:五粮液(155.730, 2.03, 1.32%)、美的集团(55.280, 0.51, 0.93%)、中国人寿(37.860, 1.59, 4.38%)、中信证券(21.760, 0.25, 1.16%)、中国建筑(5.340, 0.10, 1.91%)、中国神华(30.700, -0.16, -0.52%)、建设银行、比亚迪(244.450, 5.86, 2.46%)、泸州老窖(209.980, -0.15, -0.07%)、浦发银行(7.140, 0.12, 1.71%)、恒瑞医药(44.950, -0.10, -0.22%)等。
一般情况下,汇金主要进行中长期投资,短期内调仓行为较少。汇金维持128家A股持仓不变,仅新进了格力电器(35.160, 0.09, 0.26%),持股占比约为0.47%。
汇金还增持了8家公司,包括:超声电子(9.350, 0.04, 0.43%)、长春高新(141.590, 0.28, 0.20%)、双汇发展(26.370, 0.03, 0.11%)、永安药业(10.250, 0.16, 1.59%)、宝钢股份(6.120, 0.09, 1.49%)、上海建工(2.760, 0.07, 2.60%)、中国平安、阳光照明(3.570, 0.04, 1.13%)。
汇金减持了19家公司,包括:海洋王(8.850, 0.17, 1.96%)、通宝能源(9.100, -0.03, -0.33%)、云南白药(53.900, 0.50, 0.94%)、华电国际(5.020, 0.04, 0.80%)、迪瑞医疗(24.080, -0.19, -0.78%)、大秦铁路(7.300, 0.10, 1.39%)、鲁泰A(6.620, 0.03, 0.46%)、中兴通讯(33.730, -0.19, -0.56%)、美的集团、鞍钢股份(2.690, 0.04, 1.51%)等。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