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9年2月15日
春节之前,尚德启智教育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德启智”)再次向联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资料,法国巴黎证券(亚洲)作为独家保荐人。在此之前,尚德启智曾在2018年8月向港交所递交过招股材料,但因材料失效,在完成材料更新后此次重新提交了上市申请。
聆讯资料显示,尚德启智主要为小学至高中学生提供综合教育课程及服务,截至2018年12月31日,尚德启智的在校学生总人数为8181人,教师共756名。
2003年成立实验学校,学费在上海同类型学校中最高
尚德启智教育集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01年的尚德投资,随后2003年尚德投资在上海创办了尚德实验学校,开始提供小学及初中的基础教育课程,自2005年开始提供高中教育课程。2008年尚德实验学校成为IB候选学校,并在2010年成为IB世界成员学校,提供融合课程。
除直接向学生提供课程外,2005年尚德启智开始运营培训中心,为学生提供课外兴趣课程。并委聘独立第三方向学生提供大量需要特定场地及/或设备的其它兴趣课程,例如高尔夫、网球、剑术及冰球运动。
2018年9月,公司开始运营尚德实验学校航头校区,并就设立新学校(包括济宁学校及马来西亚学校)订立了多份协议或向地方机关提交了申请。
目前,尚德启智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向学生收取的学费及寄宿费(针对在主校区的寄宿学生),公司要求学生分别在2月和8月底在各学年的新学期开始时预缴学费及住宿费(针对住校生),并在学校课程相关期间(通常第一学期五个月及第二学期四个月)按比例确认收入。自2017/2018学年起,尚德启智上调了尚德实验学校所有教育阶段(包括基础教育课程及融合课程)新生的学费。根据弗诺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尚德启智是“上海高端中小学教育供应商及上海第二大民办中小学教育集团”。
此外,聆讯资料显示尚德启智与上海同类型学校相比(不包括上海仅接受持外国护照学生的国际学校),公司的基础教育课程及融合课程的学费均为上海最高。
业绩增长,毛利率与纯利率逐年下滑
根据聆讯资料,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在近几年保持稳定增长,截止2018年末,尚德启智的总收入达5.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2%;净利润为943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了26.46%。
但从数据来看,公司的毛利率和纯利率却在不断下滑。截止2018年末尚德启智的毛利率为44.4%,较2016的毛利率49.5%相比下滑了5.1个百分点。纯利率也由2016年的20.2%下滑至2018年末的16.4%,下滑了3.8个百分点。
从尚德启智的收入构成来看,学费在收入中的占比最大,截止2018年末公司的学费收入达4.91亿元,占总收入的85%,年复合增长了也高达32.5%。
数据显示,学费收入在近三年呈增长态势,在收入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提升。其余两项寄宿费和培训课程费用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较小,其中寄宿费的占比在不断下降,而培训课程费用基本保持稳定。
从在校生人数来看,基础教育课程和融合课程的总人数均呈增长趋势,而基础课程里小学的在校人数占比较大。2018/2019学年,基础课程的小学在校人数为3972人,初中在校人数2140人,高中在校人数279人。
截止2018年末,尚德启智的总在校学生人数为8181人。其中,基础教育课程总在校生6391人,融合课程总在校生1790人。
政策及流动资金风险加剧
虽然尚德启智的收入和净利润在近几年不断增长,但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公司也面临着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根据2017年9月1日生效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的决定》“简称《决定》”,民办学校将不再分类为学校创办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或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取而代之的是,民办学校的学校创办人可选择该学校为营利性民办学校或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惟提供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必须为非营利性。
2017年12月27日,上海颁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及《上海市民办学校分类许可登记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均于2018年1月1日生效。根据《实施意见》,提供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仅可为非营利性单位。2016年11月7日前于上海成立及登记的民办学校(提供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除外)创办人可酌情选择将学校登记为营利性民办学校或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有关学校创办人须不迟于2018年12月31日就转换为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学校的决定提交书面申请,并不迟于2019年12月31日完成非营利性学校的转换,非高等教育机构则不迟于2020年12月31日完成营利性学校转换。
聆讯资料显示:考虑到《决定》、《实施意见》及《管理办法》,尚德实验学校仅可注册为非营利性单位,尚德实验学校及培训中心学校的创办人已选择向相关上海当局提交书面申请各自注册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单位。
另外,司法部于2018年8月10日发布司法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征集公众意见,并对2004年实施条例的部分条例作出若干重大变更。截止最后可行日期,尚德启智并无接获通知或遭受任何重大罚款或处罚。但随着监管环境的不断变化,如果未来集团运营民办学校的牌照被吊销、取消或不能获取牌照,那么公司的业务将受到极大的不利影响。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9年2月13日
随着全球市场风险不确定性加剧,黄金开始成为人们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的一种越来越有价值的对冲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末,中国的黄金储备5994万盎司,环比增加38万盎司,对应价值783.19亿美元。这是继2018年12月增加32万盎司后,连续第二个月增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不仅中国央行,近年来全球央行都在买黄金。
此外,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以下简称WGC)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各国央行购买的黄金数量已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新高。全球(尤其是美国)政府债务接近创纪录的增长,降低了其他被视为无风险资产的吸引力。在当前周期中,黄金回报率也被市场认为与股市类似,而供应下降使其对各国央行和投资者来说都是一种更有价值的资产。
俄罗斯是最大黄金买家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印度央行意外带头降息,多国央行纷纷下调通胀和经济增速预期,全球可能将迎来新一轮降息潮——随着人们对地缘政治和强美元的担忧,黄金已经越来越受到追捧。
彭博社援引WGC的一份报告称,2018年各国/地区政府的“金库”增加了651.5吨黄金,同比增加了74%,是自1971年(同年美国结束金本位制)有记录以来,净购买量第—高的年度总储备。其中,由于俄罗斯正在“去美元化”,是2018年全球最大的黄金买家,其次是土耳其和哈萨克斯坦。
WGC表示,匈牙利也在去年进行了大规模的黄金购买,理由是黄金缺乏交易对手的风险,以及作为对冲国际金融体系变化的一种手段。“各国央行选择大幅增加黄金储备,强化了黄金作为储备资产的重要性。”
资讯公司MetalFocus表示,预计2019年,各国央行将继续购买约600吨黄金。这将帮助各国央行在极不寻常的市场不确定性时期实现外汇资产多元化,同时也标志着人们对黄金升值越来越有信心。
WGC投资研究主管胡安·卡洛斯·阿蒂加斯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央行“甚至在10年前都不是净买家”。“随着外汇储备的扩大,他们正从单纯的美元敞口转向日益多样化的投资。”
研究公司伯恩斯坦表示,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黄金价格在近期出现反弹。其中包括地缘政治风险、对政府债务的担忧、黄金的供应问题,以及市场认为黄金比其他资产回报率更高的看法。此外,美国接近创纪录的政府债务水平也提振了他们购买黄金的理由,这使得其他潜在的无风险资产更成问题,并可能推高通胀。
伯恩斯坦指出,黄金及其与通胀相关的价值可能会出现需求增长,而供应将保持不变,从而提高其对各国央行和投资者的价值。“就像任何其他大宗商品一样,强劲需求和疲弱供应意味着价格上涨。”伯恩斯坦的分析师如是指出。
路透社的报道还称,多年来,各国央行对黄金的持有量一直在下降,但最近出现了明显增长。伯恩斯坦也补充称,除有关各国央行持有的黄金在增长外,黄金在珠宝上的使用也在增加。该研究机构指出,近年来,私人和公共持有的黄金已超过珠宝需求成为黄金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
多个国家释放降息信号
除上文分析的原因外,《每日经济新闻》还了解意到,在1月美联储官员接连释放超预期的鸽派言论后,其他一些国家的央行也接连跟着下调本国的经济增长预期甚至暗示降息。截至目前,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国央行、澳联储等均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印度央行更是意外降息。在全球主要央行的未来货币政策变得越来越让市场难以揣测的同时,一场超宽松的时期也仿佛越来越近。
1月23日,日本央行宣布维持目前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不变,并将2019财年通胀预期从去年10月预测的1.4%下调至0.9%。在同日发布的《经济和物价形势展望》报告中,日本央行将2018财年实际GDP增长率从此前预期的1.4%下调至0.9%;将2019财年和2020财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0.1和0.2个百分点至0.9%和1.0%。日本央行认为,日本经济仍然保持温和复苏势头,但受海外经济动向影响,下行风险较大。
1月28日,欧央行在最新发布的月度报告中指出,预计明年全球经济活动或放缓,但此后将保持平稳。预计欧元区经济将持续扩张,但下行风险升高,动能放缓的迹象正在出现。目前,欧元区仍需要重大的货币政策刺激。
2月7日,前美联储主席耶伦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波及美国,美联储接下来很有可能降息。
同日,印度央行意外降息,下调回购利率25个基点至6.25%,同时大幅下调了通胀预期,还将未来的货币政策立场从之前的“经过校准的紧缩”调整为中性。
有市场分析称,通胀放缓让政策制定者有空间支持政府刺激经济增长,印度政府在大选到来之际正在为经济增长做最后的努力。
同日,英国央行警告称,脱欧对英国经济造成的破坏已在加大。该行下调增长预测,并且预计投资也会大幅下滑。英国央行表示“不确定性加剧”,现在预测今年经济增长1.2%,低于三个月前预测的1.7%,下调幅度是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以来最大的。正如欧盟委员会此前大幅下调欧元区经济前景时所强调的一样,英国央行也指出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在减弱。
2月8日,澳联储行长菲利普·洛威在讲话出中人意料地暗示将降息。同日,澳联储发布的报告大幅下调当前财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在截至今年6月的一年中,澳联储预计澳大利亚经济将增长2.5%,远低于此前预期的3.25%。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9年2月12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11日公布,截至2019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879亿美元,较2018年12月末增长152亿美元。专家认为,1月外汇储备增长主要是受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估值因素影响,未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具有企稳基础,有望在波动中保持总体稳定。
估值因素推升外储规模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表示,2019年1月,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全球金融市场上,主要非美元货币相对美元汇率上升,金融资产价格有所上涨。受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估值因素影响,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认为,1月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汇兑和估值因素。1月美元指数(97.1921, 0.1243, 0.13%)继续下行,美元对日元、欧元(1.1258, -0.0017, -0.15%)等主要非美货币总体贬值,这导致外储中这些非美货币资产兑换成美元的价值有所上升。而且,1月各主要国家债券收益率继续下行,债券价格上升,资产价格重估也有利于外汇储备增长。此外,1月人民币(6.7821, -0.0102, -0.15%)对美元继续明显升值,这也有利于外汇储备的稳定。
“银行结售汇对外汇储备的支撑作用增强。”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1月结售汇数据尚未发布,但从去年12月数据及趋势看,银行结售汇逆差较前一月收窄108.1亿美元至70.87亿美元。从远期来看,去年12月银行代客远期净结汇顺差创下2014年3月以来的新高,说明远期人民币具有升值预期,对外汇储备的支撑作用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对外贸易仍然具有不确定性。温彬表示,从领先指标看,1月新出口订单PMI、进口PMI虽较前月有所回升,但都位于荣枯线以下,仍为2016年以来的较低水平。预计1月进出口数据难有回升,对外贸易不确定性较大,对外汇储备规模的企稳回升具有一定负面影响。
外储规模稳定有坚实基础
王春英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放缓压力,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但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国际收支呈现自主平衡格局,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
“总体来看,1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中有升态势,近三个月分别增加85.99亿、110.15亿和152.12亿美元。”温彬表示,外汇市场供求保持总体稳定,跨境资金流动基本平衡,对外汇储备规模的保持平稳形成支撑。未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具有企稳基础,但也需关注估值变动带来的影响。
展望未来,鄂永健认为,尽管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依然不减,美联储很可能暂缓加息,但欧元区经济前景暗淡、英国存在脱欧风险以及日本央行维持宽松货币政策,都限制了美元指数下行空间。
王春英认为,虽然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复杂严峻,但我国经济将延续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全方位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外汇市场运行机制日臻完善,有条件保持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和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在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望在波动中保持总体稳定。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