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23年11月08日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11月8日在2023金融街(4.140, 0.02, 0.49%)论坛年会上做主题演讲时表示:“注册制改革绝不是放松监管,而是要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易会满称,事实证明,改革落地后监管更加严格了,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透明度的提升。这种提升来自于审核注册全过程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来自于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的监管,促使企业充分披露信息、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来自于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全面加强特别是法治水平进一步提升。
他表示,证监会将坚持注册制基本架构不动摇,并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动态评估优化定价、减持、再融资等制度安排。同时,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各项配套政策落地,加快培育境内“聪明资金”,推动行业机构强筋壮骨,切实提升专业投资能力和市场引领力,走好自己的路。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23年11月07日
内地与香港市场ETF互联互通持续扩容。11月6日,华夏基金(香港)宣布,旗下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产品正式被纳入ETF互联互通-港股通ETF。这意味着,港股通ETF名单扩容至8只。
多位受访人士对记者表示,互联互通是境内外资金双向投资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加强了两地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对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港股通ETF名单的扩容,为内地投资者投资境外资本市场提供了便利性。
港股通ETF扩容
交易便利性进一步提升
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被纳入ETF互联互通-港股通ETF,并于11月6日正式生效。据悉,这是华夏基金(香港)旗下首只被纳入互联互通-港股通的ETF。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港股通是连接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交易渠道,允许投资者在两个资本市场之间投资。港股通包括沪港通和深港通,分别连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
他进一步表示,互联互通机制拓宽了境内外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一方面为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参与国内证券市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内地投资者投资境外资本市场提供了便利性。
据沪深交易所最新名单显示,目前共有8只香港地区上市的ETF被纳入互联互通-港股通ETF标的范围,其中有5只ETF为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产品,发行商分别为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贝莱德资产管理北亚有限公司、恒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未来资产全球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记者翻阅港交所数据了解到,截至2023年11月3日,南方恒生科技指数ETF、安硕恒生科技ETF、GX恒生科技ETF、恒生科技指数ETF、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5只ETF最新规模分别达到278.3亿港元、102.5亿港元、32.8亿港元、22.5亿港元、17.0亿港元。
华夏基金(香港)表示,恒生科技指数是香港市场最具代表性的指数之一,指数由30家最大的香港上市科技企业组成,涵盖中国各细分领域最具代表性的龙头科技公司。在当前市场情况下,该基金纳入内地与香港市场ETF互联互通,有助于投资者参与中国新经济成长机遇,长期配置中国科技行业龙头资产。
截至11月5日,恒生科技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小米集团-W、腾讯控股、阿里巴巴-SW、理想汽车-W、美团-W、快手-W、京东集团-SW、网易-S、中芯国际(56.650, -0.65, -1.13%)、小鹏汽车-W,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9.86%。
计价方式、交易费用等
具有差异性
实际上,我国内地公募基金市场已有不少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产品。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全市场至少有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天弘基金、汇添富基金等旗下10只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另有广发基金、华安基金、博时基金等旗下9只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是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产品。
“上述内地已发行的跟踪恒生科技指数ETF是面向境内投资者。而被纳入ETF互联互通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则是华夏基金全资子公司华夏基金(香港)发行的产品,此前面向境外投资者,此次被纳入港股通后,投资者在投资恒生科技指数ETF产品中多了一个选择。”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人士向记者补充道。
与内地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产品相比,借道港股通购买境外恒生科技指数ETF主要在计价方式、交易费用、跟踪能力等方面有不同。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表示:“港股通购买的ETF通常以港元计价,而内地的ETF则以人民币计价。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都是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产品,但由于不同的管理机构和投资策略,其跟踪能力可能存在差异,具体跟踪能力还需要根据各产品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港股通购买境外ETF可能会增加一些额外的费用,主要与货币兑换和汇率波动有关。通过港股通购买的境外ETF通常以港币计价,这意味着借道港股通购买的ETF可能会受到港币汇率波动的影响。通过港股通购买境外ETF也会涉及额外的交易成本,包括外汇兑换费和港股通的相关费用。”陈雳进一步补充说。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23年11月03日
近日,许多攀上了华为概念的公司,不论成色几何都可获得鸡犬升天的机会。有公司怒刷14连板,有公司蹭上一点算力概念,便连拉了9个涨停。随着炒作逐渐风停,它们也原形毕现。
14个涨停板,割了谁?
10月以来,许多A股上市公司只要能傍上华为概念,或蹭上一点“绯闻”,股价就会像开动了印钞机,迎来连番上扬。
但再大的风也总有停下的一天,那些曾经被昂扬地吹上风口的“猪”们,已纷纷掉了下来。
11月1日,曾经领涨“华为概念”、怒刷了14个涨停板的圣龙股份,开盘即直线封死跌停。在成交栏里,积压了10万手卖单难以出货。
11月2日,圣龙股份再度低开,最终以下跌7.80%收盘。
此前,被封为华为概念“妖股”的圣龙股份,从最低10.80元开始发动,截至10月25日收盘,连续涨停14天,最高涨至45.84元/股,区间涨幅达到了4倍多。
在这段“狂飙”的日子里,圣龙股份连发了11份“股票交易异常波动风险提示”、6份控股股东实控人回函,并发布了4份投资者交流会情况,核心都指向一个:公司涨幅已偏离基本面,与华为的合作有限,炒作需谨慎。
在投资者会上,圣龙股份表示:公司主要为赛力斯提供油泵产品,合作方式未发生变化。2022 年度和2023年半年度,公司提供配套油泵产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15.1万元和1022.88万元,只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29%和1.50%,占比较小。
但这些声音都被“亢奋”的市场选择性忽略。
进入到炒作后期,不少关注证券市场的媒体发现:关于圣龙股份的交易已从游资主导,开始向“无畏”的散户蔓延,接下来散户遭遇击鼓传花的噩梦将不可避免。
10月26日,为了进一步遏制炒作态势,圣龙股份提前披露了2023年三季报。
数据显示,圣龙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0.51亿元,同比减少3.16%;归母净利润仅为3531.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53.21%。扣非净利为亏损490.94万元,同比减少108.32%。
在三季报中圣龙股份特别说明: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传统燃油车辆,新能源汽车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较小。
不过在这份明显不尽如人意的三季报披露当日,圣龙股份的股价仍“顽强”地以一字板涨停开盘。直到中午前后,股价才开始跳水,截至收盘,大跌了-7.03%,当日震荡区间达到17%。
接下来几个交易日,圣龙股份“炒作”意味依然不减,在继续下跌了-4.08%后,又连续上涨了3.26%和5.84%,给不少散户形成了股价已走稳的“错觉”。
直到11月1日,伴随着一字板跌停,围绕着圣龙股份的这场炒作闹剧才终得以画上句号。
2亿的订单,市值涨了200亿
如果从财报透视,圣龙股份的基本面可以说一目了然。但市场对其热情不减,很大原因在于:市场被华为表现打开的想象力,急需一些炒作标的来兑现。
国庆长假期间,由于华为手机以及问界汽车带起的销售热度,华为概念也随之成为二级市场上最受人青睐的板块。围绕着华为汽车、华为手机的上下游产业链,被其“沾边”带飞的股票多达几百只。
其中,不乏“货真价实”的华为概念股,它们也可以说真正等来了春风。
从9月开始,问界汽车的核心供应商赛力斯股价连番上涨。从最低的31.76元涨至最高88.80元,整体表现强势而稳定。
9月28日,据供应链人士消息透露:在Mate 60系列,欧菲光摄像头模组全部参与了供应,并占绝大部分份额,包括后置摄像头、前置摄像头、指纹模组,单台价值在500-600元。
此信息曝光后,曾因被“果链”抛弃而重挫了三年的欧菲光,连续6个交易日收获涨停。与今年8月发布2023年半年报前后相比,股价实现了翻倍。
不过赛力斯、欧菲光们的数量和体量,并不足以承载整个市场炒作华为概念的热情。同时,也有更多公司希望能傍上华为这棵大树,带动股价鸡犬升天。
8月29日,伴随着华为Mate 60系列的发布,其搭载的全球首个“卫星通话”功能受到市场关注。这也让华力创通这家不为人知的“卫星通信概念”企业迅速走红。
从华为发布Mate 60 当天开始,华力创通开启了上涨之路。从8月29日的9.8元,一路攀升至最高点的36.83元,股价上涨了三倍有余。
尤其是在9月5日,华力创通主动披露了一份《采购主协议》,表示在连续十二个月内收到某客户的采购订单总金额2.1亿元,超过公司2022年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50%。市场猜测,该客户即为华为。由于供货产品显示为“芯片类”,这也被认为是卫星通信基带芯片。
协议披露后,华力创通股价在3天内合计大涨了62%。无人在意华力创通的公司规模与近年来的营收表现,实际上并不完美。
一名半导体行业人士对‘市界’表示:华力创通的卫星通信技术虽然存在一定的资质准入门槛。但具体到制造环节,这类芯片对制程先进性的要求不算很高。
在营收和盈利层面,华力创通也表现平平。自2018年起,公司便出现了亏损。2022年,华力创通营业收入仅为3.85亿元,同比下跌40%。
10月12日前后,华力创通进入到了震荡周期,当日便下挫了8.64%。10月16日,该股又大跌了11.1%;10月19日、20日又分别下跌了10.59%和8.23%。在七个交易日内,华力创通下跌幅度接近40%。
或为挽回颓势,10月21日,华力创通公布了三季报。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18亿元,同比增长40.06%,净利润664.5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3.16%。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145.7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890万元,同比增长190.77%。
季报公布后的两个交易日内,华力创通又分别上涨了4.67%和20%,走势大落大起。
另据市场传闻称,华力创通为华为Mate60系列供货的卫星基带芯片单颗价格为7美元(约51.22元)。以此价格计算,若今年内华为Mate60 Pro的销量能达到600万台,将为华力创通带来超过3亿元收入——虽然从最低点已经最高上涨了3倍多的股价,或许已经将此利好提前兑现。
多媒体也来蹭算力
不过,比起华力创通这类尚在华为供应商名单内,只是体量较小的公司。在此轮华为概念炒作中,还有更多“硬蹭”概念,以求飞升的乱象出现。
从10月13日开始,一家名为真视通的上市公司开始了突进之路,它一路连拉9个涨停板,在十几天内便实现了股价翻倍。从国庆前的最低位算起,股价更是翻了三倍有余。
而它的炒作起源,便是在9月10日晚间,由官方发布的一项所谓“重大合同公告”。
该公告表示:真视通与四川铭禹物理签署了一项GPU采购合同,合同金额超2.9亿元。同时公司在互动平台主动披露:购买的GPU是英伟达H800芯片的服务器,1000张H800芯片算力约在2000p左右,本次采购基本是为算力租赁准备的。
9月12日,真视通又继续在互动平台透露:华为公司昇腾计算业务总裁等8人莅临真视通参观、会谈,交流了华为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新进展,双方均看好智能算力领域未来的发展空间,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
这次参观,如今看来可谓价值连城。不过彼时,市场对真视通的这番操作无人问津。
毕竟据官方资料显示,从2015年上市后,真视通的主营业务一直是为能源、金融、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大中型客户,提供会议、交流等多媒体解决方案——与算力基本扯不上一点关系。
2022年,据财报显示,真视通多媒体信息系统业务收入4.61亿,占公司总收入的71.25%。
此外,据2023年半年报显示,真视通账上现金仅有1.91亿元。公司又将如何有实力支撑2.9亿元的英伟达采购合同?随后,9月11日-15日期间,真视通在5个交易日内下跌了超过30%。
时间拨至国庆后,伴随着华为概念的火爆,真视通突然被看作同时搭上了华为、芯片、算力的三重利好概念,股价也开始了“荒诞”的飞升之旅。
不过,最疯狂的炒作玩家,从来是不关注基本面的。
最近两个月内,曾有“彩电大王”称号的四川长虹,也从8月低点的3.77元/股,涨至了10月高点的7.26元/股,市值一度增加161亿元。
据最新的三季报显示:四川长虹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00.6亿元,同比增加4.39%,不及上半年6.13%的涨幅。归母净利润虽大涨111.69%,只有4.79亿元。但它能连续上涨,一种说法便是搭上了为华为提供算力支持的华鲲振宇,虽然四川长虹对其间接持股比例仅为2.42%。
如今,随着“华为概念”炒作逐渐出现冷却的迹象——Choice数据显示:东方财富“华为汽车”指数在10月20日当周跌幅达到了3.15%——上述的“妖股”们也纷纷开始被打回原形。
从10月27日开始,真视通连续4个交易日分别下跌了9.99%、8.99%、6.88%、6.57%,距最高点已跌去了超过40%。
但与过往A股留下的无数炒作残局相似,剩下的一地鸡毛和被割的韭菜们,从来无人收拾。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