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23年12月27日
12月26日,国内六家证券、期货交易所明确,2024年2月9日(除夕)将休市。
具体而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广州期货交易所均表示,根据中国证监会有关通知精神,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如下:
(一)元旦:2023年12月30日(星期六)至2024年1月1日(星期一)休市,1月2日(星期二)起照常开市。
(二)春节:2月9日(星期五)至2月17日(星期六)休市,2月19日(星期一)起照常开市。另外,2月4日(星期日)、2月18日(星期日)为周末休市。
(三)清明节:4月4日(星期四)至4月6日(星期六)休市,4月8日(星期一)起照常开市。另外,4月7日(星期日)为周末休市。
(四)劳动节:5月1日(星期三)至5月5日(星期日)休市,5月6日(星期一)起照常开市。另外,4月28日(星期日)、5月11日(星期六)为周末休市。
(五)端午节:6月10日(星期一)休市,6月11日(星期二)起照常开市。
(六)中秋节:9月15日(星期日)至9月17日(星期二)休市,9月18日(星期三)起照常开市。另外,9月14日(星期六)为周末休市。
(七)国庆节:10月1日(星期二)至10月7日(星期一)休市,10月8日(星期二)起照常开市。另外,9月29日(星期日)、10月12日(星期六)为周末休市。
清算交收方面,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结算”)发布了关于2024年部分节假日休市期间证券资金清算交收安排的通知。其中,关于春节休市10天(含双休日,2024年2月9日至2月18日)的安排,中国结算表示:
1、2024年2月7日、2月8日为新增港股通交易日。
2、2024年2月8日发生的证券交易和当日到期的债券通用质押式回购,资金清算日为2024年2月8日,资金交收日为2024年2月19日。
3、2024年2月19日发生的证券交易和2024年2月9日至2月19日到期的债券通用质押式回购,资金清算日为2024年2月19日,资金交收日为2024年2月20日。
4、2024年2月6日、7日、8日发生的沪市B股交易,资金交收日为2024年2月20日、21日、22日。2024年2月6日、7日、8日发生的深市B股和退市B股交易,资金交收日依次为2024年2月19日、20日、21日。
对于2024年的休市安排,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本次安排旨在顺应市场呼声,更贴近交易者的投资行为。
据悉,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证监会组织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中国结算等做了专门研究,制定了2024年全年的休市安排,特别是明确了除夕当日休市。
上述负责人表示,2024年的放假安排相对特殊。经综合评估,明年春节期间休市的具体安排是2月9日(周五)-2月18日(周日)休市,2月19日(周一)正常开市。2月9日,股票、债券、期货等市场同步休市。
谈及上述考虑安排,上述负责人表示,一是符合鼓励除夕放假的政策导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鼓励各单位结合带薪年休假等制度落实,安排职工在除夕休息。
二是贴近投资者的交易习惯。投资者对于除夕不开市已经形成习惯,从过去多年的实际情况来看,2012年到2023年的12次春节假期中,除夕出现在周一至周五,共有8次,其中7次放假,仅有2014年的除夕没有休市。从市场运行数据来看,除夕当天投资者的交投意愿一般不高,2014年的除夕,沪深两市的成交金额、参与交易的账户数量都比之前明显下降,投资者习惯在除夕日休市。
三是顺应市场呼声。从前期调研摸排来看,市场各方面总体都倾向于休市,尤其个人投资者普遍希望能够休市和家人在除夕团聚。同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也需要在休市后完成数据处理、清算、交收、系统维护等日常操作,行业机构也普遍希望可以除夕休市。
后续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需要在技术系统中相应调整交易日历,证监会也将组织交易所做好相关的业务和技术衔接,确保机构市场运行安全稳定。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23年12月21日
遭华为坚决反对、诺基亚单方面终止,历时8个月,东方材料(25.440, -0.26, -1.01%)(603110.SH)高达21亿的“蛇吞象”式收购正式宣布告吹。
12月19日晚间,东方材料发布公告,宣布终止收购TD TECH HOLDING LIMITED(即“鼎桥通信”)51%股权,同意公司与诺基亚就收购鼎桥通信51%股权事宜达成和解、终止本次交易。
为何终止交易?这主要是由于鼎桥通信剩余49%股权持有方华为坚定拒绝与东方材料合营鼎桥通信,态度堪称“嫌弃”。4月,东方材料刚刚抛出21亿的收购方案,华为便立刻发布声明称,“我司(华为)没有任何意愿及可能与新东方新材料(东方材料)合资运营TD TECH。”还称“正在评估相关情况,有权采取后续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行使优先购买权、全部出售股份退出、终止对TD TECH及其下属企业的有关技术授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东方材料原是一家从事软包装用油墨、复合用聚氨酯胶粘剂以及PCB电子油墨等产品的生产销售的公司,2020年易主许广彬。近年来,公司主业不振,业绩持续下滑,且财务颇显紧张。截至2023年9月末,东方材料账面资金仅为2.61亿元,公司总资产8.15亿元。
为缓解资金压力,许广彬进行股权质押。截至11月29日,许广彬累计质押3248.25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53.99%。
21亿收购案正式告吹
惨遭华为“嫌弃”,东方材料并没有成功搭上华为概念的快车。
今年4月9日,东方材料曾经抛出一份定增预案,称拟以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方式,募集不超过20亿元资金,再加上部分自有资金,合计21.21亿元全部用于从诺基亚手中收购鼎桥通信51%股权,后者对应估值约41.58亿元。
据了解,鼎桥通信是一家主要从事与无线通信、 终端产品、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销售及相关服务的公司,由诺基亚与华为共同投资运营,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1%、49%。
彼时,东方材料特别强调,收购完成后,预计上市公司将新增与华为之间的关联交易。
然而,此次交易遭到华为的强烈反对,甚至在深夜发布声明,直言“我司(华为)没有任何意愿及可能与新东方新材料(东方材料)合资运营TD TECH”。还称“正在评估相关情况,有权采取后续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行使优先购买权、全部出售股份退出、终止对TD TECH及其下属企业的有关技术授权”。
鼎桥通信对华为依赖颇深。除华为持有49%的股权外,与华为在无线产品、终端产品、物联网产品等各个业务板块达成了一定的合作关系。其中,公司部分产品基于华为授权,在华为的底层技术或已有产品基础上进行开发和优化。
如此背景下,9月5日,诺基亚向东方材料单方面提出终止鼎桥通信相关《股权转让协议》。彼时,东方材料还表示“将积极推动终止本次交易的后续事项”,且会“视情况进一步采取法律措施,维护公司及公司股东的合法权益”。
显然,最终结果可以看出,东方材料并未如愿,根据本次公告,交易双方“确认本次交易终止,且双方均撤回、放弃及免除因本次交易事项而对另一方的所有索赔、权利、要求。”
虽然搭上华为概念失败,但东方材料的两名股东却在这几个月内,套现了约2亿元。
10月20日的最新公告显示,东方材料的第三大股东成都交子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在39.61元/股至46.07元/股区间内,成功减持0.37%股份,套现3123.36万元。
此外,自然人樊家驹及一致行动人朱君斐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两种途径,在24.27元/股至28.69元/股区间内,清仓式减持2.02%股份,套现1.0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樊家驹曾是东方材料的实控人。
12月20日,东方材料报收25.7元/股,日跌幅2.43%,与4月初相比,跌幅约4成。
主业不振急于谋突破
事实上,东方材料原是一家从事软包装用油墨、复合用聚氨酯胶粘剂以及PCB电子油墨等产品的生产销售的公司。
2020年底,东方材料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樊家驹将所持公司29.9%股权转让给了许广彬,公司就此易主,由于许广彬亦是华云数据的实际控制人,因此,当时市场推测,许广彬或想借壳助推华云数据上市,但自入主以来,许广彬并没有相关动作。
而自许广彬入主以来,东方材料业绩也一再下滑。2023年,许广彬主推了此次跨界重组事宜,可惜宣告折戟。
2023年前三季度,东方材料分别实现营收、净利润、扣非净利润2.94亿元、1494万元、1170万元,同比分别变动3.56%、-2.56%、92.78%。
与此同时,东方材料还计划进军超算领域。8月,东方材料出资1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东方超算。东方材料称,公司本次对外投资在保障主营业务稳健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公司主营业务向多元化、科技化的战略转型升级。
9月26日,东方超算在京发布“东方超算-银河”全国一体化超级算力调度平台,并基于东方超算-银河、联合全国首批13家数据中心成功打造“全国一体化超级算力集群”。
不断的跨界投资之下,东方材料似乎有一定的资金压力。截至2023年9月末,东方材料账面资金仅为2.61亿元,公司总资产8.15亿元。
为缓解资金压力,许广彬还在进行质押。11月29日晚间,东方材料发布公告,实控人许广彬再度质押270万股,截至公告披露日,许广彬累计质押3248.25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53.99%,占公司总股份比例16.14%。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23年12月14日
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你追我赶”的格局日渐打破。
12月12日晚间,广发证券(14.270, 0.05, 0.35%)公告,基于对广发证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股东吉林敖东(15.850, 0.07, 0.44%)在12月12日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增持了广发证券内资股(A股)股份47.09万股。同时,过去1年时间,吉林敖东通过深交所港股通交易系统累计增持广发证券外资股(H股)股份3170.54万股。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经过此次增持后吉林敖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广发证券总股本达到20%,这与此前被誉为“广发三宝”的另外两家股东辽宁成大(12.430, 0.05, 0.40%)和中山公用(7.470, 0.05, 0.67%)持股差距进一步拉开距离,其他两家分别持股17.94%和10.34%。
今年以来,除了广发证券大股东增持,其他券商包括中信建投(24.410, 0.10, 0.41%)证券、海通证券(9.550, -0.01, -0.10%)、国金证券(9.610, 0.06, 0.63%)、西部证券(6.680, 0.05, 0.75%)等均有披露股东增持或回购股份的进展以及计划。
截至12月13日,广发证券A股报收14.22元/股,A+H股总市值985亿元。
吉林敖东增持,巩固大股东地位
在行业内,广发证券股权一直相对分散,长期处于无控股股东和实控人状态。在最新的2023年半年报中,公司披露的信息仍是“公司没有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关于广发证券股东,市场上有着“广发三宝”的戏称,吉林敖东、辽宁成大、中山公用三家上市公司为广发证券的前三大股东,这三家上市公司靠着广发证券的投资收益充实利润表。
具体而言,广发证券第一大股东吉林敖东为民营控股;第二大股东辽宁成大虽是辽宁省国资掌控,但实际持股占比不高,且辽宁成大第一大股东为广东省民营企业组成的粤民投旗下的韶关高腾;广发证券第三大股东为中山市国资旗下的中山公用。
广发证券三季报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吉林敖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辽宁成大及其一致行动人、中山公用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A股和H股占广发证券总股本的比例分别为19.72%、17.94%、10.34%。
12月12日,广发证券再次公告透露,吉林敖东通过进一步增持稳固了自身地位。吉林敖东分别于2023年12月12日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增持广发证券内资股(A股)股份470900股;自2022年12月20日至2023年12月11日,通过深交所港股通交易系统累计增持广发证券外资股(H股)股份31705400股。截至12月12日,吉林敖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广发证券总股本的20%。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22年一季度末,吉林敖东及一致行动人、辽宁成大及一致行动人和中山公用及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为18.06%、17.94%和10.34%,即吉林敖东和辽宁成大一年多前持股比例仅差0.12个百分点,在经过吉林敖东一年多的增持后,两者持股比例差已达到2.06个百分点,差距进一步拉大。
吉林敖东表示,基于对广发证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因此,吉林敖东进一步增持了广发证券的持股数量和比例,并表示,在未来十二个月内,计划以自有资金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增持广发证券A股股份以及或通过深交所港股通交易系统增持广发证券H股股份合计不低于100万股。
多家券商回购股份或被股东增持
在广发证券大股东吉林敖东增持之前,已有多家券商股东发布增持或直接回购股份相关计划,其中,海通证券、东方证券(8.630, 0.02, 0.23%)、东方财富(14.230, 0.05, 0.35%)等公司回购金额合计已经超过10亿元。
11月23日,中信建投公告,收到公司第一大股东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金控集团)《关于北京金控集团增持中信建投证券H股股份实施完成的通知》,今年5月 18日至11月20日,合计增持比例约1.2%。此次变动后,北京金控集团持有公司股份比例增加至35.81%。
12月5日,海通证券披露该公司回购进展,9月4日至11月30日,海通证券实际回购了A股4150.74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0.32%,使用资金总额4.14亿元。
12月4日,国金证券从今年8月29日以来截至11月30日,已累计回购股份173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4662%,支付金额1.6亿元。
12月2日,国投资本(6.960, 0.05, 0.72%)披露,今年10月以来至11月30日,合计回购了2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4%,已累计支付总金额1807.8万元。
12月1日,东方财富披露,截至2023年11月30日,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数量约324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已使用资金总额为4.96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11月17日,东方证券披露,今年11月以来至11月16日,东方证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A股股份298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3511%,已支付总金额为2.68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11月3日,西部证券公告,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6个月内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增持价格上限不高于8.26元/股。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