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2月15日电 近日,多家机构提交的最新持仓13F文件显示,2023年四季度,阿里巴巴成为加拿大最大的养老基金新买入标的,电影《大空头》原型旗下对冲基金、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Appaloosa对冲基金均大幅增持阿里巴巴股票。

  彭博对加拿大年金计划投资委员会(Canada Pension Plan Investment Board,简称CPPIB) 13F申报文件的分析显示,在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这家加拿大最大养老基金新买入阿里巴巴,阿里为其四季度规模最大的新买入标的,持仓达到360万股,市值2.79亿美元。

  电影《大空头》原型Michael Burry旗下对冲基金Scion Asset Management LLC四季度增持阿里巴巴2.5万股,总持仓7.5万股。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在Scion所披露的持仓中,按持仓市值计算,阿里巴巴为其最大持仓,占其资产的6.1%。

  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2023年四季度增加了87.5%的阿里巴巴股票持仓,持仓价值约为581万美元。

  有“抄底王”之称的对冲基金Appaloosa将阿里巴巴持仓增加了20%,在截至2023年12月季度增加了435万股阿里巴巴股份。

  周三(2月14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阿里巴巴股价上涨2.5%,表现强于美股大盘。

  2月7日,阿里巴巴发布财年三季度(自然年四季度)业绩,收入稳健增长,核心业务战略聚焦,结构性调整收获初步成效,并表示将针对核心业务积极投入,重燃增长动力。高盛、Baird等多家投行看好阿里以投入促增长的进取姿态和同时加大股东回报的实际行动,纷纷予以阿里“跑赢行业”或“买入”评级。

  Jefferies也关注阿里巴巴“加大投资,重振增长”的策略,并强调阿里扩大股份回购规模体现了公司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高盛指出,继续认为阿里巴巴的估值具有吸引力,目前的市值仅反映了淘宝天猫的价值,却未将中国排名第一的公共云和国际业务纳入价格考量。投行Baird也还强调,阿里巴巴的电商和云业务极具价值。(中新经纬APP)

  北京商报讯(记者 丁宁)2月6日,证监会官网发布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两融”融券业务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显示,经研究决定,证监会对融券业务提出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措施。

  具体来看,一是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以现转融券余额为上限,依法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二是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严禁向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的投资者提供融券;三是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我会将依法打击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融券业务平稳运行。

 

  证监会表示,近期,证监会结合市场情况对融券业务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监管的举措。相关制度实施以来,融券余额已下降24%,目前已降至637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0.1%。

  1月30日,A股市场缩量下跌,超5000家公司收绿,前几天强势的央企板块热门股亦开始补跌。神秘资金再度出手,沪深300ETF基金盘中出现异动,3只规模靠前的沪深300ETF成交额超110亿元。此外,外资尾盘半小时亦有50亿进场抄底。

  截至1月30日收盘,上证指数跌1.83%报收于2830.53点;深成指跌2.40%报收于8375.98点;创业板指跌2.47%报收于1583.77点。

  1月30日,万得全A大幅下跌2.34%,成交额为671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大幅萎缩。从市场走势来看,当日低开低走大幅下跌,再度逼近上周低点。本周市场连续两日大跌,已经抹平上周三连阳的全部涨幅,临近春节长假,成交量萎缩属于历史常态,本周或将继续考验前期底部支撑。

  从个股具体表现来看,上涨公司数300多家,涨停公司数23家,下跌公司数5000多家,跌停公司数70家,市场呈现普跌态势,人气大幅回落。

  1月30日,A股大幅下跌,前几天表现强势的中字头央企表现继续分化,从近5日涨幅排名靠前的个股表现来看,中国海诚(12.760, -1.42, -10.01%)、中视传媒(26.320, 2.39, 9.99%)、长江投资(9.760, -1.08, -9.96%)、华建集团(7.140, 0.65, 10.02%)等央国企继续涨停,中华企业(3.750, -0.42, -10.07%)、上海凤凰(11.100, -1.23, -9.98%)(维权)、浦东金桥(13.000, -0.35, -2.62%)、中成股份(13.250, 0.55, 4.33%)、畅联股份(11.070, -1.23, -10.00%)、华控赛格(4.910, -0.54, -9.91%)(维权)等出现跌停。

  据新华社,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将对中央企业全面实施“一企一策”考核,即统筹共性量化指标与个体企业差异性,根据企业功能定位、行业特点、承担重大任务等情况,增加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针对性考核指标,“一企一策”签订个性化经营业绩责任书,引导企业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招商证券(13.370, -0.06, -0.45%)认为,今年央国企价值重塑将加速推进,市值管理可能会从提升央国企价值创造能力、围绕战新产业(69.090, -0.76, -1.09%)调整国有资本结构、提升增持回购频率及增加分红力度三方面展开,夯实“中特估”的内在基础。

  // 神秘资金再度托底 //

  1月30日,多只沪深300ETF盘中再度放量,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当日成交额分别达61.86亿元、32.18亿元、24.04亿元,合计成交额超110亿元。

  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为例,在早盘及午后出现杀跌时,均有资金进场买入,但由于市场抛压较大,最终收盘下跌1.70%。

  从1月30日行业资金流向来看,主力资金净流出200多亿元,多数行业净流出。其中,信息技术板块净流出额超70亿元,位居首位;工业、可选消费、材料、金融等板块净流出额亦较高。公用事业板块微幅净流入。

 

  1月30日,北上资金小幅净买入17.42亿元,从全天分时走势图来看,早盘外资震荡流出,午后净流出额一度超过32亿元,尾盘半小时资金开始快速回补,最终收盘净流入17亿多元,相当于尾盘半个多小时回补约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