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三大指数持续上行,创业板指涨逾3%,站上2800点关口,最高见2882.44点,深成指涨近2%,沪指涨近1%。农业种植板块持续大涨,锂电池概念掀涨停潮,半导体、光刻胶等活跃。

  截止收盘,沪指涨0.76%,报3420.57点;深证成指涨2.03%,报14134.85点;创业板指涨3.66%,报2882.44点。

  盘面上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种业翻身仗”,农业种植板块全天强势领涨,荃银高科涨约15%,农发种业、丰乐种业、隆平高科、登海种业等多股涨停;锂电池、有色钴等板块午后走强,星云股份大涨20%,银禧科技涨13%,雄韬股份、露笑科技、比亚迪、华友钴业等十余股涨停;半导体、光刻胶等板块走强,帝科股份、惠伦晶体、南大光电涨逾10%,士兰微、振华科技等封板。

  截止15:00,北向资金净流入78.61亿元,沪股通净流入27.09亿元,深股通净流入51.51亿元。

  中金公司发布医疗健康2021年展望:建议加大医药行业配置。预计医保支出未来仍将保持双位数增长,行业长期成长性无忧。从机构配置角度来看,经历了2020下半年的调整,机构医药持仓都处于低位,随着创新药医保谈判的结束,板块见底,预计后续整体配置有望持续提升。医药细分板块依然会高度分化,成长性为核心因素,三大方向是创新驱动成长,品质驱动消费,本土走向国际。

  兴业证券表示,从疫情中梯队式复苏的服务业链条,包括航空、影视、餐饮旅游、金融、医疗服务等;构建双循环体系+国内经济率先复苏下的制造业:高端制造链条、优势出口链条;科技成长是长期主线,短期关注业绩持续释放的消费电子、5G应用、军工等,中长期关注国产替代,如半导体链条、新材料等。

  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年底收官前,预计排名靠前公募普遍重仓的医药、新能源、白酒等板块仍有相对收益,但跨年后的机构博弈将迅速缓和,迎来集中换仓期,届时市场风格将更重基本面驱动。建议在快速轮动中配置跨年后品种。顺周期板块依然是行情主线,包括工业板块中的有色金属和基础化工,以及可选消费中的家电、汽车、白酒、家居、酒店、景区等。综合跨年的景气趋势和业绩弹性,以下跨年后的品种建议加强配置,包括:同时受益于弱美元和全球补库存而涨价的铜、铝和锂;受益于国内地产竣工提速,美国地产销售周期性走强,且估值相对较低的家电蓝筹;受益于跨年的中期景气拐点兑现,以及市场风险偏好修复的军工板块;科技板块中前期调整较多,景气依然向上的消费电子及半导体。

  海通证券最新研报指出,春季行情年年有,但启动时间差异较大,牛市中的春季行情涨幅更大。春季行情中,风格和行业特征不明显,成长和价值占优几乎各半,领涨的行业并无特别规律。市场经历三季度调整后,各大指数整体上行,或代表当前已处春季行情之中,即属于启动较早的春季行情。中短期大金融更优,中长期主线仍是代表转型升级的科技和内需。

 

  浙商证券认为,在行业配置上,一方面,对传统经济而言,疫苗逐步落地背景下,全球经济修复,积极关注大消费中以酒店、电影、旅游、免税等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大周期中以航空和机场为典型代表的低估值,以及以工业金属为代表的全球定价大宗商品。另一方面,对新兴产业而言,随着5G应用逐步落地,结合2021年盈利预测,关注汽车智能化产业链(包括电动车和车联网)、消费电子、物联网等。

  原标题:金融科技巨头纷纷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对民营银行影响几何?

  12月18日蚂蚁集团率先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以来,京东金融、陆金所等几大金融科技巨头纷纷快速跟进。

  互联网存款产品是指商业银行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的存款产品,商业银行需向互联网金融平台支付“导流费”等手续费。据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11月一次讲话中提供的数据,加总目前11家头部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展示的银行,涉及存款在售的银行50多家,绝大部分为中小银行。

  互联网存款产品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近年来渐成部分中小银行特别是民营银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渠道。

  2018年,京东金融上线了富民银行的存款产品“富民宝”,业内普遍认为这是互联网存款的开端。京东数科的招股书也显示,京东数科帮助金融机构的存款产品实现规模化增长。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累计为金融机构推荐了超200万存款用户。

  富民银行是中西部第一家民营银行,和富民银行一样,互联网存款产品受到了众多民营银行的青睐。

  根据北京商报11月的一篇报道,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推荐的银行存款多为中小银行产品,而这其中,民营银行的产品更是占据“C位”,被主要推荐。以京东金融上推荐的银行存款产品为例,全国19家民营银行中,10家有产品在该平台销售,1家产品售罄,4家显示产品在路上。

  为了揽储,民营银行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利息也给得较高。

  据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提供的数据显示,通过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的存款均为定期,以3年、5年期为主。1年期利率最高为2.25%,3年期4.125%、5年期4.875%,均已接近或者达到全国自律定价机制的上限。

  另据证券日报近期的一篇报道,不少民营银行推出的存款产品收益最高可达近5%,部分平台为揽客在收益补贴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其补贴的收益率甚至达到了6%,使得平台销售部分产品1个月年化收益率可达7%以上。

  一家民营银行合作的金融科技平台可达十多家

  为什么民营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青睐于在第三方平台上推出互联网存款产品?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智库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存款业务等出现,固然有银行片面追求市场份额、盲目扩大存款规模等因素,但推出上述新型存款产品和业务的银行多为中小银行,这更多反映出中小银行

  负债来源狭窄、负债成本高企的窘境

  。

  澎湃新闻观察到,民营银行一般会与多个金融科技平台合作互联网存款产品。如亿联银行2020年三季报显示,亿联银行目前存款合作平台13家,如京东金融、陆金所、美团、小米金融等。报告期内,亿联银行优化平台管理机制,对合作平台进行全面评估及动态跟踪。截至报告期末,线上平台存款210.07亿元。其中,自营线上存款70.75亿元,外部平台存款139.32亿元。

  互联网存款产品被下架

  后,将对中小银行特别是民营银行产生什么影响?

  董希淼表示,中小银行资本实力较弱、负债受限较多,影响其信贷投放能力,不利于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小微企业。资本补充是增强风险抵御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支持它们引进合格股东进行增资扩股,支持发行新型资本工具和二级资本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在境内外上市融资。

  董希淼还建议修订现行相关办法,为更多的中小银行(如一些民营银行)尽快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开展流动性管理和通过发行金融债获得资金来源提供便利,缓解负债来源单一等问题。同时,应进一步深化存款利率市场化,实施差别化政策,在市场利率自律机制之下允许中小银行采取更有弹性的存款利率浮动空间。对互联网银行,对其通过互联网渠道吸收存款应给予差别化的支持。

  为什么近期主要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

  《储蓄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除储蓄机构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办理储蓄业务。”那么,什么是储蓄机构呢?《条例》第二条明确:储蓄机构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分支机构批准,各银行、信用合作社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以及邮政企业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也就说,只有银行和信用社等才能办理储蓄业务。

  董希淼解释,在互联网存款业务链条中,互联网平台提供存款产品的信息展示和购买接口,起到引流、导流作用;存款产品和服务由银行提供,债权债务关系为存款人与银行。在这种模式下,互联网平台是否涉嫌违规办理储蓄业务,需要金融管理部门认定。如果从严格意义上讲,互联网平台并非《条例》规定的储蓄机构,不能办理储蓄业务。

  孙天琦在11月“数字金融领域监管科技探索与应用研讨会”上提到了互联网存款产品的风险。

  孙天琦表示,在互联网存款产品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产品规模增长迅速、存款结构变化明显、高风险机构入场经营、流动性依赖增强和同业融资替代效应显现等趋势,并带来涉及存款营销行为、违规宣传存款保险保障、地方法人银行突破地域限制展业、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面临挑战等问题。

  此外,今年来监管层频繁加码对存款业务的调整,以限制银行为揽储推出创新存款产品。

  今年3月,央行再次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

  12月14日,六大行齐发公告称,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可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产品,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按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

  “靠档计息”的存款产品,是银行为了吸引存款推出,其收益是根据存款时间分段计算利率。长期以来,靠档计息的存款产品都被当作是银行的“吸储利器”。而在2021年1月1日之后,在六大行里的这类存款,如果提前支取只能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息。

 

  其实,早在一年前,监管部门以窗口指导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叫停靠档计息的定期存款,并要求在2020年末之前,相关存款产品压缩至零;大额存单提前支取规则亦将适用该规定。而如今,清理大限将至。

  六大行齐叫停“靠档计息” 有银行早已清空存款“创新”产品

  作者: 陈洪杰

  12月14日,六大行齐发公告称,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产品,提前支取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按照支取日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

  “小银行‘船小好掉头’,我们银行根据监管要求,早对‘靠档计息’类产品进行整改了。”一位浙江地区农商行行长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底,监管要求银行立即停止办理关于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相关业务,并逐步压缩该类业务存量,从政策传达之日起到2020年底为过渡期,在过渡期结束后,该类产品余额为零。

  “这对中小银行的揽储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叫停‘靠档计息’后,定期存款与银行理财相比,已经没有明显优势。现在我们靠大额存单揽储。”一家中小银行高管对记者表示。而在上述监管要求中还包括,对大额存单的产品功能要做到正确宣传。

  六大行叫停“靠档计息”

  靠档计息,是指客户在银行买入定期产品时,如果提前支取,银行会根据客户实际存入时间,以靠近的定存档计算定期利息,剩余的按活期计息。目的是吸引客户购买,帮助银行揽储。

  一般来说,定期存款采用的计息方式是到期一次性付息,如果有客户在定期未到期时想要提前支取,则计息方式会直接按活期计算,所以提前支取会损失掉一定的利息收入。而按照“靠档计息”方式,假设客户一笔定期存款存期为3年,若在第2年第4个月提前支取,则支取的利息可以按照满2年零3个月这一档期兑付定期利息,剩余期限则按照活期计息。

  12月14日,工商银行(5.030, 0.02, 0.40%)公告称,“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的有关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我行对于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节节高、拥军宝和工行定存产品,调整提前支取时适用的计息规则。如您在调整日(含)后提前支取,将按照支取日我行人民币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如在调整日(不含)前提前支取,仍按照原方式计息;如未提前支取,利息不受影响。”

  另外,建设银行(6.460, 0.03, 0.47%)、中国银行(3.190, 0.01,0.31%)、农业银行(3.180, -0.01, -0.31%)、交通银行(4.510, 0.00,0.00%)、邮储银行(4.840, 0.05, 1.04%)也在12月14日发布类似公告。

  国务院《储蓄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的,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其余部分到期时按存单开户日挂牌公告的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12月,央行就要求停止办理关于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相关业务,对于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一律按照活期计息;并逐步压缩该类业务存量,从政策传达之日起到2020年底为整改过渡期,在过渡期结束后,该类产品余额为零。

  中小行揽储承压

  今年3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提出,各存款类金融机构应严格执行人民银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有关规定,按规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对此表示:“监管叫停‘靠档计息’,对我们影响不大。我们早有预期,去年年底就开始调整这块业务,进行压缩。同时,我们还有其他较多的吸储手段,来应对这一变化。”

  一位中小银行高管则对记者表示,监管的出发点可能是通过降低存款成本,来下调银行负债端的压力,进而支持实体经济,让资金流向“最后一公里”。但部分中小银行面临压力,中小行普遍揽储能力拼不过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现在负债端更将承压。

  “这对民营银行的揽储业务可能是一个打击,民营银行物理网点少、品牌薄弱,难以从传统渠道获得存款,开发的‘智能存款’这一互联网产品是个有效的揽储途径。而当下,‘靠档计息’政策约束,不少银行为合规经营已经下架了‘智能存款’产品,民营银行资金渠道变少。”一位民营银行人士表示。

 

  “互联网平台存款是伴随互联网金融、平台经济发展出现的银行负债业务的创新。对于这类传统金融的新业务模式要深入研究,需要明确该业务准入条件、风险管理等要求,根据监管评级、经营情况、资本金及风险管理能力等设定业务门槛及业务规模上限,尤其需要明确哪类银行不能做该类业务。同时,针对新业务模式的新特征,完善审慎监管指标和有关规则,研究滥用存款保险50万法定偿付标准、搞资金价格竞争的应对之策。严格规范互联网、APP等数字平台涉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各类行为。”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今年11月份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