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历来有跨年行情的传统,今年仅剩十几个交易日了,投资者又开始翘首期盼跨年行情,而众多券商高喊跨年行情已经展开。

  海通证券此前回顾了2002年以来A股岁末年初的行情,均有一定程度的跨年行情,只是启动时间和涨幅会有差异。2002年以来,跨年行情最早于11月中启动,最晚于次年2月初启动。2007年的一波跨年行情中,沪深300指数(4995.930, 73.83, 1.50%)(4995.9298, 73.83, 1.50%)最大涨幅超过80%。

  A股历年跨年行情

  2002-2021年跨年行情市场表现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海通证券表示,目前市场跨年行情正在逐步展开。

  兴业证券(9.910, 0.10, 1.02%)表示,当前跨年行情已在徐徐展开。

  东北证券(9.220, 0.13, 1.43%)也表示,跨年行情已开启。

  跨年行情逻辑是什么?

  那么当前市场跨年行情展开的逻辑是什么呢?海通证券认为,首先是宏观政策从宽货币走向宽信用。其次是历史上牛市指数高点与ROE高点相对应,本轮ROE高点预计在2022年一季度出现。第三是历史规律显示,岁末年初总有跨年行情。

  华西证券(9.530, 0.08, 0.85%)表示,11月以来关于房地产政策微调的信号出现,一行两会表态支持房企合理融资,均向市场释放稳增长的政策信号,成为A股演绎跨年行情的驱动力(6.360, 0.01, 0.16%)。

  光大证券(15.020, 0.13, 0.87%)认为,近年来“春季躁动”多数在12月开始启动,从而提前为“跨年躁动”,今年可能将同样如此。一方面,四季度与明年一季度市场基本面仍然有支持;另外一方面,政策近期也逐步加大力度,这也可能成为行业的催化剂。

  跨年行情如何布局?

  对于跨年行情应该如何布局,券商普遍提到关注三个方向或三条主线,其中消费和新能源被提及较多。

  海通证券表示,关注三条线索。第一,低估的大金融。随着经济下行压力被对冲以及房地产债务担忧消退,大金融行业有望迎来修复。第二,高景气的硬科技。第三,消费跟随式反弹。当前消费行业盈利增速、基金配置均处在低位,往后看,消费板块的基本面有望回暖,性价比将改善。

  华西证券也表示关注三条投资主线。第一,新能源(车),涉及智能电网、储能、风能、光伏等;第二,消费升级相关,比如食品饮料、医药等;第三,受益于“因城施策”地产政策边际变化的房地产板块。主题投资关注“双碳、军工、消费升级”等。

  华安证券(5.280, 0.09, 1.73%)认为应关注三个方向。一是成长方向,配置新能源车产业链、光伏、风电、氢能、储能以及半导体,其中需要挖掘产业链细分机会,例如光伏中下游组件盈利改善。二是消费方向,结构性机会关注景气改善的汽车和受益于价格反弹的农林牧渔。三是金融方向,随着春季躁动前移,可以关注券商启动机会。

  兴业证券表示,抓住三条线索。第一,关注券商这一跨年行情演绎的重要载体。第二,受益于稳增长预期,同时低估值修复的新老基建、地产、保险等板块。第三,整段跨年行情中,科技科创仍是主旋律。

  光大证券表示,投资方向上关注两条主线,消费主线关注确定性较高的白酒医药,以及消费刺激政策和涨价之下的大众消费品;稳增长主线关注传统基建(机械、建材、建筑)、新基建(风电、光伏)以及乡村振兴主题。

  只要商家未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即使办了卡,也能要求退款了。经营者应当按照约定期限,一次性退回预收款余额。就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也应当自消费者提出退款要求之日起15日内退回。11月26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条例将于2022年6月1日起施行。

  “7日冷静期”定了 未开卡全额退款

  备受社会关注的“7日冷静期”终于有定论了。办了卡,7日内“未开卡”,能退!

  条例明确,消费者自购买预付卡之日起7日内未兑付商品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经营者退卡,经营者应当自消费者要求退卡之日起5日内一次性全额退回预收款。

  不过,消费者因购买预付卡获得的赠品或者赠送的服务,应当退回或者支付合理的价款。

  退卡退款设时限:

  有约定按期退 没约定限15日内退回

  但如果已经开卡甚至已经消费,消费者仍要求退卡、退余额,还能退吗?如果商家未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不光能退,为了避免商家拖延时间迟迟不退款,退款还限定了时限。

  在审议的过程中,有常委会组成人员曾提出,应当对退款时限、购卡优惠在退卡时如何计算作出规定。据此,条例提出,如果经营者未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服务,或者双方协商一致,消费者都可以要求退款。经营者应当按照约定期限,一次性退回预收款余额。就算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也应当自消费者提出退款要求之日起15日内退回。

  打折办的卡 按原约定优惠方案退余额

  办卡后可享受折扣优惠价,这是吸引不少消费者办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退卡却遇到了麻烦,商家要按原价扣除卡内余额后再退卡。办卡时,如果已经享受了优惠折扣,那退款金额到底应该按原价算,还是按折扣价算?

  针对一直以来存在的退款争议,条例明确,如果由于经营者原因导致消费者退款的,应按照原约定的优惠方案退回预收款余额。

  预付卡发行数量、金额超规模 都得备案

  发行单用途预付卡超过一定“规模”,应当备案。但“发卡规模”如何确定,却一直未有定论。

  此次条例对“发卡规模”进一步明确,经营者发行预付卡超过一定数量、金额规模,应当将名称、经营场所自有或者租赁、租期等信息准确、完整地向行业主管部门备案,不得迟报、瞒报、虚报。其中,分公司发卡规模计入总公司。具体规模和备案要求,将由市行业主管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预收资金存管”防恶意卷款跑路

  为防商家恶意卷款跑路,本市将建立预付卡预收资金存管制度。但商家到底该将多少预收资金存入专用存管账户,一直存有争议。

  在审议的过程中,有意见提出,对所有行业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者都实行资金存管的必要性、合理性不足;对预收资金进行存管时,应为经营者适当使用预收资金留出空间。

 

  为此,条例提出,实行资金存管的行业、纳入存管管理的经营者范围计算、资金存管的要求、资金支取方式等的具体办法,由市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制定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纳入存管管理的经营者应当在存管银行开立预付卡预收资金专用存管账户,将符合规定要求的预收资金存入专用存管账户并按照规定方式支取。

  “双 11”不仅是观察中国消费实力的一个重要窗口,更能充分展示我国消费格局的变化及经济的韧性与活力。刚刚落幕的“双11”成绩依旧亮眼:天猫“双11”总交易额定格在5403亿,创下新高,比2020年4982亿元的交易额增长8.45%;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超3491亿元,也创造了新的纪录。

  “双 11”期间,兼具信贷与支付功能的信用卡成为撬动购买力的有力工具。其中招商银行信用卡通过差异化营销活动、高品质 App 电商等方式积极入局:一方面通过 11.11“加鸡腿”活动实打实给客户补贴,为消费者在各种电商场景提供消费回馈;另一方面通过掌上商城多层次、高品质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自身亦拓展了消费场景。这落子布局的背后,不仅是招行信用卡开放融合、勇于创新的胸襟,更是企业产品、技术、服务等综合实力下的答卷。

  据透露,今年11月1日至11日“双11”期间,招行信用卡交易金额、交易笔数同比大幅增长:交易总额1854亿元,同比去年增加409亿元,增长28%;交易笔数3.3亿笔,同比去年增加8897万笔,增长38%。交易总额、交易笔数两者均实现稳健增长,折射出中国消费活力和经济韧性。

  

  做快乐“尾款人”,11.11“加鸡腿”助力钱包回血

  伴随“双 11”10 月 20 日火爆预售的开启,招行信用卡11.11“加鸡腿”活动也同步开始。“双 11”期间客户无论在天猫、京东、拼多多,还是盒马、携程、抖音电商等下单,只要手机支付绑定并使用招行信用卡单笔消费满 18 元,就能前往掌上生活 App 刮取消费金,100%中奖,返现机会多达 100 次,最高返 11111 元。所获消费金无需额外操作,直接在下一笔满足抵用要求的手机支付交易时自动抵扣。“加鸡腿”活动覆盖支付宝、微信支付、云闪付、京东支付、美团支付等主流支付渠道,客户可随时切换场景使用,无需改变支付习惯。

  11.11“加鸡腿”活动,让自嘲要“吃土”的“尾款人”有了更多“回血”机会。客户董小姐表示:“招行‘加鸡腿’活动给钱包及时回血,妥妥变身‘省钱小能手’。”卡圈人士认为,招行信用卡 11.11“加鸡腿”活动通过高频返现的“小确幸” 以及11111 元的“大锦鲤”,让客户不断有惊喜及获得感,在“双 11”一众营销活动中得到不一样的支付体验。

  

  红包雨、爆款 5 折、千元神券、24 期免息,掌上商城购物狂欢

  除了 11.11“加鸡腿”给到支付方式上的回馈,招行信用卡旗下的掌上生活 App 也发力“双 11”大促,推出一系列别具特色的优惠活动,如红包雨、爆款商品 5 折抽取、高达千元的商城大额神券、商品24 期免息专场等,让消费更简单实惠。“此次商城双 11 的爆款商品, 都经过我们精挑细选,让客户买到好物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省钱。”掌上商城业务经理强调。与互联网电商平台“商户开放、自主进驻” 的模式不同,掌上生活 App 掌上商城追求品质优于规模,对入驻商家和商品有严格的审核流程,“邀请入驻、一一审核”的流程机制有效确保商品的高品质特征。

  银行系电商平台的发展走过近十个年头,相比互联网电商巨头, 在功能建设、产品体系、客户体验、仓储、物流等方面并不具有优势, 如何与其核心金融业务结合,走出特色发展之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招行信用卡掌上生活 App 的掌上商城凭借正品保障、官方直营、免息分期等几大特色,已构建一个完整的电商消费生态,内有手机数码、美容彩妆、家居生活、服饰箱包、食品饮料等多个版块,目前入驻商家超 200 家,合作品牌超过 1000 个,年活跃用户规模超千万。此次“双 11”掌上商城在电商竞争的“红海”中突围而出,是其“小而美”、“精而优”差异化打法成功的一个例证。

  

  “双 11”顺畅支付体验,成为更多客户首选支付品牌

  对电商平台及金融机构来说,“双 11”是其支付安全是否畅通的一次大考。据透露,为应对支付峰值,招行信用卡成立百人保障备战小组,在“双 11”前开展了多项主要系统升级和测试演练,同时进行全时段技术监控,全程保障客户安全、便捷的支付体验。值得一提的是,招行信用卡早在“双 11”前就推送消息提醒客户关注卡片状态,以确保刷卡无忧;同时采用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技术,提升客户支付绑定成功率和支付系统成功率。目前,招行信用卡已成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首绑品牌”,“手机支付就绑招商银行信用卡” 的理念根植于客户心智中。

  “双 11”是商家短兵相接的时节,而年轻人是血拼主力军,据天猫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90后”与“00后”消费者占比超过45%,尤其是“00后”参与“双11”的人数比去年增长了25%。年轻客户的选择往往折射出一家企业的未来竞争力。招行信用卡坚持与年轻人玩在一起,从产品、营销、服务等方面牢牢把握年轻人的脉搏,目前年轻客群占比已超 70%。据之前媒体报道,使用招行信用卡的“泛 Z 世代”在“双 11”中消费额同比增长 23%,招行信用卡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首选支付品牌。

  

  第一届“双 11”时,中国人均 GDP 2.6 万元,如今已增长到 7.2 万元。人们的钱包鼓起来了,有意愿也更有能力追求美好生活,这也构成了中国消费行业蓬勃发展的底层动力。招行信用卡通过 11.11“加鸡腿”、掌上生活商城大促等活动加大线上交易经营力度,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消费体验的同时,也为消费扩容和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竭的前行动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