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7年5月26日
新浪财经讯 5月26日消息,经济学家韩志国近期多次对股市监管提出不同意见,部分言辞相当激烈。今日中午他发微博表示,中国股市的新股发行实在是太多太滥,市场已经不堪重负,生态环境已被严重污染。从本质上说,新股发行是制度腐败的缩影,累积的是不断加深的系统性风险。上市公司的动机不纯;上市的捷径是财务造假;传统企业太多太滥;没有退市机制的大规模上市必然形成“肠梗阻”;违法成本太低使得很多上市公司及其负责人不惜以身试法。
以下为微博全文:
中国股市的新股发行实在是太多太滥,市场已经不堪重负,生态环境已被严重污染。从本质上说,新股发行是制度腐败的缩影,累积的是不断加深的系统性风险。1、上市公司的动机不纯。不是把上市作为新的发展契机,而是为了一夜暴富减持套现。2、上市的捷径是财务造假。一位已在IPO排队的公司员工昨天在我的微博上留言:看了承销商给他们公司所做的华丽包装,公司员工全部傻眼,这是我们公司吗?一旦上市解禁后,不管是什么价格,我们都要立马清仓套现,永远不再碰公司股票。上市公司都是这份德性,还谈什么“倒逼价值投资”,纯粹是地地道道的坑蒙拐骗!3、传统企业太多太滥。传统企业本来就属于夕阳产业,大多数没有多大的利润增长点,上市后就业绩变脸导致垃圾股遍地,与对上市公司的选择和审批息息相关。美国股市市值最高的前五家公司都是科技企业和IT企业,中国股市市值最高的前五家公司都是国有企业和传统产业,市场的发展前景高下立判。4、没有退市机制的大规模上市必然形成“肠梗阻”,门槛过低的大小非减持约束导致大规模套现,市场的失血状况愈演愈烈,投资者的信心降至冰点。5、违法成本太低使得很多上市公司及其负责人不惜以身试法,约束市场的法律法规不断被蔑视践踏变得毫无尊严。不尽快修改《公司法》和《刑法》,不重拳打击财务造假行为和践踏法律行为,投资者就永远是被割的韭菜,市场也很难树立起价值投资理念与趋利避害观念。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7年5月26日
自律机制秘书处就中间价报价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记者问:近日市场传闻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商在报价模型中加入逆周期因子,请问是否有此事?相关考虑是什么?
答:近日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确实考虑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引入逆周期因子的主要考虑是: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不断完善。2015年8月11日,完善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强调中间价报价要参考前一天收盘价。2015年12月11日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加大了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以更好地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2016年2月份以来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提高了汇率机制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2017年2月份将中间价对一篮子货币的参考时段由24小时调整为15小时,避免了美元日间变化在次日中间价中重复反映。中间价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有效提升了汇率政策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在稳定汇率预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肯定。
近期,全球外汇市场形势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美元整体走弱,同时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向好,出口同比增速明显加快,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汇率根本上应由经济基本面决定,但在美元指数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市场汇率多数时间都在按照“收盘价+一篮子”机制确定的中间价的贬值方向运行。分析显示,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可能仍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惯性驱使,放大单边市场预期,进而导致市场供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部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商通过一些具体的模型设置予以矫正,已在过去一段时间的中间价形成中有所反映。此次以工商银行(5.230, 0.07, 1.36%)为牵头行的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总结相关经验,并经进一步研究讨论,建议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增加逆周期因子,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逆周期因子根据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变化动态调整,有利于引导市场在汇率形成中更多关注宏观经济等基本面情况,使中间价报价更加充分地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等基本面因素,更真实地体现外汇供求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模型参数由各报价行根据对宏观经济和外汇市场形势的判断自行设定。近日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召开会议,讨论并认可工商银行提出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模型调整方案。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7年5月26日
记者日前从央行上海总部获悉,4月份,上海市货币信贷运行平稳,各项存款增速小幅回落,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较多;各项贷款增速持续回升,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回落。
当月,上海全市人民币贷款增速回升,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5%,增速环比回升1个百分点,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84.8亿元。4月份,全市金融机构新增境内非金融企业本外币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主要投向租赁商务业、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
记者还了解到,4月份,上海全市本外币房地产开发贷款增加1.6亿元,环比少增47.1亿元,房地产开发贷款增势趋缓。同时,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回落,4月份全市新增个人本外币贷款268.6亿元,同比少增30亿元。按贷款用途分,个人本外币消费贷款增加242.1亿元,同比少增73.7亿元。其中,本外币个人住房贷款当月新增186.2亿元,同比少增92.0亿元,其中二手房贷款当月增加118.3亿元,同比少增41.7亿元。4月末全市本外币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2.4%,增速环比下降2个百分点。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