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5日,由银行家杂志社联合中央电视台、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央财经大学等权威机构共同举办的中国金融创新论坛暨“2017年中国金融创新奖”颁奖典礼上,好企贷凭借“秒批、信用、100万”的创新小微信贷模式,荣获“十佳互联网金融创新奖”,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产品致力于银税互动、服务小微经济的民生标杆。

此次论坛以“回归金融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为主题,邀请到人民银行、银监会、专家学者、金融机构等业内专家根据各机构的综合创新实力(金融产品创新、信托创新、财富管理创新等方面),共同评选出了本次活动的获奖机构。论坛期间,还探讨了金融创新本质,分析了中国金融创新近年来的得失与经验,并力图寻求正当的创新路径与方法。

据市场调查,以往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不仅要提供大量资料,还要经历信贷人员往返调查、审贷人员逐级审批的漫长过程。所以,很多小微企业选择民间融资借贷等模式,但这样不仅融资成本高,杠杆风险较大,还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资金负担。与之相比,重庆银行“好企贷”作为西南地区首个小微在线信贷产品,其创新小微信贷模式,不仅实现了全线上信贷流程,更是让小微企业主不用一页纸,不用往返银行,指尖即可申请企业信用贷款,切实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痛点。

“好企贷”是银行通过与国税局建立银税合作机制,共享区域内小微企业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利用大数据技术接入税务数据和众多企业公开数据,实现在线申请、智能审批、自助放款等全流程的线上功能,具有高效、高额、低息、专享等特点,无需抵押和第三方担保。贷款额度依据企业纳税金额测算,实时贷款到账,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最高可达100万元的贷款。此外,“好企贷”的月利率低至0.75[%],先息后本的还款方式极大地减轻了企业主还款压力。

据悉,“好企贷”近期已成功上线手机端申请入口,符合条件的诚信小微企业主,下载重庆银行手机银行即可进行贷款申请,全流程在线完成审批,即时到账不用等。

对于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求职面试第一道关,就是要学会甄别招聘信息的真伪,学会判断一个公司的好坏,谨防上当受骗。随着毕业季的到来,不少同学忙于论文答辩或奋斗在实习岗位为自己将来升职加薪积累经验。但是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在求职时很容易遭遇诈骗陷阱,因此,名校贷推出了《初入职场,不得不防的求职陷阱》系列,为毕业生解读可能面临的求职风险。本篇为第一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虚假招聘广告,名校贷将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必要的防范建议。
 
    1、信息不完整
 
    如果招聘广告没有完整的公司地址、联系电话等重要信息,就要提高警惕了。譬如某公司招聘信息没有地址或地址不完整,极有可能该公司的工作地点非常偏僻或隐蔽。
 
    2、无学历要求
 
    某些公司招聘一些热门且薪酬可观的职位,却无学历要求,这也值得怀疑。这类职位很有可能是假的,或与实际工作内容不符,要么就是另有所图。虽然学历不能说明一切,但对正规公司来说是入职的基本门槛。 
 
    3、高职位诱惑
 
    对应届生来说,储备人员、管培生这类职位门槛高,薪资高,但不需要工作经验。然而很多企业对储配人员、管培生缺乏完善的职业规划,往往是哪个部门缺人就去哪个部门,美其名曰“轮岗”。
 
    面对这类职位要摆正心态,脚踏实地,不要天真的以为储备人员、管培生一定能得到很好的职业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自己能否找准定位,实现职业价值。
 
    4、高薪诱惑
 
    企业允诺付给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高出一般薪资水平的薪酬,前提是需要达到其要求的业绩,但实质上高薪只是空中楼阁,所谓的业绩也根本无法完成。应届生选择工作不应该以薪资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应更多考虑工作内容是否有兴趣、是否擅长,因为这些因素会对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5、挂羊头卖狗肉
 
    某些企业在招聘时挂出的职位信息、公司地址、联系电话与实际不符。应届生一般会遇到下列三种情况:
 
    1)某些企业通过发布非销售类热门高薪职位吸引面试者,实际上只是为了招销售。遇到这种情况,大学生很容易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接受公司的要求,这里提醒大家,锻炼是要找对平台的,最起码要找一家诚实的企业。
 
    2)如果一家公司给你发了面试通知,面试地点和你查到的地址不符,就一定要打电话求证,如果人事含糊其辞,就很可能是假的了。
 
    3)如果你在上海找工作,招聘公司也是在上海,而公司电话归属地不在上海,这也要提防。
 
    6、空壳公司
 
    有些诈骗公司专门发布虚假招聘广告,要求低,目的是以各种理由骗取面试者的钱财,甚至会将缺乏社会经验的应届生骗入传销组织。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遭遇这些虚假招聘信息呢?
 
    1、最好选择由学校、教育部门举办的招聘会,这类招聘会可以帮助大学生把好就业求职第一道关,避免遭遇不良企业。
 
    2、谨慎选择招聘网站,有些网站缺乏严格的审查,导致招聘企业鱼目混杂,误导欺骗大学生。
 
    3、在应聘某个企业时,要通过政府网站、行业网站或校园网站等渠道了解企业情况,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身边的朋友,了解该公司的相关信息及评价。
对于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求职面试第一道关,就是要学会甄别招聘信息的真伪,学会判断一个公司的好坏,谨防上当受骗。随着毕业季的到来,不少同学忙于论文答辩或奋斗在实习岗位为自己将来升职加薪积累经验。但是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在求职时很容易遭遇诈骗陷阱,因此,名校贷推出了《初入职场,不得不防的求职陷阱》系列,为毕业生解读可能面临的求职风险。本篇为第一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虚假招聘广告,名校贷将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必要的防范建议。
 
    1、信息不完整
 
    如果招聘广告没有完整的公司地址、联系电话等重要信息,就要提高警惕了。譬如某公司招聘信息没有地址或地址不完整,极有可能该公司的工作地点非常偏僻或隐蔽。
 
    2、无学历要求
 
    某些公司招聘一些热门且薪酬可观的职位,却无学历要求,这也值得怀疑。这类职位很有可能是假的,或与实际工作内容不符,要么就是另有所图。虽然学历不能说明一切,但对正规公司来说是入职的基本门槛。 
 
    3、高职位诱惑
 
    对应届生来说,储备人员、管培生这类职位门槛高,薪资高,但不需要工作经验。然而很多企业对储配人员、管培生缺乏完善的职业规划,往往是哪个部门缺人就去哪个部门,美其名曰“轮岗”。
 
    面对这类职位要摆正心态,脚踏实地,不要天真的以为储备人员、管培生一定能得到很好的职业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自己能否找准定位,实现职业价值。
 
    4、高薪诱惑
 
    企业允诺付给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高出一般薪资水平的薪酬,前提是需要达到其要求的业绩,但实质上高薪只是空中楼阁,所谓的业绩也根本无法完成。应届生选择工作不应该以薪资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应更多考虑工作内容是否有兴趣、是否擅长,因为这些因素会对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5、挂羊头卖狗肉
 
    某些企业在招聘时挂出的职位信息、公司地址、联系电话与实际不符。应届生一般会遇到下列三种情况:
 
    1)某些企业通过发布非销售类热门高薪职位吸引面试者,实际上只是为了招销售。遇到这种情况,大学生很容易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接受公司的要求,这里提醒大家,锻炼是要找对平台的,最起码要找一家诚实的企业。
 
    2)如果一家公司给你发了面试通知,面试地点和你查到的地址不符,就一定要打电话求证,如果人事含糊其辞,就很可能是假的了。
 
    3)如果你在上海找工作,招聘公司也是在上海,而公司电话归属地不在上海,这也要提防。
 
    6、空壳公司
 
    有些诈骗公司专门发布虚假招聘广告,要求低,目的是以各种理由骗取面试者的钱财,甚至会将缺乏社会经验的应届生骗入传销组织。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遭遇这些虚假招聘信息呢?
 
    1、最好选择由学校、教育部门举办的招聘会,这类招聘会可以帮助大学生把好就业求职第一道关,避免遭遇不良企业。
 
    2、谨慎选择招聘网站,有些网站缺乏严格的审查,导致招聘企业鱼目混杂,误导欺骗大学生。
 
    3、在应聘某个企业时,要通过政府网站、行业网站或校园网站等渠道了解企业情况,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身边的朋友,了解该公司的相关信息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