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7年6月23日
随着三部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严令,校园贷市场的部分乱象及整治的必要性再次被热议。近期,名校贷发布国内首份《校园贷诈骗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汇总整理了2016年4月至今所有有据可查的校园贷诈骗案件,数据之惊人,更令人深感监管与教育同行的重要性。以下为《报告》要点:
一、案件发生频次高,涉及广
2016年4月至今,见诸报端的校园贷诈骗案达到41起,涉及全国22个省市,平均每月曝光2-3起。吉林、江苏、湖南、安徽、山东发生至少四起校园贷诈骗事件,属于该类型案件的高发区域。
据不完全统计,仅汇总时有据可查的校园贷诈骗案的受骗人数就约合3679人,涉案金额高达5496余万元。
二、内蒙古“800元能买苹果手机”案影响最大
2017年年初,因轻信“800元能买苹果手机”,近千名内蒙古大学生陷入校园贷骗局,受骗人数和涉案金额均高于其他案件,影响巨大。
内蒙古校园贷诈骗案的始末:
1、学生轻信“800元能买苹果手机”与骗子签订合作协议;
2、学生在分期网站购买至少两部手机交给骗子,再支付800元“手续费”,就可以获得其中一部;
3、骗子承诺会帮学生还清分期网站所有欠款;
4、骗子将到手的手机变现,用于支付部分欠款,制造还款假象;
5、骗子在替学生还款2-3期后携款跑路;
6、学生收到分期网站的催款电话,才知自己已无辜背债,甚至出现了还款逾期的信用污点。
三、诈骗者“借口”多且学生占比高
诈骗者诱骗大学生借款或分期购物的借口五花八门,以刷单冲业绩为主,占比高达50%。诈骗者以此为由骗取大学生的身份信息进行套现,用来满足自己膨胀的消费欲望或达到其他不法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跟其他校园类诈骗不同,校园贷诈骗的实施者49%为学生。而学生能够成为校园贷诈骗的实施者,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部分学生膨胀的虚荣心,强烈且不计后果的消费欲望;
2、部分大学生缺乏务实精神,存在投机取巧的心态,妄图通过捷径迅速走上“人生巅峰”,而不管是否会付出道德和法律的代价;
3、学生比较了解校园贷平台的操作流程;
4、借助“校友”或者“同学”的身份,诈骗分子更易于获得学生的信赖(所谓的“学长学姐”乃至“辅导员”施骗,在校园贷诈骗案件中并不罕见)。
四、大学生深受“好处费”蛊惑
51.22%大学生陷入校园贷骗局主要是因为“好处费”诱惑。一般情况下,帮忙“刷单冲业绩”能获得500-2000元不等的好处费,加之骗子承诺“钱不用你还”, 大学生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对这样的致富方式心存侥幸或抱有幻想。为了获得更多的“好处费”,部分大学生发展下线,拉拢他人借款,从受骗者变成了施骗者。
五、大学生消费观与信用意识亟待教育
《报告》中,名校贷依凭对高校学生诉求的了解,以及对校园金融工具的熟识,给大学生提出了五点建议。主要包括: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没有经济独立之前,用高消费满足“虚荣心”,甚至当做炫耀的资本是极不可取的一种行为;
2、在申请借款或分期购物时,要明确自身是否确有需求,是否具备还款能力,是否将借款用于正规用途。只有理性借款,按时还款,才能真正享受到超前消费的益处;
3、为了“好处费”等小营小利而使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借款或分期购物,还妄想他人(不管是谁)会替自己还钱,这种做法是要坚决抵制的;
4、遇到关乎自身信息、财产安全的事情,要多方求证,不要轻易相信骗子的一面之词,包括公章、合同等资料。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身份复印件要注明使用用途,防止盗用;
5、注重信用培养,不要有“进入社会再培养信用”的想法,更不要幻想“欠钱不还”“逾期没事”......随着社会征信系统的完善,个人信用行为将越来越公开,个人征信与买房、买车、办理信用卡、甚至出国、报考公务员等都息息相关;负面信用记录会存在5年,对于大学生而言,一旦形成污点,迈进社会的第一步便会处处受阻。
据了解,名校贷于4月中旬宣布7月1日暂停新增校园贷业务,更名“名校贷公益”,全面转型校园公益事业。本次报告是以“名校贷公益”为主体推出的首个内容,名校贷希望社会各界通过直观的数据认识到校园贷反欺诈教育形势的严峻。名校贷转型后,也将聚焦校园反欺诈知识教育和金融工具的引导使用,通过言之有物的案例将金融常识的科普日常化。“尽管我们不能再通过借贷撮合信息服务帮助学生实践金融,但是却可以借助反欺诈意识的培养和财商的教育,帮助学生在接触金融工具时少走弯路。”名校贷相关负责人表示。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7年6月22日
近日,北京环宇万维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智慧树”与土星教育“微家园”平台正式融合,这预示着智慧树已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供,融合后的智慧树也一跃升成为国内最大的幼教云平台。
据6月20日苹果App Store排行榜显示,智慧树以其独有的核心技术突破App Store应用市场教育类榜首,一时数据攀升,关注度持续走高,同时也成为幼教领域唯一登上App Store排行榜的热门应用。
智慧树成立于2013年11月,目前已经覆盖全国12万家幼儿园,占中国园所的51%,拥有2600万用户,月活跃用户超过800万。未来,智慧树将开启开放战略,采用“S2B2C”模式与幼儿成长产业的供应链联动,为整个幼儿成长产业赋能;并通过“智慧号、智慧圈、硬件开放、线下开放”四大开放工具,将重心从扩大规模转向提供价值上,打造开放、无边界的幼儿成长新生态,运用科学技术+产品应用+模式创新+服务升级四个抓手,重塑幼儿成长产业链和价值链,使中国的幼儿成长产业拥有更强劲的发展动力,为智慧树平台12万园所背后的人群提供更加精细的高品质服务。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7年6月21日
6月19日,时值消费金融品牌麦芽分期一周年纪念日,麦子金服资产端负责人肖斌发布题为“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越有耐心”的对外公开信,回溯过去一年麦芽分期发展历程,感恩各界支持,并透露麦芽分期最新发展规划,对外释出强烈信号:在消费金融领域突飞猛进、浮沉已一年的麦芽分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战场,通过梳理自身业务架构、进一步拓展场景和资产,或将迎来新的业务喷发,引领消费金融场景拓展新风潮。
消费金融百家争鸣 差异化竞争格局初现
过去的2016年是消费金融快速崛起的一年。消费升级逐步打开消费金融新兴市场的体量,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介入消费金融领域,新的风口已经形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在金融贷款业务消费,消费金融贷款占到20%,对比欧美国家60%的个人信用贷业务,中国至少有近10万亿的消费金融市场有待开发。尚未成熟、空间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各路资本竞相逐鹿,消费金融业由此迅速从蓝海走向硝烟四起的红海。
众所周知, 目前消费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主要是银行系、非银持牌机构系以及非持牌机构的互联网系等几大阵营:传统及商业银行依托自身征信及数据优势,大力拓展消费金融业务;拥有银监会下发牌照的持牌机构则以“正规军”身份迅速崛起;BAT及众多消费金融机构凭借自身在场景、流量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推出消费分期产品。深耕互联网金融八年的老牌平台麦子金服自然瞄准了这块大蛋糕,于一年前孵化出消费金融品牌麦芽分期。在麦子金服资产端负责人肖斌看来:国家对于消费升级的政策鼓励和市场本身的巨大潜力,正是发展消费金融的最好时机。
相较于拥有强大资源后盾的持牌金融机构和传统银行,麦芽分期此类非持牌消费金融平台的差异化优势在竞争中逐渐明确。不可否认,传统金融机构多年来在征信数据和严格缜密的风控体系上有着新生消费金融机构难以比拟的优势。但事物的发展总有两面性: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想要达成市场制胜,就要求互金机构或平台能够更积极的应对并且拥抱市场变化,而这恰恰也是传统机构的短板。像拥有互联网+金融双重基因的麦芽分期,此类平台的金融人才对互联网时代下的变化相对敏感,能够实现快速响应;在风控机制方面,其大数据风控模型能够根据人群数据的丰富与不断进化,从而更加灵活的调整。其自身存在的互联网基因也能够更加积极快速的响应变化,而这一点对于处于激流勇进当中的消费金融市场来说,至关重要。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发展优势和前景从麦芽分期的发展历程中可见一斑。据麦芽分期一周年对外公开信中透露的数据显示,麦芽分期自上线以来,难挡发展迅猛之势,截止目前,已与全国90余座城市、近1000多家优质商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业务覆盖医美、教育、婚庆、旅游等消费金融细分领域,累计服务近3万多名消费分期用户,撮合匹配资金超6亿元。
机遇与挑战并存 热潮之下的冷静践行者
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是在信用卡、线下财务公司等未充分发展的情况下,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金融模式,因而潜力巨大。借助于消费升级的东风,去年整个消费金融市场迎来爆发性扩张,消费金融企业充分利用市场阶段性的发展红利迅速扩张。
然而,繁荣的背后,却也难掩乱象。在消费金融发展强劲的同时,一些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机构进入市场,企图在风口中分一杯羹。然而这些机构并不具备相应的风险控制能力,效率低下,导致坏账风险溢出市场,风险事件频发。消费金融行业坏账率高企,欺诈风险甚嚣尘上,暴力催收等负面报道饱受诟病。消费金融因其开放性和惠普性而迅速崛起,却也因为鱼龙混杂的存在而蒙上了一层阴影。很多公司为了追求规模,对客户的资质审核存在大量问题,对资产不良率的控制更多的是依赖贷后催收;与此同时,贷款黑中介的涌入带来大量不良资产,导致风险剧增,成为整个行业的痛点。
在狂热的市场环境和行业乱象之下,麦芽分期保持着难得的清醒认识。过去的一年,消费金融行业在快速扩张时,出现了很多不规范操作,埋下了风险隐患。然而,出于一贯以来的发展理念,麦芽分期并没有选择激进的市场策略,而是坚信并一直践行,消费金融的核心在于场景和风控。
前期顺应行业浪潮,在热度之下激进拓展市场,未必是长远之计。企业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在坚守底线的同时,在狂潮之中保持初心。在麦芽分期一周年公开信中,肖斌的观点或许更能代表麦芽分期的对于行业变化的冷静应对:“热潮之下,在历经大半年的高速增长后,麦芽分期选择的动作是“蹲下来”。在起跳之前,麦芽分期首先选择了厘清架构 、夯实人才,同时集约化地改造现有资源和布局,为拓展更多的场景和资产、全面打造多元化场景生态夯实基础。”未来,将会在更多的消费场景中遇见麦芽分期的身影。
场景资产全面拓展 新起点迎来全新风貌
在传统金融机构做了多年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基础上,新兴的消费金融企业又将如何从中突破、拓展市场?关键在于消费金融的场景化。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企业达到百余家,消费场景蔓延至3C、医美、家装、租房、装修、旅游、教育以及现金贷等。因为没有消费场景,就没有消费金融,而企业间竞争也聚焦于渠道和场景的争夺。
肖斌的观点也印证了场景对于消费金融的重要性,麦芽分期前期以医美场景作为突破点切入,并成功突围消费金融市场。显然它的野心不止于此,据肖斌透露,麦芽分期将不会局限于医美,而是围绕18-35岁年轻群体的目标人群,针对他们的需求特点,拓展更多的细分场景,打造多元化场景生态。
对于消费金融激烈竞争下的未来发展,麦子金服资产端负责人肖斌表示信心十足。“整个行业经历了狂热式的极速推进后,是时候沉淀下来,通过反思优化业务模式,才能够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在发展到业务高峰时,选择进行业务下蹲,进一步优化产品与内部配置,需要改革创新的莫大魄力与勇气。肖斌坦言:“要想起跳,就要先下蹲,人如此,企业亦然。麦芽分期作为麦子金服重要的资产布局,通过自身业务梳理和战略重整,在不久的将来会迎来全新风貌与业务形态的再度进化。”
随着消费分期越来越普及,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未来,这块市场的瓜分到底是一家独大还是群雄割据,我们拭目以待。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