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房产
- 发布于 2017年6月02日
房价刹车
据机构监测,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房屋租金开始出现下降,这个坚挺了近10年的数据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虽然降幅较低,但在楼市高压调控的背景下,这被视为楼市拐点的一个明确信号。这轮房租的下调主要的传导因素在于二手房交易的大幅度下滑,租房市场上的供应增加,房租随之出现松动。目前,一线城市二手住宅的交易量已经降到低位,随着交易量的持续低迷,未来房价的降幅还将进一步扩大。一二手房价格是联动的,二手房的下跌必然会影响到新房。目前一线城市的新房又普遍受限价管控,同时年中的业绩压力和资金链压力已经让房企在这轮价格博弈中开始逐渐松动,相比利润,现金流对他们而言更为重要。新房价格也随之出现下滑。目前市场的交易节奏放缓,这足以说明本轮新政成效显著。
导读
二手房价格层面,由于前期涨幅过大,所以回调的空间依旧存在,随着交易量的持续低迷,未来房价的降幅还将进一步扩大。
去年的“9·30”新政叠加今年的“3·17”新政,一系列楼市调控之下,一线城市高昂的房价终于低下了头。
变化首先出现在曾经火爆的二手房市场。刚刚过去的5月份,一线城市的二手房普遍出现了成交和价格下跌,在一线城市已经进入存量房时代的背景下,二手房价的变化无疑是个风向标,预示着楼市后期的趋势。
此外,另一个观察市场走向的重要指标——房租也呈下行态势,4、5月份以来,京沪广深的出租房源大幅增多,成交周期均有增加,房屋租金出现了轻微下降。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反映市场变化的指标,租金与成交周期对于房价的走向同样具有参考意义。
上述两个维度市场和指标的变化,是对新一轮楼市调控的率先反应。接下来的房地产市场,继续降温下行将是大概率,并将可能从一线城市蔓延至大部分被调控城市。
二手房量价下行
刚刚过去的5月,京沪广深二手住宅市场首次统一出现下行信号。
在四个一线城市中,北京作为3月份新一轮调控的领头羊,限购限贷政策最为严厉。目前,北京二手房成交价、成交量均持续环比下行。
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数据显示,5月北京二手房成交均价环比4月下滑2.4%。在有交易的12个区域中,多达8个区的成交均价都在下跌,仅有4个区的价格上涨。我爱我家称,跌幅最大的是通州区、亦庄开发区,幅度均超过20%。
与此同时,北京二手住宅成交量也在进一步探底。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截至5月30日,当月北京二手住宅签约10236套,预计全月签约在1.1万套以内,而这是最近27个月的最低值。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指出,在一系列政策叠加下,北京二手房市场购房需求明显减少,交易需求直线下滑,市场交易量大幅减少,网签量、签单量也自然持续下跌。
而作为本轮最早开始严厉调控的一线城市,深圳的二手住宅成交价也在持续回落。
据中原地产监测,过去三周(5月8-14日、15-21日、22-28日),深圳的188个样本二手楼盘接连三周下行,成交均价分别为5.24万元、5.08万元、4.82万元,已创下近70周最低记录。
深圳中原调研指出,当前二手房业主报价频繁波动,整体呈震荡下行走势,显示业主对后市信心走弱。
广州作为首个开启“限卖”调控的一线城市,二手房交易行情受到外界关注。中原、合富等研究机构表示,当前广州二手房的看涨信心明显减弱。
“受新政调控影响,客户观望情绪持续,看房客明显减少,整体市场成交进一步走低”,广州中原发展研究部指出,从二手住宅盘源报价变化幅度看,本周报价下调5%以内的盘源增加最为明显,较上周净增5.6%。
此外,被外界认为本轮调控手段较温和的上海,同样出现了量价齐跌的状况。
据链家市场研究部,4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1.55万套,环比下跌20.38%;此外,伟业我爱我家数据也显示,上海该月二手房成交均价为51902元/平方米,环比3月下跌0.47%。与2017年成交价最高的2月份53228元/平方米相比,每平方米单价下跌约1500元。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目前一线城市二手房已经在调控的影响下出现“退烧”,下行主要还是表现在成交量上,而成交价的调整才刚刚开始,买卖双方仍在博弈。胡景晖则表示,整个市场正在向买方市场转变。随着交易量的持续下滑,买家观望情绪浓,市场议价空间在增大。
租金普遍回落
在二手房交易持续低迷的背景下,部分一线城市的存量房转而出租。房屋租赁市场供应增加,使得房屋租金也随之出现下滑。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调查显示,一线城市租房价格正处于回落区间。
链家网北京站信息显示,租房板块下有多个房源均出现了降价标识。其中,降价房源约占挂牌房源总数的三成,多为4000-7000元的中低价房屋。在电话中,一位经纪人告诉记者,他代理的部分房源确有降价现象,主要是房主为了尽快租出而主动调低价格,但降价幅度并不大。
记者查询发现,北京丰台马家堡一套56平米的一居室房屋,当前挂牌价为4900元,而在4月该小区同房型曾以5400元租出。此外,在西三旗、回龙观等出租房源密集区域,均出现类似降价现象,下调幅度多在300元-1000元左右。
此外,多家租房网站的上海、广州、深圳板块也显示,部分房源的房租同样出现了降价现象。
机构的数据也印证了上述现象。链家研究院统计的房屋租赁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租金已出现回落。4月,除北京房租创下12%的涨幅外,上海、深圳房租同比分别下跌4.77%、1.21%,广州房租则相对稳定。
目前,上海是租金回落最为明显的一线城市,今年前五个月,上海的二手房租金已经出现三次环比下跌。
数据显示,上海房屋租赁指数首次下跌的时间点出现在去年12月,环比下跌0.13%,结束了该指数连续上涨90个月的行情。今年1月起,上海延续了下跌态势。
多家研究机构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4月,中原上海租金指数为238.2点,环比下滑1.09%,同比下滑4.38%,环比、同比跌幅均有所扩大。
不仅是租金出现回落。随着一线城市的出租房屋供应量增加,房屋的出租难度也随之上升。
据链家数据显示,4月京沪广深的房源成交周期(挂牌至签约)均出现了7-20天不等的同比显著增长。即使是在房租上行的北京,从去年1月到今年4月,成交周期在7天内的房源占比也由43%下降到27%,成交周期在15天以上的房源占比则从11%上升至28%。
胡景晖指出,在政策收紧的影响下,二手房买卖市场持续降温,更多的业主选择由售转租。租赁市场房源供应量的增加,是房租得到有效平抑的原因。
“房租下跌跟楼市成交低迷有很大的关系。售盘少了,租盘就会多,供过于求租金就会回落,这几乎是必然的。”广州寒桐咨询总经理韩世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租金回落只是开始。今后,楼市成交冻结对租金的影响或将持续显现。
持续降温
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和租房市场的变化,是对新一轮楼市调控的率先反应。当前,市场正在回归理性。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3月后的数据逐渐开始反映出调控影响,预示市场进入调整周期,后续市场成交将继续降温。
胡景晖则发现,市场理性正在逐步回归:“经过一系列调控,北京楼市曾经的恐慌情绪消失,业主不再惜售跳价,客户不再恐慌抢房。目前市场的交易节奏放缓,这足以说明本轮新政成效显著。”
“定价更为市场化的二手房及房屋租赁市场纷纷出现价格下滑,这说明管控的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对于此类下跌信号,从正面的角度看,即市场暴热的状态确实在转变。
严跃进进一步指出,一二手房价格是联动的,二手房的下跌必然会影响到新房,尤其是目前一线城市均进入了存量房时代,每年的二手房成交远大于新房,可以说二手房实际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房价定价体系;而目前一线城市的新房又普遍受限价管控,已然难以上涨,如果二手房继续降价,新房价格体系也将加快被重构。
展望后市,多家研究机构均指出,楼市进一步降温或将是大概率事件。
二手房市场方面,胡景晖认为,以北京为例,二手住宅交易量目前已降至低位,接下来或许还会下降,但降幅会逐渐变小,低位趋稳将成为持续走势。价格层面,由于前期涨幅过大,所以回调的空间依旧存在,随着交易量的持续低迷,未来房价的降幅还将进一步扩大。
房屋租赁市场方面,严跃进表示,随着毕业季的到来,租赁需求将会上升,预期市场或有反弹可能,但未来一两年的趋势仍是平稳甚至下跌。
此外,中原研究中心指出,新一轮调控有继续收网之势,重点一二线城市和热点三四线城市不仅收紧了限购限贷,限售政策也在快速向三四线城市蔓延,后续或将有超过50个城市执行限售。随着限售政策的铺开,后市降温或将从一线城市蔓延至大部分被调控城市
- 详细资料
- 分类:房产
- 发布于 2017年5月27日
杨玲玲、毛中楠
在暂停百余商住项目网签近半年时间后,上海酝酿已久的“类住宅”整改细则终于落地。
近日,上海市印发《关于开展商业办公项目清理整顿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提出将全面停止“类住宅”的审批,并展开全面的清理整顿工作。作为首个针对在途房源出台细则的城市,上海要求已售未交付项目取消其居住功能,此轮整顿风暴中,近1700万平方米“类住宅”项目将面临清理。而开发商作为这轮清理风暴中的责任主体,已有四房企被开罚单,其中金额最高者达8741万元。
记者走访沪上宝龙、复地等多家知名房企的“类住宅”项目现场发现,前往咨询购房的客户寥寥无几,销售人员态度较为消极散漫,记者多被告知“无房可售”。
同策咨询研究部数据显示,从年初至5月17日连续5个月的时间里,该类项目出现了“零供应”(未发一张预售许可证),网签备案每个月仅有2万~3万平方米,为2015年3月以来网签值的最低阶段。
记者就上海商住项目销售进展及整改情况致电致函相关房企,宝龙地产品牌部负责人回函称,此次“5·17”商办政策的出台,与年初公司预判基本一致,宝龙将积极配合政府的清理核查工作。复地上海公司媒体对接人士在收悉记者采访函件后,回复称此次被整改的浦江驿优商务广场项目并非复地直接操盘项目,作为小股东复地全力配合合作方,严格遵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后续进展可咨询项目实际操盘企业上海驿优实业有限公司。
连续5个月“零供应” 售楼处门庭冷落
连日来,记者走访沪上商住项目发现,铁腕整顿政策出台后,市场得以普遍整肃,现场销售人员只简单告知“已售罄”“暂停销售”等信息。
5月23日,在闵行区恒南路上的浦江驿优商务广场营销中心,销售人员明确告诉记者“没有房源在售”,而已有业主入住的一栋高楼内,记者看到现场有特勤人员驻守。
交谈中,一名特勤提到,他们驻扎在此已有两个多月,为了阻止小区业主装修。不过,记者进入该楼栋探访发现,楼道里散落着建筑垃圾,不时有电钻声响起,仍有住户正在装修施工中。
现场装修工人表示,该房屋已装修有半个月,预计还要半个月左右可以完工。记者观察发现,该房屋内厨卫已安装完毕,现场有工人正站在板凳上粉刷墙面。小区保安告诉记者,特勤把守的两个多月,很少有人来看房,楼栋晚上的亮灯率也不高。
在此轮整顿风暴中,上海市截至目前共有147个项目被暂停销售,其中,宝龙地产旗下位于青浦区的宝龙城、崧泽华城宝龙商业广场,闵行区的吴泾宝龙广场,嘉定区的宝龙商业中心,奉贤区的宝龙商业广场等多个项目均已被暂停销售。
另据权威机构提供的2016年上海房企商办销售前10名中,宝龙地产、龙湖地产、新鸿基、金融街(11.740, -0.07, -0.59%)等房企都位列其中。
以较为典型的上海龙湖来看,其旗下亦有体量较大的在售项目,目前亦属于“停摆”状态。上海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上海在售的相关项目有龙湖商务中心,还有宝山的龙湖天街商业中心。”
“此外,去年龙湖在上海拿了两块商业用地,目前来看也是不好做类住宅了。”卢文曦表示。
5月24日,记者走访了位于闵行区剑川路和尚义路路口的吴泾宝龙广场,在售楼处附近逗留的半个多小时,记者未见有购房者前往咨询购房。走进售楼处,现场销售人员表示,所有房源均已售罄。除此之外,不再向记者透露任何消息。然而,记者查询上海网上房地产发现,吴泾宝龙广场共有190套房源,目前仍有67套可售,不过,自今年1月被暂停销售后,该项目连续数月零成交。
而记者在宝塔路与德富路交汇处的嘉定宝龙广场营销中心了解到,目前只有临街商铺在售。销售人员介绍称,商办类物业已暂停销售,且无法参观样板间,至于何时能够“解禁”,售价多少,并不清楚。此外,该销售人员介绍称,公司商办类项目的网签系统已经关闭,暂时无法购买,“如果真的想买房,可以先看好位置和户型,等到政策一放开,就可以直接付款购房”。
针对上海商住项目的整改情况以及未来规划,宝龙地产品牌部负责人表示,宝龙的主营业务为商业地产运营,项目中的自持物业比例较高。“尤其在上海的项目中,我们自持的物业面积又要较其他城市和地区高得多。针对部分受影响的产品,随着政策的明朗,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和政府沟通后续解决方案;同时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公司内部正在研究数种可行的解决方案,预计将在6月底前公布。”
违规项目被开高价罚单
此轮清理中,“类住宅”开发商成为整顿的一大重点。《意见》提出,开发企业在销售中存在误导行为的,支持购房人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上海市规土局随后公布了首批4个商业办公项目清理整顿典型案例:绿地峰尚汇、浦江驿优商务广场、D9空间、明发商业广场等项目,因涉嫌违规,被开出了行政处罚罚单。
其中,复地旗下复地驿优房产被处以没收1177万元违法收入、罚款36万元的处罚。
上海市规土局披露:“项目现已全部交房,建设单位竣工规划验收后,在二次装修中存在违法建设行为。查处时部分楼层正在装修施工中,内部功能格局基本形成,有的即将装修完工,有部分房屋将一套分割成两套,每个房间均设了上下水设施,内设卫生间和开放式厨房。”
此外,在典型清理的案件中,上海锦如置业开发的D9空间被开出的8741万元罚单,为几家房企中金额最大;通盈置业的绿地峰尚汇项目紧随其后,被没收违法收入2968万元、罚款56万元;明发集团开发的明发商业广场,也被处以没收违法收入854万元、罚款12万元的行政处罚。
按照《意见》要求,上海市将加强对商业办公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公寓式办公项目将不再审批。
同策咨询研究部数据显示,从年初至5月17日连续5个月的时间里,该类项目出现了“零供应”(未发一张预售许可证),网签备案每个月仅有2万~3万平方米,为2015年3月以来网签值的最低阶段。
市场观察人士提出,大部分项目销售停滞后,上海现有60~70个类住宅活跃项目的开发商非常迷茫。
“严厉整顿措施发布后,类似物业的投资属性降低为零,部分中介业务量急剧下滑,部分房企也会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而后续商业办公项目的设计等可能会更为严苛。”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近1700万平方米商办项目待整顿
根据统计,上海市纳入本次清理整顿的商业办公项目近1700万平方米。《意见》提出对“类住宅”市场进行全面整顿,分类施策,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意见》显示,对于尚未入住的约1200万平方米房屋,若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开发企业要自行整改,通过项目所在区组织的联合验收后,方能继续办理竣工验收、销售、房屋交易登记等手续。
对于已实际入住的约500万平方米房屋,其相关信息将记入房屋交易登记信息系统。实际用于居住的,开发企业和业主承担整改责任以及房屋使用安全责任。未按照规定整改存在插层等违法建筑的,将在房屋登记时予以注记,限制交易。
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马韧对媒体表示:“此次整顿是长期的全面的,只有进行时,没有结束时间表,整顿过后如果类住宅现象反弹,政府不仅会对开发商从重处罚,还将把这类开发商纳入诚信系统,工商、经信、住建委都会备案。”
同时,为了从源头上进行把控,上海市规土局在今年4月发布《关于加强本市经营性用地出让管理的若干规定》,其中规定办公用地的出让合同中应明确不得建设公寓式办公;商业用地出让合同中未经约定不得建设公寓式酒店。
记者就本次类住宅整顿的成效以及后续规划等问题致电致函上海市住建委和规土局等相关部门,截至发稿前未获答复。
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市场研究部主管简可(James Macdonald)指出,虽然政府如今严厉打击不合规的“商改住”,但仍鼓励开发商和投资者按照规定将项目改造为更有利开发的用途。随着上海市场不断发展和演变,城市建设也应不断优化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市民居住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 详细资料
- 分类:房产
- 发布于 2017年5月27日
杨玲玲、毛中楠
在暂停百余商住项目网签近半年时间后,上海酝酿已久的“类住宅”整改细则终于落地。
近日,上海市印发《关于开展商业办公项目清理整顿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提出将全面停止“类住宅”的审批,并展开全面的清理整顿工作。作为首个针对在途房源出台细则的城市,上海要求已售未交付项目取消其居住功能,此轮整顿风暴中,近1700万平方米“类住宅”项目将面临清理。而开发商作为这轮清理风暴中的责任主体,已有四房企被开罚单,其中金额最高者达8741万元。
记者走访沪上宝龙、复地等多家知名房企的“类住宅”项目现场发现,前往咨询购房的客户寥寥无几,销售人员态度较为消极散漫,记者多被告知“无房可售”。
同策咨询研究部数据显示,从年初至5月17日连续5个月的时间里,该类项目出现了“零供应”(未发一张预售许可证),网签备案每个月仅有2万~3万平方米,为2015年3月以来网签值的最低阶段。
记者就上海商住项目销售进展及整改情况致电致函相关房企,宝龙地产品牌部负责人回函称,此次“5·17”商办政策的出台,与年初公司预判基本一致,宝龙将积极配合政府的清理核查工作。复地上海公司媒体对接人士在收悉记者采访函件后,回复称此次被整改的浦江驿优商务广场项目并非复地直接操盘项目,作为小股东复地全力配合合作方,严格遵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后续进展可咨询项目实际操盘企业上海驿优实业有限公司。
连续5个月“零供应” 售楼处门庭冷落
连日来,记者走访沪上商住项目发现,铁腕整顿政策出台后,市场得以普遍整肃,现场销售人员只简单告知“已售罄”“暂停销售”等信息。
5月23日,在闵行区恒南路上的浦江驿优商务广场营销中心,销售人员明确告诉记者“没有房源在售”,而已有业主入住的一栋高楼内,记者看到现场有特勤人员驻守。
交谈中,一名特勤提到,他们驻扎在此已有两个多月,为了阻止小区业主装修。不过,记者进入该楼栋探访发现,楼道里散落着建筑垃圾,不时有电钻声响起,仍有住户正在装修施工中。
现场装修工人表示,该房屋已装修有半个月,预计还要半个月左右可以完工。记者观察发现,该房屋内厨卫已安装完毕,现场有工人正站在板凳上粉刷墙面。小区保安告诉记者,特勤把守的两个多月,很少有人来看房,楼栋晚上的亮灯率也不高。
在此轮整顿风暴中,上海市截至目前共有147个项目被暂停销售,其中,宝龙地产旗下位于青浦区的宝龙城、崧泽华城宝龙商业广场,闵行区的吴泾宝龙广场,嘉定区的宝龙商业中心,奉贤区的宝龙商业广场等多个项目均已被暂停销售。
另据权威机构提供的2016年上海房企商办销售前10名中,宝龙地产、龙湖地产、新鸿基、金融街(11.740, -0.07, -0.59%)等房企都位列其中。
以较为典型的上海龙湖来看,其旗下亦有体量较大的在售项目,目前亦属于“停摆”状态。上海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上海在售的相关项目有龙湖商务中心,还有宝山的龙湖天街商业中心。”
“此外,去年龙湖在上海拿了两块商业用地,目前来看也是不好做类住宅了。”卢文曦表示。
5月24日,记者走访了位于闵行区剑川路和尚义路路口的吴泾宝龙广场,在售楼处附近逗留的半个多小时,记者未见有购房者前往咨询购房。走进售楼处,现场销售人员表示,所有房源均已售罄。除此之外,不再向记者透露任何消息。然而,记者查询上海网上房地产发现,吴泾宝龙广场共有190套房源,目前仍有67套可售,不过,自今年1月被暂停销售后,该项目连续数月零成交。
而记者在宝塔路与德富路交汇处的嘉定宝龙广场营销中心了解到,目前只有临街商铺在售。销售人员介绍称,商办类物业已暂停销售,且无法参观样板间,至于何时能够“解禁”,售价多少,并不清楚。此外,该销售人员介绍称,公司商办类项目的网签系统已经关闭,暂时无法购买,“如果真的想买房,可以先看好位置和户型,等到政策一放开,就可以直接付款购房”。
针对上海商住项目的整改情况以及未来规划,宝龙地产品牌部负责人表示,宝龙的主营业务为商业地产运营,项目中的自持物业比例较高。“尤其在上海的项目中,我们自持的物业面积又要较其他城市和地区高得多。针对部分受影响的产品,随着政策的明朗,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和政府沟通后续解决方案;同时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公司内部正在研究数种可行的解决方案,预计将在6月底前公布。”
违规项目被开高价罚单
此轮清理中,“类住宅”开发商成为整顿的一大重点。《意见》提出,开发企业在销售中存在误导行为的,支持购房人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上海市规土局随后公布了首批4个商业办公项目清理整顿典型案例:绿地峰尚汇、浦江驿优商务广场、D9空间、明发商业广场等项目,因涉嫌违规,被开出了行政处罚罚单。
其中,复地旗下复地驿优房产被处以没收1177万元违法收入、罚款36万元的处罚。
上海市规土局披露:“项目现已全部交房,建设单位竣工规划验收后,在二次装修中存在违法建设行为。查处时部分楼层正在装修施工中,内部功能格局基本形成,有的即将装修完工,有部分房屋将一套分割成两套,每个房间均设了上下水设施,内设卫生间和开放式厨房。”
此外,在典型清理的案件中,上海锦如置业开发的D9空间被开出的8741万元罚单,为几家房企中金额最大;通盈置业的绿地峰尚汇项目紧随其后,被没收违法收入2968万元、罚款56万元;明发集团开发的明发商业广场,也被处以没收违法收入854万元、罚款12万元的行政处罚。
按照《意见》要求,上海市将加强对商业办公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公寓式办公项目将不再审批。
同策咨询研究部数据显示,从年初至5月17日连续5个月的时间里,该类项目出现了“零供应”(未发一张预售许可证),网签备案每个月仅有2万~3万平方米,为2015年3月以来网签值的最低阶段。
市场观察人士提出,大部分项目销售停滞后,上海现有60~70个类住宅活跃项目的开发商非常迷茫。
“严厉整顿措施发布后,类似物业的投资属性降低为零,部分中介业务量急剧下滑,部分房企也会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而后续商业办公项目的设计等可能会更为严苛。”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近1700万平方米商办项目待整顿
根据统计,上海市纳入本次清理整顿的商业办公项目近1700万平方米。《意见》提出对“类住宅”市场进行全面整顿,分类施策,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意见》显示,对于尚未入住的约1200万平方米房屋,若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开发企业要自行整改,通过项目所在区组织的联合验收后,方能继续办理竣工验收、销售、房屋交易登记等手续。
对于已实际入住的约500万平方米房屋,其相关信息将记入房屋交易登记信息系统。实际用于居住的,开发企业和业主承担整改责任以及房屋使用安全责任。未按照规定整改存在插层等违法建筑的,将在房屋登记时予以注记,限制交易。
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马韧对媒体表示:“此次整顿是长期的全面的,只有进行时,没有结束时间表,整顿过后如果类住宅现象反弹,政府不仅会对开发商从重处罚,还将把这类开发商纳入诚信系统,工商、经信、住建委都会备案。”
同时,为了从源头上进行把控,上海市规土局在今年4月发布《关于加强本市经营性用地出让管理的若干规定》,其中规定办公用地的出让合同中应明确不得建设公寓式办公;商业用地出让合同中未经约定不得建设公寓式酒店。
记者就本次类住宅整顿的成效以及后续规划等问题致电致函上海市住建委和规土局等相关部门,截至发稿前未获答复。
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市场研究部主管简可(James Macdonald)指出,虽然政府如今严厉打击不合规的“商改住”,但仍鼓励开发商和投资者按照规定将项目改造为更有利开发的用途。随着上海市场不断发展和演变,城市建设也应不断优化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市民居住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