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中,全国二手房价格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记者随后对北京和广州的二手房市场进行了调查采访。

  记者调查:二手房市场开始降温

  位于北京东四环外的十里堡地区,周边交通发达,一直是二手房成交比较活跃的地方。记者走进了一家中介门店,里面却是冷冷清清。

  北京朝阳区某房地产中介 左艳峰:现在,我们好多电脑都给撤了,好多人员也缩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这一地区的二手房价格已经出现了松动,部分业主不同程度地将价格下调5%左右,有的甚至达到10%。而根据北京市住建委的数据显示,10月份北京二手住宅整体网签量仅为8879套,再次跌进单月成交万套以内。

  在广州,相关中介数据显示,11月份,广州市二手房交易市场比较低迷,网签量为6931套,环比减少15%。不少广州老城区的二手房,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状态。

  广东省广州市民:暂时不会买,因为现在国家的政策很明显慢慢调控着,有可能会下降,就算不下降也会稳定着,现在买风险有点大。

  多名房地产中介经纪人告诉记者,政府对楼市的总体调控和相关金融政策的出台,致二手房市场降温明显。

  近日,广州市住建委与市国规委联合起草的《关于对新增租赁住房有关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村集体可自主出租经营,也可与住房租赁企业等合作出租经营新增租赁住房。

  今年9月,北京出台公积金贷款新政,规定公积金贷款的额度与缴存年限挂钩,每缴存一年可贷10万元,最高可贷120万元,且“认房又认贷”,二套房公积金贷款的额度从80万元降低到60万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为民:大家对于市场的判断,可能从过去的焦虑变为一种观望,这体现了整个房地产调控在二手房市场上已经呈现出了阶段性成果。

  一线城市住宅成交量仍在下挫,而下滑更厉害的是三、四线城市。

  11月20日,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11月成交预报》显示,2018年11月上半月,40城住宅成交环比增长11%,同比增长9%。11月上半月,一线城市住宅成交环比下降3%;二线城市环比增长27%;三、四线城市环比下降20%。

  从全年至今的情况来看, 4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增长8%,其中一线城市同比下降9%,二线城市同比增长4%,三、四线城市同比增长24%。

  易居研究院研究员沈昕表示,后续从需求侧来看,近期调控力度不会放松,市场将受此影响出现降温;从供给侧来看,考虑到年底开发商在资金压力下,推盘节奏或有加快。

  11月上半月,一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10月上半月小幅下降,东部地区的二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大幅增长,中部地区的二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降,其他地区的二线城市的成交量小幅增长。而调控较严的三、四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降,未调控或弱调控三、四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降,降幅较大。

  从二线城市表现来看,东部地区的二线城市成交面积在11月上半月出现大幅增长,主要是青岛、合肥和南京成交面积出现了大幅增长,可能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这三个城市的开发商推盘节奏加快,二是由于去年预售证和网签控制较为严厉,今年控制有所放松,可能导致集中网签,所表现出来的网签数据有滞后现象。此外,中部地区的二线城市成交面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主要是长沙的成交面积环比出现较大下滑。而其他地区的二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10月上半月小幅增长,主要是成都和南宁的成交面积环比增幅较大。

 

  值得关注的是,调控较严的三、四线城市成交面积下降,主要是无锡的成交面积环比大幅下降。此前持续火热的未调控或弱调控的三、四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主要是徐州等前期成交火热的城市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整体来看,三、四线城市整体成交降温明显,市场后续购买力待考。

  本报记者 宋兴国 北京报道

  房价AB面

  统计局房价数据依旧“坚挺”。统计局发布10月的70城房价报告显示,65城的新房继续环比上涨,4个城市出现下跌,深圳以0.5%的跌幅居首,中西部省会城市继续领涨。

  更能体现市场真实情况的二手房价方面,持续的楼市高压调控在存量房市场的传导开始“发威”。有14个城市销售价格环比下降,调控先锋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全线下跌,深圳跌幅达到0.6%。

  房价究竟是“真跌”还是“假摔”?记者通过实地调研广深楼市发现,业主再也没有以往的傲气,纷纷开始“割肉”,大面积出现一定幅度报价下调;中介持牌人数正在递减;成交面积下降明显。一线城市二手市场的低迷,似乎昭示着拐点真正的来临。(林虹)

  导读

  近来多个热点城市出现土地流拍、底价成交等现象,土地市场降温明显,地价同比增幅已连续7个月下跌。7月地价涨幅首次低于房价涨幅, 10月份两者差额已扩大至5.5个百分点。随着地价涨幅的持续收窄,预计未来一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涨幅亦将收窄。

  “银十”亦退烧。

  11月15日,统计局发布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10月份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新房市场方面,10月全国7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增幅为1%,同比增幅为9.7%。从房价上涨和下跌的城市数量看,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为65个,相比9月份又有增加;有4个城市环比上月下降,分别是深圳、厦门、温州和三亚,跌幅除了深圳是0.5%、其余为0.1%。

  相比之下,二手房的下行趋势明显。环比来看,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均下降0.2%,深圳下降0.6%;二三线城市则分别上涨0.3%和0.5%,但涨幅均有回落。

  分析人士指出,二手房市场在一线城市占据主体地位,同时与受到限价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的新房市场不同,更能体现市场预期的变化。作为楼市风向标的一线城市,二手市场价格整体下跌,或预示着部分城市的新房市场也将逐渐开始调整。

  中西部省会持续领涨

  尽管近期多有“降价促销”等下行消息传出,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城新房价格依旧坚挺。

  有6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仅有宁波持平。而环比下降的城市仅厦门、温州、三亚和深圳四地。其中,深圳以0.5%的环比价格变动在全国居首。

  对此,有前十强房企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市场确实处在下行态势,而统计局房价数据依旧“坚挺”,有多方面因素影响,第一,统计局数据相对市场降价行为滞后;第二,此前一些城市存在限价政策导致的双合同现象,拉低了成交价格导致数据“失真”,随着近期对双合同现象的清理,一些地区价格开始回归;第三,随着楼市进入下行通道,近期部分城市对于高端楼市预售证的管控减弱,一些过去“滞留”未网签的高价项目开始入市。

  分城市来看,贵阳、石家庄、襄阳、武汉、安庆、秦皇岛、大理、常德、哈尔滨和遵义位列涨幅前十名城市。其中,贵阳以4.2%的涨幅居首。

  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除丹东外,2018年70城房价涨幅最高的城市均来自中西部,海口、西安、贵阳等省会城市先后领涨全国。而在10月数据中,贵阳、石家庄、武汉等地同样涨幅靠前。

  对此,上述房企高管表示,这些中西部二三线城市属于“后发梯队”,在房地产城市间梯队相对滞后,在东部地区城市受到严格调控政策限制的背景下,这些城市开始被市场所看好,成为新的热点。

  而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则指出,从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市场成交额看,中西部同比上涨均超过20%。这些城市去库存接近完成,而且当下投资需求依然集中,叠加棚户区改造,使得中西部房价上涨全面领先。

  不过,多位受访人士均认为,随着三四线城市房价见顶,在各地限价政策全面放松可能性不大的前提下,支撑房价继续上涨的动力不足。

  对此,易居研究院研究员沈昕表示,近来多个热点城市出现土地流拍、底价成交等现象,土地市场降温明显,地价同比增幅已连续7个月下跌。7月地价涨幅首次低于房价涨幅,8月份以来延续这一趋势,10月份两者差额已扩大至5.5个百分点。随着地价涨幅的持续收窄,预计未来一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涨幅亦将收窄。

  一线二手房“实质性”下跌

  在新房价格受到多重影响、数据被认为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状况的背景下,二手房价格变动,被认为更能代表市场真实情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有14个城市出现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这些城市中,不仅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均有所松动,厦门、三亚、海口、丹东等此前的楼市热点城市也环比下降。其中,厦门0.9%的二手房价跌幅,位居全国第一。

  整体来看,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下降0.2%,二、三线城市分别上涨0.3%和0.5%,但增速都比上月分别回落0.5个、0.3个百分点。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楼市成交量8成以上为二手房,一些观点指出,北京二手房价格已经出现“实质性”下跌。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10月二手房销量环比跌幅达四成,创今年2月以来新低。10月,北京全市二手房成交均价为61103元/平方米,环比下跌1.2%,连续两个月环比下跌,在城四区等高价值区域成交占比回升的基础上,北京均价出现实质性松动。

  张大伟指出,部分热点城市的楼市政策在10月份继续收紧,比如北京等城市的公积金政策收紧,在10月份对二手房市场影响更大。而经过41个月的持续房价上涨,热点城市各种调控政策的叠加效应开始显现,房地产市场的去杠杆还在持续,这迫使投资者开始离场,出现二手房降价。

 

  而贝壳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许小乐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称,本轮调控无论是力度、空间范围还是时间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这导致本轮市场情绪的回落持续时间更长,程度也更深。而市场参与主体的情绪与市场表现相互反馈,相互作用。市场若继续保持低温状态,则观望情绪会延续,预计四季度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不会有太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