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楼市结束了三四月份的“小阳春”行情,开始明显降温。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与4月相同,虽仍处历史高位,但更能真实反映市场情况的二手房价格涨幅全面回落。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看,这一轮因为2019年初资金宽松导致的“小阳春”,在持续收紧的调控政策影响下快速退烧,6~8月份市场有可能会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

  房价、销售等指标

  释放降温信号

  由于新房网签数据受政策影响较大,整体看,二手房数据更能体现市场真实情况。数据显示,5月份,4个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和深圳持平,上海上涨0.1%,广州下降0.3%。31个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35个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与4月相同。同比来看,一二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涨幅均比4月有所回落。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国仕英认为,二手房市场更能及时反映市场,5月二手房价格上涨城市数量虽然与4月保持一致,但整体及各等级城市涨幅均有所回落,受市场调控政策收紧影响,各城市二手房销售价格波动幅度缩小,市场趋于稳定。

  “5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价格平均环比上涨0.43%,涨幅相比4月的0.53%明显退烧。从去年10月开始,已经连续8个月有超过10个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楼市“小阳春”退烧,二手房价格涨幅全面放缓。

  除了房价指标显示楼市“退烧”迹象外,5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指标也显示出楼市降温明显。数据显示,1~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1.6%,降幅较1~4月扩大了1.3个百分点;销售金额累计同比增长6.1%,增速回落2个百分点。

  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面积、金额累计增速双双回调表明当前市场有小幅转冷征兆。从5月单月数据来看,销售面积环比增长10%,但同比仍下降了5.5%,进入负增长区间,可见当前市场成交乏力,增长动力略有不足。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也认为,1~5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6%,这是新房销售面积连续4个月下滑。同时,根据贝壳研究院监测的二手房数据,重点城市5月份的成交量在4月下滑的基础上继续减少。需求端降温态势进一步显现。

  调控持续收紧

  是楼市降温主因

  对于全国楼市降温的原因,张大伟认为,持续收紧的调控政策密集发布叠加房价出现了部分区域上行且高性价比房源减少,影响了购房者的入市积极性。5月单月,各地包括部委累计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高达41次,虽然少于4月的60次,但连续两个月调控处于政策密集发布潮中。

  许小乐也认为,从区域上看,5月份前期市场相对活跃的东南部沿海地区如苏州、大连、佛山、南宁等迎来新一轮的调控加码或约谈,市场热度下降,前期看涨的市场预期明显减弱,这也导致前5月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最大。在居民金融信贷政策保持紧缩的态势下,市场不会有大幅升温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陆家嘴(15.220, 0.22, 1.47%)论坛上直指居民负债率偏高、房地产业过度融资、房地产投资投机等问题,并再次强调“房住不炒”且警示称“凡是过度依赖房地产实现和维持经济繁荣的国家,最终都要付出沉重代价”。

  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郭树清的讲话预示着房地产信贷政策或将适度收紧,涉及暂停部分房企融资、调升居民房贷利率等。受此影响,下半年楼市、地市有望回归理性,那些市场购买力明显透支的三四线城市,短期内房地产市场犹存调整压力。

  “目前看,这一轮因为2019年初资金宽松导致的‘小阳春’,在政策影响下快速退烧,6~8月份市场有可能会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张大伟说。

 

  易居研究院研究员沈昕也预计,短期内国家层面的调控政策不会放松,全国楼市还将持续降温,房企的资金压力依然较大,预计未来几个月市场将整体保持稳中有降,多项指标增速将有所回落。

  林小昭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人口流动方向与自然增长率也出现了相应变化。目前,全国31个省份均已公布了2018年末常住人口的数据,其中27个省份常住人口实现增长,广东、浙江、安徽位居前三位,延续了近年来的格局。

  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人口流入

  从常住人口总量上看,广东、山东和河南继续位居前三,广东和山东都超过1亿人。

  这其中,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2007年的常住人口就已达约9449万人,超过河南,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并保持至今。也就是说,广东已经连续12年常住人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从常住人口增量上看,较2017年,2018年有27个省份实现常住人口增长,其中广东、浙江、安徽、河南、新疆、山东、广西、四川、湖南和河北位居前十位。

  这其中,位居前三的广东、浙江和安徽的常住人口增量都超过了50万人。广东常住人口增量约177万人,连续两年超江苏、山东、浙江三省之和,2018年苏鲁浙常住人口增量之和为142.77万。

  广东常住人口增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自然增长,一个是机械增长(即人口流入),2018年增量中前一部分为92.76万人,后一部分为84.24万人,都是非常大的增量。

  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相比中西部地区,珠三角的优势虽然没有过去那么明显,但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营商创业环境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化体系,也吸引了很多人在这边创业。从产业发展来看,近年来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制造业、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就业人口。

  从广东省内的主要城市来看,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从2015年到2018年,广州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42.06万人、54.24万人、45.49万人、40.6万人;深圳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60万人、53万人、55.08万人、49.83万人。近年来,不仅广深的人口增量在各城市中领跑,珠江西岸的佛山人口增长的态势也相当不错。

  广东省统计局预计,由于户籍人口基数大且拥有规模庞大的跨省流动人口,广东常住人口总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保持增长趋势。

  2018年浙江常住人口增量达到80万人,位居第二位,其中自然增长31万人,流入人口达49万人,也是相当大的增量。

  广东和浙江流入人口多,与其近年来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有关。以浙江为例,省会杭州在数字经济的带动下,近年来城市经济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8年,杭州新增常住人口分别为12.6万人、17万人、28万人、33.8万人,呈现快速、持续增加的态势。今年,杭州仍将加快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更加注重数字科技创新与应用。

  在广东、浙江这两大沿海省份之后,中部省份安徽2018年的常住人口增加了68.8万人,增加人数超过江苏、山东等经济大省。这其中,除了自然增长外,流入人口也不少,为28.46万人,且主要是回流人口。安徽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安徽省首次出现外出人口回流现象,此后连年回流。目前,安徽省人口迁移已步入“外出人口持续回流”的新时期。

  这一现象与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安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紧密相关。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林斐对记者分析,近年来在长三角城市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安徽深入参与长三角发展分工合作,两省一市(苏、浙、沪)的很多产能转移到安徽,这对安徽经济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进而带动了不少原先在两省一市的外出人员回流。

  4省份人口负增长

  2018年有4个省份出现了常住人口负增长。其中除了北京之外,其他三个省份吉林、黑龙江和辽宁全部来自东北地区,延续了近几年的态势。这背后既有自然增长率低的因素,也有经济增速减缓而导致人口外流的因素。

  去年,辽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0‰,减少了4.37万人,再加上外流人口,辽宁常住人口减少了9.6万人。同期,黑龙江和吉林的出生率分别为5.98‰和6.62‰,在各省份中位列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三。

  东北的出生率低与当地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较早、独生子女比例较大有关。彭澎分析,东北原有的国企和体制内的人员比较多,城镇化比较早,计划生育执行比较严,人们也比较容易接受计划生育的理念。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下岗工人增多,在经济压力之下,生育率也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东北原有的独生子女比例较高,再加上近年来青壮年人口外流,当地老龄化十分明显,这样的年龄结构之下,出生率自然也会进一步放低。

  实际上,不只是东北,地处沿海的第三经济大省山东也面临着人口外流的局面,只不过由于山东出生率较高,人口自然增长多,因此常住人口增量还能位居全国第六。

  数据显示,去年山东人口出生率为13.26‰,自然增长率为6.08‰,自然增长人口为60.84万人,但山东常住人口增量仅为41.37万人,因为净流出人口达19.47万人。

  人口的外流与近年来山东经济增长放缓有关。尤其是山东以中小城市为主的结构下,中心城市青岛、济南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足,对周边的人口吸引力不够,新兴产业发展相对南方同类型城市滞后。因此,近年来无论是济南还是青岛,都在积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平台,发挥中心引领带动作用。

  从各省份的出生率来看,2018年有13个省份的出生率超过了12‰,分别是西藏、海南、青海、广西、贵州、江西、宁夏、山东、福建、云南、广东、安徽和湖南。

  从地域分布上看,出生率高的省份一部分集中在青海、宁夏等西部省份,这些地方地广人稀,城镇化率低,人口出生率高;另一部分则是在广东、福建、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华南、西南省份,这些省份过去国有经济占比较低,受计划生育影响较小,生育意愿较高。

 

  以广东为例,粤东潮汕和粤西湛江、茂名等地都是人口相当稠密的地区。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广东出生率高有多个方面的因素,其中之一是,相比东北、山东等地,广东原有的国有经济占比较少,体制外的人比较多。

  6月13日电 (张猛)一般每年6-7月份,全国各地可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缴存比例和月缴存限额。近期,深圳、重庆、青岛、长春、南昌、乌鲁木齐等多地已发布调整方案,在此之前,上海已在4月1日起执行新调整的公积金缴存规定。

  一般来说,住房公积金年度为本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单位会根据职工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资变动情况调整公积金缴存基数,每年核定调整一次。平均工资变化,个人及单位缴存的公积金都会发生变化。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

  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通知称,调整后的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为27927元,较2018年上调2883元。重庆市指出,该市2019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为20441元,较2018年上调2123元。长春市新规称,长春市(含双阳区、九台区、榆树市、德惠市、农安县)2019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调整为19730元,较2018年上限上调1696元。乌鲁木齐市宣布,其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为16599元 ,较2018年上调1200元。

  同时,还有不少地方上调了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上限。青岛市明确,单位和职工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上限均为2725元。相较2018年,单位和职工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上限均上调219元。南昌市通知要求,2019年度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上限为4960元(含单位、个人两部分),公积金月缴存额上限比2018年上调598元。

  1.44亿人实缴住房公积金  近日,住建部、财政部、央行联合发布《全国住房公积金2018年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住房公积金实缴职工14436.41万人,住房公积金缴存额21054.65亿元。

  分地区来看,2018年广东缴存额达到15262.44亿元,位列全国第一,北京缴存额13096.37亿元紧随其后,江苏11793.06亿元位居第三。广东缴存余额5271.38亿元,同样居于首位。

  从提取情况来看,2018年,住房公积金提取人数5195.58万人,占实缴职工人数的35.99%;提取额14740.51亿元,其中,住房消费类提取11718.33亿元,占比79.50%。

  如何查询是否已调整?

  以北京为例,已成功办理公积金联名卡,且公积金账户处于“缴存”和“封存”状态的缴存职工,进入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官方网站或APP,登录个人的公积金账号即可查询。另外,也可通过电话查询,拨打“12329住房公积金热线”即可查询个人公积金。

 

  未办理公积金联名卡的,也可以在柜台进行查询。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到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服务大厅让工作人员帮忙查询,或通过大厅的查询机查询。还可使用支付宝查询。在支付宝首页搜索“公积金”,选择所在城市后,按提示操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