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房产
- 发布于 2020年3月13日
全国GDP十强城市落定: 重庆紧追广州 武汉居第七
林小昭
[ 2019年,15个副省级城市中,GDP超过万亿元的为8个。 ]
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心城市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带动引领作用,这些城市也在不断迈向新台阶。
截至目前,2019年GDP十强城市数据均已揭晓。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各地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和官方资料,2019年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和天津。
此间的一大背景是,去年11月2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依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国家统计局对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主要结果为: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19281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18972亿元,增幅为2.1%。另外,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修订数,国家统计局将授权各地区统计局在公布2019年本地区生产总值时一并公布。
因此,在2018年数据修订的基础上,2019年GDP十强城市各自的总量和位次也发生了一些变动。其中重庆已经逼近广州,武汉反超成都,天津退至第十。
重庆紧追广州 武汉反超成都
2019年的GDP十强城市包括了上海、北京、重庆、天津四大直辖市,以及深圳、广州、武汉、成都和杭州这5个副省级城市,只有第六名的苏州是普通地级市。从区域分布上看,十强城市中,有7个城市位居东部沿海,其中长三角3个,珠三角和京津冀各2个。
具体而言,上北深广四个一线城市仍然位居前四。尤其是上海和北京两大强一线城市,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
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国家统计局反馈的统一核算数据,以修订后数据为基数,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38155.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
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全市制造业投资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一批大项目的带动下,比上年增长21.1%。六个重点工业行业投资增长24.2%。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79.0%,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48.5%,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投资增长36.6%,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2.9%。
北京的GDP也超过了3.5万亿元。2019年,北京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37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
华南的两大副省级城市深圳、广州分列三四位。2019年,深圳、广州分别实现GDP2.69万亿元和2.36万亿元,广深两市之和超过5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1989年起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三的广州,在2016年首次被深圳超越退居第四后,近几年两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2019年广州经济总量比深圳少了3298.4亿元。
不仅如此,位居第五的重庆也在逼近广州。2019年,重庆的GDP仅落后广州22.83亿元。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从高科技企业数量、上市公司数量、500强数量等主要指标来看,广州与深圳都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广州虽然数量也不少,但不像深圳那样有华为、腾讯等响当当的行业头部企业。“总体来说,多而不强。数量还行,但没有一个大龙头。”
彭澎说,广州的几个传统优势产业如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也没有特别牛的企业;民企方面,就是几大房地产公司影响力大,但这个行业没有什么独特性;培育的新兴产业也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总之是新也新不到哪里去,大又大不到哪里。”
他认为,2020年或2021年,重庆GDP超越广州的可能性很大。重庆的地域面积大,人口有三千多万,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规模,超过广州也很正常。
此外,十强城市中,武汉和成都这两大中西部城市的竞争也十分胶着,数据相差不大。这两座大区中心城市高教力量雄厚,近年来在中西部经济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两城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均十分亮眼。
从2016年到2018年,成都GDP均略超武汉;2019年武汉略超成都,上升至全国第七。不过,由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预计2020年武汉将再度被成都反超。
杭州与天津分列9、10位。其中,第10名的天津仅领先第11名的南京74亿元,差距很小。
副省级城市分化 强省会崛起
副省级城市在十强中占了五个席位。副省级城市是我国城市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行政地位上仅次于直辖市的重点城市,因此副省级城市的表现颇为引人关注。
根据厦门市统计局官网日前发布的《2019年厦门与副省级城市比较分析》(下称“分析报告”),2019年,15个副省级城市中,GDP超过万亿元的为8个。
分析报告指出,2019年副省级城市的发展分化加剧。其中,深圳、广州分别实现GDP2.69万亿元和2.36万亿元,保持在副省级城市的前两位;深圳GDP增量也为副省级首位,达到2705亿元。在城市GDP万亿俱乐部中,中部和长三角加快追赶,中部的武汉、成都总量优势凸显,实现GDP1.72万亿元和1.70万亿元,特别是武汉比2018年增加2310亿元;长三角的杭州、南京、宁波等城市活力持续增强,实现GDP 1.54万亿元、1.40万亿元和1.20万亿元,均比上年增加超千亿元。
相比之下,东北城市发展水平整体靠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的GDP分别为7001.70亿元、6470.30亿元、5904.10亿元和5249.40亿元。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这些年东北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以基础工业部门为主,很多基础工业出现发展停滞甚至衰退,这对东北的经济形势影响很大。相比之下,目前各种要素都在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集聚,东北的几个主要城市与东南沿海相比差了很多。
衣保中告诉记者,未来东北几个中心城市必须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东北几个副省级城市的高教资源在全国都是比较强的,但科教资源对本地拉动作用不大,很多成果都在东南沿海转化,因此必须大力培育新的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才能重新集聚起来。
除了分化加剧外,强省会趋势愈发明显。厦门市统计局分析,在强省会战略的推动下,省会城市发展不断提速,首位度(经济总量占各省比重)进一步提升。中西部省会城市成为区域经济主要支撑,首位度保持在较高水平,武汉、成都、西安首位度分别达37.4%、36.5%和36.1%。弱省会城市也积极寻求突破,南京、济南首位度分别为14.1%和13.3%,比上年分别提升0.3和3.0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到一个“强省会时代”。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在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后,省会城市所拥有的各种优势正在凸显。省会是全省的政治、文化、教育、医疗等中心,集中了全省最好的要素资源,这些要素之下,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总部经济等在省会城市加快集聚和发展。
与此同时,新经济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分析报告指出,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三新”经济,不断为副省级城市注入发展新动力。深圳和杭州尤为突出,其中深圳以新兴产业为抓手,2019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155.51亿元,占全市GDP近四成,增长8.8%,高于GDP增幅2.1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
- 详细资料
- 分类:房产
- 发布于 2020年3月11日
春回长安
西安楼市全面复工 客户到访“冰火两重天”
来源:华商报
随着各大售楼部的陆续复工营业,西安楼市再次“开门迎客”。3月初,一大批房源进入住房意向登记平台,但也呈现出冷热不均的两极分化现象。
市场信心需要再次奠定、行情需要重新拾起。由华商报联合新浪陕西、微博房产、二三里共同发起的“春回长安·2020西安城市焕新计划暨首届春季线上房展会”正在进行中,作为责任媒体,在活动进行中,有义务为购房者呈现一个最真实的西安楼市。
现象1:西安售楼部几乎全面复工
3月2日开始,西安的售楼部陆续复工,到目前几乎全面复工,而此前基本处于值班或暂停营业状态。
位于航天大道与长安南路十字的凤栖云筑近日刚刚完成住房线上登记和资料核验工作,不日将迎来开盘选房。而面对“不能扎堆”的规定,案场销售经理许瑞表示:“目前计划的选房方案是,置业顾问提前通知客户,每一个小时安排5组客户进场选房。”
天地源(3.480, 0.04, 1.16%)大都会位于曲江城市生态公园旁,目前即将开售的是叠拼产品,作为曲江二期为数不多依然有房可售的楼盘,此前一直是值班状态,同样是在3月2日开启了全面复工状态。
现象2:日均客户到访量“冰火两重天”
“碧桂园云顶均价2.18万元/平方米还要摇号才能买到”成为近日西安楼市的一大热点,记者3月9日下午碧桂园云顶售楼部看到,这里需要经过消杀、登记才能进入,样板间、沙盘区、洽谈区等区域都有不少客户在咨询,而9日该项目的线上登记和资料核验已结束。项目置业顾问介绍,这些来看房的客户只能等下一批次加推了。他们周末每天案场的接待量基本在180~200组,平日里差不多在100组左右。
而位于长鸣路与东月路的和记·大合城,与碧桂园云顶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置业顾问介绍,目前受疫情影响,他们原定的节后取证仍未实现,来看房的客户几乎没有,很是冷清。
同样位于曲江二期的大华公园世家,虽前不久刚刚价格公示,但实质上工地尚未复工,工程进度不满足取证条件,预计7~8月份才能取证销售。即使如此,案场的工作人员表示:“周末来看房的人依然很多,几乎接待不过来。”
现象3:近七成楼盘无需摇号开盘
记者从西安市住房意向登记平台(含长安、临潼)、沣东新城住房意向登记平台了解到,2月28日-3月7日,共有11个楼盘完成住房意向登记,其中主城区7个,长安和临潼各1个,沣东新城2个,其中碧桂园·国湖分两批次登记。需摇号开盘的是龙湖紫宸、碧桂园云顶和雅居乐湖居笔记,三者的中签率分别为43.72%、74.16%、15.59%;其余7盘均无需摇号,可直接开盘选房。
值得注意的还有蓝光长岛国际社区,该盘此次全部可售房源157套,主力户型为116、131平方米三室,均价8416元/平方米,仅29人登记,而这29人最终都未核验或申请撤销。该盘是节后临潼区域唯一完成登记的楼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临潼区域楼市较冷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马健表示,碧桂园云顶这种均价2万+的楼盘仍需摇号才能买到,位置和产品是其保障,由此不难看出好项目依旧不愁卖。但也存在价格低的项目无客户买单的现象,这预示着楼市两极分化现象将更加严重。 华商报记者 狄芳
- 详细资料
- 分类:房产
- 发布于 2020年3月05日
原标题:前两月50大城市卖地超5000亿 一二线再现“虹吸效应”
据克而瑞数据,2020年2月,全国土地出让金共计2400亿元,虽然总体环比下降35%,二三线城市的土地成交量环比大跌50%,但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额却逆势上涨。
在春节后疫情蔓延、楼市销售惨淡的映衬下,土地市场弄潮儿的身影显得异常醒目。
中原地产统计显示,1-2月份50大城市合计卖地5180亿,同比上涨4.1%。其中,香港置地联合体以310.5亿元拍下上海新“地王”。
在成交总价TOP10城市中,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增速分别为112%、14%,增速明显加快;二线城市温州、南京增幅较大。一二线城市虹吸效应明显。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年后拿的地很多都是之前就考察或沟通过的,房企只是在执行既定计划。而在疫情发生后,多数公司必然要调整今年的拿地预算。
值得关注的是,大型房企尤其是国资房企携资金及运营优势,进一步成为土地市场的主力,增大销售规模,然后再去拿地,形成正循环。
而众多的小型民营房企,只能被时代的洪流抛下,它们似乎很难挣脱这样的命运。
国企掀拿地热潮
在销售正常的年份,土地市场往往充斥着各个阵营的开发商,而在今年2月,能够参与拿地游戏尤其是一线城市拿地的,只是少数人。
根据中原数据,1-2月TOP10房企拿地总额为1413亿元,同比增长3.4%,占TOP50房企拿地总额49.39%。
从拿地金额来看,香港置地联合体以318亿元位列第一,绿城中国以268亿位列第二。
在这场拿地热潮中,主角几乎都是国资房企和大房企,特征鲜明。即使香港置地和绿城背后,也有国资的影子。
拿地总额TOP20里面,有5家为地方性国企、6家央企,其中华润置地以140亿元位列第三。保利发展、中海地产、中交地产(10.390, 0.28,2.77%)、中国铁建(10.950, 0.00, 0.00%)、北京建工等央企均拿地40亿元以上。
“疫情下,依然有企业不差钱。”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最近全国土地市场以国企为主,私企拿地的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国企联合体获得土地。
克而瑞也认为,资金充裕、融资成本较低的央企、国企,是当前土地市场中积极拿地的首类房企。以华润置地、中交集团、首开等为代表,拿地金额远高于其1-2月的操盘金额。
事实上,从2018年起,国资房企就一直在积极布局,抢占优质地块,势头强劲。
2018年全国房企拿地金额TOP100中,保利发展、华润置地、中海地产分别以1001亿元、803亿元、760亿元位列第三、第四、第五;到了2019年,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分别以1166亿元、1034亿元、813亿元位列第三、第四、第六。
张大伟分析,1-2月份,央行超常规投放流动性,以稳定市场情绪。保利发展等凭借国企背景,更容易获得流动性支持,融资成本也会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拿地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此外,国企运营普遍稳健,以较低的杠杆率著称,具备加杠杆空间。这次疫情虽然冰冻了楼市,但如果把握好,正是国企在土地市场的超车机遇,为后续抢占市场份额打下基础。
他也提醒,如果湖北可以较快控制疫情,叠加预期中的降息等政策红利,甚至可能再现一波明显的小阳春,国企将在下半年表现亮眼;相对地,如果后续持续受疫情影响,拿地房企的资金链将会吃紧。
一二线的虹吸效应
观察今年土地出让的特征可知,实际上土地市场整体仍然是低迷的,只是资金在更坚定往一二线集中,市场小范围地爆发。
“这次疫情也让大家发现,一二线尤其是一线城市,各类资源和城市治理都相对更好,楼市也更有机会。”一家今年拿地较多的房企人士说。
据克而瑞数据,2020年2月,全国土地出让金共计2400亿元,虽然总体环比下降35%,二三线城市的土地成交量环比大跌50%,但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额却逆势上涨。
2月,全国一二线城市共有641宗土地成交,宅地总成交额1581.6亿元。成交单宗地块超过10亿的合计46宗,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福州、温州等城市,溢价率超过10%的有27宗,占比59%;住宅用地成交总价TOP10中,上海占一宗,北京占了7宗。
中指研究院报告也显示,2020年1-2月,全国土地成交金额TOP10城市总计成交2567亿元,比去年增长0.08%;其中,北京以673亿元的成交总价位于榜单首位,上海和杭州分别以619亿元和370亿元的成交总额占据榜单第二、三位。
成交总价TOP10城市中,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增速分别为112%、14%,增速明显加快,二线城市温州、南京增幅较大;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中占据榜首的成都较去年同期增长39%。
北京土地市场又重新开始释放活力,开年两个月通过招拍挂成交住宅用地16宗,其中不限价地块高达12宗,土地出让金额高达671.88亿元,平均溢价率达19.48%,均创下历史新高。
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认为,一二线城市有着更高的安全边际以及更稳定的需求,疫情过后,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管理水平以及资源均会左右潜在购房者的买房意愿,强化其在一二线城市买房的决心。
天风证券(7.200, -0.05,-0.69%)认为,土地市场热度在回升。疫情短暂影响销售,一二线城市(非返乡置业)的需求只是被后置,但长期置业需求仍在,三四月或因推盘上升而出现小阳春;多地土地款宽松政策,且开发贷和非标融资如若放松,房企现金状况将明显改善,这些都有助于土地市场的回暖。
目前疫情依然胶着,大多数房企还是持谨慎态度。据克而瑞数据,百强房企今年前两个月拿地金额同比下滑超15%,其中销售TOP10企业1-2月新增拿地近800亿元,较2019年同期降幅50%。
也有不少房企表示乐观。“过了观望期,土地还是要大举投资的,原来计划今年新增土地储备货值的目标没有变。”阳光城(8.330, -0.02,-0.24%)高级副总裁吴建斌表示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