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楼市持续回温 百强房企4月销售额同比转正

  上市房企4月销售数据陆续披露,从公布情况来看,4月楼市继续回温,房企整体销售规模环比大增。另据克尔瑞研究中心数据统计,4月份TOP100房企单月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9002.3亿元,环比增长17.2%,同比增长0.6%,同比年内首次转正。

  有研报称,随着各地房地产政策持续托底,叠加市场流动性趋于宽松,购房需求将逐渐上升,预计5月份市场销售情况将进一步改善。

  销售逐步恢复

  4月份,中国恒大实现合约销售金额652.1亿元,同比增长11.6%,销售金额创公司同期历史新高;销售面积7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5%。1-4月,公司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金额2125.7亿元,同比增长19.4%;累计销售面积237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

  碧桂园4月份实现合约销售金额490.0亿元,同比增长3.76%;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5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07%。

  4月份,万科A(25.970, 0.00, 0.00%)实现合同销售金额479.5亿元,销售面积303.8万平方米。1-4月累计实现销售金额1858.3亿元,累计销售面积1188.6万平方米。

  融创中国4月份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337.6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248.9万平方米。截至4月底,公司年内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955.2亿元,累计合同销售面积702.3万平方米。

  非头部房企销售情况也在好转。富力地产4月份合约销售金额约92.2亿元,环比增长15%,同比增长4%;销售面积约81.7万平方米,环比增长24%,同比增长14%。

  荣盛发展(8.000, 0.02, 0.25%)4月份实现签约金额77.83亿元,同比增长7.44%;签约面积69.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8%。

  禹洲地产4月份实现合约销售金额96.27亿元,同比增长87.4%;销售面积60.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6.8%。

  克尔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4月份,TOP100房企单月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9002.3亿元,环比增长17.2%,同比增长0.6%,同比实现年内首次转正。在39家监测房企中,29家房企4月业绩环比提升,近半数房企4月份实现业绩同比增长。

  业绩分化显著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房企4月份销售端分化情况明显。

  华西证券(10.220, 0.04, 0.39%)研报称,就克尔瑞研究中心数据来看,4月份TOP30房企中16家房企实现销售规模正增长,TOP30房企中有14家房企销售增速同比负增长,有4家房企增速低于-25%。

  就各房企4月份销售规模来看,4月份TOP1-5、TOP6-15、TOP16-30、TOP31-100房企单月全口径销售金额增速分别为0.5%、3.2%、-17.5%和2.0%,其中TOP6-15房企表现优于其他梯队。同比单月全口径销售金额分别下降9.7%、49.6%、56.4%和36.2%,TOP16-30房企下滑幅度最大。该研报称,在疫情影响下,头部房企销售显著强于其他梯队,且各房企在销售端的表现显著分化。

  华创证券研报认为,就4月份各房企销售数据来看,龙头房企销售仍在进一步修复,同时二线蓝筹房企表现相对更优。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小嫱表示,疫情下,随着销售暂缓,各大房企面临回款难题。头部房企融资、抗风险能力较强,中小房企则受资金压力运转较难。随着市场好转,中小房企的压力会得到缓解。但房企的分化将会持续,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是大势所趋。

  5月份料进一步改善

  4月份市场继续修复的同时,需求也开始升温。克尔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4月,28个重点城市整体成交面积2383万平方米,环比增长43%,同比微跌5%。其中一线城市成交量环比增长37%,二三线城市成交量整体环比增长44%。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百城(新建)住宅均价环比上涨0.25%。其中,67个城市房价环比上涨,较3月增加11个;32个城市环比下跌,较3月减少5个,1个城市环比持平。

  王小嫱向记者表示,目前供应端政策明显宽松,包括利率下行,市场预期转好。5月份随着疫情褪去明显,市场需求释放将更加明显,环比或可延续4月以来的较高增速,预计同比与去年同期小幅回落。

 

  华西证券认为,随着各地房地产政策持续托底,叠加市场流动性趋于宽松,购房需求将逐渐上升,预计5月份市场销售情况将进一步改善。

  原标题:“暂停键”重启 五一楼市回暖

  来源:经济参考报

  5月5日,李友再次以近20000步占领了100多个好友的微信运动封面。“给你看我的微信步数,这两周基本都在10000步以上,5月2日那天走了快30000步。”北京的二手房中介销售李友,翻开微信运动页面,高走的折线再次从侧面证明休息了近两个月的他,又进入了忙碌的带看生活。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众多行业按下了“暂停键”,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空荡的销售处,被挡在社区门外的二手房中介,种种场景历历在目。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楼市开始回暖。

  营销花样频出 看的比买的多

  “4月后带看量恢复比较明显。”李友说,受疫情防控形势等因素影响,春节过后,市场基本处于暂停状态,每天所做的就是通过APP看能不能找一两个意向客户先聊一下。4月后,很多之前网上聊的客户先后回到北京,带看量明显上升。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20年五一小长假前4日,北京新建住宅网签666套,二手住房网签量139套,合计签约805套,较2019年同期的376套相比,上涨114%;深圳方面,2020年五一前4天商品住宅网签299套,较2019年小长假同期网签286套,上涨4.54%;广州方面,五一前3天网签套数352套,较2019年同期的302套,上涨16.56%。

  值得一提的是,多地购房活动也促进楼市快速进入状态。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方微信号“江西住建”发布消息称,江西各地房地产业协会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掀起“五一热”、打响“红五月”部署和号召,省、市、县三级联动,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红五月”百城千企万店房地产消费季活动。

  济南方面,各大房企下足功夫,组织恐龙展、风筝节、艺术展等吸引客流。此外,价格上打折,添加赠送吸引购房者。例如“买房送10年物业费”“买地下室免费安装储物架”等。

  北京方面,也花式营销迎客。例如有的项目直减30万元,有的推出“无忧购房季”,1万元认购,60天内享受无忧退房,推荐客户成交享万元豪礼等活动。

  “看的比买的多的现实仍未改变,有的业主房子已经挂了七八个月,看的人很多但还是没有动静。”李友坦言,五一市场有所恢复,但远谈不上“火热”。他表示,虽然网络上传的神乎其神,感觉疫情期间的需求在这两天快速释放,但实际上只能说市场逐渐恢复到疫情之前,但并没有超乎想象的热度。“很多看房者都是因为疫情暂缓出京计划,便选择来看看房。”

  楼市重启 市场逐步恢复

  对于五一楼市成交量的上升,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表示,年初因为疫情影响滞后的签约逐渐在开始恢复,这也是网签数据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疫情基本平稳,各地经济都在快速复苏,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4月平均恢复水平已经超过了去年同期的80%,北京方面,有望在5至6月逐渐恢复1.3万套以上的水平。”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最新报告显示,从成交的绝对量来看,2020年4月13城二手房成交量与去年3月相当,需求集中释放。具体来看,4月易居研究院监测的13个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约为7.2万套,环比增长37.0%,同比下降 19.4%。

  土地方面,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报告显示,4月,4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5711.9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03.9%;同比增长24.2%。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王若辰表示,疫情对一季度土地市场造成了较大影响,随着情况好转,前期挤压的正常需求有所释放,成交量增长明显。

  张大伟说,从全国市场看,一季度积压的购房者逐渐入市,市场快速恢复,叠加部分二三线城市户籍政策宽松,推动了市场的企稳复苏。整体看,4月各地楼市复苏持续,对于部分城市来说,已经开始恢复到了去年平均水平。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20年1至4月,我国各地合计房地产调控政策达238次,较2019年同期的164次,同比上涨45%。其中,4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多发,单月房地产调控次数多达67次。

  “房住不炒”不松 “稳定”大势不变

  对于疫情后的房地产市场,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房住不炒”仍是房地产发展红线,热钱难以集中流入,虽然个别城市会出现“红五月”、“红六月”,但整体而言,市场难以长期维持高活跃度,价格也难以有大幅度上涨。

  张大伟表示,虽然市场成交量有望快速恢复到去年同期平均水平,价格也有出现局部小幅度上行的可能性。但整体房住不炒背景下,预计市场不会有大幅度波动。

  野村证券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报告也指出,预计政府将维持其对房地产行业的谨慎态度,以避免房地产泡沫及后续可能的房地产市场萎缩。

  近日有数据调查显示,96%的被调查居民家庭拥有至少一套房产。此外,56.5%的被调查家庭有负债,平均负债余额为51.2万元/户,住房是被调查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中最大的资产项目,占全部资产的59.1%,按揭贷款占负债居民全部负债的75.9%。

  同时,2020年一季度居民购房杠杆率已有小幅上升。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为32.1%,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杠杆率继续上升至57.7%,环比上季度上升1.9个百分点,同比去年同期上升4.6个百分点

  此外,库存承压,去化上升也决定未来房地产市场难以大幅升温。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全国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持续下降,全国商品住宅潜在供求比预计将持续上行至三季度,去化压力增大。3月,全国商品住宅潜在供求比为1.12,环比上升0.5%,同比上升 18.2%,持续处于供大于求之势。

 

  王若辰认为,调控取向必须坚持房住不炒,房地产调控的大门预计打开的可能性不大。在此背景下,未来几个月10城库存和去化周期或仍将上升,同时供求比预计将持续上升至三季度,去化压力继续增大,市场将继续降温。

  原标题:中国城镇住房自有率达96% 户均资产超300万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陈见南

  央行调查统计司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课题组在《中国金融》撰文表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北京位居第一位;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住房拥有率达到96%;金融资产占比较低,仅为20.4%,居民家庭更偏好无风险金融资产。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

  户均总资产317.9万

  央行调查统计司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课题组于去年10月中下旬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3万余户城镇居民家庭开展了资产负债情况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总资产均值为317.9万元,中位数为163万元。均值与中位数之间相差154.9万元,表明居民家庭资产分布不均。

  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家庭资产水平高,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东部地区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为461万元,分别高出中部、西部、东北地区197.5万元、253.4万元和296万元。东北地区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最低,仅为东部地区居民家庭户均资产的1/3左右。

  分省份看,家庭资产最高的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北京、上海和江苏,分别达到892.8万元、806.7万元和506.9万元。最低的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新疆、吉林和甘肃。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

  住房自有率达96%

  中国城镇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住房自有率达到96%;金融资产占比较低,仅为20.4%,居民家庭更偏好无风险金融资产。值得一提的是,全球主要大国中,中国家庭住房自有率或达全球第一。

  根据全球经济指标网的数据,发达国家的住房自有率大部分在60%左右。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底美国住房自有率为65.1%。央行本次调查报告也指出,和美国相比,中国居民家庭住房资产比重偏高,高于美国居民家庭28.5个百分点。

  各城市住房自有率

  差别大

  去年10月,贝壳研究员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市场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当前湾区11城中有8城住房自有率低于60%,深圳住房自有率仅为23.7%,预计未来10年,湾区城市人口增量达1000万,将带来大量的增量住房需求。

  据广发证券(13.470, 0.05,0.37%)估算,2016年底,深圳可上市流通的住房面积为1.52亿平方米,约166.6万套。其中商品住宅1.29亿平方米,138.5万套;可流通的保障房0.12亿平方米,15.1万套;可流通的个人自建房0.11亿平方米,约13万套。以近3年每年4万套新房成交估算,全市商品住宅在150万套左右,覆盖人群500万~600万之间,大约为深圳目前实际管理人口(2000万以上)的25%~30%。

  深圳近期房价持续上涨,引发广泛的关注。深圳的土地资源相比北上广而言较少。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过去十年,深圳住宅用地成交面积为431.5万平方米,位居103个城市中倒数第四。

  相比住宅用地,深圳在工业用地、商服用地上则要多出许多。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深圳工业用地成交达到1147.78万平,成交面积位居全国第82位;规划建筑面积3586万平方米,位居全国第52位。商服用地成交达到394.42万平方米,位居第67位;规划建筑面积1765.55万平方米,位居第41位。

 

  (本版专题数据由证券时报财经数据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