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房企融资冰火两重天 利率最低2.2%最高达2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年流动性的宽松带来债券市场的火爆,房企的债券利率也纷纷下调。6月1日,万科拟将30亿元“17万科01”的票面利率由4.5%调降至1.9%。

  在万科之前,阳光城(6.800, -0.04, -0.58%)、华夏幸福(22.550, 0.05,0.22%)等房企的债券利率已经进行了调降,其中“18华夏01”利率由6.8%降至5%,无人回售。

  当前融资环境宽松,债市开闸放水也有不少流入了房地产行业。但整体利率普跌之下,房企的融资利率严重分化,昭示着后市的隐忧。

  万科拟调至2%以内

  万科这次调降利率如果成功,将成为今年第一个将存量债券利率调降至2%以内的房企。

  公告显示,5年期、融资30亿元的“17万科01”发行于2017年7月,今年7月18日面临回售。

  实际上,除了万科,华夏幸福、阳光城最近两个月也加入了调降潮。如4月28日,华夏幸福将融资规模24.75亿元的“18华夏01”利率,由6.8%降至5%,5月26日,又拟将24.75亿元的“18华夏03”利率由7.15%降至4.4%。

  多家房企调降背后是融资政策宽松、境内融资井喷的大环境。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房企4月单月融资高达971亿,创近年新高。截至5月27日,年内融资合计3076亿,达去年全年的53.03%。去年全年,也只有5800亿。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总监严跃进分析,万科债券利率下调,说明最近企业发债环境在变化。整体上来讲,当前,境内流动性宽松,LPR等一些利率都在下调,对房企债券利率起到了影响,近期不少龙头房企的发债利率已触及历史低点。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表示:“房企不仅最近债券发行暴涨,定价利率也持续下调。”

  值得注意的是,开闸放水,并不是每个房企都受益其中。当前房企融资成本分化严重,优质房企融资成本大幅走低,甚至2字头利率的债券频出。今年境内发行了60亿规模债券的金地,融资成本最低为2.6%;招商蛇口(16.030, 0.00, 0.00%)10亿元超短融利率仅2.2%,华润置地8亿元3年期票据利率仅2.65%;3月发债量最高的世茂房地产融资成本在4%以下。

  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发行了高息债券。华夏幸福、阳光城最近发行的公司债,利率分别为7.7%、7.3%。

  6月1日,年初刚发了一笔2.2亿美元、15%利率的明发集团,又计划发行1.76亿、22%利率的美元债券,更令人惊讶的是,明发承诺若不能按时偿债,这笔债券利率将叠加利率至32%。

  此外,当代置业在今年初发行了规模总额3.5亿美元的两笔优先票据,利率在11.8%-11.95%。华南城也发行了规模总额4.25亿美元,利率11.5%-10.875%的优先票据。

  在冰火两重天的背景下,像万科这种不缺钱、不愁借钱的优质房企,调降融资利率并不奇怪。万科今年的发债利率较去年有小幅下降。今年,万科新发行债券4只,规模50亿元,票面利率在2.56%-3.45%区间。显然“17万科01”的利率相对居高。

  不过,用低利率融资替换掉以前的高利率融资,不得不说金地、万科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然而是否会面临投资者的信任危机?下调利率后,投资者是否会选择“退票”?

  有信息显示,由于一些债券票面利率调整幅度过大,确实出现了投资人部分或全部回售的情况。

  未来融资将收紧?

  针对万科调降的影响,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总监严跃进预测,“如果调降成功,对万科后续一些融资肯定会有点影响的,投资者观察将更加谨慎。”

  公开信息显示,万科现存29只境内债券、规模385.5亿元,大部分利率都在4.6%以下,如果后续调降,将明显改善房企的融资成本支出,以及当期的财务费用。反映到财报上,净利润将显著提升。

  去年末,万科净利润率为10.57%。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1.49%。同时,现金流更加充裕,万科在手现金1732.7亿元,比去年末增长4.26%,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总和897.8亿元,下降4.38%。

  一位长期持有万科债券的投资者支持调降:“利率能调一点是一点,节省成本才是最重要的。”

  甚至另一位投资者认为,调降将成为一种行业大势:“目前资金面非常宽松,大多数房企融资利率都得往下调。”

  华泰证券(17.740, -0.04, -0.22%)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优质房企融资环境堪比2015-2016年。据此估算,财务盘面稳健、业绩良好的房企将处于卖方市场,2017年以后发行、今年可回售的高融资成本的债券将处于调降的优势地位。

  严跃进表示,万科具有行业的标杆导向性,如果下调成功,对于其他优质房企的相似债券会有影响,存在一种跟风调降的可能性。

  但是,这一阶段资金充裕、利率下调的情况会否持续?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4月份由于疫情,海外资本市场的动荡,基本封死了内地房企海外融资的可能性,当月几乎没有境外融资,5月虽然放开了,但预计对于部分房企非常重要的海外融资,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接近归零,少数融资也可能面临高价的可能性。

  房企加快发债的背后,更多是未雨绸缪,抓紧当下的融资窗口期,现金为王。因销售压力增大,担忧销售回款无法及时“回血”,以及即将到期的偿债压力。

  2020年是融资债券的偿债高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房地产的到期债务约在1.46万亿,其中7月份是到期高峰,达到1490亿。

  叠加疫情影响,部分资金链困难、杠杆率较高的房企则面临更大的融资压力。房企融资井喷的大环境下,它们只能继续选择以高额的利息换取投资者的青睐,防止后续出现资金链断裂。

 

  穆迪4月份的报告,将中国房地产板块展望由“稳定”降至“负面”,但大多数受评级的开发商要“强于整体行业”,其认为“大多数高收益开发商可以在未来12个月内解决债券到期问题”。

 二手房小阳春来了?时隔14个月,北京再现单日网签破千套,多地连续三个月明显反弹

  随着疫情防控趋于稳定,二手房市场成交量继4月逐步恢复后快速复苏。

  来自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北京二手房网签超过1.6万套,其中5月29日一天,网签就达1000套,这也是时隔14个月后北京单日再现网签破千套。

  从全国重点城市来看,5月二手房成交量接近去年3月最高水平。其中,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武汉迎来了规模性复苏,成交量环比增加超过200%。

  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确实3月、4月、5月连续明显反弹,但是从1-5月同比情况看,还是下跌了15%,这说明今年整体市场比去年还要弱一点。预计6月的成交量将比5月有所下滑,下半年市场走势或偏平稳。

  北京二手房实际成交量创“317”调控后最高水平

  继4月逐步恢复及“五一”小长假暴涨后,整个5月,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快速恢复。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5月全市二手房网签量约1.59万套,环比增加20.5%,同比增长15.2%。贝壳研究院根据链家实际成交量推算,5月北京二手房实际成交量约2万套,环比增加39%、同比增长75%,创“317”调控后单月最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仅5月29日一天,北京二手房住宅网签就达1000套。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这是时隔14个月后再次出现单日住宅网签超过1000套的盛况,也是2017年“317”调控之后全北京第16次单日成交超1000套。而16次单日网签破1000套,大部分都出现在2017年3-4月最后的“末班车”,最近的一次是2019年3月29日。“可见,1000套单日网签,对于北京市场来说,绝对算是调控后的高位了!”

  “单月1.6万多套的成交量在北京2017年调控后基本属于前三,低于2018年5月和2017年4月。”张大伟说,但需要注意的是,北京2020年5月初有一次长假,5月1日到5日都是假期,所以事实上,看网签数据是明显滞后的,没有完全反应出5月真实的签约。5月中下旬的成交量高达1.3万套,而按照各家中介的真实成交量,5月北京二手住宅成交量已经超过2万套!

  从价格来看,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5月北京二手房成交均价为62609元/平,西城区成交占比大幅提升,西城区成交量在全市的比重从7%增长到12%。从市场节奏和参与者预期来看,受到成交量大幅增长的影响,市场节奏有所加快,成交周期明显缩短。5月北京二手房房源成交周期环比缩短22天至139天,二手房业主调价中涨价占比环比提升2.2个百分点至18.8%,受到成交活跃的影响,业主预期有所提升。

  对于市场升温的原因,张大伟认为,北京更多属于恢复性上涨,特别是直到4月下半月才逐渐恢复二手房看房,之前积压了大量需求。另外,北京5月新建住宅供应减少,也是二手房成交量上涨的一个原因,叠加西城区赶学区政策“末班车”的影响,大部分西城购房者都需要卖一套其他区域房产获得购房者资格,使得市场明显活跃。目前价格也出现了平均大约2%左右的恢复上涨,相比疫情期间的下调,限制基本已经恢复。

  不过,张大伟认为,北京市场出现市场大涨的可能性不大,特别是换房客户的二套房首付比例高达80%,全国最严格。

  重点城市成交量接近去年3月最高水平

  从全国来看,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也继续增长。

  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第21周(5.18-5.24),8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继续上扬并突破至疫情后新高,成交面积环比再增8%至162.1万平方米,且较2019年同期也增14%。从重点城市来看,绝大多数城市成交已恢复正常水平,同、环比齐增且成交规模超过2019年周平均水平。

  从单月来看,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5月重点18城链家二手房实时成交量环比增加15.2%,同比增长42%。5月成交量为去年成交量最高水平(2019年3月)的98%,1-5月交易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5%左右,较1-4月的同比降幅收窄了10个百分点,可见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在逐步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武汉二手房市场也在规模性复苏。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武汉,在5月迎来了规模性复苏。二手房成交需求开始集中释放,5月成交量环比增加超过200%。

 

  对于5月整体交易量的大幅增长的原因,贝壳研究院认为,与疫情推迟了需求的释放、五一小长假便利期和房贷利率下滑影响购房者预期有关。

  不过,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确实是3月、4月、5月连续明显反弹,但是受疫情影响,今年5月份这个时间点是跟去年4月份差不多,或者介于去年4月、5月之间。因此,看分析当前成交量的高低,最好是看1-5月份累计的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因为受疫情影响,很多城市3月份的量可能还有点问题,4月份很多城市基本上恢复正常,5月份大部分城市都已经恢复到一个正常的交易情况,但是从1-5月份重点城市成交量同比情况看,还是同比下跌了15%,这说明今年整体市场比去年还要弱一点。

  以北京为例,杨红旭对券商中国记者说,5月量能高主要是西城区教改的因素导致很多人在短时间之内买房子,这是一个异动。今年虽然5月份强,但是1-5月份的量同比还是下滑的,所以5月属于异动,预计6月份会出现环比下跌。因此,北京5月这个情况也不能算是强反弹。

  对于整体市场未来的趋势,杨红旭预计,6月的成交量将比5月有所下滑。因为现在城市之间的调整差异较大,有些城市调整比较到位,如北京、上海这类城市;有些城市调整不是很到位,像杭州等,所以仅看一二线城市的话,今年总体的成交量不会出现大幅反弹,可能基本上跟去年差不多。除了城市调整差异较大外,宏观面中央政策强调“房住不炒”,地方放松力度受限,融资面虽比较宽松,但房地产融资依然受限,所以今年下半年走势或偏平稳。

  贝壳研究院认为,5月二手房进入迟到的小阳春市场,成交量接近去年3月最高水平,但已进入市场恢复平台期,不管是根据年度的季节性规律还是目前市场的供需情况,预计市场都将出现自然回落的迹象,或将下滑近1成。

  (原标题:深圳二房东:空置率高 交租金都难)

  “深圳的数据表现并不是特别理想,出租率大概在80%,而其他城市的出租率维持在87%―88%。”罗意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5月24日,张林(化名)共接待15组租客,但仅成交两单,而这是他3个月以来最忙碌的一天。

  2019年初,张林和朋友筹集了200多万元资金,在深圳龙岗区陆续承包了8栋农民房,将其装修翻新后在2019年下半年开始对外出租,并憧憬着在2020年大干一番。

  猝不及防的肺炎疫情成为他创业道路上的第一道拦路虎。

  往年3月、4月都属于传统租赁旺季,返深工作人士以及提前找房的应届生构成租赁市场的主力军。受疫情影响,今年租赁市场发生显著变化。

  “今年开年就遇到疫情,加上去年年底不少人退租,手头的公寓空置率飙升,短短两三个月,我们亏损25万元。”张林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我朋友也是二房东,去年底在宝安区包下一栋农民房,共45间房子,疫情到现在很多房子租不出去,空置率高达80%,现在交租金都很困难。”

  近日,链家地产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城中村仍是深圳租客的主要居住地,数量逾五成。

  在业内看来,城中村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深圳租赁市场的冷暖。

  根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监测数据,4月深圳租金回报率持续下滑至2019年以来的低位。

  4月全市住宅租金为71元/平方米,环比上升0.10%,租金回报率继续下滑至1.41%。

  租赁市场的回暖,在进入5月后,开始缓慢启动。

  5月23日,在龙华区从事租赁工作的经纪人余理(化名)无奈说道:“租房市场受疫情影响确实比较大,2月,我们店里一个租赁单都没有签,进入5月,市场有所恢复,签了5单,但跟去年同期相比,还是少了1/3。”

  市场遇冷

  2月5日,张林就已回到深圳,处理着公寓的各项事务,其中,退租成为他最主要的工作。

  “每年底都有退租小高峰,谁也没料到年初就遇上疫情,退租的人就更多了,最多一天我接到10个租客的退租申请。”张林说。

  此前,不少租客向张林提出免租申请,甚至有租户表示不减租就退租。面临上述要求,张林并未全部答应,表示只能减免两个月的管理费。

  员工薪水是一笔不小开销,如今在当下经营如此艰难之际,张林不得不减员。

  “我们去年最多的时候有10个员工,目前已经辞退了一半,自己也兼做业务员,尽可能的节省点开支。”张林表示。

  张林还表示,公司目前的现金流还能支撑3个月,值得欣慰的是,本月来询问的租客逐渐多了起来,目前只有希望6月、7月的毕业季,出租率能至少达到80%以上。

  余理对深圳租赁市场的变化也颇有感触,在去年同期,他手上的出租房空置率基本都在半个月内,现在有些房子2―3个月还没租出去。

  目前余理主要劝说业主降低租金,此前有客户将一套三居室挂牌月租从6500元降到6200元,很快就租出去了。

  “有些比较着急的业主对于一次性付一年租金的租客,给予较大折扣,或者送一年物业费。”余理表示,目前业主的心态发生了不少变化,大多都愿意给出优惠。

  品牌长租公寓的租赁状况也并不乐观。根据贝壳研究院数据,疫情期间,蛋壳公寓全国总出租率跌至75%,同比下降25%。

  5月24日,乐乎公寓总裁罗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目前来看,长租公寓市场尚未完全恢复,从其内部数据来看,仅恢复了正常月份的90%。各个机构手上都还有一些库存,估计接下来的两个月,各大长租公寓企业都将处于去库存的状态。”

  “深圳的数据表现并不是特别理想,出租率大概在80%,而其他城市的出租率维持在87%―88%。”罗意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签约一年,减免1个月租金,除此之外,部分门店还推出每日精选房源6折秒杀活动。”5月23日,一名深圳泊寓的运营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公司大多数门店在做各种优惠活动,且力度比之前大得多。

  对于租客而言,他们迎来了租房的最佳窗口期。5月22日,宝安中心区一位租客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租房已经5年,租金平均每年约10%的涨幅,但今年刚签完合同并未涨租。

  供需不平衡

  在业内人士看来,租赁市场不景气跟放盘量增多有着直接的关系。

  5月24日,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宇嘉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前面几年长租公寓不断收房,将一废弃的酒店、闲置的商业裙楼改造出租,使得深圳放盘量不断增加。

  时代周报记者查询贝壳找房数据,截至5月25日上午11时,深圳共有47588套房源,3天新上房源就有4145套,且70.2%的房东都愿意接受议价。

  近日,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2020年4月份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租房趋势报告》显示,深圳4月份新增房源量相对3月有45.4%的环比涨幅,在一线城市中位列前茅,其中龙华、南山、罗湖均出现50%以上的涨幅。

  除了供应量增大,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需求弱化是深圳租赁市场遇冷的另一原因。

  5月24日,明源地产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艾振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深圳一些外贸企业在疫情期间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少量中小微企业影响到了经营。

  “目前看来,一些公司的年轻人的收入短期内受到疫情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租赁需求。”李宇嘉表示,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尚需时日。

  “租赁市场有明显的季节波动特征,受疫情影响,春节潮未如约而至,但之后的毕业潮肯定会来的。”

  张林和他的合伙人相信,深圳始终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城市里有很多的年轻人,伴随着买房门槛不断提升,租赁仍是庞大市场。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租房小高峰,张林也在积极准备,通过微博、抖音、豆瓣、微信群等多个渠道发布租房信息,并计划推出毕业生的专属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