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七日内三城楼市政策收紧 专家预计房地产市场持续分化

  本报记者 杜雨萌

  7月份仅过去一周时间,包括杭州、东莞、宁波在内的三个热点城市就先后迎来楼市调控政策收紧。而从这三个城市上半年的房价表现来看,涨幅均较为明显。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房价指数显示,今年5月份,杭州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5.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2.7%;宁波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4%,同比上涨6.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1%,同比上涨8.2%。

  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中并未包括东莞,故结合克而瑞研究中心监测的数据来看,自2020年4月份以来,宁波涉宅用地的成交建筑面积和成交楼面价均呈攀升态势,特别是在6月份其成交楼面价更是攀升至11542元/平方米,创下2018年以来新高。

  交通银行(5.580, -0.08, -1.41%)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上看,随着疫情形势的进一步好转,购房需求回暖,上述城市在二季度的楼市整体修复过程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冒尖”态势,并且其交易量的回升已反映到房价的较快增长上,这明显与当前的“房住不炒”定位以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楼市调控总基调不相符。所以,这也是近期各地政策及时作出针对性反应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看,7月2日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布《杭州进一步明确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有关要求》,明确高层次人才家庭在杭州只能享受一次优先购房资格,并且自房屋网签之日起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除此之外,还进一步明确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公证摇号公开销售新建商品住房,应对“无房家庭”给予倾斜,提供一定比例的房源保障;同日,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住房预(销)售管理的通知》指出,针对近期区域商品住房供需矛盾突出、房价涨幅较大等实际问题,分别从加快在建商品住房入市销售,加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指导,加强商品住房项目销售监管,尤其是加大力度打击捂盘惜售行为、严格规范商品住房认购行为等方面作出详细规范。

  随后,宁波也于7月6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保持和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并从保持土地市场平稳、调整限购区域范围、强化金融政策监管、保障自住住房需求以及强化市场销售管理等方面提出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十条”新政。

  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科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比此前杭州、东莞的加码新政,此次宁波出台的调控政策范围覆盖最广,不仅涵盖楼市,还涉及土地市场,且政策加码力度也相对较大,包括限购升级、严控地价等诸多方面。

  比如针对房企投资,宁波表示会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强化精准供地,保证住宅用地市场平稳有序。同时,从严核定新出让地块商品住宅销售价格,调整住宅用地出让竞价规则,严格控制楼面地价;而针对购房者,则“有收有放”,呈现出打击炒房投机、保障刚需自住的特征。即一方面调整限购区域范围,另一方面又兼顾了自住购房的需求。

 

  在杨科伟看来,宁波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态度与其说是“打压”,不如说是规范来的更合理,因为其本质上还是贯彻了“房住不炒”定位,牢牢抓住“稳”字当头这一总基调不放松,从增加供应(包括土地、楼盘)、保障刚需、抑制炒房(投机投资行为)、稳定预期等方面,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整体上看,房地产市场持续分化,在部分二三线城市成交同比跌幅依旧较大的客观情况下,预计后续地方楼市政策大概率仍为适度宽松态势,对于一些楼市过热的城市来说,不排除会继续迎来政策上的收紧,但预计不会出现大面积收紧的情况。

  原标题 多地楼市调控现收紧迹象

  本报记者 董添

  7月以来,包括宁波、杭州、东莞在内的多个地区楼市调控政策出现收紧迹象,房价上涨明显的城市调控升级预期显现。

  调控升级

  7月6日晚,宁波市发布稳楼市“十条”新政,核心内容包括扩大限购范围,加强住房贷款审核等。

  此前,杭州市、东莞市对外发布了楼市收紧调控政策。7月2日,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有关要求的通知》,支持自住需求,抑制投机炒房。具体措施包括,通过高层次人才家庭优先购房方式取得的住房,自商品住房合同网签备案之日起,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房地产开发企业公证摇号公开销售新建商品住房,应对“无房家庭”给予倾斜,提供一定比例的房源保障。明确均价35000元/平方米以下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对“无房家庭”的房源保障比例一般不低于50%。

  7月2日,东莞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住房预(销)售管理的通知》要求,2020年8月1日起,申请预售的商品住房项目(含前期已办过预售和首次办理预售的项目),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及以下的,须一次性申请预售;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但剔除地下室面积后不足3万平方米的,须一次性申请预售;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分期申请预售的,每期申请预售的建筑面积须不少于3万平方米,尾期建筑面积低于3万平方米的须一次性申请预售。该通知还指出,要加大力度打击捂盘惜售行为,严格规范商品住房认购行为。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全国多地楼市政策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机构数据显示,上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累计为304次,2019年上半年为251次,同比增长21%,刷新半年调控次数的历史纪录。今年以来,全国发布人才政策的城市已超过120个。

  成交分化

  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城市上半年成交量同比持平或微涨,但5-6月,大部分城市的成交量出现明显上涨。易居研究院指出,6月房企为冲刺半年度业绩,加快了推盘节奏,也加大了营销力度,40城成交面积继续增长,5月以来已连续两月同比正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城市楼市的成交量出现了分化。

  以杭州地区为例,中原地产数据显示,上半年,杭州市区新房成交了68399套,半年度总成交金额约2013.3亿元。其中,6月的成交量达到19528套,创下了2017年6月以来新房单月成交量的新高。杭州市上半年二手房共成交4.3万套,比去年同期的4.14万套,上涨4.02%,比2019年下半年的3.96万套,上涨8.77%。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近几个月,杭州楼市被全国关注,背后原因很简单,供需结构紧张,房价有上涨预期,限价制造了倒挂,倒挂就放大了需求。二季度,随着疫情逐渐缓解,杭州楼市触底反弹,连续三个月单月成交量突破上万套。

  而上半年,珠海、武汉、西安成交量同比降幅最大。易居研究院指出,2018年末和2019年上半年,珠海放松了对部分区域的限购,2019年上半年新房成交量同比大幅增长一倍多。因去年同期基数太高,导致今年上半年成交量降幅较大。由于疫情原因,武汉2月和3月新房基本没有成交量,4月以来成交量已经逐步恢复,今年上半年成交量大幅下降在情理之中。前两年西安在人才新政刺激下人口净流入排在全国前列,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楼市成交火热。后来,西安出台了二线城市中最严厉的限购政策,楼市开始降温,今年上半年成交量降幅仅次于珠海和武汉。

 

  从上半年其他主要城市新房成交量看,一线城市中,上海和深圳成交量同比降幅较小,北京和广州降幅较大。二线主要城市中,南京、青岛、宁波同比降幅较小,重庆、长沙和郑州同比降幅较大。

  原标题:逾50城调整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

  逾50城调整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

  记者 王舒嫄

  下半年各地住房公积金的缴费基数迎来了新一轮的调整。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50城公布住房公积金调整方案,上调了缴费基数上限的城市占据绝大多数。专家表示,缴费基数的上调表明制度受到大众欢迎,但投资效率低下,统筹层次偏低等缺陷制约着住房公积金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改革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

  多城上调存缴基数上限

  日前,深圳市发布2020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和比例调整的通知明确,7月1日起所有单位可根据职工2019年工资情况为职工办理缴存基数调整,调整后的存缴基数不得超过2019年深圳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即31938元,2019年为27927元,上调幅度高达4011元,下限则与2019年相同,为2200元。

  除深圳外,海南省三沙市存缴基数上限上调幅度也超过4000元。2020年三沙市公积金缴费基数上限为25596元,相较2019年的21351元上调4245元,为目前城市中最大调升额。多数城市上调额度在1000元-2500元之间,存缴基数上限普遍按照上一年度该地区平均工资水平的3倍计算。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上调缴费基数上限表明该地区去年全年的平均工资在上升。而大多数城市仅对存缴基数上限做出上调、下限则保持不变也表明,老百姓(92.930, -1.77, -1.87%)和地方政府对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喜欢和认可。“尽管在疫情期间,老百姓的收入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但住房公积金存缴上限仍出现了上调,充分证明老百姓对于这一制度的青睐。”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表示,住房公积金作为我国城镇职工的一项社会保障福利,具有住房保障和补充养老的双重功能,但不可否认的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非常明显的缺陷和矛盾,亟待解决。

  加快改革步伐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历史使命并未完结,应继续保留。”郑秉文说道,“对于中低收入群体和‘夹心层’来说,这个制度还有存在的价值。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性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应在改革中逐渐解决,而不应因噎废食。”

  在改革重点方面,郑秉文认为,住房公积金一直以来存在的最大问题有两个:一是投资手段单一,银行存款收益率太低,面临严峻的贬值风险,账户缴存资金逐年缩水已是“肉眼可见”。二是公积金属地化管理,统筹层次太低,资金分散地方,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功能扩容。他进一步说道,统筹层次太低导致贷款率高的地区和低的地区之间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结余资金,从全社会的角度看,资金管理层次太低和地区割据降低了结余资金的运用效率。

  除了投资收益低以外,董登新表示,对于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而言,没有保值增值的功能,住房公积金所产生的收益不归个人账户所有,这也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一大缺陷。

 

  董登新还表示,在社保降费、企业减负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社会保障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必要对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进行制度整合,将“三金”合并为“强制公积金”,统一强制执行,有利于广覆盖、均贫富,这更有利于制度设计的公平、效率与可持续性。他认为,只有“三金合一”,才能打造高起点的“强制公积金”,从而形成兼顾住房保障与养老保障双重功能的补充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