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创业
- 发布于 2020年12月15日
原标题:打工人在变老:平均劳动力年龄已38.4岁 ,东北最老广东很年轻
近日,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0》。报告显示,1985-2018年间,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劳动力人口(包括学生)的平均年龄从32.2岁上升到了38.4岁。其中平均年龄最高的前三个省份是黑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的“打工人”平均年龄甚至超过了40岁。
东三省“打工人”平均年龄最大
数据显示,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从1985年的31.85岁上升到了2018年的38.42岁,城镇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从1985年的33.44岁上升到了2018年的38.37岁。平均年龄最高的前五个省份是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湖南。
东三省位居前三,第一的黑龙江达到40.19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劳动力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省份。辽宁和吉林都超过了39.7岁位居二三位。
数据显示,2019年,黑龙江15~64岁人口占比为76.25%,位居全国第4;吉林这一比例为74.94%,位居第6;辽宁这一比例为73.88%,位居第7。
据中国新闻周刊如此来看,东北劳动人口结构尚属乐观。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据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表示:东北的人口流动性比较大,尤其是很多老年人过着“候鸟式”养老的生活,一到冬天,他们就会去海南等南方地区。因此,虽然从户籍人口统计上看东北老年人口比重较高,但从在住人口来看,其实没有那么多。
第二,少儿占比较低,是东北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的另一大原因。数据显示,黑龙江0~14岁年龄段的占比为9.97%,在31个省份中位列倒数第一;辽宁这一占比为10.2%,位列倒数第三;吉林这一占比为11.76%,位列倒数第六。尽管东北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但近几年整体人口数量在持续下降。数据显示,2019年黑龙江净流出17.99万人,吉林净流出11.03万人,辽宁净流出4.11万人,当年三省人口共减少了42.73万人。
除此之外,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位居全国后三位,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负数,也是全国仅有的三个自然增长率为负的省份。
相比东北地区,劳动力平均年龄最小的5个省份分别是西藏、贵州、海南、新疆和广东。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方恰恰是人口出生率比较高的地区。出生率较高,在一定程度消解了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
京沪“打工人”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高
从教育的指标看,1985-2018年间,全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从6.2年上升到了10.4年,其中城镇从8.2年上升到了11.3年,乡村从5.6年上升到了9.0年。2018年,平均教育年限最高的前五个省份是北京、上海、天津、江苏、辽宁;平均教育程度最低的五个省份是甘肃、贵州、云南、青海、西藏。
总体来看,经济发展比较好的省份其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会相应的较长,如北京、上海、天津;而发展程度较低的省份平均受教育年限则较短,如西藏、青海、云南。从省内的城乡比较来看,所有大陆省份的城市劳动力人口受教育年限都大于农村受教育年限,而且经济不发达省份的这种差别会更大。例如西藏城乡的受教育年限差别高达4.95年,而北京只有2.78年。
数据显示,我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整体呈上升趋势,全国从1985年的6.24年上升到了2018年的10.36年,农村从1985年的5.60年上升到了2018年的9.02年,城镇从1985年的8.24年上升到了2018年的11.27年。
1985-2018年间,全国劳动力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从11.8%上升到了39.8%,其中城镇从26.1%上升到了52.7%,乡村从7.2%上升到了20.7%。1985-2018年间,全国劳动力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从1.2%上升到了19.2%,其中城镇从4.3%上升到了28.6%,乡村从0.2%上升到了5.4%。
中国人力资本总量在2018年达到2614万亿元
报告采用国际广泛使用的计算法,对中国人力资本的存量和发展动态进行了综合估算。2018年,中国人力资本总量按当年价值计算为2614万亿元,其中,城镇为2288万亿元,农村为326万亿元,分别占人力资本总值的87.5%和12.5%。
报告称,1985-2018年间,中国人力资本总量增长11.2倍,年均增长率是7.8%。近十年(2009-2018年)的年均增长率为9.0%,其中城镇人力资本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0.8%,而农村为1.9%。
2018年,人力资本总量前五位为山东、广东、河南、江苏及河北,后五位为甘肃、海南、宁夏、青海及西藏。2018年,中国劳动力人力资本总量按当年价值计算为942万亿元,其中,城镇为755万亿元,农村为187万亿元,分别占人力资本总值的80.1%和19.9%。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1985-2018年间,中国劳动力人力资本总量增长10.4倍,年均增长率是7.5%。近十年(2009-2018年)的年均增长率为8.4%,其中城镇人力资本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0.6%,而农村为3.0%。
2018年,劳动力人力资本总量前五位为山东、广东、江苏、河南及浙江,后五位的是甘肃、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2018年,中国人均人力资本按当年价值计算为229万元,其中城镇为313万元,农村为79万元。
同时,报告指出,1985-2018年间,我国的人均人力资本的年均增长率7.3%。近十年(2009-2018年),人均人力资本的年均增长率为9.0%,其中城镇年均增长率为8.2%,而农村为5.0%。2018年,人均人力资本前五位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及安徽;排名后五位的是西藏、新疆、云南、甘肃及青海。
2018年,中国人均劳动力人力资本按当年价值计算为116万元,其中城镇为156万元,农村为57万元。2018年,人均劳动力人力资本前五位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及安徽,排名后五位的是湖南、海南、云南、甘肃及青海。
- 详细资料
- 分类:创业
- 发布于 2020年12月11日
据报道,本周四,苹果公司芯片业务负责人对员工表示,该公司已经开始研发自家的蜂窝网络调制解调器,该芯片将用在苹果未来的硬件产品中,以取代高通公司的同类芯片。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负责硬件技术的高级副总裁强尼·斯洛基(Johny Srouji)在一次与员工举行的会议上公布了这一消息。在这一消息被媒体报道出来后,高通的股价在延长交易中下跌了6.3%。
斯洛基对员工说道:“今年,我们启动了第一个内部蜂窝网络调制解调器的开发工作,此举将实现另一个关键的战略转型。类似这样的长期战略投资,是我们的产品得以实现,并确保我们拥有丰富的未来创新技术管道的关键。”
蜂窝网络调制解调器是智能手机中最重要的元器件之一,它让设备可以通过蜂窝网络实现电话与互联网的连接。
斯洛基表示,2019年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特尔的调制解调器业务,这笔交易帮助苹果建立了一个硬件和软件工程师团队,从而实现了自己开发蜂窝网络调制解调器的计划。他称,今年该公司设计了多款无线芯片,例如Apple Watch中的W系列芯片,和iPhone用于精确位置信息的U1超宽带芯片,蜂窝网络调制解调器也是其中之一。
苹果今年最新款的iPhone支持5G网络,该设备使用了来自高通的蜂窝网络调制解调器芯片。在此之前,苹果还曾使用过英特尔的芯片,几年之后,苹果从英特尔手中收购了该业务部门。
斯洛基并未透露苹果自家的芯片会在何时出货,或是将用在哪一年的iPhone上,但是该公司和高通在2019年刚刚达成了专利使用协议,该协议的时间为6年。高通根据其拥有的无线专利向手机制造商收取许可费,无论他们是否使用其芯片。
在与员工进行的会议上,斯洛基还强调了苹果在芯片研发方面的其他工作,包括最新的MacBook Air、MacBook Pro和Mac mini中所使用的最新M1处理器。斯洛基表示,苹果正在开发一个Mac芯片的“家族”。本周早些时候有报道称,苹果正在计划对M1芯片进行升级,使其性能超越英特尔速度最快的计算机芯片。
多年来,苹果一直在从高通挖角工程师,帮助其开发调制解调器,并且在圣地亚哥、加州库比蒂诺总部和欧洲都设有办公室,专注于调制解调器的研发。
此举延续了苹果公司最近几年的战略,即更大程度地使用自主研发的零部件,而此举可能会影响高通、英特尔和其他一些零部件供应商的收入。外媒统计的数据显示,在高通公司的总营收中,来自苹果的订单大约占11%;而苹果的订单占英特尔总销售额的大约7%。
2010年,苹果在iPhone 4和初代iPad中开始使用自己的处理器芯片。随后,该公司又开始使用自己的摄像头处理器、处理人工智能任务和收集运动数据的芯片,以及Apple Watch、Apple TV和耳机中的芯片。
Mac电脑处理器是苹果迄今为止设计过的最强大的芯片。蜂窝网络调制解调器的开发,也是一项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 详细资料
- 分类:创业
- 发布于 2020年12月10日
原标题:京东健康上市两日 市值突破3500亿元
本报记者 谢若琳
见习记者 李豪悦
“94.50港元!”
12月8日,京东健康(6618.HK)开盘价一公布,在喜气洋洋的京东健康上市庆祝仪式现场立时一阵欢呼,这个价格比70.58港元的每股发行价涨了33.89%!当日,该股股价一度突破120港元/股,最高上冲123.90港元/股,最终以110港元/股报收,收涨55.85%。
12月9日,京东健康股价再接再厉,报收112.20港元/股。以总股本31.27亿股计算,市值超过3500亿港元,成为港交所同领域上市企业中市值最高者。
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在上市庆祝仪式的致辞中称,“感谢刘强东先生,正是他的战略格局和超前眼光,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更好、更踏实。”
卖药更要“卖健康”
自2019年5月份的A轮融资之后,京东健康的名字开始真正进入行业视野。但实际上,早在2014年2月,医药健康就作为京东的独立业务类目开始运营,经过6年多的经营后,京东健康已在营收上领先同行最先踏入百亿元大关。
京东健康发布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82亿元、108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京东健康的收入已达132亿元。
零售药房业务占据京东健康总收入的大部分。京东健康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零售药房业务的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其总营收的88.4%、88.8%、87.0%、87.6%。京东自建物流体系与供应链体系运输药品的优势,以及拥有中药饮片供应链、药品冷链,以及药品或非药品批发等独有业务,都为这项业务占据主要营收提供了支撑。
京东健康同时也是上市互联网医疗上市企业中最快盈利并稳定增长的公司。招股书显示,虽然目前京东健康的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占总收入比重并不大,但收入额随着扩大线上平台、全渠道布局、在线医疗健康解决方案而不断增长。
“互联网医疗企业普遍存在靠卖药支撑营收的问题。”京东健康看懂App医疗健康行业分析师陈乔姗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称,“即便是线下医院,卖药获得的收入也占很大比重。”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销售额实现17955亿元,同比增长4.8%。从三大药品销售终端的销售额来看,公立医院的终端市场份额最大,占比66.6%。
但京东健康的招股书显示,公司的收入并不主要依赖“卖药”,反而是非药产品的销售更受青睐。截至2017年-2019年,公司药品销售产生的商品收入分别占商品总收入的21%、25%、27%,2020年上半年,该占比为29%。同期,公司的非药产品销售产生的商品收入分别占京东健康商品总收入的79%、75%、73%和71%。据了解,公司的非药产品包括保健产品以及医疗用品及器械。其中,医疗用品及器械主要包括隐形眼镜、成人用品、计划生育产品,以及用于家庭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监测的医疗设备。
据介绍,京东健康并非简单地将药房搬到线上、将药品当做外卖来销售,而是将其打造成一个新的增量入口。京东大药房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京东大药房平台45%的药品品规未曾在线下药房销售或不以线下药房为主要销售渠道,而这些药品贡献了京东大药房超50%的专科用药销售额。这些药品中,有过半订单被发往三线以下城市,在提升药品可及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处方外流市场潜力巨大
虽然卖药已成为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默认的“致富之路”,但这并不代表套用过往模式就可一劳永逸。每个想把线上零售之路走得“更远、更好、更踏实”的医药企业,都绕不开处方药市场。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中国门诊药品销售额中,高达87.6%的可以在医院外流通,该销售额中高达32.5%的药品可以在线分销,表明中国处方外流的市场潜力巨大。不过,处方外流市场也存在一定挑战性,由于各地医保政策不同,各类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目前仍无法直接连通线下所有医保。
从现有政策来看,关于处方外流市场方面的政策正在逐渐明朗。《“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提到,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严禁公立医院提高药品价格。受该政策影响,公立医院无法通过药品销售获利,从而降低了公立医院药品销售的积极性,导致公立医院药品销售收入贡献日益减少。此外,《全国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及《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亦对处方药院外流通改革作出了指引。
京东健康的产业链布局以“医+药”为双轮驱动。一位不愿具名的的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带量采购、药价零加成会把医院医生的这部分收入砍下去。一部分升迁无望或没有学术追求的医生,可能会选择去其他平台发展。”
HHC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刘兆瑞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京东健康长期的挑战在于‘医+药’双轮驱动能否形成良性驱动。”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